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禧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倚遇(一○○三~一○七九),漳州(今属福建人)。俗姓林。师事北禅贤禅师,后住持分宁法昌寺(《五灯会元》卷一六)。神宗元丰二年卒,年七十七(《禅林僧宝传》卷二八)。今录诗三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八
禅师名倚遇。
漳州林氏子也。
为人奇逸。
有大志。
自剃发受具。
即杖策游方。
名著丛林。
浮山远禅师。
尝指以谓人曰。
后学行脚样子也。
辞远谒南岳芭蕉庵主谷泉。
三至三遭逐。
犹谒之。
泉揕之曰。
我此间。
虎狼纵横。
尿床鬼子。
三回五度。
来觅底物。
遇曰。
人言庵主见汾州。
泉乃解衣抖擞曰。
汝谓我见汾州。
有多少奇特。
遇即礼拜。
问曰。
审如庵主语。
客来将何祗待。
泉曰。
云门胡饼。
赵州茶。
遇曰。
谢供养。
泉曰。
我火种也未有。
早言谢。
谢什么。
遇乃去。
至北禅贤禅师。
问曰。
近离什么处。
遇曰。
福严。
曰。
思大鼻孔长多少。
遇曰。
与和尚当时见底一般。
曰。
且道老僧见时长多少。
遇曰。
和尚大似不曾到福严。
贤笑曰。
学语之流。
又问。
来时马大师健否。
遇曰。
健。
曰。
向汝道什么。
遇曰。
令北禅莫乱统。
贤曰。
念汝新到。
不欲打汝。
遇曰。
倚遇亦放过和尚。
乃罢。
遇因倒心师事之。
时慈明禅师。
住兴化。
过贤公室。
遇侍立。
看其谈笑。
贤曰。
汾阳师子。
可杀威狞。
慈明曰。
不见道。
来者咬杀。
贤曰。
审如此。
汾阳门下。
道绝人荒耶。
慈明举拂子曰。
这个因甚到今日。
贤未及对。
遇从旁曰。
养子不及父。
家门一世衰。
贤呵曰。
汝具什么眼目。
乃敢尔。
遇曰。
若是咬人师子。
终不与么。
慈明将去。
至龙牙像前。
指以问遇曰。
谁像。
遇曰龙牙。
慈明曰。
既是龙牙像。
何乃在北禅。
遇曰。
一彩两赛。
慈明曰。
像在此。
龙牙在什么处。
遇拟对。
慈明掌之曰。
莫道不能咬人。
遇曰。
乞儿见小利。
慈明呵逐之。
贤公除夕。
谓门弟子曰。
今夕无可分岁。
共烹露地白牛。
大家围炉。
向榾柮火。
唱村田乐。
何也。
免更倚他门户。
旁它墙。
乃下座。
有僧从后大呼曰。
县有吏至。
贤反顾问所以。
对曰。
和尚杀牛。
未纳皮角耳。
贤笑掷暖帽与之。
僧就拾得。
跪进曰。
天寒还和尚帽子。
贤问遇曰。
如何。
遇曰。
近日城中纸贵。
一状领过。
后还江南。
再游庐山。
寓止圆通。
时大觉琏公。
方赴 诏。
辞众曰。
此事分明。
须荐取。
莫教累劫受轮回。
遇问曰。
如何是此事。
曰荐取。
遇曰。
头上是天。
脚下是地。
荐个什么。
曰。
不是知音者。
徒劳话岁寒。
遇曰。
岂无方便。
曰。
胡人饮乳。
反怪良医。
遇曰。
暴虎凭河。
徒誇好手。
拍一拍皈众。
后游西山。
眷双岭深邃。
栖息三年。
与英邵武。
胜上座游。
应法昌请。
决别曰。
三年聚首。
无事不知。
检点将来。
不无渗漏。
以拄杖划一划曰。
这个且止。
宗门事作么生。
英曰。
须弥安鼻孔。
遇曰。
临崖看浒眼。
特地一场愁。
英曰。
深沙努眼睛。
遇曰。
争奈圣凡无异路。
方便有多门。
英曰。
铁蛇钻不入。
遇曰。
有甚共语处。
英曰。
自缘根力浅。
莫怨太阳春。
却划一划。
宗门且止。
这个事作么生。
遇欲掌之。
英约住曰。
这漳州子。
莫无去就。
然也是我致得。
法昌在分宁之北。
千峰万壑。
古屋数间。
遇至止安乐之。
火种刀耕。
衲子时有至者。
皆不堪其枯淡。
坐此成单丁。
开炉日。
辄以一力挝鼓。
升座曰。
法昌今日开炉。
行脚僧无一个。
惟有十八高人。
缄口围炉打坐。
不是规矩严难。
免见诸人话堕。
直饶口似秤磓。
未免灯笼勘破。
不知道绝功勋。
安用修因證果。
喝一喝云。
但能一念回心。
即脱二乘羁锁。
大宁宽禅师至。
遇画地作此<X79p0547_01.gif相。
便曳钁出。
翌日未升座。
谓宽曰。
昨日公按如何。
宽画此[○@牛]相。
即抹撒之。
遇曰。
宽禅头。
名下无虚人。
乃升座曰。
忽地晴天霹雳声。
禹门三级浪峥嵘。
几多头角为龙去。
虾蟹依前努眼睛。
南禅师至。
遇方植松。
南公曰。
小院子。
㘽许多松作么。
遇曰。
临济道底。
曰。
㘽得多少。
遇曰。
但见猿啼鹤宿。
耸汉侵云。
南公指石曰。
这里何不㘽。
遇曰。
功不浪施。
曰。
也知无下手处。
遇却指石上松曰。
从什么处得此来。
南公大笑曰。
苍天苍天。
乃作偈曰。
头戴华巾离少室。
所携席帽出长安。
鹫峰峰下重相见。
鼻孔元来总一般。
又画此<X79p0547_02.gif相示之。
遇和曰。
葫芦棚上挂冬瓜。
麦浪堆中钓得虾。
谁在画楼沽酒处。
相邀来吃赵州茶。
又画此<X79p0547_03.gif相答之。
南公曰。
铁牛对对黄金角。
木马双双白玉蹄。
为爱雪山香草细。
夜深乘月过前溪。
又画此㊀相示之。
遇曰。
玉麟带月离霄汉。
金凤衔花下䌽楼。
野老不嫌公子醉。
相将携手御街游。
又画此○答之。
时南公道被天下。
丛林宗之。
而遇与之酬唱。
如交友。
一时豪俊多归之。
宝觉心禅师问曰。
不是风兮。
不是幡。
黑花猫子面门斑。
夜行人只贪明月。
不觉和衣渡水寒。
岂不是和尚偈耶。
遇曰然。
有是语。
宝觉曰。
也太奇特。
遇曰。
汝道。
祖师前段为人。
后段为人。
对曰。
祖师终不妄语。
遇曰。
意作么生。
对曰。
岂不见道。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遇曰。
如狐渡水。
有甚快活。
曰。
师意如何。
遇以拂子摇之。
对曰。
也是为蛇画足。
遇曰。
乱统作么。
对曰。
须是和尚始得。
徐德占布衣时。
未为人知。
遇特先识之。
山中往来。
为法喜之游。
及其将化。
前一日。
作偈别德占
德占时方丁太夫人忧。
居家。
偈曰。
今年七十七。
出行须择日。
昨夜问龟哥。
报道明朝吉。
德占大惊。
呼灵源叟。
俱驰往。
遇方坐寝室。
以院务什物付监寺曰。
吾自住此山。
今三十年。
以护惜常住故。
每自莅之。
今行矣。
汝辈著精彩。
言毕举手中杖子曰。
且道这个付与阿谁。
德占灵源。
屏息无答者。
掷于地投床。
枕臂而化。
赞曰。
予观法昌契悟。
稳实宗趣淹博。
荷担云门气无丛林。
其应机施设。
锋不可犯。
殆亦明招独眼龙之流亚欤。
然所居荒村破院。
方其以一力挝鼓。
为十八泥像说禅。
虽不及真单徒之有众。
亦差胜生法师之聚石。
味其平生。
未尝不失将顿足。
想见标致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 【介绍】: 宋邛州依政人,字长卿。
李绚子。
以荫补将作监主簿。
历河北西路东路转运判官、提举成都府路茶事盐铁判官、陕西转运使等,治事苛暴。
神宗元丰四年,从种谔攻西夏,坐督运军粮不继,贬为判官。
次年,徐禧筑永乐城,奉命主粮饷。
夏人陷永乐,被杀。
全宋文·卷二二三九
李稷(?——一○八二),字长卿,邛州(治今四川邛崃)人,绚子,用荫历管库,权河北西路转运判官。神宗时御史周尹论稷父死二十年不葬,仅徙东路。元丰二年提举成都府路茶场,甫两岁,羡课七十六万缗,擢盐铁判官,为陕西转运使、制置解盐。四年,权鄜延路转运使,与李察皆以苛暴称。元丰五年,城永乐以拒夏人,稷辇金银钞帛充其中,守之不去,夏人围急,遂及于难。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七、二九二、二九七、三一二,《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五○、职官四三之五二、食货三○之一四,《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 【介绍】: 宋开封人,字公辅。
神福曾孙。
少补黄门。
仁宗时,为秦凤路走马承受。
神宗时,进内侍押班,制置泾原军马,转嘉州团练使。
沈括筑永乐城,遣舜举计议。
城成,西夏以三十万众来攻,与主将徐禧等皆死。
谥忠敏。
全宋文·卷一五二八
李舜举,字公辅,开封(今河南开封)人。世为内侍,神福曾孙。仁宗时补黄门,出为秦凤路走马承受。熙宁中,历干当内东门、御药院、讲筵阁、实录院。郭逵讨文州,以为广西干当公事。会逵贬,亦降左藏库副使,以文思院使领文州刺史、带御器械。进内侍押班,制置泾原军马。转嘉州团练使。沈括城永乐,遣舜举计议,被围急,断衣襟作奏曰:「臣死无所恨,愿朝廷勿轻此贼。」寻以死闻。谥忠敏。《宋史》卷四六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83 【介绍】: 宋洛阳人,字子正。
种世衡子。
以父任入官。
荐知青涧城,用计胁降西夏将嵬名山,长驱怀远败敌,筑城绥州。
言者劾其擅兴,不禀节制,贬秩。
寻复官,为鄜延钤辖,徙副总管。
议攻西夏,任鄜延经略安抚副使,节制诸将,于米脂大破西夏兵。
后因与徐禧、沈括所议筑永乐城不合,被奏留守延州。
永乐被围,谔观望不救。
终知延州,卒于官。
全宋文·卷一○七五
种谔(一○一七——一○八三),字子正,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治平中以父任累官国子博士、左藏库副使、权鄜延路都监。陆诜荐知青涧城。熙宁三年,复为皇城副使。四年,责授汝州团练使,寻贬贺州别驾。六年,改华州别驾。七年,复为礼宾副使、永兴等路州都监。九年,改知岷州。十年,迁引进副使、东上閤门使。元丰二年,迁文州刺史,知泾州、鄜延路经略安抚副使。四年,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五年,出知渭州,改延州。六年四月卒,年五十七。谔善用兵,屡建边功,然残忍喜功,议者谓谔不死,边事不已。《宋史》卷三三五有附传。
曲珍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089 【介绍】: 宋陇干人,字君玉。
善骑射。
为绥德城监押,屡挫西夏人,迁内殿崇班。
随郭逵、赵卨攻交趾,擢鄜延路钤辖、副总管。
率军从徐禧筑永乐城,西夏来攻,城陷,缒而得脱,贬官。
哲宗元祐初,为环庆路副总管,击破西夏兵,解泾原围。
进忠州防御使。
生平不知书,而忠朴好义,善抚士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095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字存中。沈遘从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神宗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提举司天监,改制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仪器,招卫朴造《奉元历》。擢知制诰,兼通进银台司。熙宁八年出使辽国,力斥辽夺地之谋,途中又图其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为《使契丹图抄》奏上。迁翰林学士、权三司使。主免下户役钱,被劾出知宣州。后知延州加强对西夏防御。元丰五年,坐事谪均州团练副使,徙秀州。晚年居润州梦溪园。博学善文,熟知天文、地理、化学、生物、律历、音乐、医药、典制等。有《梦溪笔谈》、《苏沈良方》、《长兴集》等。
全宋诗
沈括(一○三一~一○九五),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年虽幼于沈遘,但辈分为遘之叔。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父周荫为海州沭阳主簿。
嘉祐八年(一○六三)举进士。
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为馆阁校勘。
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提举司天监。
六年,奉使察访两浙。
七年,为河北西路察访使。
八年,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次年罢知宣州。
元丰三年(一○八○)知延州,加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
两年后因徐禧失陷永乐城,谪均州团练副使。
哲宗元祐初徙秀州,后移居润州。
绍圣二年卒,年六十五。
著有《长兴集》四十一卷及《梦溪笔谈》等。
南宋高布曾合沈遘《西溪集》、沈辽《云巢集》为《吴兴沈氏三先生集》,至明中叶时重刻,惜《长兴集》已散失大半,诗一篇不存。
一九八五年为纪念沈括逝世八百五十周年,胡道静辑有《沈括诗词辑存》。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沈括诗,以《沈括诗词辑存》为底本。
由于材料从类书、方志等搜录,多有异文,此次整理时又作校订和补正。
另从《永乐大典》、《诗渊》等书中,辑得集外诗三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六八四
沈括(一○三一——一○九五),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祐八年进士,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历检正中书刑房公事、提举司天监,迁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擢知制诰兼知通进银台司。熙宁七年为河北西路察访使。次年出使辽国,力斥其夺地之谋。迁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熙宁末,因事降知宣州。元丰三年,除鄜延路经略使、知延州。五年,坐首议筑永乐城,责授均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元祐初徙秀州,晚年居润州梦溪园。绍圣二年卒,年六十五。括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典制、律历、音乐、医药等无所不通。有《梦溪笔谈》(存)、《苏沈良方》(存)、《长兴集》(残)等著述四十馀种。《宋史》卷三三一有传,又参胡道静《沈括事迹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梦溪笔谈校證》附录)。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惟清(?~一一一七),字觉天,号灵源叟,俗姓陈,武宁县(今属江西)人。住隆兴府黄龙寺。为南岳下十三世,黄龙宝觉心禅师法嗣。徽宗政和七年卒,赐号佛寿。《禅林僧宝传》卷三○、《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八一
惟清(?——一一一七),又名怀清,洪州武宁(今江西武宁)人,法号佛寿,又号灵源叟,俗姓陈。谒祖心禅师得法。初住舒州太平,后嗣祖心主黄龙。能文善咏,黄庭坚等师事之。后迁泐潭。政和七年卒。见《嘉泰普灯录》卷六,《禅林僧宝传》卷三○,《罗湖野录》卷一、四。
禅林僧宝传·卷第三十
禅师名惟清。
字觉天。
号灵源叟。
生南州武宁陈氏。
方垂髫上学。
日诵数千言。
吾伊上口。
有异比丘过书肆。
见之。
引手熟视之。
大惊曰。
菰蒲中有此儿耶。
告其父母。
听出家从之。
师事戒律师。
年十七为大僧。
闻延恩院耆宿法安。
见本色人。
上谒愿留就学。
安曰。
汝苦海法船也。
我寻常沟壑耳。
岂能藏哉。
黄龙宝觉心禅师。
是汝之师。
亟行毋后。
时公至黄龙。
泯泯与众作息。
问答茫然。
不知端倪。
夜誓诸佛前曰。
倘有省发。
愿尽形寿。
以法为檀。
世世力弘大法。
初阅玄沙语。
倦而倚壁。
起经行。
步促遗履。
俯取之乃大悟。
以所悟告宝觉。
宝觉曰。
从缘入者永无退失。
然新得法空者。
多喜悦致散乱。
令就侍者房熟寐。
公风神洞冰雪。
而趣识卓绝流辈。
龙图徐禧德占
太史黄庭坚鲁直。
皆师友之。
其见宝觉。
得记莂。
乃公为之地。
宝觉钟爱。
至忘其为师。
议论商略。
如交友。
诸方号清侍者。
如赵州文远。
南院守廓。
张丞相商英。
始奉使江西。
高其为人。
厚礼致。
以居洪州观音。
不赴。
又十年淮南使者朱京世昌。
请住舒州太平。
乃赴。
衲子争趋之。
其盛不减圆通。
在法云长芦时。
宝觉春秋高。
江西使者王桓。
迁公居黄龙。
不辞而往。
未几宝觉殁。
即移疾居昭默堂。
颓然坐一室。
天下想其标致。
摩云昂霄。
余时以法门昆弟。
预闻其论。
曰。
今之学者。
未脱生死。
病在什么处。
在偷心未死耳。
然非其罪。
为师者之罪也。
如汉高帝。
绐韩信而杀之。
信虽曰死。
其心果死乎。
古之学者。
言下脱生死。
效在什么处。
在偷心已死。
然非学者自能尔。
实为师者。
钳锤妙密也。
如梁武帝御大殿。
见侯景不动声气。
而景之心已枯竭。
无馀矣。
诸方所说。
非不美丽。
要之如赵昌𦘕花逼真。
非真花也。
其指法巧譬。
类如此。
闲居十五年。
天下禅学者。
知而亲依之可也。
公卿大夫。
何自而知。
亦争亲近之乎。
非雷非霆。
而声名常在人耳。
何修而臻此哉。
平生至诚。
恻怛于道而已。
政和七年九月十八日。
食罢掩房。
遣呼以栖首座至。
叙说决别。
乃起浴更衣。
以手指顶。
侍者为净发讫。
安坐而寂。
前十日。
自作无生常住真归告铭曰。
贤劫第四尊。
释迦文佛直下。
第四十八世孙惟清。
虽从本觉应缘出生。
而了缘即空。
初无自性。
氏族亲里。
莫得而详。
但以正因一念。
为所宗承。
是厕释迦之远孙。
其号灵源叟。
据自了因。
所了妙性。
无名字中。
示称谓耳。
亦临济无位真人。
傅大士之心王类矣。
亦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唯證乃知。
馀莫能测者欤。
所以六祖问让和尚。
什么处来。
曰嵩山来。
祖曰。
什么物恁么来。
曰。
说似一物即不中。
祖曰。
还假修證否。
曰。
修證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祖曰。
即此不污染。
是诸佛之护念。
汝既如是。
吾亦如是。
兹盖独标清净法身。
以遵教外别传之宗。
而拣云。
报化非真佛。
亦非说法者。
然非无报化大功大用。
谓若解通报化。
而不顿见法身。
则滞污染缘。
乖护念旨。
理必警省耳。
夫少室道行。
光腾后裔。
则有云门偃。
奋雄音绝唱于国中。
临济玄。
振大用大机。
于天下。
皆得正传。
世咸宗奉。
惟清望临济。
九世祖也。
今宗教衰丧。
其未尽绝灭者。
唯二家微派。
斑斑有焉。
然名多愧实。
顾适当危寄。
而朝露身缘。
势迫晞坠。
因力病释俗从真。
叙如上事。
以授二三子。
吾委息后。
当用依禀观究。
即不违先圣法门。
而自见深益。
慎勿随末法所尚。
乞空文于有位。
求为铭志。
张饰说。
以浼吾。
至嘱至嘱。
因自所叙。
曰无生常住真归诰。
且系之以铭。
铭曰。
无涯湛海。
瞥起一沤。
亘乎百年。
曷浮曷休。
广莫清汉。
歘生片云。
有无起灭。
隐显何分。
了兹二者。
即见实相。
十世古今。
始终现量。
吾铭此旨。
昭示汝曹。
泥多佛大。
水长船高。
公遗言。
藏骨石于海会。
示生死不与众隔也。
门弟子确诚克奉藏之。
而增修其旧。
不敢违其诫。
公赐号佛寿。
从枢密邓公。
洵武请也。
赞曰。
初灵源讣至。
读其自作志铭。
叹曰。
何疾世(或云何疾法之弊)。
自珍其道之深乎。
收涕为之词曰。
今年九月十有八。
清净净身忽衰飒。
生死鹘崙谁劈破。
披露梦中根境法。
无生塔成自作铭。
人言无亏宁有成。
一切法空尚曰座。
此塔安得离色声。
障云方增佛日晚。
长蹉更失人天眼。
但馀荷负大法心。
乞与丛林照古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4—1140 【介绍】: 宋洪州分宁人,字师川,号东湖居士。
徐禧子。
七岁能诗,为舅黄庭坚所器重。
以父荫授通直郎。
累官至司门郎。
钦宗靖康间张邦昌僭位,遂致仕。
高宗建炎中,郑谌、胡直孺、汪藻迭荐之,任右谏议大夫。
绍兴二年,赐进士出身。
三年,迁翰林学士,俄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四年,兼权参知政事。
与赵鼎议不合,乃求去,提举洞霄宫。
九年,知信州,寻奉祠归。
与曾几、吕本中游。
有《东湖集》。
全宋诗
徐俯(一○七五~一一四一),字师川,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禧子。神宗元丰末以父荫授通直郎,累迁司门郎。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金人扶植张邦昌称帝,遂致仕。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右谏议大夫,并赐同进士出身。三年,兼侍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二),迁翰林学士,俄擢端明殿学士,兼签书枢密院事。四年,兼权参知政事,因议事不合罢,提举洞霄宫。十年,知信州(同上书卷一三五)。十一年卒,年六十七(同上书卷一四一)。徐俯亦入江西诗派,有《东湖集》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宋史》本传作六卷),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一四有《东湖居士集》一卷。《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徐俯诗,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及他书所录,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三一四三
徐俯(一○七五——一一四一),字师川,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禧子。以荫授通直郎,累官至司门郎。靖康中致仕。建炎初奉祠,以荐授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赐进士出身,历官翰林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寻奉祠归。九年,知信州。十一年卒,年六十七。工诗,有《东湖集》三卷(存)。《宋史》卷三七二有传,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