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俊卿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曾跃鳞,一作跃麟,字子龙,阳江(今属广东)人。
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
受知于学士李彦颖,荐入秘书,少师陈俊卿尤器重之,拜监察御史。
事见清乾隆《广东通志》卷三一、《宋元学案补遗别附》卷二。
今录诗二首。
全粤诗·卷二八
曾跃鳞,一作跃麟,字子龙。
肇庆南恩州(今阳江市)人。
幼警敏,博通经史,为诗文立挥即就,且善讲书,人多从之游。
宋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授罗源簿,擢汀州通判,所至皆有政声。
学士李彦颖、少师陈俊卿尤器重之,荐拜监察御史。
有《曾子龙集》,已佚。
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七、明陆鏊、陈烜奎纂修崇祯十三年刻本《肇庆府志》卷二二有传。
今存诗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林元仲,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兴化军(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二)。
全宋文·卷四八六九
林元仲,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乾道间知义乌县。
淳熙中历知漳州、兴化军。
陈俊卿撰《林光朝祠堂记》(《艾轩集》卷一○),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三、二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三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7—1446 【介绍】: 明浙江钱塘人。
永乐间应求贤诏,累官兵部郎中,以廉谨称。
宣德间山东清理军伍,方岁饥,民流离,奏乞俟丰年,许之。
以疾赐致仕。
作小轩名“乐稼”。
著有《乐稼轩诗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1277 【介绍】: 宋兴化军人,初名子龙,字君贲,或作君贵,一字志忠。
陈俊卿孙。
度宗咸淳四年进士第一。
度宗易其名,丞相贾似道重礼之。
累拜监察御史。
襄阳陷后,上疏请罢范文虎、赵□、黄万石,似道大怒,使台臣劾罢之。
寻起为左司谏,累迁参知政事,乞归。
益王称制,复起参知政事。
讨平石手军之乱。
建宁、泉、福皆降元,发民兵自守。
元兵至,被执,械送至杭州,绝食死。
谥忠肃。
全宋诗
陈文龙(一二三二~一二七七),字君贲,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初名子龙,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进士,赐今名。累官监察御史。因忤贾似道,黜知抚州,寻罢。起为左司谏。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为参知政事,权知枢密院事,临安陷,遁归。端宗景炎元年(一二七六)复为参知政事,充闽广宣抚使知兴化军。十二月,元兵至,被执,不屈死,年四十六。事见《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宋史》卷四五一、明弘治《兴化府志》卷四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1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中。
陈俊卿子。
受业于朱熹。
宽宏刚正,熹题其书室曰“敬恕”。
以父荫补官,凡六授郡符,三持使节。
晚为将作监。
宁宗嘉定四年知信州,以老病与宫观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1—1230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全宋诗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学者称复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
俊卿子。
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学。
以父荫入仕。
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
历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
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
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
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
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
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
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
绍定三年卒,年六十。
追赠直龙图阁。
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
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
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九五四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号复斋,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陈俊卿子。
少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游。
以父任监泉州南安盐税,主管南外、西外睦宗院,知安溪县。
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
出知南康军、南剑州,创延平书院以养士。
宝庆二年,提点广东刑狱,三上章辞不就,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
绍定三年卒,年六十。
所著书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钞》、《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及文集数十卷。
见《宋史》卷四○八本传,吴师道《陈师复哀辞》(《敬乡录》卷一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常明。徽宗宣和六年进士。授辰溪县丞,在任五年,以才称。官至平江令,以忤权贵弃官归。张浚欲辟之,不就。有《䂬溪诗话》。
全宋诗
黄彻,字常明,自游(今属福建)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历辰溪丞、辰溪令,沅州军事判官、摄通判事,知麻阳、嘉鱼、平沙县。后弃官归。有《䂬溪诗话》十卷传世。事见《䂬溪诗话》附其孙黄焘跋。
全宋文·卷四○六八
黄彻(?
——一一五九),字常明,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登宣和六年进士第,授辰州辰溪县丞,就升令。
在任五年,调沅州军事判官,摄通判。
继权麻阳县,寻辟鄂之嘉鱼令,复权岳州平江。
因忤权贵,弃官而归,寓居兴化之䂬溪。
张浚为福建安抚使,招致幕下数月,复去。
绍兴二十九年卒。
彻于居䂬溪五年中,著《䂬溪诗话》十卷,今存。
陈俊卿《䂬溪诗话序》,黄焘《䂬溪诗话跋》(二文载《䂬溪诗话》卷首、卷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9—1171 【介绍】: 宋饶州浮梁人,原籍新安,字明远。
高宗绍兴八年进士。
教授衡州、沅州。
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擢侍御史。
以左相汤思退不协人望,与陈俊卿劾罢之。
迁御史中丞,出任湖北、京西宣谕使。
三十二年,入为参知政事,与宰相陈康伯同赞内禅。
孝宗即位,奉命督军荆襄,募闲民汰冗卒以屯田。
乾道元年,拜枢密使。
先后荐知名士达一百十八人。
后历任鄂州安抚使兼知州事、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等职。
卒谥庄敏。
全宋诗
汪澈(一一○九~一一七一),字明远,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调衡州、沅州教授。召为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除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知建康府,寻除枢密使。出知宁国府,改知福州兼本路安抚使,请祠致仕。乾道七年卒,年六十三。事见《周文忠集》卷三○《汪澈神道碑》、《文史》廿六辑载景德镇出土之《汪澈墓志》。《宋史》卷三八四有传。
全宋文·卷四五七五
汪澈(一一○九——一一七一),字明远,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人。绍兴八年进士,教授衡州、沅州。用万俟卨荐,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寻除监察御史,调殿中侍御史。绍兴三十一年为湖北、京西宣谕使,迁参知政事。孝宗朝知建康府,除枢密使,复出知鄂州、宁国府、福州。与祠。乾道七年卒,年六十三,谥庄敏。有文集二十卷、奏议十二卷。《宋史》卷三八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6—1173 【介绍】: 宋建州建阳人,初字元履,后字子实。
师胡宪,与朱熹游。
试礼部不第,归乡里,筑室“艮斋”读书,人称艮斋先生。
孝宗乾道中,宰相陈俊卿招之甚力,乃以布衣入见,极陈当世之务,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学录。
累疏谏反对召还幸臣曾觌,又遗书责俊卿甚切,罢为台州教授。
推行古社仓法以惠民,开诸乡置社仓之先例。
全宋文·卷四六七八
魏掞之(一一一六——一一七三),旧名挺之,字元履,更名掞之,字子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少游郡庠,与朱熹同师胡宪,宪器之。已而遍从乡之儒先长者游,又往四方,尽交先达名士,闻见日广,声称日大。两试礼部不第,遂不复出,筑室读书,榜以「艮斋」,人称艮斋先生。乾道四年诏举遗逸,以布衣入见,极陈当世急务,赐同进士出身,授左迪功郎,守太学录。在太学,多所建明。未半年,以忤时相罢为台州州学教授,慨然以归。乾道九年闰正月卒,年五十八。见《晦庵集》卷九一《国录魏公墓志铭》,《南轩集》卷四○《教授魏元履墓表》,《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漳州漳浦人,字子集。
高宗绍兴间秦桧当国,隐居渐山石榴洞,讲授儒学。
陈俊卿、林择之聚会赋诗。
孝宗乾道中奉檄湖、湘,往来京、浙。
有《梅月诗卷》、《笔义》、《经疑传稿》。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