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夏侯婴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楚人。
以任侠名,楚人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初为项羽将,数围困刘邦。
羽灭,刘邦以重金求布。
布匿鲁大侠朱家处,朱家说夏侯婴进言刘邦赦布,拜为郎中。
惠帝时为中郎将。
文帝时为河东守。
全汉文·卷十四
布,楚人。为项王将。高帝召拜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吕后以为河东守。文帝时召为御史大夫,未拜罢,令还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鲁人。
与刘邦同时。
以任侠闻。
所藏匿亡者,得活以百数,然不伐其能。
刘邦称帝,追捕原项羽部将、楚地游侠季布,赖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说服刘邦而获赦。
及布尊贵,终身不见。
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
夏侯颇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15 【介绍】: 西汉沛人。
夏侯婴曾孙。
汝阴侯,尚平阳公主。
武帝元鼎二年,以罪自杀。

人物简介

简介
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长女,汉武帝刘彻同母姐。
初封阳信公主,嫁给平阳侯曹寿,故通称平阳公主,生下一子曹襄。
汉武帝即位后,她被尊为长公主。
曹寿去世后,再嫁汝阴侯夏侯颇。
元鼎二年(前115年),夏侯颇畏罪自杀,她再嫁大司马卫青。
死后陪葬于茂陵。
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和宠妃李夫人都是通过她得到武帝临幸。
释僧实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释僧实。
俗姓程氏。
咸阳灵武人也。
幼怀雅亮。
清卓不伦。
尝与诸僮共游狡戏。
或摘叶献香。
或聚砂成塔。
乡闾敬焉。
知将能信奉之渐也。
亲眷爱结不许出家。
喻以极言久而方遂。
年二十六乃得剃落。
有道原法师。
擅名魏代。
实乃归焉。
随见孝文便蒙降礼。
大和末从原至洛。
因遇勒那三藏。
授以禅法。
每处皇宫咨问禅秘。
那奇之曰。
自道流东夏。
味静乃斯人乎。
于是寻师问道备经循涉。
虽三学通览。
偏以九次调心。
故得定水清澄禅林荣蔚。
性少人事退迹为功。
所以高盖驷马未曾流目。
清流林竹顾便忘返。
加又口绕黑子欹若升形。
目有重瞳光明外射。
腋怀凤卵七处俱平。
奇相超伦有声京洛。
兼又道契生知化通关壤。
听业未广而无问不明。
能勤整四仪静修三法。
可宪章于风俗。
足师表于天人。
周太祖文皇。
以魏大统中下诏曰。
师目丽重瞳偏同虞舜。
背隆伛偻分似周公。
德宇纯懿轨量难模。
可昭玄三藏。
言为世宝笃志任持。
故有法相之宜兴。
俗务之宜废。
发谈奏议事无不行。
至保定年。
太祖又曰。
师才深德大。
宜庇道俗以隆礼典。
乃躬致祈请为国三藏。
实当仁不让默而受之。
是使栋梁斯在仪形攸寄。
周氏有国重仰玄风。
礼异前朝受于归戒。
逮太祖平梁荆后。
益州大德五十馀人。
各怀经部送像至京。
以真谛妙宗条以问实。
既而慧心潜运南北疏通。
即为披决洞出情外。
并神而服之。
于是陶化京华久而逾盛。
忽一旦告僧曰。
急备香火修理法事。
诵观世音以救江南某寺堂崩厄也。
当尔之时。
杨都讲堂正论法集。
数百道俗充满其中。
闻西北异香及空中妓乐。
合堂惊出同共闻听。
堂欻摧坏大众无损。
奏闻梁主。
乃移以问周。
果知实祐。
大送珍宝赐遗相续。
而实但取三衣什物而已。
馀随散之。
由尔名振三国事参至圣。
以保定三年七月十八日。
卒于大追远寺。
春秋八十有八。
朝野惊嗟人天变色。
帝哀恸泣之。
有敕图写形像。
仍置大福田寺。
即以其日窆于东郊门外滕公郦食綦。
塳南。
碑石尚存。
弟子昙相等。
传灯不穷弥隆华实。
以业有从。
爰于墓所立寺。
还名福田。
用崇冥福。
并建碑于寺野二所。
大中兴寺释道安。
及义城公庾信制文。
今在苑内。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程。咸阳灵武人。幼怀雅亮。清卓不偷。尝与诸僮共戏。或摘叶献香。或聚砂成塔。知为信奉之渐。亲眷爱结。年二十六。乃得剃落。有道原法师。擅名魏代。实往归焉。随见孝文。便蒙降礼。大和末。从原至洛。因遇勒那三藏。授以禅法。每处皇宫。咨问禅秘。于是寻师问道。备经循涉。虽三学通览。偏以九次雕心。故得定水清澄。禅林荣蔚。兼又道契生知。化通关壤。勤整四仪。静修三法。周太祖文皇。以魏大统中。下诏曰。师目丽重瞳。偏同虞舜。背隆伛偻。分似周公。德宇纯懿。轨量难模。可昭玄三藏。言为世宝。至保定年。太祖又曰。师才深德大。宜庇道俗。以隆礼典。乃躬致祈请。为国三藏。实受之。益州大德。五十馀人。各怀经部。送像至京。以真谛妙宗。条以问实。既而慧心潜运。南北疏通。即为披决。洞出情外。并神而服之。于是陶化京华。久而逾盛。忽一旦告僧曰。急备香火。修理法事。诵观世音。以救江南。某寺堂崩厄也。当尔之时。扬都讲堂。正论法席。数百道俗。充满其中。闻西北异香。及空中妓乐。合堂惊出。同共闻听。堂歘摧坏。大众无损。奏闻梁主。乃移以问周。果如实祐。大送珍宝。锡遗相续。而实但取三衣什物而已。馀随散之。由尔名振二国。事参至圣。以保定三年七月十八日。卒于大追远寺。春秋八十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