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蔡諲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9—1116 【介绍】: 宋僧。馀杭人,俗姓唐,字湛然,号安忍子。年十八得度,从神悟禅师讲学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神宗元丰中移灵芝寺,居三十年,世称灵芝尊者。赐谥大智律师。有《资持济缘行宗》、《应法住法报恩诸记》、《芝园集》等。
全宋诗
释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释氏疑年录》卷七),字湛如,号安忍子,俗姓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传天台教观,深明教律。神宗元丰中住灵芝崇福寺,历三十年。徽宗政和六年卒,年六十九。赐谥大智律师。有《芝园集》二卷、《补续芝园集》一卷、《芝园遗编》三卷传世。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咸淳临安志》卷七○、七九。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四三二
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字湛然,号安忍子,俗姓唐,钱唐馀杭(今属浙江杭州)人。幼出家居祥符寺,后礼神悟大师处谦习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元丰中住持杭州灵芝寺,历三十年。著述颇丰,今存《无量寿经义疏》,《阿弥陀经义疏》,《资持》、《济缘》、《行宗》诸记,又有《芝园集》二卷及《芝苑遗编》、《补续芝园集》等。政和六年卒,年六十九,赐谥大智律师。见《咸淳临安志》卷七○,《释门正统》卷八,《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二七。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少依祥符东藏慧鉴师学毗尼。及见神悟谦公讲天台教观。遂抠衣出门。博究群宗。以律为本。又从广慈受菩萨戒。戒光发见。顿渐律仪罔不兼备。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常披布伽黎。杖锡持钵。乞食于市。杨无为赞之曰。持钵出。持钵归。佛心常在四威仪。初入廛时人不识。虚空常有鬼神知。四主郡席。晚居灵芝。凡三十年。众常数百。尝言化当世莫若讲说。垂将来莫若著书。撰资持济缘行宗应法住法报恩诸记。十六观小弥陀义疏。及删定律尼本。共百馀卷。芝园集二十卷。自号安忍子。政和六年秋。命讽普贤行愿品。趺坐而化。渔人皆闻天乐声。建塔灵芝西北。谥大智。 赞曰。 毗尼秘藏  终南著称  中微孰振  大智崛兴 仪合万行  论集诸乘  芝园西迈  天乐来迎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子也。
少依祥符东藏慧鉴。
年十八通《法华》,试经得度,专学毗尼。
及见神悟谦师讲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
乃从广慈授菩萨戒,慧定珠圆,威仪中度,纲领条贯,罔不兼备。
后嗣法允堪,南山一宗,蔚然大振。
常披伽黎,杖锡持钵,乞食于市。
苦行清修,遐迩感应,重造明州五台戒坛。
坛成,有一老人神气超迈,眉须皓白,进而启曰:“愿献三珠用贺新坛。
”叩其姓氏,笑而不答,飘然竟去。
因置珠坛心,屡有光异。
其后坛主尝会十师,开大法戒,夜分有一僧登坛,忽睹圆光外彻,中见善财童子。
僧乃惊呼,众起视之,悉皆环礼。
自是益昭虔恳,而珠光所见神异非一,世所罕闻。
元丰间继真悟主昭庆。
晚居灵芝。
三十年摄𪗋讲授,众逾五百,每言“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惟此法门。
”有义天远来求法,为授菩萨戒。
登坛六十馀会,度者几及万人,所至伽蓝必为结界。
政和六年丙申九月一日,集众讽《行愿品》,趺坐而化,葬寺之西北。
谥“大智律师”,塔曰“戒光”。
著有《资持记》以释《南山行事钞》,《济缘记》以释《羯磨疏》,《行宗记》以释《戒疏》,《住法记》以释《遗教疏》,《报恩记》以释《盂兰盆疏》、《观无量寿佛经》、《弥陀经》诸义疏,及《删定尼戒本》凡百馀卷。
尝谓其徒曰:“欲化当世,无如讲说。
若垂来兹,必资著述。
”故口诵手书,孜孜不辍,累岁积学,老而忘疲,其精诣所至,福应斯闳,珠光祥善,有自来矣。
照有《题白云庵》诗曰:“道人倦逢迎,结庵就岩穴。
静爱山头云,空濛如积雪。
随风亦卷舒,触石更明灭。
郤忆古人诗,祗可自怡悦。
”照尝持钵乞食,无为居士杨杰颂之曰:“持钵出,持钵归,佛言常在四威仪。
初时入廛人不识,虚空自有鬼神知。
”又释元复赞云:“毗尼秘藏,终南著称。
中微谁振,大智崛兴。
仪合万行,论集诸乘。
芝园西迈,天乐来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