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镇

相关人物:共 23 位
共 2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蜀郡人。好言将来之事。武帝天和中,著诗预论周、隋废兴。尤不信佛教,尝上疏极论之。
全后周文·卷二十四
元嵩,俗姓卫,河东人,梁末出家,居成都野安寺。
周平蜀,入关,师事亡名,天和二年上书,赐爵蜀郡公,后竟废佛还俗,有《元包数》五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益州成都人。少事亡名法师出家。聪颖不群。尝侍法师夜坐。忽喟曰。世徒贵耳而贱目。又恶能有贤不肖之辨哉。亡名曰。汝欲务名声邪。则阳为狂惑。以骇流俗。可也。嵩心然之。遂逢场作戏。触物摛咏。如是二十馀年。四方之人。识不识。莫不以元嵩诚天下之士。已而亡名入关。徙居野安。制天女怨。心风弄。以鼓琴。尝谓其兄曰。蜀土匾小。不足以展胸次。将必游京师。与豪杰抗。何如。兄以为不可。元嵩即谢去。既至京师。念终无以动上者。乃疏废佛法事以进。会道士张宾。与相表里。于是上纳其说。而废教不疑。 隋开皇八年。京兆杜祈死。三日而苏云。至冥府。见阎罗王。问曰。卿父曾作何官。曰臣父在周。为司令上士。王曰。若然则追卿误矣。可速放使还。然卿识周武帝否。答曰。臣尝任左武侯司法。恒在阶陛。甚识之。王曰。汝可一往看武帝。有吏寻引至一处。门窗椽瓦。皆铁为之。于铁窗中。窥见帝身。铁色极瘦。且著铁枷锁。祈泣曰。大家何因苦困乃尔。答曰。苦困有甚于此时者。汝特未见耳。祈曰。何罪致此苦困哉。答曰。汝岂不知邪。我以信卫元嵩。癈佛教故耳。祈曰。大家何不注引元嵩。答曰。我每注引之。然曹司以为虽三界搜求。无见者。若果见。则我得脱矣。复何所论。卿还语世人。为元嵩。作福。早来相救。苟终不至。解脱无期。由是推之。则元嵩之于佛法。正亦倒行逆施。以激扬之欤。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卫元嵩。益州成都人。少出家。为亡名法师弟子。聪颖不偶。尝以夜静侍傍曰。世人汹汹贵耳贱目。即知皂白其可得哉。名曰。汝欲名声。若不佯狂。不可得也。嵩心然之。遂佯狂漫走。人逐成群。触物擒咏。周历二十馀年。亡名入关移住野安。自制琴声。为天女怨心风弄。亦有传其声者。尝谓兄曰。蜀土狭小不足展怀。欲游上京与国士抗对。兄意如何。兄曰。当今王褒庾信。名振四海。汝何所知。自取折辱。答曰。彼多读书。自为文什。至于天才大略非其分也。兄但听看。即轻尔造关。为无过所。乃著俗服。关中却回。防者执之。嵩诈曰。我是长安于长公家人。欲逃往蜀耳。关家迭送至京。于公曾在蜀。忽得相见。与之交游。贵胜名士靡所不诣。即上废佛法事。自此还俗。周祖纳其言。又与道士张宾密加扇惑。帝信而不猜。便行屏削。嵩又制千字诗。即龙首青烟起。长安一代丘是也。并符谶纬。事后晓之。隋开皇八年。京兆杜祈死。三日而稣。云见阎罗王。问曰。卿父曾作何官。曰臣父在周为司命上士。王曰。若然错追。可速放去。然卿识周武帝不。答曰。曾任左武侯司法。恒在阶陛甚识。王曰。可往看汝武帝去。一吏引至一处。门窗椽瓦并是铁作。于铁窗中见一人极瘦身作铁色著铁枷锁。祈见泣曰。大家。何因苦困乃尔。答曰。我大遭苦困。汝不见耳。今得至此。大是快乐。祈曰。作何罪业受此苦困。答曰。汝不知耶。我以信卫元嵩言毁废佛法。故受此苦。祈曰。大家。何不注引卫元嵩来。帝曰。我寻注之。然曹司处处搜求。乃遍三界。云无不见。若其朝来我暮得脱。何所更论。卿还语世间人。为元嵩作福。早来相救。如其不至解脱无期。祈稣不忘冥事。劝起福助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白子仪,曾与范镇交友。
事见《东斋纪事》卷五。
今录诗十首。
范圭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四
范圭,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范镇曾孙,折可存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9—1048 【介绍】: 宋河南人,字伯纯。真宗咸平三年进士。为洛阳县主簿,累官河南通判。黄河决滑州,充京东路转运副使,平水患。拜枢密副使,迁给事中。玉清昭应宫火灾延燎几尽,抗言勿葺,以息天下之力。累官知永兴军,匿诏修城,后西夏兵至邠、岐间,而永兴独不忧。官终礼部尚书。卒谥忠献。
全宋诗
范雍(九八一~一○四六),字伯纯(清康熙《建宁府志》卷五作伯淳),世家太原(今属山西),祖葬河南(今河南洛阳),遂为河南人。真宗咸平初进士。三年(一○○○),补洛阳主簿。后迁殿中丞,知端州。仁宗即位,历兵部员外郎、户部副使、度支副使、工部郎中、龙图阁待制、陕西转运使。天圣四年(一○二六)拜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六年,为枢密副使。七年,加给事中。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陕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卷一○六、卷一○八、卷一一二)。宝元二年(一○三九),以资政殿学士、吏部侍郎为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同上书卷一二二)。后知河南府。庆历六年卒,年六十六。谥忠献。著有《明道集》三十卷、后集十卷,《弥纶集》十卷,不传。事见《范文正公集》卷一三《范公墓志铭》,《宋史》卷二八八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三二四
范雍(九七九——一○四六),字伯纯,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
咸平三年进士。
天禧中判三司开拆司,历京东转运副使,河北、陕西转运使。
天圣三年以工部郎中、龙图阁待制为陕西沿边安抚使,迁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
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滑州。
七年,拜枢密副使,加给事中。
明道二年,罢为户部侍郎、知陕州,移永兴军。
徙镇河阳,进吏部侍郎、资政殿学士。
宝元初拜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
康定元年,以边事不备降户部侍郎、知安州。
庆历初,再知永兴军,仍加资政殿学士。
寻迁大学士、尚书左丞。
复徙河南府,迁礼部尚书。
六年卒,年六十八。
著《明道集》三十卷、《后集》十卷、《弥纶集》十卷。
宋史》卷二八八有传,又见范仲淹《范公墓志铭》(《范文正公文集》卷一四),范镇《范忠献公神道碑》(《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
费师古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鄂州蒲圻人。
仁宗天圣间进士。
仕至谏议大夫。
英敏有才,长于诗。
尝抗疏留范镇,不报。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
言法华者。
莫知其所从来。
初见之于景德寺。
七俱胝院。
梵相奇古。
直视不瞬。
口吻衮衮。
不可识。
相传言。
诵法华经。
故以为名。
时独语笑。
多行市里。
褰裳而趋。
或举手画空。
伫立良久。
从屠沽游。
饮啖无所择。
道俗共目为狂僧。
丞相吕许公。
问佛法大意。
对曰。
本来无一物。
一味总成真。
僧问世有佛否。
对曰。
寺里文殊。
有问。
师凡耶圣耶。
举手曰。
我不在此住。
至和三年。
仁宗始不豫。
国嗣未立。
天下寒心。
谏官范镇首发大义。
乞择宗室之贤者使摄储贰。
以待皇嗣之生。
退居藩服。
不然。
典宿卫尹京邑。
以系天下之望。
并州通判司马光亦以为言。
凡三上疏。
一留中。
二付中书 上夜焚香默祷曰。
翌日化成殿具斋。
虔请法华大士。
俯临无却。
清旦 上道衣凝立。
以待。
俄驰奏。
言法华。
自右掖门径趍。
将至𥨊殿。
侍卫呵止不可 上笑曰。
朕请而来也。
有顷至。
辄升御榻。
跏趺而坐。
受供讫。
将去 上曰。
朕以储嗣未立。
大臣咸以为言。
侵寻晚暮。
嗣息有无。
法华其一决之。
师索笔引纸。
连书曰。
十三十三。
凡数十行。
掷笔无他语。
皆莫测其意。
其后 英宗登极。
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
方验前言也。
庆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
将化谓人曰。
我从无量劫来。
成就逝多国土。
分身扬化。
今南归矣。
语毕右胁而寂。
赞曰。
如来世尊曰。
我灭度后。
敕诸菩萨。
及阿罗汉。
应身生彼。
末法之中。
作种种形。
度诸轮转。
或作沙门。
白衣居士。
人王宰官。
童男童女。
如是乃至淫女寡妇。
奸偷屠贩。
与其同事。
称赞佛乘。
令其身心。
入三摩地。
终不自言。
我真菩萨。
真阿罗汉。
泄佛密因。
轻言末学。
唯除命终。
阴有遗付。
言法华临终乃曰。
我从无量劫来。
成就逝多国土。
分身扬化是也。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言法华者。
莫知其所从来。
梵相奇古。
语言无忌。
出没不测。
多行市里。
褰裳而趋。
或举指画空。
伫立良久。
与屠沽者游。
饮啖无所择。
道俗共目为狂僧。
时至景德寺七俱胝院。
丞相吕许公。
问佛法大意。
答曰。
本来无一物。
一味总成真。
僧问。
世有佛否。
对曰。
寺里文殊有。
问。
师凡耶圣耶。
举手曰。
我不在此住。
至和三年。
仁宗始不豫。
国嗣未立。
天下寒心。
谏官范镇
首发大义。
乞择宗室之贤者。
使摄储贰。
以待皇储之生。
并州通判司马光。
亦以为言。
凡三上疏。
上夜焚香默祷曰。
翼日化成殿具斋。
虔请法华大士。
俯临无却。
清旦上道衣凝立以待。
俄驰奏言。
法华自右掖门径趋。
将至寝殿。
侍卫呵止不可。
上笑曰。
朕请而来也。
辄升御榻趺坐。
受供讫将去。
上曰。
朕以储嗣未立。
大臣咸以为言。
侵寻晚暮嗣息有无。
师其一决之。
师索笔引纸。
连书曰。
十三十三。
凡数十行。
掷笔无他语。
皆莫测其意。
其后英宗登极。
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
方验前言也。
吕申公蒙正居政府日。
焚疏请师斋。
翼旦师至坐堂上。
公将出。
念当拜不当拜。
师大呼曰。
吕老子。
快出来。
拜亦得。
不拜亦得。
吕大惊。
遽出拜之。
斋毕。
问未来休咎。
师索笔书亳州二字。
及后罢相知亳州始悟。
天衣怀公。
依景德时。
与师遇。
拊怀背曰。
临济德山去。
怀因奋而游禅。
遂大振云门之道。
儿孙珠走而玉跃。
师言于是乎验。
庆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将化。
谓人曰。
我从无劫来。
成就逝多国土。
分身扬化。
今南归矣。
言毕右胁而寂。
或作寿春许氏子。
弱冠游东都。
得度于俱胝院。
留讲肆之久。
一日读云门录。
忽契悟。
遂获感通焉。
河南志曰。
志言。
姓许氏。
自寿春来。
居东京景德寺。
为人卜休咎。
书纸挥翰甚疾。
字体遒劲。
初不可晓。
后多验。
有具斋荐鲙者。
则并食之。
临流而吐。
化为小鲜。
群泳而去。
海客遇风且没。
见僧操絙引舶而济。
客至都下。
志言谓客曰。
非我汝奈何。
客犹记其貌。
真引舟者也。
后卒。
仁宗以真身塑像置寺中。
榜曰显化禅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5—1057 【介绍】: 宋眉州人,字昌言。少孤力学。仁宗景祐四年进士。累官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上疏力请广言路、尊儒术、防壅蔽、强宗室、重农桑、禁奢侈,有补于时。为人纯素忠谨,以律度自居。
全宋诗
石扬休(九九五~一○五七),字昌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
授同州观察推官,迁知中牟县。
后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兼勾当三班院,为宗正寺修玉牒官。
迁工部郎中,未及谢,于嘉祐二年卒,年六十三。
有《西斋文集》十卷,已佚。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范镇撰《石工部扬休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今录诗三首。
邓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成都双流人,先世居梓江,号二江先生。通《六经》,从学者甚众。有《往事龟鉴》、《通书》、《二江集》。
全宋文·卷一○四六
邓至,仁宗时双流(今四川双流)人,号二江先生,与范镇为友。
以子绾贵赠太师。
著有《易义》、《群书故事》、《往事龟鉴》、《通书》、《二江集》等。
见费著《邓氏族谱》(《全蜀艺文志》卷五五),《宋史》卷二○七《艺文志》六,《大明一统志》卷六七,《经义考》卷一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3 【介绍】: 宋寿州人,字宝臣。吕公绰弟。以荫补官,赐进士出身。积迁直史馆、河北转运使,始通漕运,移屯兵就食京东,为仁宗赏识,擢都转运使。英宗初,拜枢密副使。神宗立,进枢密使。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太原府,徒知郑州,判秦州。卒谥惠穆。
全宋诗
吕公弼(一○○七~一○七三),字宝臣,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夷简次子。
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赐进士出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二),同判太府寺将作监,迁直史馆。
为河北转运使,权知开封府。
英宗即位,加给事中。
治平二年(一○六五),除枢密副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枢密使(《宋史》卷二一一《宰辅表二》)。
六年,为西太一宫使,卒,年六十七。
谥惠穆。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范镇《吕惠穆公神道碑》。
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六六二
吕公弼(一○○七——一○七三),字宝臣,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夷简次子。
以父荫补官,赐进士出身。
仁宗朝历任河北转运使、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及渭、延、成都等州府。
英宗即位,召为权三司使,治平二年拜枢密副使。
神宗立,进枢密使。
熙宁三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观文殿学士出知太原府。
徙知郑州,以宣徽南院使判秦州。
熙宁六年卒,年六十七。
赠太尉,谥惠穆。
范镇《吕惠穆公神道碑》(《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有附传。
房庶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益州人。登进士第。通晓音律,尝著《乐书补亡》。仁宗皇祐中,以宋祁、田况荐,被召见,详论尺律古制之法,撰《律吕旋相图》以进。时胡瑗、阮逸制乐,已有定议,其说遂弃不行,补试秘书省校书郎,遣之。
全宋文·卷一三五八
房庶,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朝举进士。
庶通晓音律,皇祐中为宋祁、田况所荐,召诣阙。
其论律尺之法,甚为范镇所重而力主之,请依法作为尺律。
后补试秘书省校书郎。
著有《补亡乐书》三卷。
见《宋史》卷七一《律历志》四。
共 2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