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昴英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广州东莞人,字叔大,号竹隐。少孤,弃举业,学周敦颐及二程书,且笃行之。宋亡,使其婿熊飞起义兵勤王。飞败,遂亲赴日本,乞师为恢复计。事不济,乃流离于日,教授《》、《》,所传皆濂洛之学,日人咸称作“夫子”。及卒,日人以乐队一部送其丧归。
全宋诗
李用,字叔大,自号竹隐,东莞(今属广东)人。潜心理学三十载,以荐授校书郎,不就。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起兵勤王,败,流亡日本教授诗书,卒年八十一。日人以鼓乐一部送丧返里。有《竹隐集》,已佚。事见《广州人物传》卷九、清雍正《广东通志》卷四四。今录诗四首。
全粤诗·卷四三
李用,字叔大,号竹隐。
东莞人。
少孤,事母孝爱尽礼。
初业科举,及读周程诸书,即弃之,杜门潜心理学。
将三十年,而所学益熟,士子登门从学无虚日。
李昴英慕名往见之,称为有道君子,并进其所著《论语解》于朝。
诏授校书郎,不受而归。
又迁承务郎以旌表之,所著《论语解》梓行天下。
后大臣交口荐举,宋理宗特书“竹隐精舍”赐之。
宋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五),用命其婿熊飞起兵勤王,而用渡海至日本,教授诗书。
日人多被教化,尊称曰“夫子”。
年八十一卒。
日人以鼓吹一部送丧返里,后东莞人称送丧鼓吹为“过洋乐”,吹鼓手皆穿日本衣帽。
其子春叟遵遗嘱往葬交阯,以完其生不食元粟,死不葬元土之节云。
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八、明张二果崇祯十二年《东莞县志》卷五有传。
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广州番禺人,字立翁,号渔湾。
李昴英子。
理宗宝祐元年进士。
授京邸教授。
累迁至尚书工部侍郎。
时贾似道专政,乞归,不许。
恭帝德祐元年始得归里。
尝纠练乡勇与元兵战于潮州。
宋亡,愤郁而卒。
全宋文·卷八二○八
李志道,字立翁,广州番禺(今广东广州)人,昴英子。
宝祐元年进士,除京邸教授。
次年改浙江佥宪。
咸淳间为朝散大夫、广南东路提点刑狱、节制兵马兼屯田使、工部侍郎。
贾似道专政,屡疏乞归。
元兵南侵,志道纠集乡勇,督战于潮州。
宋亡,愤郁而死。
见《广东文徵》附作者小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广州番禺人,字开先。
理宗淳祐四年进士。
度宗咸淳间知平江府,莅事廉明。
擢监察御史。
论广州置买银场,以盐科配,暨征榷诸弊罢之。
既没,广人以配享崔与之、李昴英
卒年六十六。
全宋诗
郭阊,字开先,号方泉,番禺(今广东广州)人。其父与廖莹中之父有交好,两家之子同笔砚(《癸辛杂识》别集上)。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调真阳县尉。历郁林教授,知高要县,梅州佥判,知平江县。累官监察御史(《宋史》卷四二五《徐宗仁传》)。卒年六十六。事见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三一,同治《平江志》卷三五。
全粤诗·卷四三
郭阊,字开先,号方泉。
番禺(今广州市)人。
治《》,三试,皆举首。
宋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
历官真阳县尉、郁林学官、高要知县,有政声。
秩满,授梅州佥判,改知平江;寻擢监察御史,知无不言,纠正奸邪,不避权要,其所弹击,公论莫不快焉。
迁右正言,所言皆军国大事,不及其私。
以劳瘁至病革,卒年六十六。
阊素清廉,几无以殓。
帝嗟悼之,赠恤特厚。
粤人德之,以阊与崔与之、李昴英合祠。
明戴璟嘉靖十四年《广东通志初稿》卷一四、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八有传。
诗一首。
全宋文·卷八○九二
郭阊,字开先,号方泉,番禺(今广东广州)人。淳祐四年进士。调真阳尉,再调郁林州学教授,擢知高要县。秩满,授梅州佥判,改秩宰平江。咸淳中擢监察御史,迁右正言,纠正奸邪,不避权要。年六十六卒,广人以阊配享崔与之祠。见《癸辛杂识》别集卷上,雍正《广东通志》卷四四。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际明,号樵怀,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人,明末清初官员。
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广东乡试举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兵部观政,十四年知建德县,杜苞苴,赎锾槩不入私橐。
忠简书院在龙津樟村,进士李际明建。
碑院在樟村,李际明建,书院奉忠简公李昴英,门人蜀西吴彦所刻像于中,今李氏称碑院,丹山方茂夫重刻之,按旧志并称忠简书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东莞人,字子友。
李昴英游,仕宋季,后弃官归。
厓山之战宋亡,恸哭成疾,临卒,戒子孙不得复仕。
有《兰斋集》。
全宋诗
何文季,字子友,东莞(今属广东)人。
李昴英游。
尝出仕,宋末弃官归。
及厓山之变,遂隐卧不出。
临卒戒子孙不得复仕。
著有《兰斋集》,已佚。
《宋东莞遗民录》卷下有传。
今录诗二十三首。
全粤诗·卷四九
何文季,字子友。
东莞人。
少时以孝友闻,重节义,志尚卓特。
曾从师李昴英,学行弘正,学者尊之。
宋末出仕,后弃官归。
厓山之变,恸哭成疾,遂隐卧不出。
闻人谈故国之事,则慷慨扼腕。
惟与赵东山、陈大震等遗民相吟咏,以寓黍离之感。
临终,诫子孙不得仕元。
有《兰斋集》。
明张二果崇祯十二年《东莞县志》卷五、清郭文炳康熙二十八年《东莞县志》卷一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8—1239 【介绍】: 宋广州增城人,字正子。光宗绍熙四年进士。历浔州司法参军、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知新城、通判邕州,俱有治绩。擢广西提点刑狱,奖廉劾贪,罢行利病,风采凛然。宁宗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浚濠创砦,选将练兵,金人深入无功。知成都府,为本路安抚使,拊循将士,人心悦服。理宗端平初,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召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累上疏言政事之当罢行与人才之当用舍。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卒谥清献。有《崔清献公集》。
全宋诗
崔与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今属广东)人。
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
历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知建昌县,通判邕州,知宾州,提点广西刑狱。
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为金部员外郎。
七年,知扬州兼淮东安抚使。
十二年,召除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抚使。
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
十七年,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
理宗即位,提举宫观。
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
寻拜参知政事、右丞相,皆辞。
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提举洞霄宫。
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年八十二,谥清献。
有集传世,系后人所编,存诗一卷。
事见本集诗文、李昴英文溪》卷一一《崔清献公行状》、陈子经《续通鉴纲目》、陈琏《崔清献公祠堂记》(《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卷一○),《宋史》卷四○六有传。
 崔与之诗,以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据明嘉靖十三年刊本之抄本《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为底本,校以《岭南遗书·崔清献公集》(简称岭南本)、《两宋名贤小集·菊坡集》(简称菊坡集)。
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粤诗·卷二九
崔与之(一一五八 — 一二三九),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人。
宋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补太学生。
四年登进士。
初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历知建昌县,通判邕州,知宾州,提点广西刑狱。
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为金部员外郎。
七年,知扬州兼淮东安抚使。
十二年,召除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抚使。
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
十七年,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
理宗即位,屡次授官皆辞。
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
寻拜参知政事、右丞相,皆力辞。
嘉熙三年(一二三九),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
卒年八十二。
赠太师,谥清献。
有《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
乃后人所编,存诗一卷。
事见集中所附李肖龙《崔清献公言行录》、李昴英文溪》卷一一《崔清献公行状》,《宋史》卷四○六有传。
全宋文·卷六六七八
崔与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广州增城(今广东增城)人。绍熙四年自太学登进士第。历知新城,通判邕州,提点广西刑狱。嘉定七年,知扬州、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修浚城壕,创立五寨,组织忠义民兵抗金。擢秘书少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进四川安抚制置使。整饬边防,安抚将士,金人不敢来犯。蜀人以比张咏、赵抃,称为「三贤」,立祠祀之。移知潭州、隆兴府,辞不就,得奉祠。端平初,起为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除参知政事,又拜右丞相,皆以老病辞。嘉熙三年卒,年八十二。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宋史》卷四○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9—? 【介绍】: 宋郑州人,居平江吴县,字正夫,晚号荃翁。少读书习技击。理宗端平初应诏上书,因直言诏龙州安置,执政谓非祖制,遂得免。工诗赋小词。有《贵耳集》。
全宋诗
张端义(一一七九~?),字正夫,号荃翁,郑州(今属河南)人,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曾官真州录事参军(明隆庆《仪真县志》卷五)。理宗端平中应诏上书,黜韶州安置。有《荃翁集》,已佚,今存《贵耳集》三卷。事见《贵耳集》卷上所附自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七二一一
张端义(一一七九——?
),字正夫,晚号荃翁,郑州(治今河南郑州)人,居吴(今江苏苏州)。
端平间应诏上书,诏龙州安置。
谪居八年,著《贵耳集》三卷(存)。
后免归,官至节度推官。
著有《荃翁集》。
李昴英《题节推张端义荃翁集》(《文溪存稿》卷五),《宋元学案》卷七四,《宋史翼》卷二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崇仁人,原本蜀人,字明父。宁宗嘉定四年进士。授雩都尉,迁知福州、融州,累官邕管安抚使。嗜学好义,居官有政声。尝建渔墅书院。为文多愤世嫉俗之言,指陈当时利病极痛切。有《渔墅类稿》。
全宋诗
陈元晋(一一八六~?)(生年据本集卷六《广东主管帐司元公墓志铭》),字明父,崇仁(今属江西)人。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十年,为雩都主簿(明嘉靖《赣州志》卷七)。十六年,为增城县丞。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奉化县。历知福州、融州、南安军,迁广东经略使,累官邕管安抚使。曾建渔墅书院,因名其集为《渔墅类稿》,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清同治《崇仁县志》卷八之二有传。 陈元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全宋文·卷七四六一
陈元晋(一一八六——?
),字明父,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
嘉定四年第进士,授雩都尉。
历雩都主簿、广州增城县丞。
理宗初,知庆元府奉化县。
嘉熙中知融州。
又尝知南安军。
累官邕管安抚使。
元晋嗜学好义,历官有政绩。
曾建渔墅书院,因名其诗文集为《渔墅类稿》。
事迹略见所撰《文溪先生致仕大夫陈公夫人黄氏墓碣》、《广东主管帐司元公墓碣铭》,嘉靖《赣州府志》卷七,《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崇垓,字德畅,家南海(今广东广州)。宋宗室。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端平二年(一二三五)权通判端州。事见《大德南海志》卷九。
全粤诗·卷二九
赵崇垓,字德畅。南海人。宋太宗九世孙。宋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宋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权肇庆府通判。事见清阮元修道光刊《广东通志》卷六七。诗一首。
全宋文·卷七七一○
赵崇垓,字德畅,太宗九世孙,居南海(今广东广州)。
嘉定十六年进士,端平间权通判端州。
见《高要县题名》,李昴英《送赵新班崇垓序》(《文溪存稿》卷三),《宋诗纪事补遗》卷九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震孙(一一九七~?
),字长卿(《文溪》卷二《寿安院记》作长翁),号朔斋。
挚六世孙。
寓蜀。
曾知宛陵县。
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知湖州。
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提举广东常平(清乾隆《广东通志》卷二六),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提举江东常平。
官至宗正少卿兼中书舍人。
事见《清容居士集》卷三三《师友渊源录》。
全宋文·卷七七八五
刘震孙(一一九七——一二六八),字长卿(一作长翁),号朔斋,祖籍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刘挚六世孙,魏了翁之婿。
端平初召自蜀,嘉熙元年知安吉州,历知建州、宁国府、福建提刑。
宝祐三年为广东提举常平。
入为宗正少卿。
景定二年除直宝谟阁、江东提举。
三年,入为太常少卿、权直舍人院。
迁起居郎、兼中书舍人。
咸淳二年除秘阁修撰,出为福建提举、转运使,终礼部侍郎。
咸淳四年卒。
见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九三《铁壁堂记》,李昴英文溪》卷二《寿安院记》,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五《诸侄约至黄檗》诗注,《癸辛杂识》别集上,《宋史》卷四七四《丁大全传》,《清容居士集》卷三三,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