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鲁襄公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荣驾鹅 朝代:春秋鲁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即荣成伯。
春秋时鲁国人,名栾。
公孙婴齐子。
大夫。
鲁襄公自楚还,闻季武子攻取卞,欲出楚师以攻季氏,成伯劝止。
并劝归鲁。
昭公死,季孙欲将昭公之墓与鲁之群公墓地隔离,并予恶谥,均为成伯劝止。

人物简介

维基
单顷公,春秋时期单国国君。
鲁襄公三年(前570年)春,六月,单顷公与晋侯晋悼公、宋公宋平公、鲁侯鲁襄公、卫侯卫献公、郑伯郑厘公、莒子莒犁比公、邾子邾宣公、齐世子齐后庄公光会盟。
己未日,在鸡泽会盟。
鲁君野 朝代:春秋

人物简介

简介
子野(?
-前542年),姬姓,名野,子表示此时是其父鲁襄公死的当年。
子野是鲁襄公的庶子,鲁昭公和鲁定公之兄,母为敬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陈国人。
大夫。
鲁襄公二十五年,郑袭陈,陈侯扶其太子偃师避逃墓间,路遇获,获使母与妻下车,让与陈侯,与其妻共扶母逃奔。
均得免于难。
(《左传襄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86—前558 【介绍】: 春秋时晋国国君,名周,亦称纠。
襄公曾孙。
栾书既杀厉公,迎公于周。
公立,逐不臣者七人。
修功业,施德惠,会诸侯,多次与楚争夺郑,郑服,楚不敢与竞。
使魏绛和戎,戎人亲附。
十四年,使六卿会合诸侯伐秦,深入秦地,渡泾至棫林,因将帅不和而退。
晋复霸。
在位十五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10 【介绍】: 春秋时鲁国国君。
名稠,一作裯,或作招。
襄公庶子。
年少即位,嬉戏无度,居襄公丧,竟三易其衰。
昭公五年,罢中军,鲁公族三桓(仲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四分公室。
二十五年,三桓共伐公,乃奔齐,后如晋。
晋使居于乾侯,居八年,卒。
在位三十二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4—385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僧。扶柳人,俗姓卫。十二岁出家,从佛图澄受业。后在襄阳、长安等地以性空为宗宣扬佛教。并组织参与佛经翻译。对前期佛教主要贡献:注疏佛经如《般若经》等;整理新旧译经,创制众经目录;制定僧尼轨范;主张僧侣以“释”为氏,不随师姓等等。弟子中以创立净土宗之慧远为最著。
全晋文
道安,俗姓卫,常山扶柳人。年十二出家,师事佛图澄、竺法济、支昙讲,历石虎、冉闵、慕容炜世,后避乱奔襄阳。撰集众经录目,居白马寺,又居檀溪十五载。襄阳陷人秦,居长安五里寺,至苻坚建元二十一年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生卫氏。
常山扶柳人也。
世衣冠。
早孤。
为外兄孔生所养。
貌陋而性姿英特。
七岁阅书。
一目五行。
其父惊叹。
知非凡器。
十二出家。
其师皮相之。
以为愚。
使饷田。
因作止田舍中。
三年从师求经。
师以辩意经一卷授之。
五千言。
一夕即还其师。
又求他经。
以成具光明经一卷授之。
且万言。
一夕又以还其师。
师问看未。
对皆诵遍。
其师以为不诚。
按经使覆之。
一字不遗。
师大异之。
为落发。
受具足戒。
游学至邺中。
诣佛图澄。
澄与语大惊曰。
天下士也。
东土佛法所赖。
唯此人。
馀非所及也。
遂受澄之学。
覆讲如水传器。
众争设难曰。
要当难杀昆崙子乃已。
而安飞辨注射。
众莫敢仰视。
时人语曰。
漆道人。
惊四邻。
后避难于濩泽。
太阳竺法济。
讲阴持入经。
安从受业焉。
顷之创寺太行以居。
年四十五。
还冀州住受都寺。
徒众数百。
石虎没。
彭城王嗣立。
乃广脩花林园房舍。
遣中使竺昌蒲迎安。
安以国难未纾。
冉闵方叛。
天灾旱蝗。
𡨥贼纵横。
王屋女林诸山不可托迹。
将依陆浑。
而慕容俊之兵又逼。
遂南投襄阳。
至新野。
分使法汰诣扬州。
法和诣蜀。
安与慧远四百馀辈。
夜雷雨乘电光以进。
见人家。
悬马篼二柳间。
可容斛许。
安呼林百升。
果有出迎者。
弟子问。
何以识其姓名。
安指抑篼而已。
至襄阳。
注般若道行密迹安般等经。
又总录经。
至年月传译人名。
以授学者。
征西将军桓朗。
镇江陵。
强载以俱。
及还以白马隘陋。
即清河张殷之宅。
为檀溪寺。
建塔五层。
辟房四百。
会凉州刺史杨弘忠。
施铜万斤。
作承露盘。
安谓弘忠曰。
露盘已托汰公营之。
请回此铜。
以铸丈六大像。
可乎。
弘忠敬诺。
像成放光起行。
异常相。
安每法聚。
则设符坚所送金箔倚像。
金坐像。
金缕绣像。
织成像。
结珠弥勒像。
以作證。
观者敬慕。
有一外国铜像。
形制古异。
久置未尝设。
安使弟子治其髻。
则一舍利在焉。
光𦦨炳焕。
映蔽堂陛。
众惊异之。
习凿齿襄阳奇逸士也。
先以书通好。
然后诣安既见自赞曰。
四海习凿齿。
安徐曰。
弥天释道安。
时以为名对。
齿以书抵谢安石。
称安盖非常胜士。
恨公不相见之耳。
安在樊沔十五年。
常讲放光般若。
孝武皇帝诏曰。
法师以道德。
照临人天。
使大法流行。
为生民依赖。
宜日食王公禄。
符坚攻襄阳。
得安而喜。
谓其臣权翼曰。
吾以十万之师取襄阳。
但得一人半耳。
翼问为谁。
曰安公一人。
翼凿齿半人也。
安入关中。
住五重寺。
众数千人。
初沙门出家。
皆随师姓。
安曰。
师莫如释迦如来也。
乃以释为氏。
后得增一阿含。
果称四河入海。
无复河名。
四姓出家。
皆称释种。
与经若合符节。
安博学。
工文章。
蓝田得一鼎。
容二十七斛。
腹有篆铭。
以问安。
安曰。
鲁襄公所铸。
又得一铜斛。
其形正圆。
下向为斗横梁。
昂则升低则合。
梁一头为籥。
籥同黄钟容半合。
亦有篆铭。
以问安。
安曰。
此王莽自言出自舜皇龙集戊辰。
改正即真。
以同律量。
布之四方。
欲小大器均。
令天下取平焉。
于是坚敕侍从。
有疑皆师于安。
时谚曰。
学不师安。
义不中难。
坚承石氏之后。
民物殷富。
四方略定。
东极沧海。
西并龟兹。
南包襄阳。
北尽沙漠。
唯建邺未伏。
坚雅志欲取而有之。
大臣谏不从。
坚出东苑。
命安升辇同载。
仆射权翼谏曰。
臣闻。
天子法驾。
侍中倍乘。
道安毁形。
宁可参厕。
坚怒曰。
安公道德可尊。
朕以天下易辇之荣。
未称其德。
即诏翼扶安登辇。
于是翼跪而掖之以登。
坚顾谓安曰。
朕将与公南游吴越。
整六师以巡狩。
登会稽以观沧海。
不亦乐乎。
对曰。
陛下应天御世。
富有八州。
居中而制四海。
宜栖神无为。
与尧舜比隆。
今欲以百万之师。
求厥田下下之土。
且东南区地势卑气厉。
昔禹舜游而不返。
秦王适而不归。
以贫道观之。
未见其可。
平阳公懿戚石越重臣。
皆忧国至深。
其论可听。
坚曰。
非区宇不广也。
朕欲简天心明大运所在耳。
顺时巡狩。
具有格训。
傥如高论。
则帝王无省四方之文乎。
对曰。
必不可者。
宜驻跸洛阳。
枕戈畜锐。
傅檄江南。
如其不伏。
伐之未晚。
坚不听。
遣精锐二十五万。
为前锋。
坚自率步骑六十万继之。
为徐州刺史谢玄所败。
坚单骑而遁。
安设法门宪章。
条为三例。
一曰行香。
定上座开经上讲之法。
二曰日常六时行道饮食唱时之法。
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
天下精舍遵奉之。
无敢违者。
每与弟子法遇。
立誓弥勒像前。
愿生内院。
秦建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
忽有异僧。
寄宿讲堂。
维那见其夜从窗隙出入。
遽以白安。
安惊礼讯问其来意。
云相为而来。
安云。
自惟罪深。
讵可度脱。
曰甚可耳。
然须更浴圣僧。
情愿必果。
具示浴法。
安请问生处。
乃举手指天。
即见云开。
西北楼阁幻出。
曰此兜率也。
是夕且有小儿数十来就浴。
二月八日殁。
葬城中五级寺。
是岁晋太元十年也。
其未殁也。
加眉谷隐士王嘉候安。
安曰。
世事如此。
行将及人。
相与去乎。
嘉曰。
诚如所言。
师前行。
仆有小债未了。
不能俱也。
既而姚苌入长安僭号。
且与符登相持。
时嘉在城内。
苌召问嘉。
朕得登否。
嘉曰略得。
苌怒曰。
得即言得。
何略也。
遂斩之。
后登为苌子兴所杀。
兴字子略云 嘉字子年。
洛阳人。
形貌鄙陋。
滑稽善谈笑。
问以事则随答。
若调戏状。
即不可解。
久之多验。
符坚以大鸿胪徵不就。
及南征。
使问休咎。
嘉无他言。
但乘使者马。
向东行数百步。
尽脱靴帽。
解弃衣服。
奔还而已。
方被害日。
有人于陇上见之。
仍遗苌书。
初安闻罗什在姑臧。
劝坚迎之。
而什亦谓安是东方菩萨。
安生左臂有皮寸许如串。
可捋上下。
特不能出手耳。
时号印手菩萨。
神僧传·卷第二
释道安。姓卫氏。常山扶柳人也。家世为儒。早失覆荫为外兄孔氏所养。年七岁读书再览能诵。乡邻嗟异。年十二出家。神圣聪敏。貌甚寝陋。不为师之所重。数岁之后。方启师求经。师与辨意经一卷。可五千言。安赍经入田。因息就览。暮归以经还师。更求馀者。师曰。昨经未读今复求耶。答曰。即以暗诵。师虽异之而未信也。复与成具光明经一卷。不减一万言。赍之如初暮复还师。师执经覆之不差一字。师大惊嗟。敬而异之。后为受具戒恣其游学。至邺遇佛图澄。因事澄为师。及石氏将乱。与弟子惠远等四百馀人渡河南游。夜行值雷雨乘电光而进前。行得人家。见门里有一马枊枊之间悬一马兜可容一斛。安使呼林百升。主人惊出。果姓林名百升。百升谓是神人。厚相赏接。既而弟子问何以知其姓字。安曰。两木为林兜容百升也。既达襄阳复宣佛法。时襄阳习凿齿锋辩天逸笼罩当时。其先籍安高名。及闻安至止即往修造。既坐称言。四海习凿齿。安曰。弥天释道安。时人以为名荅。安注诸经恐不合理。乃誓曰。若所说不甚远理愿见瑞相。乃梦见道人头白眉长。语安云。君所注经殊合道理。我不得入泥洹。住在西域。当相助通。可时时设食。后十诵律至。远公乃知。和尚所梦即宾头卢也。后至秦建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忽有异僧形甚庸陋。来寺寄宿。寺房既窄处之讲堂。时维那直殿。夜见此僧后窗而出入。遽以白安。安惊起礼讯问其来意。答云。相为而来。安曰。自惟罪深讵可度脱。答曰。甚可脱耳。安请问来生所生之处。彼乃以手虚拨天之西北。即见云开。备睹兜率妙胜之报。又曰。当浴圣僧方果所愿。具示浴法。后安设浴。见有数十小儿入寺。须臾但闻浴室用水声。久之不见。开室而巾湿水减。安至其年二月八日。忽告众曰。吾当去矣。是日斋毕无疾而卒。葬城内五级寺中。是岁晋太元十年也。
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二
释道安。
姓卫氏。
常山扶柳人也。
家世英儒。
早失覆荫为外兄孔氏所养。
年七岁读书再览能诵。
乡邻嗟异。
至年十二出家。
神智聪敏。
而形貌甚陋不为师之所重。
驱役田舍至于三年。
执勤就劳曾无怨色。
笃性精进斋戒无阙。
数岁之后方启师求经。
师与辩意经一卷。
可五千言。
安赍经入田。
因息就览。
暮归以经还师。
更求馀者。
师曰。
昨经未读今复求耶。
答曰。
即已闇诵。
师虽异之而未信也。
复与成具光明经一卷。
减一万言。
赍之如初。
暮复还师。
师执经覆之不差一字。
师大惊嗟而异之。
后为受具戒恣其游学。
至邺入中寺遇佛图澄。
澄见而嗟叹。
与语终日。
众见形貌不称。
咸共轻怪。
澄曰。
此人远识非尔俦也。
因事澄为师。
澄讲安每覆述。
众未之惬。
咸言。
须待后次当难杀昆崙子。
即安后更覆讲疑难锋起。
安挫锐解纷行有馀力。
时人语曰。
漆道人惊四邻。
于时学者多守闻见。
安乃叹曰。
宗匠虽邈玄旨可寻。
应穷究幽远探微奥。
令无生之理宣扬季末。
使流遁之徒归向有本。
于是游方问道备访经律。
后避难潜于濩泽。
太阳竺法济并州支昙讲阴持入经。
安后从之受业。
顷之与同学竺法汰俱憩飞龙山。
沙门僧先道护已在彼山。
相见欣然。
乃共披文属思。
妙出神情。
安后于太行恒山创立寺塔。
改服从化者中分河北。
时武邑太守卢歆闻安清秀。
使沙门敏见苦要之。
安辞不获免。
乃受请开讲。
名实既符道俗欣慕。
至年四十五复还冀部住受都寺。
徒众数百常宣法化。
时石虎死。
彭城王石遵墓袭嗣立。
遣中使竺昌蒲请安入华林园。
广修房舍。
安以石氏之末国运将危。
乃西适牵口山。
迄冉闵之乱。
人情萧素。
安乃谓其众曰。
今天灾旱蝗寇贼纵横。
聚则不立散则不可。
遂复率众入王屋女休山。
顷之复渡河依陆浑。
山木食修学。
俄而慕容俊逼陆浑。
遂南投襄阳。
行至新野。
谓徒众曰。
今遭凶年。
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
又教化之体宜令广布。
咸曰随法师教。
乃令法汰诣杨州曰。
彼多君子好尚风流。
法和入蜀山水可以修闲。
安与弟子慧远等四百馀人渡河夜行。
值雷雨乘电光而进。
前行得人家。
见门里有二马㭿㭿间悬一马篼可容一斛。
安便呼林百升。
主人惊出。
果姓林名百升。
谓是神人。
厚相接待。
既而弟子问何以知其姓字。
安曰。
两木为林篼容百升也。
既达襄阳复宣佛法。
初经出已久。
而旧译时谬致使深藏隐没未通。
每至讲说唯叙大意转读而已。
安穷览经典钩深致远。
其所注般若道行密迹安般诸经。
并寻文比句为起尽之义。
乃析疑甄解。
凡二十二卷。
序致渊富妙尽深旨。
条贯既叙文理会通。
经义克明自安始也。
自汉魏迄晋经来稍多。
而传经之人名字弗说。
后人追寻莫测年代。
安乃总集名目表其时人。
诠品新旧撰为经录众经有据实由其功。
四方学士竞往师之。
时征西将军桓朗子镇江陵。
要安暂往。
朱序西镇复请还襄阳。
深相结纳。
序每叹曰。
安法师道学之津梁。
澄治之垆肆矣。
安以白马寺狭。
乃更立寺名曰檀溪。
即清河张殷宅也。
大富长者并加赞助。
建塔五层起房四百。
凉州刺史杨弘忠送铜万斤。
拟为承露盘。
安曰。
露盘已讫汰公营造。
欲回此铜铸像事可然乎。
忠欣而敬诺。
于是众共抽舍助成佛像。
光相丈六神好明著。
每夕放光彻照堂殿像后。
又自行至万山。
举邑皆往瞻礼。
迁以还寺。
安既大愿果成。
谓言。
夕死可矣。
符坚遣使送外国金𮅓倚像高七尺。
又金坐像。
结珠弥勒像。
金缕绣像。
织成像各一张每讲会法聚。
辄罗列尊像。
布置幢幡。
珠佩迭晖。
烟华乱发。
使夫升阶履闼者。
莫不肃焉尽敬矣。
有一外国铜像形制古异。
时众不甚恭重。
安曰。
像形相致佳。
但髻形未称。
令弟子炉治其髻。
既而光焰焕炳耀满一堂。
详视髻中见一舍利。
众咸愧服。
安曰。
像既灵异不烦复治。
乃止。
识者咸谓。
安知有舍利故出以示众。
时襄阳习凿齿锋辩天逸笼罩当时。
其先闻安高名。
早已致书通好曰。
承应真履正。
明白内融。
慈训兼照。
道俗齐荫。
自大教东流四百馀年。
虽蕃王居士时有奉者。
而真丹宿川先行上世。
道运时迁俗未佥悟。
自顷道业之隆。
咸无以匹。
所谓月光将出灵钵应降。
法师任当洪范化洽幽深。
此方诸僧咸有思慕。
若庆云东徂摩尼回曜。
一蹑七宝之座暂现明哲之灯。
雨甘露于丰草。
植栴檀于江湄。
则如来之教复崇于今日。
玄波溢漾重荡于一代矣。
文多不悉载。
及闻安至止。
即往修造。
既坐称言。
四海习鉴齿。
安曰。
弥天释道安。
时人以为名答。
齿后饷梨十枚。
正值众食。
便手自剖分梨尽人遍无参差者。
高平郤超遣使遗米千斛。
修书累纸深致慇勤。
安答书云。
捐米弥觉有待之为烦。
习凿齿与谢安书云。
来此见释道安。
故是远胜非常道士。
师徒数百斋讲不倦。
无变化伎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
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
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
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
其人理怀简衷多所博涉。
内外群书略皆遍睹。
阴阳算数亦皆能通。
佛经妙义故所游刃。
作义乃似法兰法道。
恨足下不同日而见。
其亦每言。
思得一叙。
其为时贤所重类皆然也。
安在樊沔十五载。
每岁常再讲放光波若。
未尝废阙。
晋孝武皇帝。
承风钦德遣使通问。
并有诏曰。
安法师器识伦通风韵标朗。
居道训俗徽绩兼著。
岂直规济当今。
方乃陶津来世俸给。
一同王公物出所在。
时符坚素闻安名。
每云。
襄阳有释道安是神器。
方欲致之以辅朕躬。
后遣符丕南攻襄阳。
安与朱序俱获于坚。
坚谓仆射权翼曰。
朕以十万之师取襄阳。
唯得一人半。
翼曰。
谁耶。
坚曰。
安公一人。
习凿齿半人也。
既至住长安五重寺。
僧众数千大弘法化。
初魏晋沙门依师为姓故姓各不同。
安以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
乃以释命氏。
后获增一阿含。
果称四河入海无复河名。
四姓为沙门皆称释种。
既悬与经符。
遂为永式。
安外涉群书善为文章。
长安中衣冠子弟为诗赋者。
皆依附致誉。
时蓝田县得一大鼎容二十七斛。
边有篆铭人莫能识。
乃以示安。
安云。
此古篆书。
鲁襄公所铸。
乃写为隶文。
又有人持一铜斛。
于市卖之。
其形正圆。
下向为斗。
横梁昂者为斗低者为合。
梁一头为籥。
籥同钟容半合。
边有篆铭。
坚以问安。
安云。
此王莽自言出自舜皇龙集戊辰改正即真。
以同律量布之四方。
欲小大器钧令天下取平焉。
其多闻广识如此。
坚敕学士内外有疑皆师于安。
故京兆为之语曰。
学不师安义不中难。
初坚承石氏之乱。
至是民户殷富四方略定。
东极沧海西并龟兹。
南苞襄阳北尽沙漠。
唯建业一隅未能𭠐伏。
坚每与侍臣谈话。
未尝不欲平一江左以晋帝为仆射谢安为侍中。
坚弟平阳公融及朝臣石越原绍等。
并切谏终不能回。
众以安为坚所信敬。
乃共请曰。
主上将有事东南。
公何不能为苍生致一言耶。
会坚出东苑命安升辇同载。
仆射权翼谏曰。
臣闻天子法驾侍中陪乘。
道安毁形宁可参厕。
坚勃然作色曰。
安公道德可尊。
朕以天下不易。
舆辇之荣未称其德。
即敕仆射扶安登辇。
俄而顾谓安曰。
朕将与公南游吴越整六师而巡狩涉会稽以观沧海。
不亦乐乎。
安对曰。
陛下应天御世。
有八州之贡富。
居中土而制四海。
宜栖神无为与尧舜比隆。
今欲以百万之师求厥田下下之上。
且东南区地地卑气厉。
昔舜禹游而不反。
秦皇适而不归。
以贫道观之。
非愚心所同也。
平阳公懿戚石越重臣。
并谓不可。
犹尚见拒。
贫道轻浅言必不允。
既荷厚遇故尽丹诚耳。
坚曰。
非为地不广民不足治也。
将简天心明大运所在耳。
顺时巡狩亦著前典。
若如来言则帝王无省方之文乎。
安曰。
若銮驾必动。
可先幸洛阳𭠐威蓄锐。
传檄江南。
如其不服伐之未晚。
坚不从。
遣平阳公融等。
精锐二十五万为前锋。
坚躬率步骑六十万到。
顷晋遣征虏将军谢石徐州刺史谢玄拒之。
坚前军大溃于八公。
西晋军逐北三十馀里。
死者相枕。
融马倒殒首。
坚单骑而遁如所谏焉。
安常注诸经恐不合理。
乃誓曰。
若所说不堪远理。
愿见瑞相。
乃梦见胡道人头白眉毛长。
语安云。
君所注经殊合道理。
我不得入泥洹住在西域。
当相助弘通可时时设食。
后十诵律至。
远公乃知。
和上所梦宾头卢也。
于是立座饭之。
处处成则。
安既德为物宗学兼三藏。
所制僧尼轨范佛法宪章。
条为三例。
一曰行香定座上讲经上讲之法。
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
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
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
安每与弟子法遇等。
于弥勒前。
立誓愿生兜率。
后至秦建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
忽有异僧形甚庸陋。
来寺寄宿。
寺房既迮处之讲堂。
时维那直殿。
夜见此僧从窗隙出入。
遽以白安。
安惊起礼讯问其来意。
答云相为而来。
安曰。
自惟罪深讵可度脱。
彼答云。
甚可度耳。
然须臾浴圣僧情愿必果。
具示浴法。
安请问来生所往处。
彼乃以手虚拨天之西北。
即见云开。
备睹兜率妙胜之报。
尔夕大众数十人悉皆同见。
安后营浴具。
见有非常小儿伴侣数十来入寺戏须臾就浴。
果是圣应也。
至其年二月八日。
忽告众曰。
吾当去矣。
是日斋毕无疾而卒。
葬城内五级寺中。
是岁晋太元十年也。
年七十二。
未终之前隐士王嘉往候安。
安曰。
世事如此行将及人。
相与去乎。
嘉曰。
诚如所言。
师并前行。
仆有小债未了不得俱去。
及姚苌之得长安也。
嘉时故在城内。
苌与符登相持甚久。
苌乃问嘉。
朕当得登不。
答曰。
略得。
苌怒曰。
得当言得。
何略之有。
遂斩之。
此嘉所谓负债者也。
苌死后其子兴方杀登。
兴字子略。
即嘉所谓略得者也。
嘉字子年。
洛阳人也。
形貌鄙陋似若不足。
本滑稽好语笑。
然不食五谷清虚服气。
人咸宗而事之。
往问善恶。
嘉随而应答。
语则可笑。
状如调戏。
辞似谶记。
不可领解。
事过多验。
初养徒于加眉谷中。
符坚遣大鸿胪徵不就。
及坚将欲南征遣问休否。
嘉无所言。
乃乘使者马。
佯向东行数百步。
因落靴帽解弃衣服奔马而还。
以示坚寿春之败。
其先见如此。
及姚苌害嘉之日。
有人于垄上见之。
乃遗书于苌安之潜契神人皆此类也。
安先闻罗什在西国。
思共讲析每劝坚取之。
什亦远闻安风。
谓是东方圣人。
恒遥而礼之。
初安生而便左臂有一皮广寸许。
著臂捋可得上下之。
唯不得出手。
又肘外有方肉。
上有通文。
时人谓之为印手菩萨。
安终后十六年。
什公方至。
什恨不相见悲恨无极。
安既笃好经典志在宣法。
所请外国沙门僧伽提婆昙摩难提及僧伽跋澄等。
译出众经百馀万言。
常与沙门法和诠定音字详覈文旨新出众经于是获正。
孙绰为名德沙门论。
自云。
释道安博物多才通经名理。
又为之赞曰。
物有广赡。
人固多宰。
渊渊释安。
专能兼倍。
飞声汧陇。
驰名淮海。
形虽草化。
犹若常在。
有别记云。
河北别有竺道安。
与释道安齐名。
谓习凿齿致书于竺道安。
道安本随师姓。
竺后改为释。
世见其二姓。
因谓为两人。
谬矣。
名僧传抄
本姓卫。诸伪秦书并云。常山扶柳人也。□□孩稚而家婴世祸。外兄孔氏鞠养之。年七岁。便解者音读书。五经文义稍已通达。迄于志学。邪好佛道。年十八乃出家。性甚聪敏。□□又别立禅房以栖。静胜果竹成列。华药布满。名曰檀溪寺。符坚遣使。送外国金薄倚像。高七尺一躯。金坐像一躯。结珠弥勒像。金缕绣像。织成像各一张。每讲席一建振发。风采纲领。玄宗开张。慧目理思。怀道之士皆负书而至。时年五十二矣。□□尝与弟子法遇等以人。于弥勒像前立誓愿。同生兜率。□□伪建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忽有异僧来求寄憩。形色萧猥。服章垢悴。以房舍迮狭。安置讲堂中。中宵有起者。见讲堂不开。而于窗间跃出。维那白安。安呼共语。问。何事来此。希告以实。答曰。不敢相欺。为法师来耳。安曰。我罪根深浅。讵可遇度耶。答曰。法师罪甚不多。易为功德。安曰。何方自励。可得免度。曰。故应浴僧。浴僧未若浴罗汉功德至重也。安曰。浴僧力所能办。罗汉何由可致。曰。但荣其具。能相为致之。安曰。既已降屈相。能微见神力。开悟众心。此僧即举手仰拨天西北端。重霄既褰。见天宫伎乐。阖寺道俗无不必睹。久乃撝之。泯然还合。复还讲堂。因入澡灌中。倏尔在外。于是辞别而去。安乃大劳浴僧。浴僧事讫。更多煮香阳。净诸浴室。果致罗汉数十人。化作寺中小儿。室前共戏。俄而失去。闻有浴声。阳物尽用。安先与隐士王嘉。同在城内。以其年二月八日中食毕。嘉往候安。安曰。世事如此。行将及人。相与去乎。嘉曰。知所言并前去。吾有小责未了。不得俱。嘉别安。初无疾欲然而化。春秋七十二。葬五级寺中。□□安尝与嘉及弟子法遇等。于弥勒佛前。共立誓愿。愿生兜率。及姚苌之得长安也。嘉故在城。门阶户席皆璩旧物。岩见怆然而悲。纵恨其独与璩狎。并嫉其风望。恐为人所辅。恶而害之。泰元十六年造弥勒像。今在玄集寺中。桓玄为之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