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韩洙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僧道舟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4—941 【介绍】: 五代时僧。朔方回乐人,俗姓管。幼出家于龙兴寺。善吟哦呗赞,嘹亮可听。后入贺兰山白草谷,立要持念。唐僖宗中和二年,闻关中乱,乃断左臂焚之,以祈弭兵。又曾截左耳为祈雨。晚住灵武永福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管氏。
朔方回乐人。
髫年出家于龙兴寺之孔雀院。
檀信依仰。
俄能创建永兴寺。
以致群众。
韩公洙
方帅灵武。
遂辞去。
西遁贺兰山白草谷。
精诚之至。
感甘泉既枯而复涌。
且有灵蛇。
游泳其中。
寻而说法导俗。
绝食祷雨。
刺血画千手眼大悲像。
中和二年。
关辅犹扰攘不已。
乃于城南念定院塔下。
断左臂焚之像前。
乞加被。
以宁谧天下。
获迅雷烈风洪澍之应。
若夫左则以救旱。
久饿以请雪。
皆如愿。
天福六年二月六日。
集门人垂戒毕。
遂趺坐以逝。
如入禅定。
众因漆纻以事。
宋建隆中。
奇士郭忠恕。
著文颂德。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道舟。
姓管氏。
朔方回乐人也。
髫年聪雅庠序有仪。
虽诵诗书乐闻释典。
决志出家于龙兴寺孔雀王院。
爰得戒珠渐圆心月。
吟哦呗赞嘹亮可听。
乃率信士造永兴寺。
功成不宰。
辞灵帅韩公洙入贺兰山白草谷。
立要持念感枯泉重涌有灵蛇游泳于中。
遂陟法台谈讲也。
道俗蜂屯檀施山积。
赞唱音响可遏行云。
犷悍之人若鸱鸮之革韵。
乃刺血昼大悲千手眼立像。
属其亢阳则绝食瞑目。
要期雨之通济方议充肠。
中和二年闻关辅扰攘。
乃于城南念定院塔下。
断左肱焚之供养大悲像。
愿倒冒干戈中原塞上早见弭兵。
言毕迅雷风烈洪澍焉。
又尝截左耳为民祈雨。
复断食七日请雪皆如其愿。
至于番洛无不祇畏。
以天福六年辛丑岁二月六日。
其夜未央结加趺坐。
留累门人方毕而绝。
享龄七十有八。
遗骸不散如入禅定遂加漆纻焉。
建隆中郭忠恕者。
博览群籍小学尤长。
篆隶为能多事凌轹。
因过投于北裔。
询舟前烈著碑颂焉。
释无迹 朝代:后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史氏。朔方人。大中九年。迹十三岁。乃捐俗。依白草院法空大师落发。咸通三年。获进戒于京师之西明寺。既工讲贯。复善琴书。先是恒夫唐公。尝镇朔方。至是待以家僧。为请于两街功德使。隶名西明寺。会诏迎真身于凤翔法门寺。右军副使张思广奏迹充赞导。时上躬御法筵。大悦。宣赉稠厚。光启中。归乡里。以所传于京师。佛顶炽盛光降吉祥道场法。为府帅韩公。结坛脩设。感致瑞应尤多。晋景福中。韩公奏请。住持广福寺。塞垣之求受菩萨戒者。日填拥。梁贞明二年。中书令韩洙奏。署号曰鸿远。同光三年。四月一日。坐逝于丈室。貌如生。观者叹异。中令命布漆以奉。军府从事薛昭。纪其事于碑。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无迹。
姓史氏。
朔方人也。
当宣宗御宇佛法中兴。
大中九年年正十三决志舍家。
投白草院法空大师为弟子。
操执密缜拂攘嚣尘。
咸通三年用宾于京室。
得戒度于西明寺矣。
凡于百艺悉愿游焉。
慕定林威能画戴安道能琴。
我则讲贯之馀兼而综习。
先是唐恒夫尝作镇朔方。
后于辇下相遇。
以家僧之礼待焉。
盖知言行相高复能唱导。
闻恒夫白两街功德使。
请隶西明寺。
旋属懿宗皇帝于凤翔法门寺迎真身。
右宣副使张思广。
奏迹充乎赞导。
悦怿上心宣赉稠厚。
光启中传授佛顶炽盛光降诸星宿吉祥道场法归本府。
府帅韩公闻其堪消分野之灾。
乃于鞠场。
结坛修饰。
而多感应。
景福中太尉韩公创修广福寺。
奏迹住持。
皆以律范绳之。
塞垣閒求戒者必请为力生焉。
梁乾化丙子岁中书令韩公洙
奏署师号曰鸿远欤。
后唐同光三年乙酉岁四月一日坐终于丈室。
筋骨如生风神若在。
蕃汉之人观礼称叹曰。
昔至德中当府龙兴寺有高士辩才坐亡。
遂漆布之。
乾宁元年府帅举奏。
敕谥曰能觉。
今迹师可不异时而同事哉。
中书令韩公命工布漆焉。
庄宗朝军府从事薛昭纪为碑颂德云。
后唐明州国宁寺𧦬光传 释𧦬光。
字登封。
姓吴氏。
永嘉人也。
唐史官左庶子兢之裔孙也。
幼舍家于陶山寺剃度。
居必介然不与常人交杂。
好自标遇慢易缁流。
多作古调诗。
苦僻寡味。
得句时有得色。
长于草隶。
闻陆希声谪宦于豫章。
光往谒之。
陆恬静而傲气居于舟中。
凡多回投刺且不之许接。
一日设方计干谒。
与语数四。
苦祈其草法。
而授其五指拨镫诀。
光书体当见酋健。
转腕回笔非常所知。
乃西上昭宗诏对御榻前书。
赐紫方袍。
后谒华帅韩建。
荐号曰广利。
自华下归故乡。
谒武肃王钱氏。
以客礼延之。
而性畔岸弗惬王情。
乃归甬东终焉。
有文集知音者所贵。
出笔法弟子从瑰。
温州僧正智琮。
皆得墨诀。
有朝贤赠歌诗。
吴内翰融罗江东隐等五十家仅成一集。
时四明太守仰诠素重光高蹈。
躬为丧主理命令葬。
后三年准西域焚之发棺俨若生相。
髭发爪皆长。
茶毗收舍利起小塔焉。
则后唐长兴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