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宗杲

相关人物:共 101 位
共 10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僧宝正续传·卷第七
师出于木氏。
因以名之。
其远祖曰重。
是为少昊之叔也(重见左传)。
绝有德于民。
帝嘉之。
以为勾芒。
使居于穷桑。
爵青阳侯。
自是子孙蕃衍。
凡日月霜露。
所至必与焉。
唯穷发之北。
与大瀛之间。
无有也。
自重生椿。
椿以积庆。
致长寿。
或云。
椿以八千岁为一春。
椿生甘棠。
甘棠美姿。
容有干扃。
召康公倚之听政。
士民便之。
戒以勿剪勿伐。
甘棠之子曰。
嘉嘉迁于鲁。
主于季氏。
晋韩宣子见而誉之。
嘉生樗。
摴生栎。
二子复以朴厚致寿。
栎生楠。
楠生杞。
楠杞俱以美材。
称杷生豫章。
豫章天下奇材也。
登于庙堂。
任重不阿。
上喜之。
进爵郡公。
师即豫章公之子也。
少而乔楚。
平居正容。
不与凡品争高。
雅有四方之志。
铜郡戚侯见而奇之曰。
是子挺秀如此。
其可蒙杂于众。
而不自竞乎。
师曰。
吾祖才德之劭。
称于天下。
子虽荏苒。
实惧厥世。
弗敢失坠。
其无辱子忧。
戚侯喜曰。
豫章公于是乎有子矣。
郢人玉斧遇而叹曰。
美哉请早为之所。
不然难且及矣。
师从而问。
故玉斧曰。
而君虽任栋梁之寄。
然于身何益哉。
易大过曰。
栋桡凶。
象曰。
栋桡凶。
不足以有辅也。
而君殆桡矣。
曷若避世之士哉。
今子春和尚富。
若遇楚灵王。
剥圭宠之。
不过以为戚秘而已。
子盛德之后。
其肯入之人之手乎。
不然。
虽与鲁仲尼同载以游。
脱逢原壤夷俟。
必命子辱之。
子其甘为人使乎。
师遽改容曰。
若是吾将安归。
玉斧曰。
子闻桑门氏有德山者。
天下之大有道者也。
姑弃而族直。
而躬黔乃服。
尽锄其痈腯疣赘。
予为子先。
子从而见。
师禀其教。
就见德山。
德山大悦。
使立于前。
为说最上乘。
未几忽悟向上一句。
隐密全该。
虽七纵八横。
了无滞碍。
即以告德山。
山曰。
嘻子正堕吾掌握中矣。
自是命师。
出则偕行。
坐则并榻。
凡天下参徒。
来见德山。
必先见师。
师可之。
然后入德山室。
山一日晚参示众云。
今夜不答话。
问话者三十棒。
时有僧出礼拜。
山使师验之。
僧云。
某甲话也未问在。
山云。
汝甚处人。
曰。
新罗。
山云。
未踏船舷时。
木上座与你相见了也。
岩头初见德山。
入方丈。
侧身问。
是凡是圣。
山以师击之。
岩头便礼拜。
繇是全提大用莫敢当锋。
所谓把断要津不通凡圣者也。
时雪峰亦在德山。
因与岩头叹曰。
此子不遇德山。
不能荷担大事。
德山不得此子。
不能锻炼学者。
是子与德山。
其一体乎。
既而雪峰宏道于闽。
师往见之。
复于雪峰言下。
发明自己。
化为龙。
吞却乾坤山河大地。
豁然不现。
雪峰上堂曰。
南山有条鳖鼻蛇。
汝等诸人切须好看。
云门举师掷在众前作怕势。
保福出云。
今日堂中大有人。
丧身失命。
佛日师往见夹山。
拉师偕行。
比至未升阶。
便问。
甚处来。
曰。
云居。
山云。
即今在什么处。
曰。
夹山顶上。
山云。
老僧行年在坎。
五鬼临身。
佛日遂上阶作礼。
山问。
阇黎与甚人同行。
曰。
木上座。
山云。
他何不来相看。
曰。
和尚看他有分。
山云。
在什么处。
曰。
在堂中。
山即同下堂中。
佛日引师于夹山面前。
山云。
莫从天台得来否。
曰。
非五岳之所生。
山云。
莫从须弥山得来否。
曰。
月宫亦不逢。
山云。
与么则从人得也。
曰。
自己尚是怨家。
从人得堪作什么。
山云。
冷灰里忽有粒豆爆。
唤维那来安排。
向明窗下著。
其后云门阐化于韶阳。
而蹩其足。
倚师尤恭。
方是时。
云门眼空寰海。
每举宗乘定誵讹。
必以师为准的。
尝一日上堂曰。
我共你平展。
遇人识人。
与么老婆说话。
尚自不会。
每日饱吃饭了。
上来下去。
觅什么碗。
遮野狐队。
仗向遮里。
作什么。
命师一时趁下。
又尝示众曰。
大用现前。
不存轨则。
有僧便问。
如何是大用现前。
云门举师当面曰。
释迦老子你来也。
其为当时诸老奉重如此。
及云门去世。
师知天下学者不能尽其大用。
遂潜光匿曜。
与世推移。
莫有识师者。
流及末代。
释德下衰。
学者以声利为怀。
蔽于浮境。
至有陷于非道。
主者必命师以辱之。
先是师在德山时。
与临济金刚王齐名。
厥后复有杨岐栗棘蒲。
白云铁酸饀。
说者以谓即师之异名。
及比年海上二三道师。
亦有彷佛。
见师为拳头。
为竹篦。
为木剑者。
惜其介特寡徒云。
赞曰。
古德有言。
出家盖大丈夫事。
非公侯将相所能为。
诚哉斯言也。
予观豫章公之世。
固荣达矣。
然侧身从事。
朽蠹以之及其子。
裂去巾冠。
跃出牢俗。
致身青云。
荷担列祖之道。
万世仰其风规。
可不谓之大丈夫也乎。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彦节,居士,字节夫,号妙德。
曾为门司。
宗杲一喝下,疑情顿脱。
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二三、《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安分庵主,初学于安国,后依鼎需禅师,得传衣钵。晚年庵居剑门(《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为南岳下十七世,西禅鼎需禅师法嗣。今录诗二首。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时有安分庵主,少与永共肄业于安国,后永偕依懒庵不契,辞谒大慧于径山,行次钱塘江干,仰瞻宫阙,忽闻街司喝侍郎来,分忽大悟,偈曰:“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裂破,一声江上侍郎来。
”竟回西禅,懒庵迎之,付以伽黎衣。
自尔不规所寓,后庵居剑门,化被岭表,学者从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谦,号密庵,俗姓游,建宁(今属福建)人。
住开善寺。
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四二○九
道谦,号密庵,俗姓游,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少出家,谒佛果,从宗杲,二十年无所省发。
得友人宗元启发,言下大悟。
后主建宁府开善寺。
编有《普觉宗杲禅师语录》(存)、《大慧宗门武库》(存)等。
见《嘉泰普灯录》卷一八,《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四等。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道谦本郡人。
未详氏族。
初依佛果无所入。
妙喜奉旨住径山。
谦亦在侍。
令往长沙通书于张紫岩。
乃自谓。
参禅二十年尚无个入处。
又有此行。
岂不荒废了矣。
将辞友人宗元。
叱曰不可。
岂以在路参禅不得耶。
汝去吾与俱往。
一日在途泣曰。
一生参禅无得力处。
今奔波若此何得相应。
元曰。
尔但将诸方参得悟得并圆悟妙喜与尔说得底。
都不要理会。
途中我可替者尽替。
汝只有五事替不得。
须自承当。
曰何为五事。
元曰。
著衣吃饭屙屎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
谦于言下大彻。
不觉手舞足蹈。
元曰。
汝此回方可通书。
吾先归矣。
后半载返双径。
妙喜于山门外亭一见便曰。
建州子这回自别也。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本郡人。
初依佛果。
无所入。
妙喜奉旨住径山。
谦亦在侍。
令往长沙。
通书于张紫岩。
乃自谓参禅二十年。
尚无个入处。
又有此行岂不荒废乎。
将辞。
友人宗元。
叱曰不可。
岂以在路参禅不得耶。
汝去。
吾与俱往。
一日在途泣曰。
一生参禅。
无得力处。
今奔波若此。
何得相应。
元曰。
你但将诸方参得。
悟得。
圆悟妙喜与你说得底。
都不要理会。
途中我可替者。
尽替汝。
只有五事替不得。
须自承当。
曰何为五事。
元曰。
著衣吃饭。
屙屎放尿。
驮个死尸路上行。
谦于言下大彻。
不觉手舞足蹈。
元曰。
汝此回方可通书。
吾先归矣。
后半载返双径。
妙喜于山门外亭。
一见便曰。
建州子。
这回自别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谦。
建州游氏子。
家世业儒。
幼聪慧。
读书辄成诵。
早失恃怙。
叹曰。
为人子者。
不及甘旨之养。
当从浮屠氏。
学出世法。
以报罔极。
遂落发谒佛果。
无所省发。
后随妙喜庵。
居泉南。
及喜领径山。
师亦侍行。
未几。
令师往长沙。
通紫岩居士张公书。
师自以参禅二十年。
无入头处。
更作此行。
决定荒废。
意欲无行。
友人宗元者。
叱曰。
不可在路便参禅。
不得也去。
吾与汝俱往。
师不得已而行。
在路泣语元曰。
我一生参禅。
殊无得力处。
今又途路奔波。
如何得相应去。
元告之曰。
你但将诸方参得底悟得底。
圆悟妙喜
为你说得底。
都不要理会。
途中可替事。
我尽替你。
只有五件事。
替你不得。
你须自家支当。
师曰。
五件者何事。
愿闻其要。
元曰。
著衣吃饭。
屙屎放尿。
驼个死尸路上行。
师于言下领旨。
不觉手舞足蹈。
元曰。
你此回方可通书。
宜前进。
吾先归矣。
师见张公。
张公喜甚。
书自信二字为赠。
师笑而受之。
回径山。
妙喜见而曰。
建州子。
你这回别也。
后还里住开善。
声光大震。
将化。
侍者请偈。
师笑曰。
万法本空。
三界非有。
死生于何处安著。
忍为骇俗态乎。
师行峻而气和。
接物优容。
不言自化。
亦宗门之杰出者也。
宗元。
亦建州人。
妙喜最久。
分坐说法。
张公帅三山。
虚数院迎之。
不就。
归里结茆。
号众妙园。
垂语云。
这一些子。
恰如撞著杀人汉相似。
你若不杀了他。
他便杀了你。
未详所终。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道谦,建宁人,未详氏族。
初依佛果无所入,妙喜住径山,谦亦在侍。
令往长沙通书于张紫岩,乃自谓:“参禅二十年,尚无个入处,又有此行,岂不荒废乎?
”将辞之,同寮宗元叱曰:“不可,岂以在路参禅不得耶!
汝去吾与俱往。
”一日,在途泣曰:“一生参禅无得力处,今奔波若此,何得相应?
”元曰:“你但将诸方参得、悟得,并圆悟妙喜与说得底,都不要理会。
途中我可替者尽替汝,只有五事替不得,须自承当。
”曰:“何为五事?
”元曰:“著衣、吃饭、遗矢、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
”谦于言下大彻,不觉手舞足蹈。
元曰:“汝此回方可通书,吾先归矣。
”后半载返双径,妙喜于山门外亭一见便曰:“建州子,这回自别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印,号最庵,汉州(今四川广汉)人。
住临安府灵隐寺。
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
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今录诗十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空,曾参妙喜宗杲禅师
事见《雪山集》卷一四《吊法空诗》自注。
全宋诗
释法空,从妙喜宗杲)参禅。
卒后二十年,王质有诗追吊。
事见《雪山集》卷一四《吊法空》注。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平,字元衡,号怡云野人,嘉禾(今浙江嘉兴)人。
初受度即参妙喜师,为书记,后居天童寺,曾住象山延寿院。
陆游有诗寄之。
有语录集稿二卷,已佚。
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戒环,温陵人,而佚其姓字。
赋性恬澹,不溽世味,寄身空寂,研精梵谊,深造道妙。
尝病《法华》、《楞严》旧释,词义渊𣁋,初学罕喻,因于禅暇作二经要解。
而《楞严》尤为翔晓。
其叙科判曰:“旧科经执匿王、琉璃异代,谓非一会顿说;判教局持地、耶输等事,而断为《法华》之后,愚窃疑焉。
夫夜壑负趋,速于反掌,匿王代谢,可唯旦暮,而楞严法会,自夏徂冬,此不应执异王,疑异会也。
《法华》自镫明以还,诸佛无时不说,菩萨无时不證。
《持地》既曰闻诸如来宣妙莲华,岂止释迦与?
经称摩登由神咒力,消其爱欲,与耶输同悟夙由,或得出缠,或蒙授记,若执授记为《法华》之事,则灵山会上当有摩登乃可言同。
且既言由神咒力,知非《法华》,况有道记果记之异,今经所言乃道记,非《法华》果记也。
此又不应局授记而定先后者也。
经言最后垂范者,乃结辩魔文,当十卷末,实楞严法会最后,非临灭之最后也。
旧引多说皆无足为科判准绳,科判失准,则理义差矣。
夫法王设王,有条不紊,初说一乘顿教以立本,即华严也;次说三乘渐教以逗机,即阿含方等般若也;后说一乘圆教以显实,即《法华》也,《楞严》即《般若》、《法华》之中,实大乘终极之教,故如来密因菩萨万行修證之法,一切毕竟,自此以往,无复进脩,直造一乘圆妙之道,故法华会上更无地位之说,纯谭妙法,随根印可,授记作佛而已。
《法华》之后,更说《涅槃》扶律谭常者,扶律所以属后事,谭常所以示真寂,此为临灭遗付之事,非有加于《法华》也。
说者不本扶律之意,辄判《楞严》在《法华》后,亦称扶律谭常。
然则,进脩既毕,而又进脩扶律之后,而又扶律,前则加于《法华》,后则赘于《涅槃》,是乃倒置骈枝,紊于法王之法矣。
夫进脩之事,譬之稼穑,犹耘耨也。
譬之芙蕖,犹敷华也。
既号《法华》秋穫,《涅槃》捃拾,不应穫拾之中又耘耨也,既号《法华》废权立实,如花落莲见,不应于废落之后,又敷华也。
以经證之,竛竮之子既领宝藏,复何所求?
化城之人既到宝所,复何前进?
镫明说已,中夜涅槃,释尊说已,四众唱灭,复何枝蔓于《楞严》哉?
如必《楞严》居后,则阿难既于《法华》诸漏已尽,而复于《楞严》未尽诸漏?
既于《法华》堪任佛记,而复于《楞严》未全道力?
既先领悟妙法,而复不知真际所诣?
既以安住佛道,而复为彼所传,溺于淫舍?
是皆倒置,理自不然。
故判《楞严》在《般若》后也。
盖《般若》之后,慧学方盛,定力未充,人或溺于多闻,失于正受,于是示首楞严之大定,资般若之大慧,使定慧均等,学行兼全,而究竟趣于一乘实相,此《楞严》所以作也。
论三经大致,无非为一大事因缘,而必先藉《般若》发明,次由《楞严》脩證,终至《法华》印可,然后尽诸佛能事,序固如是也。
然则,导达禅乘,抉择正见,莫尚《楞严》矣。
”又判法华教曰:“法王应运,出真兆圣,唯为一事,无有馀乘。
是以,首唱《华严》特明顿法,虽知根钝,且称本怀,及乎怖大昏惑,乃权设方宜,至于众志贞纯,则还示实《法华》,然则二经一始一终,教实相资,故今宗《华严》而科释也。
或谓《华严》纯谭实相,独被大机,《法华》引权入实,三根齐被,二经旨趣迥不相及,引彼释此,殆不知宗。
而愚窃观《信解品》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穷子遥见,恐怖疾走。
正喻初说华严也,临终命子委付财物,穷子欢喜,得大宝藏。
正喻终说《法华》。
迹此观之,始而惊怖终而亲附者无异,父穷之所弃达之所获者无异,宝既无以异,何为而不应宗之耶。
又况二经以智立体,以行成德,放光现瑞,全法界之真机,融因会果,开脩證之捷径,凡所设法,意绪并同,二经相宗,亦足见圣人说法,始终一贯,果唯一事,无有馀乘,旨趣稍驯,幸无深诮也。
”《开元寺志》称:“戒环所撰《要解》皆能痛去名相繁蔓,使人无泥枝叶,入佛知见,直发明秘要宝藏者也。
”至今学者多宗之,殆不诬也。
一说开元千佛院有主僧日诵《法华》,一白鸽常止檐间,若听经状,一日不至,主僧怪之,夜梦人曰:“我,鸽也,得师经力,转生为人,生某氏家,腋有白毛可识,能视我乎?
”主僧如其梦求之,果然,父母遂许出家,少长来从之,得度为戒环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景晕,号了庵。
住潭州大沩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演,号谁庵。
住临安府灵隐寺。
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
有《谁庵演禅师语》一卷,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五。
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今录诗二十八首。
共 10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