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绍嵩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字仲温。历参讲席,顿明大事。晚归隐江西罗湖,杜门不与世通。有《罗湖野录》、《云卧纪谈》。
全宋诗
释晓莹,字仲温,江西人。
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退居罗湖(今江西临川东北。
时,撰在《罗湖野录》一书。
理宗绍定间释绍嵩作《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收有晓莹大量断句,惜全诗已佚。
事见《罗湖野录》序、跋。
全宋文·卷四五八○
晓莹,字仲温,洪州(治今江西南昌)人。少壮行脚,遍扣诸山。晚归罗湖,杜门却扫,不与世通。唯撷平生见闻,与诸方尊宿提撕语,友朋谈论之言,成《罗湖野录》、《云卧纪谈》(今并存)。见《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六。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晓莹字仲温。未详氏族。历参丛席顿明大事。四众推重。晚归罗湖之上。杜门却扫不与世接。惟以生平之所见闻诸方尊宿提唱之语及友朋谈说议论宗教之言或得于残碑蠹简有关典谟之说。皆会萃成编曰罗湖野录。其所载者皆命世宗匠贤士大夫言行之粹美机锋之劲捷酬酢之雄伟气格之弘旷可以辅宗乘训后学抑起人于至善。是故阅者不忍释手云。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二
释晓莹,字仲温,未知何许人,亦不详其氏族。既离尘俗,历访丛席,顿明大事,四众推重,晚归罗湖,杜门郤扫,不与世接。惟以平昔所见闻诸方尊宿提倡向上,及道侣谭说发挥宗教之言,或残碑蠹简有关要旨者,皆采辑成编,曰《罗湖野录》,其间文词之粹美,机锋之劲捷,气格之宏旷,可以辅翼宗乘,垂训后学,故读者挹其风味,不啻与命世宗匠,贤士大夫,雍容酬答,晤对一堂,诚足助尔禅悦,发人清省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书𥩝,曾为宜兴尉,权常州教授。
释绍嵩同时(《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之麟,曾知盐官县,与释绍嵩同时(《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谌,字子信,自号画溪吟客,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能诗,与释绍嵩等多有唱和。
有《潜泉蛙吹集》,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江湖后集》,卷一三录有其诗六十馀首。
 王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为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
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天台人,字星甫,尝于越中诗社,试《枕易》题,推为第一名。其诗风致清远,用意推敲,不愧骚坛领袖。有《月屋漫稿》。
元诗选
庚字星甫,天台人。所著有《月屋漫稿》。其自序曰:「仆龆龀时习举子业,何暇为诗。自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放之气,尽发而为诗。若醯鸡之出瓮天,坎蛙之出蹄涔而游江湖也。」今观其句法,如《幽居》云:「斜阳明晚浦,落叶瘦秋山。」《别山阴诸友》云:「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夏夜小酌》云:「分茶醒酒客,添烛了残棋。」《观渔》云:「鸣榔舟叶聚,撒网浪花圆。」《病中》云:「气味如僧淡,形容似鹤癯。」《兰亭会饮》云:「钟带夕阳来远寺,碑和春雨卧平芜。」《寄毛素轩》云:「清夜梦分千里月,同乡人各一方天。」《灯花》云:「自喜结根依小草,不愁飞片落苍苔。」《偶题》云:「细柳雨中垂绿重,残花风里乱红轻。」《清明》云:「浸花窗下分红影,插柳檐前借绿阴。」《杂咏》云:「L书自笑已成癖,煮字元来不疗饥。风月满怀诗可写。雪霜侵鬓镜先知。」类皆风致清远,用意推敲。星甫尝于越中诗社试《枕易》诗,推第一,名盛于词场。当是时,江南初定,遗民故老,无所寄兴,往往发之于吟咏间。时际宴安,禁网疏阔,骚坛树帜,奔走争先,蔚为一代文章之盛。其所由来者远矣!
全宋诗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
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
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
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
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
卒年八十馀。
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
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
 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讹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钦定四库全书·月屋漫稿·提要
(臣)等谨案:月屋漫稿一卷,元黄庚撰。庚字星甫,天台人。生于宋末,入元不仕。后来选诗者以其为宋遗民,并载入宋诗中。然观其集首自序,乃泰定丁夘所作。时元统一海内已五十七年,不得仍系之宋人。今故仍题作元人,从浙江通志、文苑传例也。庚尝客山阴王英孙家,试越中诗,社枕易题,庚为第一,考官乃李侍郎。今评语与原诗并在集中。盖为当时推重若此。其诗尚沿时习。体格不免卑弱,而刻露处亦时见新警。如五言之斜阳明晚浦,落叶瘦秋山。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鸣榔舟叶聚,撒网浪花圆诸句。七言之钟带夕阳来远寺,碑和春雨卧平芜。细柳雨中垂绿重,残花风里乱红轻。清夜梦分千里月,故乡人各一方天。风月满怀诗可写,雪霜侵鬓镜先知诸句,类皆风致婉约,翛然自远,犹不失为具体焉。乾隆四十四年七月恭校上。
月屋漫稿·原序
唐以诗为科目,诗莫盛于唐,而诗之弊至唐而极。宋以文为科目,文莫盛于宋,而文之弊至宋而极。甚矣诗与文之极其弊,而难于其起弊也。自有虞明良之赓歌,已非太古忘言之天矣。三代以还,虽王者之迹熄,而世独近古,其播于声诗,发为辞令,形于规谏讽刺者,皆所以纪一时之实,岂好为是虚言哉?国以诗文立科目,非世道之幸。士以诗文应科目,又岂人心之幸,宜古道之滋不可挽也。呜呼!自孔子删定系作以来,诗书、易、春秋之文仅存,而其道则泯矣。以言乎诗,自三百篇讫于战国,诗之脉几绝,而骚续之,故骚有功于诗,骚之下有选,由选而至于唐,惟杜少陵为备,以言乎文。获麟绝笔之馀,诸子百家猬兴蜂起,不有孟子之书,圣人之道晦矣。故孟子功不在禹下。至若荀扬之簧鼓圣言,班马之户牖古史,历三国六朝隋唐之世,斯文微如一发,而韩昌黎力挽古学,沿唐而宋,则欧阳出焉。呜呼!盛者乃所以为衰也。然诗盛于唐,唐之诗脉自杜少陵而降,诗以科目,而弊极于五代之陋。文盛于宋,宋之文脉自欧阳诸公而降,文以科目,而弊极于南渡之末年。以科目而为诗,则穷于诗,以科目而为文,则穷于文矣。良可叹哉。仆自龆龀时读父书,承师训,惟知习举子业,何暇为推敲之诗,作閒散之文哉。自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放之气,尽发而为诗文。且历考古人沿袭之流弊,脱然若醯鸡之出瓮天,坎蛙之蹄涔而游江湖也。遂得率意为之,惟吟咏情性,讲明礼义,辞达而已,工拙何暇计也。于是裒集所作诗文,缮写成编,命之曰漫稿,以为他日覆瓿之资。若曰复古道,起文弊,则有今之韩、杜在。天台山人黄庚星甫氏序。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星甫,天台人。有《月屋漫稿》。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星甫,天台人。有《月屋漫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