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愭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9—1177 【介绍】: 宋杭州临安人,徙台州临海,字处和。
钱忱子。
以恩补官。
高宗绍兴间知临安府,权户部侍郎兼枢密都承旨,经画用楮为币,分为六务,出纳有法。
孝宗时符离之役战败,附汤思退倡和议。
为淮东宣谕使,入奏诋张浚主战。
累进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谋相位甚急。
后以婿邓王立为太子,引嫌提举洞霄宫。
起知宁国、绍兴府,因籍人财产至六十万缗,复与祠。
卒谥忠肃。
有《诸史提要》。
全宋诗
钱端礼(一一○九~一一七七),字处和,号松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惟演曾孙。以荫授官,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监登闻鼓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通判明州。十五年,提举淮东茶盐,改两浙转运判官。十七年,为淮东转运副使。三十年,除知临安府,始行会子。孝宗即位,张浚于符离失利,遂劾张浚,参定和议,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赐同进士出身(《嘉定赤城志》卷三四)。除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因其女适皇太子引嫌奉祠。四年,起知宁国府,移绍兴府。以贪墨被黜。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九。有《松窗集》,已佚。事见《攻愧集》卷九二《观文殿学士钱公行状》。《宋史》卷三八五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四五七六
钱端礼(一一○九——一一七七),字处和,号松窗,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忱子。绍兴间,通判明州,加直秘阁。十五年,为两浙路转运判官。历知婺、衢、抚州,又知临安府。孝宗立,除户部侍郎,试兵部尚书,兼户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隆兴二年,以和议成,除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明年罢,除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乾道四年起知宁国府,后又知绍兴府,进观文殿学士。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九。后谥忠肃。著有《诸史提要》(存)、《松窗集》。见楼钥《攻愧集》卷九二《观文殿学士钱公行状》,《宋史》卷三八五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0—1200 【介绍】: 宋庆元鄞县人,字仲嘉,号适斋。
汪思温子。
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
历官礼部员外郎。
庄文太子侍讲,多寓规戒。
迁秘书少监,修五朝会要。
兼崇政殿说书、给事中,孝宗每访以政事,多所建议。
权刑部侍郎,以新旧刑法相抵牾,请降诏编纂,书成上进。
出使金国,还改权吏部尚书。
后知泉州,改隆兴府、江西安抚使。
卒谥庄靖,一谥文忠。
有《适斋存稿》等。
全宋诗
汪大猷(一一二○~一二○○),字仲嘉,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以父荫授江山尉。十五年,第进士。历婺州金华、严州建德县丞,知昆山县。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累官权刑部侍郎。七年,奉祠。起知泉州,改知隆兴府。以事落职,南康军居住。光宗绍熙二年致仕。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敷文阁学士,六年卒,年八十一。有《适斋存稿》,已佚。事见《攻愧集》卷八八《敷文阁学士宣奉大夫致仕赠特进汪公行状》,《宋史》卷四○○有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四八六一
汪大猷(一一二○——一二○○),字仲嘉,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绍兴七年,以父恩补官,授衢州江山县尉。登十五年进士第,授金华县丞,迁知昆山县。入朝为大宗丞兼吏部郎官,又兼吏部侍郎、太子左谕德、侍讲,迁秘书少监,修五朝会要。孝宗每访以政事,大猷多所建白,甚为孝宗所称,累迁兼吏部尚书。后出知泉州,改知隆兴府,为江西安抚使。因事罢职,后复为敷文阁待制,升学士。庆元六年卒,年八十一,谥文忠。著有《适斋存稿》、《备忘》、《训鉴》等书,惜皆不传。见周必大所撰《汪公神道碑》(《文忠集》卷六七),《宋史》卷四○○本传。
何辅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三四八
何辅,初为左迪功郎。
绍兴十三年,献所著《中兴龟鉴》十卷,诏迁一官,历太学博士、吏部员外郎。
隆兴初,迁宗正少卿、起居郎、权中书舍人,又以权工部侍郎兼皇子邓王府赞读,兼权吏部侍郎。
乾道元年,以集英殿修撰出知衢州,次年以敷文阁待制致仕。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九、一七二,《中兴礼书》卷四三,《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八二等。

人物简介

简介
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祖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宋孝宗赵慎原配妻子。
奉直大夫郭直卿孙女,六世祖为宋真宗时期章穆皇后外家兄弟(章穆后族)。
父为郭瑊,昭庆军承宣使,追封荣王。
母为淑国夫人赵氏系皇族宗室女。
宋孝宗为普安郡王时,娶郭氏为妻,封为咸宁郡夫人,生宋光宗赵惇、庄文太子赵愭、魏惠宪王赵恺和邵悼肃王赵恪。
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未及宋孝宗登基即去世,享年三十一岁,追封淑国夫人。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追赠福国夫人,孝宗为太子,追册皇太子妃。
宋孝宗即位,追册为皇后,谥号“恭怀”,不久改谥安穆皇后,宋孝宗驾崩,朝廷营建永阜陵时改谥为成穆皇后。
丁文江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丁文江(1887年3月20日—1936年1月5日),字在君,江苏泰兴黄桥镇人,中华民国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
丁家是当地乡绅,祖父没有功名。
一直到15岁,丁都还受著传统教育。
1901年,龙研仙到泰兴做知县在本地招考,他看中了丁文江,决定送他出洋留学。
1902年秋,留学日本,期间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刊物撰文。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他收到吴稚晖的来信,讲到在苏格兰念书环境好,不受政治事务打扰,费用又便宜,所以他和李祖鸿、庄文亚决定转赴英国,研究动物学和地质学。
暮春,他们三人搭乘一艘德国轮船前往欧洲,途经槟榔屿时还曾拜访客居于此的康有为。
到了爱丁堡,他们的资费已经花光,见到吴稚晖后,吴和经济状况最差庄文亚到格拉斯哥半工半读。
他们在船上遇到了一位在中国行医的传教士,他建议丁和李到他的家乡司堡尔丁念中学。
1906年,他进入了剑桥大学,1907年春转入格拉斯哥大学。
1911年,获得动物学和地质学双学位。
5月,返国从法属印度支那下船转乘火车到云南、贵州进行考察。
8月,返回江苏老家,参加满清政府学部游学毕业生考试,获得「格致科进士」名衔。
同时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
1912年冬,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在工商部矿政司下设地质科。
次年2月,赴北京任工商部地质科科长,这时中国并无矿业人才,北大地质系应考人数也很少,几近废系。
地质科中只有丁文江和章鸿钊两人受过专门的学术训练,他们延揽在北京外国专家到地质科工作。
这年矿政司开办地质研究所,丁文江、章鸿钊和北大地质系的索尔格承担了大部分的教学。
12月,赴山西、云南等地进行地质矿藏调查。
1914年,翁文灏接替索尔格任教。
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恢复地质系,地质科也更名为“地质调查所”。
1919年2月,偕梁启超去欧洲考察。
五四运动时他也无可避免地参与了进去,结识了陶孟和、胡适、梁启超等人。
1920年,他和蔡元培聘请李四光和葛利普莱到北大任教。
1921年,辞去地质调查所的工作由翁文灏接任,他前往热河担任北票煤矿公司总经理,同乡刘厚生为董事。
他一直负担著家庭经济的重担,而且科学工作的阻挠不断,这都影响了他的转向,虽然他离开了学界,但仍保持著很大的影响力。
1922年,参与发起中国地质学会,任副会长;主编《中国古生物志》和政治评论刊物《努力》。
1923年发表《玄学与科学》论文,与张君劢开展了科学与玄学的论战。
1925年秋,丁辞去了经理的职务,投奔孙传芳幕下。
1926年5月5日,出任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经过谈判,于8月1日代表江苏省政府与外国驻上海领团签订《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
丁文江出任总办是他政治活动的重新开始,也是对五卅惨案的回应。
但是这个选择,也引发不少争议。
当时还在欧洲求学的傅斯年曾经因此向友人疾呼:「丁文江该杀!」。
10月,孙传芳的部下浙江省长夏超哗变,丁文江也参与了平叛。
12月31日,他辞掉上海的职务,在北京隐退,后因张作霖的敌视搬到大连居住。
次年,搬回北京,3月,前往广西考察。
12月,重返地质调查所。
1929年到1930年夏,他到西南考察。
1931年秋,任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
这年日本侵佔东北,受政治局势驱使,1932年,为《独立评论》撰文。
同年任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
1933年与翁文灏、曾世英合编《中华民国新地图》以及《中国分省新图》。
6月,离开上海前往华盛顿参会,后到欧洲访问,9月到苏联旅行。
1934年6月应蔡元培之请,出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1936年,他在湖南勘探煤矿。
时值冬季,但是煤矿坑内湿热,丁文江坚持亲自下坑探查,出坑时全身衣服湿透,到旅馆时把门窗紧闭,使用壁炉。
第二天他没有起床,才发现是煤气(一氧化碳)中毒,紧急叫医生急救,施以心肺复苏术。
本来昏迷的情形有好转,甚至一度在他坚持下,下床行走。
不料后来却因为心肺复苏术实施时压断肋骨,导致发炎,突然病情直转而下而病逝。
挚友傅斯年闻讯第一个从北京赶去看护。
1月5日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
按其遗嘱,葬于岳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