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充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欧阳观子。少贫,从母郑氏学。仁宗天圣八年进士。调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令。庆历中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新政失败,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召为翰林学士。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神宗立,请出知亳、青、蔡三州。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能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亦擅史学,与宋祁等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
全宋诗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全宋文·卷六六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幼孤力学,天圣八年第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
景祐初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
以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贬峡州夷陵令,移光化军乾德令。
康定初召还复职,庆历间历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为河北都转运使。
以支持「庆历新政」,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
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修《唐书》。
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治平末,出知亳州。
神宗立,徙知青州。
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再徙蔡州。
熙宁四年致仕归颍,明年卒于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
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撰《新唐书》纪、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
吴充撰行状、韩琦撰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85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字睿达。沈遘弟。好学尚友,趣操高爽,不喜进取。用兄任监寿州酒税。神宗熙宁初,为审官西院主簿,监明州市舶司及杭州军资库。初受知于王安石,及安石当国,日益见疏。摄华亭县,以嫌夺官流永州,徙池州,流连江湖间数年,益偃蹇傲世。筑室齐山名云巢。与兄遘、从叔沈括称沈氏三先生。文章雄奇峭丽,尤长于诗。有《云巢编》。
全宋诗
沈辽(一○三二~一○八五),字睿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遘弟。初以兄任监寿州酒税,迁监内藏库。神宗熙宁初,为审官西院主簿,出监明州市舶司,迁太常寺奉礼郎,改监杭州军资库,摄华亭县事。曾为人书裙带,转辗为神宗所见,以为失去士大夫顾藉,御史遂劾以他事,削职为民,流放永州(《按麈馀话》卷一)。后遇赦徙池州,遂筑室秋浦齐山,名曰云巢。元丰八年卒,年五十四(《沈氏三先生文集》卷八《沈睿达墓志铭》)。与从叔沈括、兄遘,合称沈氏三先生。所著有《云巢编》二十卷(今本十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沈辽诗,现有六卷,共四百七十一首,另有四首有题无诗,颇多散佚。本诗集,以浙江省图书馆藏明覆宋本《沈氏三先生集·云巢编》(即前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简称宋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康熙戊戌吴允嘉校刻、光绪丙申浙江书局重刊本(简称浙局本)及《宋文鉴》、《永乐大典》、《宋诗纪事》等。另从《宝真斋法书赞》辑得异文甚多的《昭君操》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七二四
沈辽(一○三二——一○八五),字睿达,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以兄任入官,为将作监主簿、监寿州酒税。
吴充荐监内藏库,未踰年,复荐监金耀门书库。
熙宁间,历审官西院主簿、监明州市舶司,迁太常奉礼郎、监杭州军资库,摄华亭县事。
因事下狱,流永州,徙池州,筑室齐山,名「云巢」,杜门不出。
工词章,尤长于为诗,善书法,楷、行俱佳,为王安石、曾布所称。
与兄遘,从叔括,称沈氏三先生。
元丰八年二月九日卒,年五十四。
著有《云巢编》。
见黄庭坚撰墓志铭(《云巢编》附录),《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088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经父。孔延之子。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问学,号博洽。仁宗嘉祐六年进士。调余杭尉,恬介自守,不事请谒。神宗熙宁初,范镇以制举荐,对策力论王安石理财训兵之法为非,罢归故官。通判保德军,陈征西夏三不便。哲宗元祐初,擢左谏议大夫,又论青苗免役诸法之害。改中书舍人。三年同知贡举,寻以劳卒。与弟孔武仲、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文集及《清江三孔集》。
全宋诗
孔文仲(一○三八~一○八八),字经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调馀杭尉,转台州推官。神宗熙宁初,以范镇荐应制举,对策力言王安石新法不便,罢归故官。吴充代王安石为相,召为国子直讲,以不谙王安石经义,换三班主簿,出通判保德军。哲宗元祐初,召为秘书省校书郎。三年,同知贡举,事毕还家而卒,年五十一。官至中书舍人。文仲与弟武仲、平仲,皆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黄庭坚以之比苏轼、苏辙,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有文集五十卷,已佚。南宋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王𨗨编集孔氏兄弟遗文为《清江三孔集》,其中文仲诗文为二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文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本为底本,连同辑得的集外诗,合编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六○
孔文仲(一○三三——一○八八),字经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延之子。
嘉祐六年登进士第,授试秘书省校书郎、馀杭县尉,转台州推官。
熙宁三年应贤良方正科,对策力论王安石所建理财、训兵之法为非是,罢归故官。
吴充为相,除国子监直讲,换三班院主簿,出通判保德军。
迁奉议郎、通判火山军。
元丰八年,转承议郎。
元祐元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进礼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擢左谏议大夫,改中书舍人。
元祐三年春同知贡举,时已病,及奏榜归第而卒,年五十六。
有文集五十卷。
与弟武仲、平仲皆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
见苏颂《中书舍人孔公墓志铭》(《苏魏公文集》卷五九),《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郑州人,字夷仲。毕士安曾孙。登进士第。调沈丘令。入为司农丞,改中书检正。奉使契丹,宴射连破的,众人惊异。又尽记契丹朝仪节奏,绘图归献。后以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为官制局检讨官,擢起居郎。卒年四十三。有《中书备对》。
全宋诗
毕仲衍(一○四○~一○八二),字夷仲,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从古子。以荫补太庙斋郎,调阳翟县主簿。与弟仲游同举进士,补沈丘县令,签书大名府节度判官,入为司农寺主簿。神宗熙宁十年(一○七七。检正中书户房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三)。元丰二年(一○七九)为使辽正旦副使(同上书卷二九九)。以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官制局检讨官。五年,卒,年四十三。有《中书备对》三十卷,已佚。事见《西台集》卷一六《毕公夷仲行状》。《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全宋文·卷二一○七
毕仲衍(一○四○——一○八二),字夷仲,郑州(治今河南郑州)人。
毕士安曾孙,毕仲游之兄。
以恩荫补太庙斋郎,调许州阳翟主簿。
熙宁三年,与弟仲游同登进士第,补颍州沈丘县令。
入为司农寺主簿,迁丞,吴充引为中书刑房检正。
改太常丞。
王圭与吴充不和,以仲衍为所用,留滞不迁。
置局定官制,为检讨官。
官制行,擢起居郎。
暴得疾,卒年四十三。
著有《中书备对》十卷(一作三十卷)。
见毕仲游《起居郎毕公夷仲行状》(《西台集》卷一六)及《宋史》卷二八一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吴安持,浦城(今属福建)人。
王安石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三)。
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为太子中允(同上书卷二五五)。
元丰八年(一○八五),知滑州,旋知苏州(同上书卷三五四、三八七)。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为都水使者(同上书卷四一七)。
后迁工部侍郎,终天章阁待制(《宋史》卷三一二《吴充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三
吴安持,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充次子,王安石婿。
以荫入官,熙宁四年勾当开封府司录司检校库,历知开封府兵曹参军,充司农寺条例编修删定官,擢太子中允、提举市易司、群牧判官。
元丰初为太常博士,迁承议郎、守太仆少卿,降为太仆丞。
元祐初为校书郎,除知苏州,改都水使者,兼权工部侍郎。
元符二年累官宝文阁待制、知颍昌府,除河北路都转运使,专切措置河事。
终天章阁待制。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三、二二三、二五五、二八九、二九○、三四三、三八七、四四六、四八四、五一一,《宋史》卷三一二《吴充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传正。
吴充子。
以荫入仕。
哲宗元祐三年为礼部员外郎,擢右司谏,累除中书舍人,以草苏辙罢知汝州诏制,不中帝意,降为起居舍人。
绍圣四年坐附会元祐党人,责守濮州团练副使、连州安置。
徽宗崇宁元年入党籍。
全宋文·卷二六三六
吴安诗,字传正,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充长子。
以荫补官,历校书郎。
元祐元年除礼部员外郎。
四年擢右司谏,迁天章阁待制兼侍讲,改直集贤院。
寻除中书舍人,尝与苏轼等人校正《陆宣公奏议》进呈。
绍圣初以草苏辙罢知汝州制词不中帝意,降为起居舍人。
四年责授濮州团练副使,连州安置。
崇宁初入党籍。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九、职官六七之一六、职官六七之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二、四二四、四三四,《宋史翼》卷六,《宋史》卷三一二《吴充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0 【介绍】: 宋人。刘愚妻。在家时,不从母意嫁富者,而归刘愚,居破屋中,专事机杼。尝怒夫怀白金归,及知为束修所得,乃已。
全宋诗
徐氏,徐宥女,吴充妻。
能文善诗。
事见《墨庄漫录》卷五。
施师点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4—1192 【介绍】: 宋信州上饶人,一作玉山人,字圣与。
二十入太学,试每在前列。
孝宗乾道元年以临安府教授赐对,请免逋负,从之。
八年,权礼部侍郎,除给事中。
寻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使金,执礼不辱命。
淳熙十年,参知政事兼同枢密院事。
十五年,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泉州。
官终江西安抚使。
有《易说》、《史识》、《施正宪集》。
全宋文·卷四九二一
施师点(一一二四——一一九二),字圣与,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十岁通六经,绍兴二十七年上舍中第,教授复州、临安府。乾道初赐对,请免逋负,从之。八年兼权礼部侍郎,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使金,执礼不辱。淳熙十一年为端明殿学士,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十三年权提举国史院、提举《国朝会要》。十四年除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泉州,提举临安府洞霄宫。绍熙二年除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三年薨,年六十九。有《易说》、《史识》、文集及奏议数十卷。见叶适《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水心集》卷二四),《宋史》卷三八五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4—1561 【介绍】: 明江西安仁人,家居南京,字元瑞,一字子振,晚自号坦上翁。博学能诗文,与顾璘、徐祯卿并称“江东三才子”。弘治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正德间为绍兴知府,以不谒谢刘瑾,罢官为民。瑾诛,再起。累官工部尚书。以力求节用,忤中官,勒令致仕。家居三十余年,赋诗自娱。晚年欲造楼,财力不足,乃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卒谥清惠。有《刘清惠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七
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为南京广洋卫千户,因家焉。
弘治丙辰进士,授刑部主事。
历员外、郎中,出知绍兴府,以忤刘瑾罢为民。
瑾诛,起知西安府,历陕西参政、云南按察使,谢病归。
召拜太仆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再引疾归。
起大理卿,擢工部尚书,勒致仕。
以殿工追论落职。
卒赠太子少保,谥清惠。
有集十二卷。
(《四库总目》:麟集长兴朱凤翔为序,称其诗「骎骎韦、杜」,未免太过,至称其标格高入云霄,胸中无一毫芥蒂,故所发皆盎然天趣,读之足消鄙吝,则得其实矣。
《艺苑卮言》:刘元瑞诗如闽人强作齐语,多不辨。
田按:坦上翁人品高洁,居朝日,永陵以冰清玉洁目之,可谓知臣莫如君也。
前后罢官及谢病凡四,退归皆寓长兴之渎。
南坦尝与太白山人孙太初、龙霓、吴充、陆昆结社于苕溪,号苕溪五隐,所著兴趣天然,颇似《击壤》一派,今录其少矜炼者。
性好楼居,贫不能构。
八十初度,文徵仲绘《神楼图》赠之,兼系以诗。
朱射陂、杨升庵相继有作,并录于此。
徵仲云:「仙人谩说爱楼居,咫尺丹青足卷舒。
坐守黄庭幽阙迥,读残《真诰》夜窗虚。
游心物外疑无地,寄迹空中乐有馀。
一笑阑干不成倚,浮云奄忽意何如?
」射陂云:「神楼一何峻,神楼峻而安。
胡不京洛游?
畏彼峡路间。
峡路诚崎岖,险于太行山。
歌以言志,神楼峻而安。
」升庵云:「安期昔制神楼散,射陂今作《神《楼典》。
神楼主人南坦翁,欲往从之限空谷。
吾闻仙家五城十二楼,樊桐方丈绕赢洲。
长风引舟不可到,环中根像空神游。
坦翁元是神仙流,何年飘然下丹丘?
天庭摛𧂈掞鸾鹤,云屏立仗鸣驿骝。
北斗南宫不肯住,挂冠归来营菟裘。
碧澜罨昼开苕霅,紫烟萦带彩云夹。
新波菱榜泛青翰,过雨蘋风爽乌袷。
人间九罭播声诗,天上五龙传睡法。
《青李》遥看尺牍来,雀罗净埽昏眸开。
尻轮神马驰万里,坐我赤明龙汉台。
一气孔神存中夜,手翳华芝海若诧。
中有真人巾金巾,授以灵文老复姹。
玄珠累累苍玉鸣,烽沈析阒歌太平。
丰屋天翔鬼瞰室,庙谟何用谈佳兵。
游仙梦觉闻清啸,载赓清润连清调。
愿从广成顺下风,肯许襄童窥末照。
咸池蒙泛纷如驰,扶起混沌须神医。
他年合遇神楼散,约公海上寻安期。
」)
维基
刘麟(1475年—1561年),字元瑞,一字子振,号南坦,江西安仁县(今江西省馀江县)人,南京广洋卫官籍。弘治丙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占籍南京上元县。自幼博学能文,与顾璘、徐祯卿被誉为“江东三才子”之一。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进士,言官庞泮下狱,其与陆昆上疏论救。授刑部主事,进刑部员外郎,任内平反京畿地区冤狱三百九十馀人。正德年间,晋刑部郎中,出为浙江绍兴府知府。克己奉公,被越地之人称道。刘瑾因恨其不谒谢,借口“录囚过细”逮捕其并下罪为民。刘瑾被诛后,起用西安府知府。父丧丁忧,居住在湖州。与吴琬、施侃、孙一元、龙霓结苕溪社,号为“苕溪五隐”。起补西安,起用为陕西左参政,升云南按察使,因病辞职。嘉靖初年,召为太仆寺卿,进为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地,因兵饷事与中官耿忠所争,再次借病辞职。此后起用为大理寺卿,拜为工部尚书,因淘汰浪费与官员而得罪权贵,嘉靖七年(1528年)强令致仕。家居三十多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清惠。两袖清风,无资回乡。又与文征明等交游唱和,朱凤翔序其集。

人物简介

孤竹遗稿
崔庆昌。黄海道海州人。字嘉运。孤竹。其号也。才高气豪。风采动人。少与白光勋。游青莲李后白之门。中戊辰科。官至钟城府使。
孤竹集·宋时烈序
余少也。则闻孤竹诗词是近世绝调。时余未能晓事。不知他求于公也。壮岁。得依金文敬公门墙。获与公嗣孙镇安公父子游。因想像公家法之懿。风流之美。而惜其只以诗闻也。及其老也。遍阅公遗事。又从先辈长者。得公之事迹尤详。然后乃喟然而叹曰。是将以人掩诗。而乃反以诗而掩人耶。自恨其浅之为知公也。盖撮而言之。则公之所与游。牛,栗两先生也。朴思庵郑松江辛白麓诸公也。古语云。不见其山。愿见其木。斯实语也。栗谷尝以冰霜素履称公。盖其清苦之节。人有所不堪。而处之悠然。见山海等闪奸之状。便绝旧要。以故。玉堂湖堂铨郎之选。皆被阻遏。而终不悔焉。其以先见之明。讽切栗谷。又似献可之于司马文正。而其言之符合。如左契焉。然则公之为人。不待胪列而可知也。公之诗虽逼于天宝元和。岂足以掩其人乎。抑公之诗。栗谷先生称之以清新俊逸。有人合刊于白玉峰诗集。则崔简易岦以为非所班。而著说以难之。华使朱给事之藩。叹赏不已。并与郑圃隐诸贤之作。刊布于中朝。若是者。诗可以掩人乎。人可以掩诗乎。必有能辨之者矣。公。海州人。讳庆昌。字嘉运。孤竹。其号也。隆庆戊辰及第。官止钟城府使。镇安公讳振海。今收辑公诗而绣梓者。其季胤硕英。尝游文敬公门下者也。镇安公亦清疏喜为诗。文敬公尝称其固穷之节云。时崇祯癸亥仲夏。恩津宋时烈。叙。
孤竹集·朴世采后序
世采尝观欧阳公所述苏子美,石曼卿事。每惜其风流才力。不得用于当世。使人往往感叹。想见其人也。及读程,朱二夫子书。以谓曼卿乐意生香语。为能形容浩气。又谓其胸次极高。非他人可及。然后益知欧公所以见赏非偶然者。况有生于偏季。能以才气词章。被诸贤所推。仍且上而遇知明主。远而闻名中华。如孤竹崔公者。其盛美曷可少哉。公讳庆昌。字嘉运。文宪公冲十八世孙也。天资豪爽俊迈。风采耸然。见者恍若神仙中人。少与玉峰白光勋。游学松川梁公,青莲李公之门。未弱冠。同栗谷李先生,龟峰宋翼弼东皋崔岦诸才子。唱酬于武夷洞。世号八文章稧。同松江郑澈,万竹徐益诸名流。游三清洞。人又称二十八宿会。其文艺夙成。交游亲附。为一时艳慕者。可知也。二十三岁。登上庠。隆庆戊辰。阐大科。久之。历北评事礼兵二曹员外郎司谏院正言。万历丙子。赞价朝京师。还出守灵光。公既才高气豪。不屑屑于功名。益以廉白简贵自厉。与世寡合。其亲脂韦躁竞者。不啻若浼己也。公素与时宰李山海相驩。后见其秉心不公。因绝往还。至是。许篈在要地。持论颇僻。然悦公文才。连一旬来候。公深恶之。未尝有假贷色。许怒甚。累泥瀛馆铨郎之选。仍黜补外郡。思庵朴公为之周旋。不能得。岂亦所谓趍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然耶。明年。弃官归。复贬为大同察访。壬午春。宣庙特授钟城府使。台谏论以骤升。不从。乃赴官。会。北帅纳谗。驰启言戎政不修。台论复发。始命改正。授直讲。道卒于镜城客馆。实癸未三月某甲也。年堇四十五。葬于坡州某原。初李先生际遇宣庙。时辈如李泼者。多浮慕尊事之。公知其险巧难信。作养虎词以寓讽。比公殁而先生果被敲撼。泼又累死逆狱。人服公先见焉。公于诗。天才绝高。必皆轨范于盛唐。操觚家以为国朝所未有。兼通书射。书法清遒劲紧。殆与玉峰相埒。其佐北幕。军帅金禹瑞亦以射名。约与较艺。各中四十九矢。最后禹瑞复中侯。公遽号曰。将军负矣。遂中鹄。宣庙尝会文武士试才。有一善射者心惮公。公笑曰。无忧。吾今日病矣。乃虚发一矢。善射者即以魁升绯。公居其次。受皋比厩马之赐焉。又妙琴笛。少时寓居灵岩。值倭寇猝至。乘舟以避。贼围之急。时月光如昼。海波不动。公取所藏玉箫。朗吹一阕。声更清越。贼众闻之。皆怀思还乡。瞿然相顾曰。此围中必有神人。遂解一面。公得脱归。其才高旁通。多此类。第今距公世远矣。言行实迹。殆无所徵信。惟东皋公之言曰。吾嘉运才隽风流。可谓少却盛之白玉堂者。其或放迹在外。犹得高牙大纛。轻裘缓带。横槊赋诗。逞气象也。至李先生尝以诗赠公曰。俊逸清新子庶几。穿杨又道似君稀。金銮未著词臣迹。玉帐还伸虎旅威。此实并世君子目击而心挹者。固不减于欧公序表之所赏矣。况公当被物议时。宣庙教曰。崔某有文武全才。吾将大用。尔等敢为是耶。斯又可以观公君臣之际者。其后皇朝学士兰嵎朱公。奉诏东来。得公诗。亟加歆叹曰。当归布江南。以彰贵国文物之盛。今见于列朝诗选者是已。然则公虽挫揠弃外于当时。乃能卒以才气词章。获上而施远如此。其视苏,石二公徒得前后诸贤所为悼惜称赏者。是将愈信而愈久也。呜呼盛矣。公之曾孙硕英。以世采粗知慕公。请叙其本末。俾有后考。兹谨不揆而为之辞。时昭阳大渊献八月上浣。潘阳朴世采。拜书。
孤竹集·李敏叙跋
先君外王考孤竹崔先生。
抱大才负重名。
文采冠一诗。
少壮登第。
与群贤汇进。
所与游皆当世名儒钜公。
且受人主知奖。
见褒以文武全材。
是其去大用尺寸间耳。
宜达而窒。
落拓不进。
年又不永。
而殁于边陲。
是果孰使之然哉。
夫才与名。
不但为人所畏恶。
亦鬼神之所深忌也。
自古贤豪奇杰之士。
坐此而不振者。
不可胜记。
若先生清苦之节。
豪隽之才。
卓绝之艺。
皆间世一觏者。
而萃于一身。
名以是章彻。
其阨于人而畸于天。
何足怪哉。
国朝以诗名家者。
虽有铺张藻丽之称。
而才不逮意。
气局而语卑。
罕能自拔于流俗。
先生力追先古。
深造正始。
翛然清远。
卓尔高蹈。
发剔振厉。
而不入于狂怪。
隐约闲静。
而不病于枯槁。
霭然有一唱三叹之遗音。
呜呼盛矣。
此乃天机之自动。
正色之自美耳。
岂郊,岛之伦。
雕琢絺绘。
以求知于一世者比哉。
顾其遗篇。
尽失于兵燹。
收拾散亡者。
不能其什一。
重可惜也。
虽然。
诗不云乎。
诚不以富。
亦秖以异。
又奚以多为哉。
先生孙硕英惧其寝远而愈失也。
及守淮阳。
遂鸠材刊板。
而以敏叙亦在诸孙之列。
而粗知好斯文者。
俾相其役。
而责一言以示后。
敏叙敢以平昔所概于心者。
书诸卷末而归之。
峕癸亥仲秋。
甥孙正宪大夫行江华府留守兼镇抚使李敏叙。
再拜谨跋。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