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吕防

相关人物:共 19 位
共 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其先庐陵人,字宣卿。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
累官光禄卿。
以论王安石新法不合,出知济州,多善政,寻乞致仕。
吕大防表其所居为耆德坊。
全宋诗
杨申,字宣卿,其先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迁新喻(今江西新余)。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官上饶丞,入为太常少卿,迁光禄卿。与王安石论新法,不合,出知济州。后乞归,以中散大夫致仕。与苏洵、梅尧臣友善。事见《江西诗徵》卷六、清光绪《江西通志》卷一四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86 【介绍】: 宋陕州夏县人,字君实。
司马池子。
少聪颖好学,以父荫为将作监主簿。
仁宗宝元元年进士。
累官知谏院、翰林学士、权御史中丞,复为翰林兼侍读学士。
极力反对王安石所行新法,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数与安石、吕惠卿等辩论,因出知永兴军。
神宗熙宁四年,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十五年,专修史书,绝口不论时事。
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临朝,起为门下侍郎,拜左仆射,主持朝政。
起用刘挚、范纯仁、范祖禹、吕大防等,悉除新法,恢复旧制。
在相位八月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初编撰战国至秦二世历史为《通志》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改书名为《资治通鉴》,元丰七年成书。
另有《温国文正公文集》、《稽古录》等。
全宋诗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为并州通判。召还为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为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谥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著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为底本,参校清乾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为一卷。
词学图录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主编《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存词三首,见《苕溪渔隐丛话》及《阳春白雪》。
全宋文·卷一一七二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宝元元年登进士甲科。历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累迁开封府推官,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时仁宗未立嗣,数上疏谏言。英宗朝进龙图阁直学士,判吏部流内铨。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除御史中丞,权知审官院。王安石行新政,光持异议,与安石数论辩于帝前。由是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修《资治通鉴》,凡十五年。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召为门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力废新政。是年九月卒,年六十八,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有文集八十卷,《资治通鉴》三百二十四卷,《考异》三十卷,《通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涑水纪闻》十卷等,并注释《》、《孝经》、《老子》、《法言》、《太玄》等。见苏轼《司马文正公光行状》(《东坡集》卷三六),《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077 【介绍】: 宋凤翔郿县人,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
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地。
范仲淹劝读《中庸》,乃博览群书,而反求之六经。
讲《》京师,遇程颐兄弟,以为不及,于是撤坐辍讲,尽弃异学。
登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为云岩令。
神宗熙宁初为崇文院校书。
寻称疾屏居南山下,读书讲学。
熙宁十年,以吕大防荐知太常礼院,以疾归,道卒。
门人欲谥明诚,后定谥献。
宁宗嘉定中赐谥明公。
其学以《》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
讲学关中,传其学者称为关学。
有《正蒙》、《易说》等。
全宋诗
张载(一○二○~一○七八),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徙家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学者称横渠先生。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授祁州司法参军,调丹州云岩令。迁著作佐郎,签书渭州军事判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崇文院校书。次年移疾。十年春,复召还馆,同知太常礼院。同年冬告归,十二月乙亥卒道,年五十八。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明公。有《崇文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卷四下),已佚。事见《张子全书》卷一五附宋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张载诗向无传本。明嘉靖间吕楠编《张子钞释》,文集仅存一卷,所收诗悉自《宋文鉴》出,清乾隆间刊《张子全书》沿之。今从诸书辑得诗八十首,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二九九
张载(一○二○——一○七八),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占籍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学者称横渠先生。少力学,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地。以书谒范仲淹,仲淹劝读《中庸》,遂精研六经。尝讲《》京师,与二程讨论道学之要。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历祁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渭州军事判官。熙宁初为崇政院校书。对新法持异议,辞官归乡,隐居著述。十年初,复召入朝,知太常礼院。同年十二月病卒,年五十八。载为理学奠基人之一,其学以《》为宗,以《中庸》为的,以《》为体,以孔孟为极,世称「关学」。著有《正蒙》、《易说》、《经学理窟》、语录、文集等。见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张子全书》附)、《宋史》卷四二七本传。
释德普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九
禅师名德普。
绵州蒲氏子。
少尚气节。
博观有卓识。
见富乐山静禅。
师合爪作礼曰。
此吾师也。
静与语奇之。
携归山中。
阴察之。
其作止类老头陀。
静曰。
此子赋性豪纵。
不受控御。
而能折节。
杵臼炊爨间。
以事众为务。
是为希有。
年十八得度受具。
秀出讲席。
解唯识起信论。
两川无敢难诘者。
号义虎。
罪圭峰疏义多臆识。
擿其失处。
诫学者不可信。
老师皆数之。
曰。
圭峰清凉国师所印可。
汝敢雌黄。
蚍蜉撼树之论。
汝今是矣。
普叹曰。
学者以名位惑久矣。
清凉圭峰非有四目八臂也。
奈何甘自退屈乎。
佛法其微矣。
此其兆也。
时惟胜禅师还自江西。
吕大防微仲
由龙图阁直学士。
出镇成都。
执弟子礼。
日夕造谒(或室)。
普衣禅者衣。
窃听其议终日。
一不能晓。
归卧看屋梁。
曰。
胜昔尝业讲有声。
吕公世所谓贤者。
相与詶酢。
敬信如此。
而吾乃不信。
可乎。
然所疑未解。
坐寡闻也。
乃出蜀。
至荆州金銮。
夜与一衲。
偶忘其名。
衲见了山情庵主。
普闻其饱参。
问之曰。
经论何负禅宗。
而长老多讥呵之耶。
衲曰。
以其是识情义理。
思想边量。
非能发圣得道。
脱有得道发圣者。
皆藉之以为缘耳。
傥不因自悟。
唯经论是仗。
则能读能知。
能见解者。
皆證圣成道去矣。
宁尚与仆辈。
俯仰耶。
唯以死语是所知障。
故祖师西来也(一本云。
故明祖师西来之意也)。
如经言。
一切众生本来成佛。
汝信之乎。
对曰。
世尊之语。
岂敢不信。
衲曰。
既信矣。
则尚何区区远来乎。
对曰。
吾闻禅宗有别传法。
故来耳。
衲笑曰。
是则未信。
非能信也。
普曰。
其病安在。
衲曰。
积翠南禅师出世久。
子见之。
不宜后。
见则当使汝疾有廖矣。
普即日遂行。
以熙宁元年至黄龙。
问。
阿难问迦叶。
世尊付金襕外。
传何法。
迦叶呼阿难。
阿难应诺。
迦叶曰。
倒却门前刹竿著。
意旨如何。
南公曰。
上人出蜀。
曾到玉泉否。
曰曾到。
又问曾挂搭否。
曰。
一夕便发。
南公曰。
智者道场。
关将军打供。
与结缘几时。
何妨。
普默然良久。
理前问。
南公俛首。
普趋出大惊曰。
两川义虎。
不消此老一唾。
八年秋。
游螺川。
待制刘公沆。
请住慧云禅院七年。
迁住禾山十有二年。
元祐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谓左右曰。
诸方尊宿死。
丛林必祭。
吾以为徒虚设。
吾若死。
汝曹当先祭。
乃令从今办祭。
众以其老。
又好戏语。
复曰。
和尚几时迁化。
曰。
汝辈祭绝即行。
于是帏寝堂。
坐普其中。
置祭读文。
跪揖上食。
普饮餐自如。
自门弟子。
下及庄力。
日次为之。
至明年元日祭绝。
曰。
明日雪晴乃行。
至时晴忽雪。
雪止普安坐。
焚香而化。
阅世六十有七。
坐四十九夏。
全身塔于寺之左。
赞曰。
初云庵自九峰至庐山。
诸方禅者毕集门下。
杂还多英俊。
而云庵尝敛眉曰。
法道乃今而后。
未可知也。
有问其意。
曰。
先师在黄檗。
众不满百。
而明眼辈几半。
今虽三倍当时。
然才一两人耳。
余时年少。
心非其论。
观元普两禅师。
皆南公晚子也。
而其行已卓绝。
且如此。
则云庵之言。
如百衲帔。
天寒岁晚。
乃见效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97 【介绍】: 宋京兆蓝田人,字微仲。
吕大忠弟。
仁宗皇祐初进士。
调冯翊主簿,改永寿令。
英宗即位,为太常博士,迁监察御史里行,谏英宗勿追崇濮王。
神宗时除知制诰,坐环庆兵变,降知临江军。
元丰初徙永兴军,时用兵西夏,大防调度有方,务在宽民。
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迁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封汲郡公。
元祐三年,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与范纯仁等同掌国政,凡八年。
绍圣中,以党论累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
卒谥正悯。
有《吕汲公文录》、《韩吏部文公集年谱》等。
全宋诗
吕大防(一○二七~一○九七),字微仲,蓝田(今属陕西)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三○)。调冯翊主簿、知永寿、青城县,入权盐铁判官。英宗即位,改太常博士、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知泗州。召直舍人院,除知制诰。四年,知延州,以事落知制诰,以太常博士知临江军,徙华州、秦州。元丰初,徙永兴。数年,知成都。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封汲郡公。三年,超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哲宗亲政,以党籍,夺学士,知随州,贬秘书监,分司南京。绍圣四年,再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至虔州信丰病卒,年七十一。谥正悯。《宋史》卷三四○、《东都事略》卷八九有传。今录诗六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035—约1101 【介绍】: 宋福州福清人,字子中,号醒老。林概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神宗熙宁中,同知太常礼院,遣使高丽,惧而辞行,责监杭州楼店务。哲宗亲政,为中书舍人,修《神宗实录》。时尽黜元祐群臣,密预其议,起草贬斥司马光等数十人诏令。绍圣四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次年罢知亳州,徙太原府。徽宗立,移大名府等地。卒谥文节。有《两朝宝训》。
全宋诗
林希,字子中,号醒老(《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七),福州(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二六),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神宗朝同知太常礼院,以惧出使高丽,贬监杭州楼店务。哲宗时为中书舍人,历知苏、宣、湖、润、杭、亳诸州。绍圣初为翰林学士,预修《神宗实录》,并草诏丑诋元祐诸臣,擢同知枢密院,以叛章惇罢知亳州,移杭州、太原府。徽宗时迁大名府,后夺职知扬州,徙舒州,未几卒,年六十七,谥文节。《宋史》卷三四三、,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一八一一
林希(一○三五——一一○一),字子中,号醒老,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槩子。
嘉祐二年进士。
神宗朝,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两知太常礼院,迁礼部郎中,修国史。
元祐初进中书舍人,俄罢出,历知苏、杭等六州。
绍圣初,章惇复用为中书舍人。
时方推明绍述,尽黜元祐诸臣,自司马光、吕大防、苏轼、苏辙等数十人之制,皆希为之。
迁礼部、吏部尚书、翰林学士。
绍圣四年,同知枢密院。
元符元年罢,出知亳、杭、太原、扬、舒等州府。
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六十七,谥文节。
编著有《神宗实录》、《两朝宝训》、《野史》等。
宋史》卷三四三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京兆蓝田人,字进伯,一作晋伯。
吕大防兄。
仁宗皇祐间进士。
为晋城令、签书定国军判官。
神宗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陈五不可,因罢不遣。
历知代州、石州,屡驳折契丹求地使者。
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上生财养民十二事。
徙提点淮西刑狱。
哲宗绍圣中知渭州,与章惇议不合,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
全宋诗
吕大忠,字进(或作晋)伯,蓝田(今属陕西)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清嘉庆《蓝田县志》卷六)。为华阴尉、晋城令,签书定国军判官。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知代州,移石州(《东都事略》卷九一本传)。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徙提点淮西刑狱。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为陕西转运副使(《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四之二六),历知陕州、秦州、渭州、同州。绍圣四年(一○九七)致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二)。有《辋川集》五卷、奏议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已佚。《宋史》卷三四○有传。
全宋文·卷一五一○
吕大忠,字进伯,其先汲郡人,后徙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吕大防之兄。
皇祐中进士,为华阴尉、晋城令、提举永兴路义勇、签书定国军判官。
熙宁中,被命与刘忱使契丹,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石州。
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徙淮西提点刑狱。
元祐初,历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知陕州,继知秦州。
绍圣二年,加宝文阁待制、知渭州。
四年,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
著有《吕氏乡约》。
宋史》卷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0—1092 【介绍】: 宋京兆蓝田人,字与叔。吕大钧弟。初学于张载,后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号程门四先生。通六经,尤精于《》。以门荫入仕,后登进士第。哲宗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范祖禹荐为讲官,未及用而卒。有《玉溪集》、《考古图》等。
全宋诗
吕大临(一○四六~一○九二),字与叔,时称芸阁先生,蓝田(今属陕西)人。大钧弟。学于张载、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号“程门四先生”。哲宗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七年,范祖禹荐其好学修身如古人,可备劝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二),未及用而卒,年四十七。有《玉溪集》,已佚。事见《朱子语类》卷一○一,《宋史》卷三四○有传。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三八五
吕大临(一○四六——一○九二),字与叔,世称芸阁先生,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大防弟。
初学于张载,后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
通六经,尤邃于礼。
元祐初为太学博士。
迁秘书省正字。
七年,范祖禹荐其修身好学,行如古人,可备劝学。
未及用而卒,年四十七。
著有《礼记传》十六卷(存)、《考古图》十卷(存)及《玉溪集》等。
见《朱子语类》卷一○一,《宋史》卷三四○《吕大防传》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1 【介绍】: 宋邵武人,字安中。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神宗时累迁御史中丞。
哲宗即位,除翰林学士,以承蔡确、章惇风旨,排击正人,为言官论罪,出知越州,历徙五州三府。
绍圣初,复召为御史中丞,上章言司马光变更新法为罪,极论吕大防、刘挚、梁焘垂帘时事,乞正典刑。
拜尚书右丞。
以论救邹浩,罢知亳州。
徽宗立,复拜尚书右丞,寻罢。
全宋诗
黄履,字安中,邵武(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调南京法曹。擢监察御史,改崇政殿说书兼知谏院。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同修国史。迁御史中丞。哲宗即位,为翰林学士。出知越州,历知舒、洪、苏、鄂、青州,江宁、应天、颍昌府。绍圣初,拜尚书右丞,罢知亳州。徽宗立,召为资政殿学士兼侍读。晚年提举太一宫,卒。《东都事略》卷九六、《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二十一首。
全宋文·卷一七九○
黄履(一○三四——一一○一),字安中,邵武军邵武县(今福建邵武)人。嘉祐六年进士。熙宁中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擢崇政殿说书兼知谏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同修国史。元丰中迁翰林侍讲学士、礼部尚书;六年,为御史中丞。哲宗即位,徙翰林学士。论者指为蔡确、章惇党,贬龙图阁学士、知越州;再降天章阁待制,历知五州三府。绍圣初,召复龙图阁学士,为御史中丞,排击吕大防等元祐大臣。四年,拜尚书右丞。元符中,以为邹浩辩护罢知亳州。徽宗立,复召为尚书右丞。以病求去,加资政殿大学士。建中靖国元年十月卒,年六十八。《宋史》卷三二八有传,又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六,《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九、礼四一之四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4—1112 【介绍】: 宋洛阳人,祖籍遂宁,字子安。
第进士。
尊王安石之学,除西京国子监教授。
神宗元丰时官至监察御史里行。
哲宗元祐初颂司马光之德,及光死,又薄之。
吕大防、刘挚善,助大防攻挚,又攻苏颂、范纯仁。
迁侍御史。
哲宗亲政,转倡熙丰新法,阴结章惇,官至吏部侍郎。
因附惇之政敌李清臣、安焘,出知真定府。
徽宗崇宁中入元祐党籍。
后表白于蔡京,被援引出党籍。
为人倾危反复,人讥之曰“杨三变”。
全宋文·卷二二六九
杨畏(一○四四——一一一二),字子安,其先遂宁(今四川遂宁)人,父徙洛阳(今河南洛阳)。擢进士第,调成纪主簿。以书谒王安石、吕惠卿,自是尊王安石之学。为监察御史里行。元祐初请祠归洛,擢殿中侍御史,迁礼部侍郎。徙吏部,出知定州府。为人奸邪谀佞,天下目为「杨三变」。后知郢州、襄州,提举洞霄宫,主管崇禧观。政和二年卒,年六十九。见《东都事略》卷九九,《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共 1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