人物:黄治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秀坤(1774年—1843年),原名秀宁,字琪原,一字楚翘,号松坪,晚号锄月老人,他塔喇氏,满洲正蓝旗人。
清朝官员、翰林。
原名秀宁,为避道光帝讳,改名秀坤。
秀坤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生。
嘉庆三年(1798年)中举人。
嘉庆六年(1801年)中进士。
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翰林院掌院、经筵讲官、起居注官、武英殿总裁。
公中佐领,历任光禄寺少卿、礼部左侍郎(嘉庆十四年、十八年两次出任,兼管理寺事大臣)、吏部左侍郎(管理咸安宫官学、光禄寺事务)、刑部左侍郎,兼任正蓝旗汉军副都统、正白旗汉军副都统、镶蓝旗满洲副统领、正红旗满洲副统领。
嘉庆二十三年(1818),因在《钦定明鉴》副总裁任上被判失误,降为侍卫,前往新疆换班(据《清史稿》),降任西宁办事大臣,同年谪戍伊犁。
嘉庆二十五年,授三等侍卫,任哈密帮办大臣。
道光二年(1822)九月,任喀什噶尔(喀什)帮办大臣、参赞大臣,十一月调和阗(和田)办事大臣;三年十一月,奉命回京。
在喀什噶尔(喀什)帮办大臣任上与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武隆阿密陈旗人生计,奏言:“请于各直省督抚提镇各标[绿营]马兵额内,酌分十分之五,作为旗缺,由各直省驻防八旗马甲养育兵内,就近轮流送补。
”(载《清实录道光朝实录》)。
秀坤致仕后,在八大处龙王堂隐居,在龙王堂及八大处留下了诗文和墨宝。
密友贵庆亦隐居西山八大处。
秀坤又与正蓝旗汉军、西安将军徐锟(字秋潭,道光二年曾任乌什办事大臣,与秀坤在新疆同事;道光十三年(1833)驻藏帮办大臣;其父山东、河南巡抚徐绩)和姻戚、正蓝旗宗室、兵部尚书禧恩交友。
及门有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三甲进士、河南滑县知县强克捷(陕西韩城人,嘉庆十八年殉难,谥“忠烈”,授世袭骑都尉;同时殉难的长媳徐氏,赐谥“节烈”,诰赠“恭人”,建坊旌表)及其幼子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进士、成都府水利同知强望泰。
强克捷殉难后,嘉庆帝亲撰《嘉庆御制忠烈强克捷碑文》,由翰林院编修林则徐书写而成,原碑立于韩城强公祠内(今移入韩城市博物馆收藏)。
曾任《钦定全唐文》副总裁官。
鉴于《他塔喇氏家谱》自乾隆庚戌年、辛亥年(1790年、1791年)增修后,未曾续修。
所以他在嘉庆辛未(1811年)冬,改补礼部侍郎以后,因为公事稍简,便取旧谱增补。
嘉庆十九年(1814年),秀坤撰的《他塔喇氏家谱》三卷、《本支家谱》一卷、《他塔喇氏西祖以下近支宗谱》一卷告成,后来又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
在京家居名“我园”。
著有《只自怡悦诗钞》不分卷(道光间刻,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原由进士富察恩丰藏)、《我园草》(清道光刻本)、《驿路草》(道光22年刻本)。
在《只自怡悦诗钞》中道光二十二年(1842)自记云: “戊寅至甲申(1818-1824)于新疆,七年间寻胜昆崙,问源星宿,冰山瀚海,风壁炎城,周历七万馀里。
虽极人间之苦境,然亦豪士之壮游。
”其《我园草》中的《锄月山庄》诗写道:“山庄自锄月,我只爱梅花。
冷艳群芳逊,贞心万古夸。
暗香通鹤梦,疏影上窗纱。
和露殷勤种,孤山好住家”。
秀坤爱好戏曲。
道光年间文人曲家黄治曾作剧本《味蔗轩春灯新曲》,该剧本由黄治的受业弟子李銏刊刻并跋。
李銏的《跋》中谈到此剧曾由其舅氏、官至礼部侍郎的秀坤出资,将其搬上舞台演出。
秀坤评此剧为“此佳搆也,二百年无此手矣”(载《清代戏曲中的明史再现》)。
从称呼上看,李銏可能系秀坤妻赵氏家姻戚、内务府正白旗汉军、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进士李氏舒贵家族。
据载,成哲亲王永瑆曾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为时任吏部侍郎的秀坤书写了楷书《笙赋》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