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程珦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侯氏(一○○五~一○五二),太原盂县(今属山西)人。
侯道济之长女。
十九岁归于程珦
仁宗皇祐四年卒,年四十八。
赠上谷郡君。
事见《河南程氏文集》卷一二《上谷郡君家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景通。
方元寀父。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凿井舍旁,祷曰:愿子孙居如此水。
官润州,识程珦
及卒,程颢为作行状,范祖禹为作墓道碑。
全宋文·卷五八○
方峻,字景通,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天圣八年进士,为建安主簿。景祐初,试秘书郎,为福州司理参军。皇祐中,以太常博士知句容县。嘉祐间请老,分司南京。晚以讲学为业,门徒甚众。见《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句容金石记》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 【介绍】: 宋人,字君从。
官终尚书司封郎中。
神宗元丰五年,年七十七,与文彦博、富弼辈为洛阳耆英会,与彦博、程珦、司马旦等为同甲会,又与司马光兄弟、楚建中、王慎言诸人为真率会。
全宋诗
席汝言(一○○六~?),字君从。曾官司封郎中。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与司马光、富弼、文彦博等为洛阳耆英会,各赋诗,时年七十七。事见《司马文正公文集》卷六五《洛中耆英会序》。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85 【介绍】: 宋洛阳人,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
程珦子。
仁宗嘉祐间进士。
调鄠县、上元主簿。
神宗熙宁初,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数为神宗召见,常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进说。
后与王安石新法不合,出签书镇宁军判官,知扶沟县。
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卒。
宁宗嘉定中谥“纯”。
早年与弟程颐同受业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理学奠基人。
其学说以“天理”为自然界与社会之最高原则,“天”即“理”即“心”,“天人本无二”,于伦理则为“三纲五常”。
其言论著作,后人编有《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
全宋诗
程颢(一○三二~一○八五),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历鄠县、上元主簿,泽州晋城令。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以吕公著荐,授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三年,因与新法不合,恳求外任,除权发遣京西路提点刑狱,固辞,改差签书镇宁军节度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七年,监西京洛河抽税竹木务。元蚟元年(一○七八)知扶沟县。三年,罢归居洛讲学。六年,监汝州酒税。八年,哲宗立,召为宗正寺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理学奠基人,早年从周敦颐学,世并称二程。著有《明道先生文集》,由门人整理其日常讲录、经说等,后人与程颐著作同编入《二程全书》。《宋史》卷四二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四、《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一有传。 程颢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八年陈宣刻本(简称弘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万历二十年蒋春芳刻本(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同治十年涂宗瀛六安求我斋刻本(简称涂本),并从《后村千家诗》等书辑得集外诗三首,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三四
程颢(一○三二——一○八五),字伯淳,号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嘉祐进士,调鄠、上元主簿,为晋城县令。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数召见,进说甚多。新法行,议论与王安石不合,出提点京西刑狱。固辞,改签书镇宁军判官,徙知扶沟县。除判武学,坐狱逸囚,责监汝州盐税。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时元丰八年,年五十四。颢毕生治经,为一代名儒,学者称孟子之后,一人而已。嘉定十三年,赐谥曰纯,淳祐元年封河南伯,后祀孔子庙庭。与其弟合著《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河南程氏经说》八卷、《河南程氏粹言》二卷,有《文集》四卷,俱存。《宋史》卷四二七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