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攽

相关人物:共 21 位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王嘉言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1—1037 【介绍】: 宋济州钜野人,字仲谟。王禹偁子。以荫赐同进士出身。特授鄂州司户参军。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登进士第,改扬州江都尉。历大理评事,知舒城、长洲二县及南雄州。召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累迁三司盐铁判官、京东转运使。尝献《翊政论》十篇,究切世事。
全宋文·卷三九六
王嘉言(九九一——一○三七),字仲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禹偁次子。
年十三父殁,赐同学究出身。
大中祥符五年进士及第,为江都主簿,迁大理评事。
仁宗即位,为殿中丞,徙知南雄州。
代还,任殿中侍御史、判三司开拆司,转福建转运使,历兵部员外郎、三司盐铁判官。
景祐二年迁京东转运使,四月感疾,卒于广济军官舍,年四十七。
有《翊政论》十篇。
刘攽彭城集》卷三七《王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四三二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海阳(今潮州)人。明神宗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进士。授巴陵知县,以母丧归,服阕补将乐知县。擢户科给事中,历礼科右给事中、兵科左给事中,至工科都给事中,多所建白。万历二十三年,帝以兵部考选军政事有弊,斥去言官三十四人。熙春毅然上疏谏之,帝益怒,谪为茶陵判官,遂引疾归,家居二十六年。明光宗泰昌元年(一六二〇),复起为光禄寺少卿,历迁太仆少卿、右通政、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大理寺案牍如山积,乃力为釐剔。明熹宗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六次上疏乞休,晋户部左侍郎,予告归。居乡多为善事。年八十以寿终。赠尚书,谥忠宣。有《赐閒草》、《赐还草》、《赐传草》、《城南书庄集》、《林忠宣全集》等。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事又见《明史》卷二三四、清冯奉初编《潮州耆旧集》卷二九、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八。
人物简介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司徒林忠宣公传
林熙春字志和别号仰晋海阳龙溪人登万历壬午举人联捷癸未进士授巴陵令清浮粮豁差役为治井然有序丙戌觐回闻讣归服阕赴部补将乐视巴陵之政而更广之崇学宫建龟山祠前后二邑不手民间一钱两邑之民去后祀之不忘行取擢户科给事历礼科右兵科左工科都因事建白具掖垣疏草中而最著者参东封减织造又如请免入彝采回青尊朝体而塞彝祸于今为制可谓言关国计者矣军政拾遗之事起一时勾斥言官三十四人圣怒不测阁臣疏救而各官降杂职蒙臣疏救而各官为民震叠之下掖垣逡巡申救公疏轮次属刑科都侯廷佩乃气沮色变废然避也公毅然首列率同官抗疏入宁不知严谴在前窜逐在后固不忍青琐吞声朝堂黯色以默为容已耳既而降调家食二十六载未曾只字长安即政府李公廷机叶公向高同年最昵并绝竿牍则他人可知矣丙午从茶陵州判量移贺县至庚申恩诏起废始以南仪部赐环随转光禄少历升添注太仆少右通政太仆寺卿管少卿事添注太常寺卿简大理寺卿所任各能其官其在囧贰恤马户革常例马政赖之以脩值玉田兵变叱驭而入面谕解散布告朝廷威德众皆投戈谓非素望精诚何以猝然得此于乱卒也其在囧正奉敕总理京边马政年终命迫一月之内简乘三万馀骑合武弁而殿最之无不克当非识力警练而能之乎其在廷尉旧详堆积如山约属分理弊绝风清不忍囹圄多一日之冤因使案牍洗数年之滞诸所条陈如苏牵累省繁文酌参驳与夫约民约官十六款俱已奉旨举行使公而久于其位明刑平法盖庶几矣时虽珰祸未起然票儗中留揽权授指其端已露公六疏乞休所谓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者与又以忠谏老成眷孚者素遂晋户部左侍郎予告仍俞尚书李宗延等之请敕将当日抗疏事情宣付史馆特赐驰驿有司优礼真异数也南旋不一月而魏崔炎腾缙绅祸及知交贻书明哲相庆而公若惄然有大不安者丁卯以前闻朝端有一举动未尝不当食废箸及龙飞乾奋而后喜可知也盖其忠爱性成喜愠不见古称知有其国而不知有其身者于公信之前后立朝未尝依一门户今天下南北东西惟粤东仕路最清于公可槩见矣居乡凡桑梓利病始终不遗馀力诸所兴草如争监税释疲役倡建凤凰台三元塔修玉简塔筑铳城于海口浚三利溪修龙头东集等桥使形势增门户固舟楫便利不为小补复倡修文庙贤祠捐赀赎浮屠田百亩为诸生科试卷资此利之在一郡者又如筑许陇堤桥建文昌阁创龙溪会馆减龙溪里役十分之四其作兴人文便益居户此利之在一乡者至于下士恤民隐恶扬善虽至年爵已隆村氓贱隶未曾不和颜相待人之为所接者如坐春风中祥蔼披拂潮之众自贵及贱老及幼未有不乐道林司农者此人人所同然也间有匪类自弃亦终为公所容而其人不及知又或济危扶倾趍人之事而人又不及知然则公之见知于人者犹其大槩矣若夫孝友天笃踰六丁艰孺慕不衰抚弟昆老幼如一日和气所钟膝下振振至四十馀人享寿八十考终而逝以当道题请蒙恩祭葬而郡邑绅庶奔哭几前者至庭不容拜亦可以见三代之直道犹存而上天之报施仁人不为无意矣余历览邑中诸先达惟中离薛子在朝在野气节风度于公今昔一揆然每以中离坎于仕不获竟厥施为恨今而得尽睹之于司农何快如之又惟古所称社稷臣以安社稷为悦及夫乡先生生有功德于民没可祀于社者非此不足以拟公非公又谁足以当此耶公勤于著述又喜吟咏所著有赐閒草赐还草赐传草城南书庄草掖垣疏草行世学者多宗之嗣后朝廷追念殷切特赠三代尚书谥忠宣公论殆久而弥彰云 赞曰五岭之南百粤之东卓生伟人林左司农谦卑以牧允出自中直大而方即赋乃躬脩髯广额曰貌有颙我闻在昔温厉安恭求诸今日庶乎见公揆兹素履表厥遗丰两仕为令乐只何融四垣既历正色何恭廿载家食敦睦何雍形虽三变道本无穷潜见飞跃公其犹龙六卿晚陟寅协载同帝嘉乃德老成直忠归真反朴急流维风云胡能此至至终终呜乎太山云出天下雨濛朝既嘉赖乡复被蒙休休仪表烱烱德容仪写人目德留人衷衣裳我觏佩玉其瑢赞以赞德匪像是供兴歌赤舄徒仰乌弓永言法则世也其宗
维基
林熙春,字志和,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人,民籍。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广东乡试第三十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会试第一百十七名,登三甲第一百五十七名进士。官至户部侍郎,赠尚书,谥忠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68 【介绍】: 宋潍州北海人,字长文。仁宗天圣五年进士。历知数州。累迁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达于从政,应事敏捷,吏不敢欺,豪猾畏敛。英宗朝官至礼部侍郎。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以反对起用王安石,出知青州。卒谥文肃。
全宋诗
吴奎(一○一一~一○六八),字长文,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据《东都事略》卷七三本传年十七推算)。皇祐元年(一○四九)举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以太常博士通判陈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七)。入为右司谏,出知密州。还判登闻检院。至和元年(一○五四)加知制诰(同上书卷一七七)。二年,出知寿州(同上书卷一七九)。还同判吏部流内铨、知审官院、同知通进银台封駮事。嘉祐四年(一○五九)为翰林学士(《学士年表》),权知开封府。七年,迁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寻出知青州。熙宁元年卒(《宋宰辅编年录》),年五十八。谥文肃。事见《彭城集》卷三七《吴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六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九八五
吴奎(一○一一——一○六八),字长文,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年十七进士及第,累迁殿中丞。
皇祐元年,通判陈州。
入为右司谏,同知谏院。
三年,出知密州,徙两浙转运使。
寻入判登闻检院、知制诰。
至和二年,以罪降知寿州。
三年,上疏称旨,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嘉祐中,除端明殿学士、知成都府,改郓州。
七年,拜枢密副使。
八年,加给事中。
治平四年三月,拜参知政事。
四月,以言事罢为户部侍郎、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
熙宁元年卒,年五十八,谥文肃。
著有《嘉祐录令》十卷、《驿令》三卷。
刘攽《吴公墓志铭》(《彭城集》卷三○),《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四六,《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薛颜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3—1025 【介绍】: 宋河中万泉人,字彦回。举《三礼》中第。历河东、陕西转运使,开河中支渠以杀水怒,取渠水溉田,民颇利之。知河阳及杭、徐州,以少府监知江宁府。仁宗即位,迁给事中,徙知应天府、耀州。以光禄卿分司西京,卒于家。
全宋文·卷一三九
薛颜(九五三——一○二五),字彦回,河中万泉(今山西万荣)人。
太宗时举三《》中第,为嘉州司户参军。
累迁至太子左赞善大夫、知云安军。
真宗即位,徙渝、阆二州,擢三司盐铁判官。
景德元年,为夔峡路转运使,后勾当广南东、西路转运司事,历河东、陕西、河北转运使,知河阳、扬、杭、徐州。
累迁光禄少卿,以少府监知江宁府,转河南府。
仁宗立,迁给事中,徙应天府、耀州。
天圣三年七月卒,年七十三。
宋史》卷二九九有传,又见刘攽彭城集》卷三六《薛公神道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94 【介绍】: 宋鄂州江夏人,字当世。
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第一。
以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府。
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
出知扬州、江宁府,还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神宗立,改御史中丞。
反对王安石变法,数论其更张失当。
熙宁三年,除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
荐苏轼、刘攽掌外制。
为吕惠卿谮劾,罢知亳州。
徙知成都府,安抚蕃部。
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
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简。
有《灊山集》。
全宋诗
冯京(一○二一~一○九四),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说咸宁(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六)。通判荆南军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试知制诰。岳父富弼当政,避嫌出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太原府。神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熙宁三年(一○七○),擢枢密副使(同上书卷二一三)。四年,进参知政事。因数论新法,出知亳州,历渭州、成都府、河阳府。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改镇彰德。晚年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卒,年七十四。谥文简。有《灊山集》(《鹤林玉露》乙编卷四),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六《冯文简公京传》。《宋史》卷三一七有传。今录诗七首。
黄鹤楼志·人物篇
冯京(1021—1094) 北宋官员。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说咸宁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及第的状元。历官翰林学士、扬州知州、枢密副使、成都知府、宣徽南院使、保宁军节度使,以太子少师致仕。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亳州、成都等地。卒后追赠司徒,谥文简。有《灊山集》(已佚)。曾向苏轼讲述黄鹤楼的有关故事,苏轼据之作《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一诗。
全宋文·卷一三六二
冯京(一○二一——一○九四),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富弼之婿。皇祐初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为第一,以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府。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先后以龙图阁待制、右正言知扬州、江宁府,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以端明殿学士知太原府。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擢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以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亳州,改渭州,徙成都府,以观文殿学士知河阳。哲宗立,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镇彰德。元祐七年,告老,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卒,年七十四,谥文简。著《文集》、《奏议》凡三十卷。《宋史》卷三一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杭州富阳人,字师直。谢绛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历京西、淮南转运使,以与王安石善,骤擢为侍御史,诬劾苏轼以迎合安石。后知潭州,时章惇开五溪,景温协力拓筑,以功进拜礼部侍郎。哲宗元祐中,历知永兴军、河阳。卒年七十七。
全宋诗
谢景温(一○二一~一○九七),字师直,小名锦衣奴(刘攽中山诗话》),富阳(今属浙江)人,绛子。
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一)。
通判汝、莫二州,历京西、淮南转运使。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擢侍御史知杂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
历知邓、襄、潭州。
元丰五年(一○八二)知洪州(同上书卷三三一)。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宝文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同上书卷三六九),寻罢知蔡州。
三年,权刑部尚书。
又出知郓州、真定府、扬州、寿州、邓州(同上书卷四二二、四四三、四六五、四六八、四七四)。
绍圣四年徙知河阳,请致仕,未受命卒(同上书卷四八七、四九○),年七十七。
宋史》卷二九五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四二四
谢景温(一○二一——一○九七),字师直,富阳(今浙江富阳)人,绛次子。皇祐元年进士,通判汝、莫二州,江东转运判官,以事降通判、知涟水军。神宗初徙真州,提点江西刑狱,历京西、淮南转运使。王安石骤擢之为侍御史知杂事,诬劾苏轼。出知邓州,进陕西都转运使,改知邓、襄、澶三州。加直龙图阁,判将作监。出知潭、洪、应天府、瀛州。元祐初进宝文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坐事罢知蔡州;三年初权刑部尚书,改知郓州,再历永兴军,徙知河阳。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七。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宋史》卷二九五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侗(一○二四~一○八八),字成伯,莆田(今属福建)人。
幼孤,从其母居苏州。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
调河南府福昌县主簿,历知商洛、南陵县。
富弼守汝州,辟为从事。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除馆阁校勘(《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三七)、知太常礼院(同上书礼一四之五七)。
五年,改太子中允、判登闻鼓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四)。
六年,为集贤校理(同上书卷二四六)。
元丰三年(一○八○),知湖州(同上书卷三○八)。
入为少府少监,累迁卫尉少卿。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出知陕府。
三年卒,年六十五。
有文集十五卷,已佚。
事见《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五宋刘攽《故朝奉大夫权知陕州军府事陈君墓志铭》、明《莆阳文献传》卷一三。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六
陈侗(一○二四—— 一○八八),字成伯,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少孤,从其母鞠于外家,居苏州,苦志力学。母终,养育弟妹。嘉祐二年登进士第,调河南府福昌县主簿。历商洛县令,知宣州南陵县。召试学士院,除馆阁校勘,判登闻鼓院,同知太常礼院,改集贤校理,出知湖州、宣州。还朝,拜少府少监、卫尉少卿。迁朝奉大夫、知陕州,加直秘阁、知梓州。有政声。元祐三年卒,年六十五。有文集十五卷。见《故朝奉大夫权知陕州军府事陈君墓志铭》(《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睦(?~一○八五),字和叔,一字子雍(《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一引《苏州府志》),莆田(今属福建)人。侗弟。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为秘阁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八年,迁监察御史,出为两浙提点刑狱(同上书卷二七○)。元丰元年(一○七八)直昭文馆(同上书卷二八八)。七年,为鸿胪卿,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同上书卷三四六)。八年,移知潭州,卒(同上书卷三六一)。事见《莆阳文献传》卷一三。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一
陈睦(?
——一○八五)字子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嘉祐六年进士第二。
治平中为秘书丞。
三年诏举馆阁才学之士,睦与刘攽、李常、李清臣辈首被选擢,除秘阁校理。
熙宁中提举两浙常平,以丞相曾公亮荐迁提点刑狱。
八年,兼监察御史,后判登闻鼓院。
元丰初假起居舍人、直昭文馆,奉使高丽。
还,权判刑部,进史馆修撰,迁鸿胪少卿。
七年改宝文阁待制、知广州。
八年,直龙图阁、知潭州,卒,赠少保。
见《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一引《苏州府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二六二、二八八、三二四、三四六、三六一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285~1373)元末临济宗僧。浙江慈溪人,俗姓王。字梦堂,号酉庵。六岁丧父,奉母命习儒。及长志求出世间法,礼奉化广法院良公为师。二十三岁,礼谒长芦之雪庭传公,剃发受具足戒。后闻元叟行端自中天竺寺移住灵隐寺,前往参谒,大悟,嗣其法,司内记,任径山之书记。至元五年(1339)驻锡于四明咸圣寺,后移住慈溪开寿寺。帝赐号“佛真文懿”。至正十七年(1357),师为瑞光院之开山。八十二岁,编集六学僧传三十卷。洪武二年(1369),以高僧敕住国清,奉号“佛真文懿大师”。洪武三年(1370),帝召见众僧时,师为众僧之首,住天界寺。洪武六年示寂于国清寺,世寿八十九。(六学僧传序、南宋元明僧宝传卷十、增续传灯录卷四、佛祖纲目卷四十一、五灯严统卷二十二、宋学士集卷三十三)p6239。《元无见睹和尚塔铭》:“天台山景德国清禅寺住持佛真文懿大师昙噩撰文”。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昙噩。字无梦。自号酉庵。慈溪王氏子。祖申。举进士于宋。父禄。任于元。母周夫人。师生六岁而丧父。夫人命从乡校。师游气岸高。骞有一日千里之意。无书不探。学文于胡长孺。藻思浚发。纵横逆顺。随意之所欲言。声名顿出诸老生上。已而心有所感。叹曰。攻书修辞。此世间相尔。曷若求出世法乎。遂别夫人。走长芦礼雪庭传公。薙发为僧。春秋二十有三矣。具戒后。游心于教。复弃教而即禅。及雪庭迁灵隐。师往侍焉。雪庭示寂。元叟端公。来补其处。元叟。风规严峻。非宿学之士。莫敢闯其门。师直前咨叩。了无畏惧。机锋交触。情想路绝。自一转至于六七。语愈朗烈。元叟欣然颔之。延佑初。诏建水陆大会于金山。名浮屠贤士大夫毕集。师佐元叟。敷陈法要。及与群公辩论。义趣英发。莫不推敬。镇南王闻之。延至广陵。尊礼备至。弥年方遣重纪。至元五年。浙东帅阃。合府公邑令。请师出世庆元之保圣。再迁慈溪之开寿。三转于国清。师所至。皆以荷担大法为己任。煅炼学徒。孳孳如不及。多有开悟之者。瑞龙院。易甲乙住持为禅刹。师为开山。院因赖以增重。直与名伽蓝相齐。海上飓风发。骤雨如注。层楼修廊俱仆。师所居亦就压。人意师齑粉矣。亟撤其覆索之。一钜木横支榻上。师危坐其下。若神物为之护者。师凡四坐道场。去留信缘。皆略无凝滞。不久引退。丛林慕其名德之高。每辟室以居之。师教戒诸徒曰。吾与尔等。研究空宗。当外形骸忘寝食。以消累劫宿习。然后心地光明耳。自是日唯一食。终夜凝坐。以达于旦。洪武二年。就有道徵。馆于天界寺。既奏对。上悯其年耄。放令还山。越四年。无疾而终。年八十有九矣。遗言云。三界空华。如风捲烟。六尘幻影。如汤浇雪。亘古亘今。唯一性独存。吾之幻躯。今将入灭。灭后阇维。煅骨为尘。不可建塔以累后世。师修身广颡。昂然如鹤峙鸡群。文思泉涌。有持卷轴求诗文者。积如束笋。当风日晴美。从容就席。纵笔疾挥。须臾皆尽。长短精觕。无不合作。袁文清公。尝指师谓人曰。此阿罗汉中人也。观其为文。骎骎逼古作者。渡江以来。诸贤蹈袭苏李。以雄快直致为誇。相帅成风。积弊几二百年。不意山林枯槁之士。乃能自奋至于斯也。翰林学士张公翥曰。噩师。仪观伟而重。戒行严而洁。文章简而古。禅海尊宿。今一人耳。其为缙绅所推许。类若此。师平生著作甚富。悉不存稿。晚年重修历代高僧传。笔力遒劲。识者谓。有得于太史迁。日本国王。虽僻在东夷。亦慕师道行。屡发疏迎致之。师坚不往。王与左右谋。欲劫以归。浙江宣慰使完者都。藏之获免。自是厥后。凡遇师手迹。必重购之而去。且诧其能放异光云。其为海外所钦重如此。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
禅师梦堂。名昙噩。与楚石琦。同籍明州。琦出象山朱氏。噩出慈溪王氏。同出元叟之门。同赴明君之诏。噩之祖父。以仕显家。贵且富。罗绮交错。噩生其间。为童时。喜衣布裘。喜餐蔬食。喜坐静舍。目不遍眨。如在定僧伽。然与世交。谈吐风云。变幻莫状也。于诸子史。一阅不再。因游郡城延庆讲堂。见六祖坛经。遂窃怀归翻读。连日夕不释手。乃至忘餐寝。竟辞脱发。父兄莫能阻之。具戒。遍历禅丛。乃罢参于径山。噩事径山既久。名知林下。深圣禅寺请噩。噩则欣然肯来。居无何迁开寿。谙熟典故。师僧皆从之。噩画一规曰。僧堂内外有阅经书者。罚油若干。一僧每逢朔望。纳油库司。读梵网经。一僧纳油。读传灯录。一僧纳油读易。噩笑而怜之曰。立法之弊。宁至此乎。及移居天台国清寺。年垂七十矣。耳聪目察。敷扬宗旨。有道衲子趋焉。元顺帝赐号佛真文懿禅师。年八十有八。赴明天子之诏。馆南都天界。天界金白庵。名驰当世。学冠诸老。与噩夜话。词气尽索。退而雅称曰。此翁齿牙带戟。不可与争衡也。噩南归。虚其名位。而规训门人。复说偈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要得分明。涅槃后看。泊然示化。时洪武辛亥。其年八十九矣。 赞曰。楚石愚庵梦堂行道。际遇于离乱之秋。俱持风采。称为狂澜砥柱。暮年感有国者与交游。光鲜元叟家声。虽三公一时之方便。于法门则有力焉。经云。但以假名字而引导之。此之谓也。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释昙噩,字无梦,亦号梦堂,晚题所居曰“西庵”。
姓王氏,慈溪人也。
依净慈雪庭传薙发受具。
台衡贤首慈恩诸文,昼夜研磨,不知有饥渴寒暑。
及雪庭迁灵隐,仍侍左右。
雪庭寂后,元叟端来补其处。
风规严峻,非宿学莫故闯其门。
噩值前咨叩,自一转至于六七转语,机锋交触无畏,端颔之,命掌内记。
与群侣辩论,莫不推敬。
元至元初,出主庆元宝圣,迁鄞之开寿、台之国清,后居瑞龙。
一日飓风骤雨,殿宇俱仆,噩所居亦就压。
人意其齑粉矣,掘覆索之,一巨木横支榻上,噩危坐其下,若有神物为之呵护者。
噩凡四坐道场,不久即退。
尝游越中,诗人刘梦熙、唐处敬辈集曹娥祠。
噩敝衣坐船尾,众方分韵赋诗,殊不相顾。
俄而作礼曰:“有剩韵乞布施一字。
”拈蕉字与之。
噩即应声赋诗云:“平明饭罢促高梢,撑出五云门外桥。
离越王城一百里,到曹娥渡十分潮。
白翻睛雪浪花舞,绿弄晚风蒲叶摇。
西北阴沈天欲雨,卧听篷韵学芭蕉。
”众惊曰:“公非噩梦堂乎?
”遂邀入社。
明洪武三年,诏徵奏封,闵其年耄,敕令还山。
日本国王慕其道行,屡发疏请,欲迎致之,噩坚不往。
凡遇噩手写经论,必重购之而去,且诧其放异光云。
越四年,谓其徒曰:“吾有一物,无头无面。
要得分明,涅槃后看。
”言讫歛目,趺坐而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6—1324 【介绍】: 元畏兀儿人,本名小云石海涯,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氏,号酸斋,别号芦花道人。膂力绝人,能持槊跃上疾驰之马,越二跨三,运槊生风。又好读书,为文不蹈袭故常,善草、隶书。尤工散曲。初袭父职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后以官职让其弟。仁宗即位,上疏条六事。拜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辞官归江南,寓钱塘,变诡姓名,易服色,卖药市中,人无有识之者。卒谥文靖。有《贯酸斋诗集》、《直解孝经》及与徐再思同撰之《酸甜乐府》。
元诗选
小云石海涯,畏兀儿人,阿里海涯之孙。
父名贯只哥,云石遂以贯为氏,号酸斋。
年十三,膂力绝人,使健儿驱三恶马疾驰,持槊立而待,马至腾上之,越二而跨三。
运槊生风,观者辟易。
或挽彊射生,逐猛兽,上下峻阪如飞,诸将咸服其趫捷。
稍长,折节读书。
初袭父官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镇永州,一日,解所绾黄金虎符,让弟忽都海涯佩之。
北从姚燧学,燧见其古文峭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之。
俄选为英宗潜邸说书秀才。
仁宗践祚,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
乃称疾辞还江南,泰定元年五月八日卒,年三十九,赠集贤学士、中奉大夫、护军,追封京兆郡公,谥文靖。
酸斋晚年为文日邃,诗亦冲澹,草隶等书,变化古人,自成一家。
其视死生若昼夜,绝不入念虑。
临终有辞世诗云:「洞花幽草结良缘,被我瞒他四十年。
今日不留生死相,海天秋月一般圆。
」洞花、幽草,盖二妾名也。
酸斋休官辞禄后,或隐屠沽,或侣樵牧,常于临安市中立碑额「货卖第一人间快活丸」,人有买者,展两手,一大笑示之,领其意者,亦笑而去。
一日,钱唐数衣冠士人游虎跑泉,饮间赋诗,以「泉」字为韵,中一人但哦「泉、泉、泉」,久不能就,忽一叟曳杖而至,应声曰:「泉泉泉,乱迸珍珠个个圆。
玉斧斫开顽石髓,金钩搭出老龙涎。
」众惊问曰:「公非贯酸斋乎?
」曰:「然、然、然。
」遂邀同饮,尽醉而去。
其依隐玩世多类此。
词学图录
贯云石(1286-1324), 原名小云石海涯。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氏,初号疏仙,后改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畏吾(今维吾尔族)人。卒,追封京兆郡公,谥文靖。能诗善书,尤工散曲。有《酸斋集》。存词二首。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