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安礼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真州扬子人,字子昭。沈铢弟。徽宗崇宁初,为讲义司检讨。反对蔡京定元符上书人之罪,不果。累迁兵部侍郎,以徽猷阁待制知应天府,徙江宁。张怀素诛,江淮间多以诬告兴狱,为之辩析,受诬者皆得释。历知海、泰、汝、宣四州,以通议大夫致仕卒。有《崇宁改修法度》。
全宋文·卷二四○八
沈锡,字子昭,真州扬子(今江苏仪徵)人,铢弟。
王安礼任,为鄂州司户参军。
崇宁初,为讲议司检讨。
除卫尉丞,迁祠部员外郎,提点江东刑狱,知婺州。
入为左司员外郎,兼定、嘉二王侍讲,进太常少卿,拜兵部侍郎。
以徽猷阁待制知应天府,徙江宁。
历知海、泰、汝、宣四州,以通议大夫致仕。
著有《崇宁改修法度》十卷。
见《宋史》卷三五四《沈铢传》附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五六二
王本,绍圣中以朝奉郎通判熙州,政和间提点京畿刑狱公事。
宣和初任京畿转运使,五年知扬州。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三、选举二九之一四、食货七之三七,《宋史》卷一七三,《北宋经抚年表》卷四。
又《求古录》页三六有《王本题名》,字安国,泉州(清源郡,今福建泉州)人,熙宁中与卢大雅、王安礼游。
未知是否一人,姑作同人之文收录,俟考。
文洎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五
文洎,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彦博父。
本姓敬,太宗时其父避宋翼祖赵敬讳,改姓文。
洎以儒学进,历十三官,天圣中以司勋员外郎判三司开拆磨勘司,迁主客郎中,历三河白波发运使,河东转运使,卒。
后以彦博贵,赠太师、中书令,燕、周、魏三国公。
见司马光《司马文正公集》卷七九《文潞公家庙碑》,宋庠《元宪集》卷二二,王安礼王魏公集》卷二,《宋会要辑稿》方域一四之一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84 【介绍】: 宋杭州馀杭人,祖籍抚州临川,字厚之。元德昭孙。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历知永新、海门县,善治狱,累擢度支判官。皇祐中,侬智高据岭南,绛为广东转运使,供军饷有功,迁工部郎中。神宗熙宁中,为翰林学士,除三司使。八年,拜参知政事。后坐事罢知亳州,改颍州,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谥章简。有文集及《谳狱集》。
全宋诗
元绛(一○○九~一○八四),字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历知台、福、郓诸州及开封府,又为广东、两浙、河北转运使,召为翰林学士,官至参知政事。晚年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以太子少保致仕。神宗元丰七年卒,年七十六,谥章简。有《玉堂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事见《苏魏公文集》卷五二《太子少保元章简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四三有传。今录诗三十二首。
全宋文·卷九二八
元绛(一○○九——一○八四),字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天圣二年赐同学究出身,八年擢进士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知永新、海门县、台州,有政绩。
入为度支判官。
侬智高叛,以直集贤院为广东转运使。
以功迁工部郎中。
历两浙、河北转运使、盐铁副使。
擢天章阁待制,知福州,徙广、越、荆南,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迁三司使。
熙宁八年,参知政事。
元丰二年罢知颍州,改青州。
以资政殿学士、太子少保致仕。
七年六月卒,年七十六。
绛工于文辞,有文集四十卷,《谳狱集》十三卷。
见苏颂《元章简公神道碑》(《苏魏公文集》卷五二),王安礼《元公墓志铭》(《王魏公集》卷八),《宋史》卷三四三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丁执礼(?~一○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四)。七年,兼详定编修司农条例,充馆阁校勘(同上书卷二五四)。元丰二年(一○七九),由河北西路提点刑狱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归馆供职(同上书卷二九八),同年又兼监察御史(同上书卷三○○)。三年,卒(同上书卷三○五)。
全宋文·卷一七六五
丁执礼(?
——一○八○),熙宁六年官大理寺丞,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
七年,转三司户部判官兼详定编修司农条例。
十年,以馆阁校勘出为河北西路提点刑狱。
元丰二年替还,任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监察御史。
三年卒,录其一子。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四、二五四、二五五、二八四、二九八、三○○、三○五,《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七之三五、职官七七之三五、方域八之四,王安礼王魏公集》卷三,《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一。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四三一
王瓘,字莹夫,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王安礼曾孙,平生不以仕宦为意,文笔甚高。
晚年学释禅,居诸暨,年六十,趺足而化。
见《夷坚支景》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