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与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名巫臣。
春秋时楚国人,字子灵。
封于申,亦称申公巫臣。
楚共王二年,使齐返,及郑,私娶夏姬奔晋。
晋以之为邢大夫。
共王怨,灭其族。
巫臣乃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
令其子为吴行人。
吴始与中原各诸侯国往来。
吴与晋遂约伐楚。
全上古三代文·卷四
巫臣姓屈,(一称屈巫。其子狐庸亦称屈狐。)庸楚之王族,字子灵。为申县尹,故称申公。以争夏姬奔晋,为邢大夫,而楚灭其族。乃通吴于晋以病楚,吴于是始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38 【介绍】: 春秋时齐国人,字子家,又字季。
庆克子。
灵公时为大夫。
与崔杼谋杀庄公,立景公。
任左相。
景公二年乘崔氏内讧,尽灭之,乃专国政。
好酒,令子庆舍为政。
景公苦庆氏骄横,乃与陈、鲍、高、栾诸族共攻庆氏。
乃奔鲁,又奔吴。
吴与之朱方,聚族而居,富于其旧。
楚灵王伐吴拔朱方,杀封,族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5—1105 【介绍】: 宋洪州分宁人,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进士。调叶县尉。神宗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才能为文彦博所重。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哲宗立,累进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鄂州。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等安置。徽宗即位,起知太平州,复谪宜州。工诗词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论诗推崇杜甫,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开创江西诗派。擅长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有《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全宋诗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为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乾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系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𧦬《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系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迹、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赞、颂(其中多为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为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为第四十九卷。
词学图录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宗主。宋宋四大书家之一。有《豫章集》、《山谷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黄庭坚(1045—1105) 北宋诗人、书法家。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时为校书郎,官至著作佐郎,被贬后出知宣州、鄂州,任涪州别驾,处世泊然不以迂谪为意。
其诗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调独特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开山祖师。
其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书家。
有《山谷集》《豫章黄先生词》等。
元祐年间(1086—1094),多次游览黄鹤楼及南楼,曾作《鄂州南楼书事》四首等。
其中“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为黄鹄山南楼自宋以来见称于世的名句。
黄鹤楼古碑廊现存诸可权集黄庭坚墨迹字句摹刊而成的“‘燕蝶’联语碑”。
全宋文·卷二二七八
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庶次子。英宗治平四年举进士第,调叶县尉。神宗熙宁五年除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改知吉州太和县,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擢起居舍人、秘书丞等。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二年,新党谓其修《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还,旋又以文字罪除名,羁管宜州。崇宁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庭坚工诗,主学杜甫,开创江西诗派。善草书、行书,列宋四大家。著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外集》、《别集》、《遗文》、《山谷老人刀笔》、《山谷琴趣外篇》等。事迹见黄㽦《山谷年谱》、《宋史》卷四四四本传。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文漪,嘉兴人。
休宁吴与小妻有佩兰阁梦居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吴情(1504-1582),原名汝威,字以中,号泽峰,无锡人,明代探花。
青年时,性格温和,诵读经书,不求名利。
19岁中秀才,27岁中举人。
曾三次参加礼部考试,均未考中,后住进庙中发愤攻读。
明嘉靖二十三(1544)40岁的吴情经殿试,名列榜首。
不料,在传胪唱名(宣布一甲名单)时,嘉靖皇帝听到吴(因北方吴与无同音)情姓名时,说道:"天下岂有无情状元",于是,因一字读音竟将状元降为探花,授翰林编修。
维基
吴情(1504年—1574年),原名吴汝感,字以中,号泽峰,直隶无锡县(今江苏无锡市)人,明朝探花、政治人物。嘉靖十年(1531年),吴汝感中式应天府乡试中式第十二名举人,改名吴情,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会试第七十三名,殿试原取为状元,明世宗不喜,曰:「无情岂宜居第一?」,世宗又以各地旱灾需雨,取名字吉利的秦鸣雷为状元,改吴为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嘉靖四十年(1561年)七月,吴情与翰林侍读胡杰同为应天府乡试考官。礼科给事中丘岳等弹劾吴情更改录文、偏袒家乡学子,结果吴、胡二人皆被调往外省。吴情任广东市舶提举,胡杰任广平府通判。很久以后,此案才得以平反。吴情致仕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