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种放

相关人物:共 19 位
共 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张荷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青州寿光人。
从学于种放,与吴质、魏野、杨朴、宋澥为友。
性高洁,为文奇涩。
有诗文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凤翔府人,字灵隐,号鸿濛子。
师事陈抟,多得微旨。
种放、刘海蟾为方外友。
游天台,登赤城,庐于琼台观。
真宗召对,授著作郎,辞之。
赐还山,令台州给著作郎俸以养老。
有《琼台集》。
全宋诗
张无梦,字灵隐,号鸿蒙子。
幼入华山,与种放、刘海蟾为方外友,师事陈抟。
后居天台琼台峰,真宗曾召对,并以长歌赠行。
后终于金陵(《嘉定赤城志》卷三五)。
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3—1044 【介绍】: 宋阆州阆中人,字希元,号知余子,世称颍川先生。
尧叟弟。
太宗端拱二年进士。
作《海喻》,人奇其志。
历开封府推官、两浙转运副使等,均有惠政。
入为三司户部副使,知河南、开封府,累官至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先后同修《真宗实录》、《三朝史》。
仁宗太后卒,罢知永兴军。
景祐四年拜同平章事。
致仕,卒谥文惠。
少好学,曾从种放于终南山。
善古隶八分,点画肥重,世号堆墨书。
工诗。
有文集。
全宋诗
陈尧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号知馀子,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进士(《渑水燕谈录》卷七、《隆平集》卷五),为魏县尉,通判潮州。真宗时入直史馆,历知寿州、滑州,除两浙、京西等路转运使。仁宗即位,入为三司户部副使,知制诰兼史馆修撰。天圣二年(一○二四)知河南府。三年,徙并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累迁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七年,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永兴军。景祐四年(一○三七)拜同平章事。五年,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判郑州。康定元年(一○四○)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惠。有文集三十卷,又有《潮阳新编》、《野庐编》、《愚丘集》、《遣兴集》等,均佚。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陈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八四有传。今录诗五十首。
全宋文·卷一九六
陈尧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阆州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尧叟弟。进士及第,为开封府司录参军、推官,以言事忤旨,贬通判潮州。后为两浙转运副使,徙京西、河东、河北。天禧中,知滑州。仁宗立,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徙度支,特擢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累迁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天圣七年,以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拜枢密副使,寻以给事中参知政事,迁尚书吏部侍郎。明道二年,罢知永兴军,徙郑州。景祐四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次年罢,判郑州。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惠。曾预修《真宗实录》、《三朝史》,有文集三十卷。见欧阳修《文惠陈公神道碑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曹汝弼,字梦得,号松萝山人,休宁(今属安徽)人。
隐居不仕,真宗景德、大中祥符间与种放、魏野、林逋交游(《瀛奎律髓》卷四七)。
事见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人物·隐逸传》。
有《海宁集》,已佚。
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濮州雷泽人,字公仪。
种放学于终南山,又学古文于柳开。
第进士。
累迁侍御史。
以谏修玉清昭应宫,降知广济军。
寻以户部判官试开封府进士,私发糊名,夺二官。
起知单州、邢州。
移陕州卒。
与李迪、伊淳等友善,喜言仁义,所为文章多主“六经”及《孟子》。
有《帝则》。
全宋文·卷二○九
高弁,字公仪,濮州雷泽(今山东菏泽东北)人。
弱冠从种放学于终南山,又学古文于柳开,与张景齐名。
至道中以文谒王禹偁,禹偁奇之。
举进士,累官侍御史。
以谏修玉清昭应宫,降知广济军。
历太常博士、职方员外郎,知淄、单、邢、陕等州,卒。
有集三卷。
宋史》卷四三二《儒林传》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中河东人,字希稷。
少师种放,与魏野友善。
第进士。
历著作佐郎、监察御史,累迁侍御史、益州路转运使。
以民间私行“交子”而为富家所告,数致争讼,请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未报。
及寇瑊守益州,方奏用其议,蜀人便之。
官至右谏议大夫,知延、同州,徙永兴军,未行卒。
有《河汾集》。
全宋诗
薛田,字希稷,河中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人。
师事种放,与魏野友善。
第进士,初仕丹州推官。
历知中江县,通判陕州、亳州,入为三司度支判官,改益州路转运使,知河南府。
真宗乾兴元年(一○二二)使契丹(《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八)还,擢知开封府。
仁宗天圣元年(一○二三)知益州(同上书卷一○一)。
五年还知审刑院,迁右谏议大夫。
知延州。
久之,因病徙同州,又徙永兴军,辞不行,卒。
宋史》卷三○一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七三
薛田,字希稷,河中河东(今属山西永济)人。
少师种放,与魏野友善。
第进士,累官知中江县。
大中祥符中,通判陕州、亳州。
迁殿中侍御史,权三司度支判官。
八年,改侍御史、益州路转运使,奏置交子务。
天禧三年,进直昭文馆、知河南府。
仁宗即位,复入为度支副使、户部郎中。
天圣元年,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代还,特迁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徙同州,卒。
宋史》卷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0—1049 【介绍】: 宋坊州中部人,字次公。
少从种放学。
真宗大中祥符间进士。
累迁侍御史知杂事,屡直言仁宗及刘太后之过失。
历判吏部流内铨、三司度支副使、河北转运使、河东都转运使。
数论宋夏兵事。
知并州,创兵车阵法,颁行于诸路。
迁左司郎中,以建言允元昊不称臣之请被劾,出知杭州。
仁宗庆历八年以工部侍郎致仕。
全宋诗
杨偕(九八○~一○四九),字次公,坊州中部(今陕西黄陵)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进士。仁宗天圣八年(一○三○)为监察御史,九年迁殿中侍御史。景祐元年(一○三四)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三)。擢河北转运使。历知河中府及陕、并、邢、沧、杭五州。庆历八年(一○四八)以工部侍郎致仕。九年卒,年七十。有文集十卷,不传。《宋史》卷三○○有传,又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二一欧阳修撰《杨公墓志铭》。
全宋文·卷三二五
杨偕(九八○——一○四九),字次公,坊州中部(今陕西黄陵)人。
少师事种放,大中祥符元年第进士,释褐房州军事推官,知汧源县,再调汉州军事判官。
迁太常博士。
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河中府。
进枢密直学士、知并州。
改左司郎中、本路经略安抚招讨使。
还,判太常、司农寺。
改谏议大夫,以工部侍郎致仕。
卒,特赠兵部侍郎。
偕性刚而忠烈,数上书论天下事,尤善古今兵法。
有兵书十五卷、文集十卷。
见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九《杨公墓志铭》,《宋史》卷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45 【介绍】: 宋洛阳人,字仲平。少尚节气,家产悉予兄弟,惟取图书。以荫补将作监主簿。历签书同州、鄜州判官。时西夏用兵,守备不足,请因废垒筑城以固延安之势,城成,赐名“青涧”。遂知城事,有政绩。仁宗庆历中,擢环庆路兵马钤辖,屡败夏人。被病受命筑古细腰城以断羌人交结西夏之路,城成而卒。
全宋文·卷三三二
种世衡(九八五——一○四五),字仲平,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种放兄子,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累迁太子中舍。
知泾阳县,通判凤州,以冤流窦州,徙汝州,赎为孟州司马。
历监随州酒,签书同州、鄜州判官事。
康定元年,由大理寺丞、签书定国军节度使判官事改内殿承制、知延州青涧城。
二年,为鄜延路兵马都监。
庆历二年知环州,累官环庆路兵马钤辖。
五年一月卒,年六十一。
宋史》卷三三五有传。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麻衣和尚者。
不知何许人也。
当五季之际。
方服而衣麻。
往来泽潞关陕间。
妙达易道。
发河图之秘。
以授华山处士陈抟。
抟得之始著诀。
以传种放
传李溉。
溉传许坚。
坚传范谔昌。
昌传刘牧。
始为钩隐图以述之。
实本于师也。
称者谓。
师发易妙于二千年之后。
殆天授耳。
钱若水。
未第时。
访抟于山中。
见老僧拥衲附火。
若水揖之。
僧开目而已。
坐久。
抟问何如。
曰。
无仙骨。
若水退。
抟戒之曰。
三日后可复来。
如期而往。
抟曰。
始吾见子。
神观清粹。
谓可以学仙。
故请决于老僧。
老僧言子无仙骨。
但可作贤公卿。
急流勇退耳。
问向僧何人。
抟曰。
吾师麻衣道者也。
太祖仕周时。
尝访师。
问曰。
今上毁佛法。
大非社稷灵长之福。
师曰。
三武所以无令终也。
又问天下何时定。
师曰。
赤气已兆。
辰申间。
当有真主出。
佛法亦大兴。
及受禅。
果应所言。
开宝四年。
亲征太原。
道繇潞州。
遇师之院。
躬祷于佛曰。
此行。
以吊伐为事。
誓不滥杀一人。
盖不忘龙潜时师所嘱也。
种慎思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四七
种慎思,失其名,字慎思,盖种放之后裔(自称「豹林种某」,豹林谷乃种放隐居之地)。
绍兴二年为官于涪州。
见同治《涪州志》卷一四。
共 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