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若讷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老郎官,名不详。
曾献诗高若讷,姚嗣宗戏之。
事见《湘山野录》卷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欧阳观子。少贫,从母郑氏学。仁宗天圣八年进士。调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令。庆历中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新政失败,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召为翰林学士。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神宗立,请出知亳、青、蔡三州。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能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亦擅史学,与宋祁等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
全宋诗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
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
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
四年,移乾德令。
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
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
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
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
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
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
五年,拜枢密副使。
六年,进参知政事。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
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
谥文忠。
有《欧阳文忠公集》。
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
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
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
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
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
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全宋文·卷六六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幼孤力学,天圣八年第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
景祐初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
以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贬峡州夷陵令,移光化军乾德令。
康定初召还复职,庆历间历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为河北都转运使。
以支持「庆历新政」,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
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修《唐书》。
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治平末,出知亳州。
神宗立,徙知青州。
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再徙蔡州。
熙宁四年致仕归颍,明年卒于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
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撰《新唐书》纪、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
见吴充撰行状、韩琦撰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2—1067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君谟。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庆历三年知谏院,赞助庆历新政,直言疏论时事。后出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进知制诰,每除授非当旨,必封还之。至和、嘉祐间,历知开封府、福州、泉州,建万安桥,横跨泉州湾,全长三百六十丈。在我国桥梁史上有重要地位。入为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朝以母老求知杭州。卒谥忠惠。工书法,诗文清妙。有《茶录》、《荔枝谱》、《蔡忠惠集》。
全宋诗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为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乾道中,赐谥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为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浚、颜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隐隐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为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为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词学图录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福建莆田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书法史上素有"苏、黄、米、蔡"四大家之称,欧阳修、苏轼最推崇其书,《东坡题跋》:"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欧阳文忠公集》:"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山谷文集》:"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 有《好事近》词,见《花草粹编》。
全宋文·卷九九四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进士。
明道中为漳州从事。
景祐三年为西京留守推官日,范仲淹、余靖等以言事贬,襄作《四贤一不肖诗》赞仲淹等,而斥司谏高若讷,由是名闻遐迩。
后为馆阁校勘。
庆历三年知谏院,支持庆历新政,论事无所回挠。
次年出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五塘溉田,奏减丁口税之半。
皇祐中召为右正言、直史馆,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每除授不当,辄封还之。
至和初知开封府。
二年出知泉州。
嘉祐五年,入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擢三司使。
治平二年,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
四年卒,年五十六。
乾道中赐谥忠惠。
襄工书,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
见欧阳修《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宋史》卷三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6—1082 【介绍】: 宋僧。永嘉人,字潜道。俗姓何。真宗天禧二年受具戒,屡依高僧,四主名刹。多才艺,工诗,字画有法。赐号圆通大师。
全宋诗
释怀贤(一○一六~一○八二),字潜道,赐号圆通,俗姓何,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落发受戒。后屡依高僧,四主名刹。神宗元丰五年卒,年六十七。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及《稚耄典记》一篇,已佚。事见《淮海集》卷三六《圆通禅师行状》。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金山龙游寺。
圆通禅师。
讳怀贤。
字潜道。
温州永嘉何氏子。
在襁褓中。
能合掌僧坐。
四岁从嗣仁社主。
出家受戒。
有讲席辄往听。
尽得其学。
及长叹曰。
说食能饱人乎。
别社主。
去遍参。
最后见达观颖于润之因圣。
初师从瑞新禅师游颇久。
具知宗门承袭宾主之说。
自谓无以复加。
比至达观会中。
闻所开示类。
皆世缘俗谛。
非谈谐嵬𤨏。
则骂詈不已。
心窃陋之。
乃潜诣丈室。
请白曰。
为人天师。
当只说法。
奈何预以世间事。
且僧有过斥去则已。
何足追骂至累日乎。
观颔而不答。
师因此省悟。
初开法于太平隐静。
嗣主金山。
金山当孔道。
客至无虚日。
师颇厌之。
熙宁元年。
遂谢事。
隐于金牛山。
山去丹阳数十里。
人迹罕。
至庭养猿鹤孔雀鹦鹉白鹇。
皆就掌取食。
号五客。
各为一诗。
赠之士大夫。
欲相见者。
就山中访焉。
庐山之圆通。
明州之雪窦。
相次坚恳。
各住一年。
雪窦至。
前后二十年间。
三请乃赴。
其行由海道。
遇大风。
漂至慈溪东岸。
舟破。
从者多人皆散走。
师独安坐水中不动。
以元丰五年九月甲午。
示灭于金牛。
寿六十七。
腊六十三。
弟子觉澄等。
塔全身于西陇淮海。
秦少游观为师状曰。
师操行卓越。
而遇人有恩意。
虽对宾客。
未尝与众异馔。
夜辄从众僧寝于堂中。
不入丈室。
雅性乐施。
所得金钱缯帛。
率缘手尽。
又多才艺。
工于诗字画有法。
閒居绝口。
不挂事事。
虽交至错出。
处之晏然。
无不集者当时贤士大夫闻其风。
皆倾意愿与之游。
始用参知政事高公若讷奏。
赐紫方袍。
又用节度使李公端愿。
奏赐号圆通大师。
凡十被请从之者四。
皆天下名山巨刹。
道化方行。
辄托事隐去。
州郡虽欲挽而留之。
不可得也。
弟子五十有五人。
所著诗颂文集。
凡五卷。
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处之迹一篇。
号稚耄典记。
以自见云。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怀贤,字潜道。
姓何氏,温州永嘉人也。
儿时夙根萌发,常合掌僧坐,父母异之。
时郡之西山有僧嗣仁,修西方白莲净观,行甚高,众多归之,号“嗣仁社主”,乃以贤从社主出家。
天禧二年,普度天下僧,遂落发。
受具戒时,年十四也。
贤既得法器,又仰高规,艺行日进,同侣无与比。
有讲肄,辄往听受。
久之,尽传其学。
慨然长怀,有志四方,辞仁远参,所至处,延居上游,最后见达观禅师昙颖于润之因圣,遂得法焉。
皇佑初,润守王公珙雅闻贤敏悟,乃见礼请,传法甘露。
而太平繁昌又以隐静相召,贤以甘露颇近城市,隐静僻在深山,遂从太平繁昌之请。
初贤从瑞新游十有二年,具知宗门,承袭宾主之事。
比至达观会中,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或杂以委琐恢奇之言。
又尝以事斥一僧去,每升座辄追论前事,矢口谩骂,累日不休。
贤心陋之,乃潜诣丈室,请达观曰:“为人天师,当只说法,奈何预以世俗间事,且僧有过,斥去则已,何足重辱?
”达观颔而不答,贤亦因此省悟,居隐静七年,王公移守金陵,复召以清凉,辞不赴。
明年,达观自明州雪窦徙金山之龙游。
州人乃以雪窦召贤,既行,道过龙游,留一月。
会达示寂,润之衣冠缁素因以状诣郡,请止贤继焉。
而龙游主者故事,当禀命朝廷,郡守以白部使者,上之,报可。
龙游自火灾之后,栋宇灰烬,瑞新禅师实中兴之,未既而卒。
贤述其事,积勤八载,殿堂廊庑,灿然具备,今宫宇之盛,冠绝淮海。
虽始于新,多成于贤。
然其地当长江下游,帆穑迅至,游客登临,日不暇给,贤颇厌之。
熙宁元年,遂谢去,隐于金牛山,去丹阳县数十里,人迹䍐至,庭养猿、鹤、孔雀、鹦鹉、白鹇,皆就掌取食,号“五客”,各为一诗赠之。
士大夫欲相见者,就山中访焉。
三年,刘公述商守九江,招贤主圆通,贤闻匡庐山水幽秀,得疏欣然,题诗壁间,有“岁晚当期返竹门”之句,示不久留也。
居匡庐山下一年,果谢去,复还金牛。
明州复以雪窦来请,固以疾辞。
史官刁公约谓贤曰:“雪窦东南名山,明觉、达观相继居其地,二十年间,请者三至,可谓勤矣。
今又不赴,无乃孤其望乎。
”贤素善刁公,从之乘舟,遵海北转海门,遇大飓卒起,风樯摧败,黑夜漂泊至慈溪东岸,触礁舟破,从者百馀人皆散走,贤独淹坐水中,从者还救,乃免。
居雪窦一年,复谢去,还金牛。
以元丰五年九月甲午示寂,寿六十有七,腊五十三,葬于金牛之西垄,累坟为塔。
秦少游状其行。
贤操行卓越,遇人有恩,虽对宾客,未尝与众异馔,雅好施予,所得金钱缯帛率以散众,人多归之。
又多才艺,工于诗,字画有法,当时贤士大夫皆倾意愿与之游。
参知政事高若讷奏,赐紫。
复以节度使李端愿奏,赐号“圆通大师”。
凡十被请,从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刹,道化方行,辄托事隐去,州郡虽欲挽留不可得。
弟子五十有五人,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
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处之迹一篇,号《稚耄典记》,以自见云。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三三
林亿,开封(今河南开封)人,枢密使高若讷之婿。
景祐元年,应书判拔萃科入选,除幕职官。
嘉祐二年七月,以职方员外郎试学士院,诏充秘阁校理。
八月,仁宗命置校正医书局于编修院,以掌禹锡、林亿校理,张洞校勘,苏颂等为校正,后又命孙奇、高保衡、孙兆同校正。
历仁、英、神三朝,校理、补注医书多种。
每一书毕,即奏上,亿等皆为之序,下国子监板行,于我国医药学之继承传播贡献实大。
累迁尚书司封郎中,熙宁初,除光禄卿、加直秘阁、判登闻检院。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四,《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三四,《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三,《宋史》卷二○七《艺文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