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何恭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四三二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海阳(今潮州)人。明神宗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进士。授巴陵知县,以母丧归,服阕补将乐知县。擢户科给事中,历礼科右给事中、兵科左给事中,至工科都给事中,多所建白。万历二十三年,帝以兵部考选军政事有弊,斥去言官三十四人。熙春毅然上疏谏之,帝益怒,谪为茶陵判官,遂引疾归,家居二十六年。明光宗泰昌元年(一六二〇),复起为光禄寺少卿,历迁太仆少卿、右通政、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大理寺案牍如山积,乃力为釐剔。明熹宗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六次上疏乞休,晋户部左侍郎,予告归。居乡多为善事。年八十以寿终。赠尚书,谥忠宣。有《赐閒草》、《赐还草》、《赐传草》、《城南书庄集》、《林忠宣全集》等。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事又见《明史》卷二三四、清冯奉初编《潮州耆旧集》卷二九、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八。
人物简介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司徒林忠宣公传
林熙春字志和,别号仰晋,海阳龙溪人。
登万历壬午举人,联捷癸未进士,授巴陵令。
清浮粮,豁差役,为治井然有序。
丙戌觐回,闻讣归。
服阕赴部,补将乐,视巴陵之政而更广之崇学宫,建龟山祠,前后二邑,不手民间一钱。
两邑之民去后祀之不忘。
行取,擢户科给事,历礼科右、兵科左、工科,都因事建白,具掖垣疏草中而最著者,参东封,减织造。
又如请免入彝、采回青,尊朝体而塞彝祸。
于今为制,可谓言关国计者矣。
军政拾遗之事起,一时勾斥言官三十四人,圣怒不测,阁臣疏救而各官降杂职。
蒙臣疏救而各官为民。
震叠之下,掖垣逡巡申救,公疏轮次,属刑科都侯廷佩,乃气沮色变,废然避也。
公毅然首列,率同官抗疏入宁。
不知严谴在前,窜逐在后,固不忍青琐吞声,朝堂黯色,以默为容已耳。
既而降调家食,二十六载未曾只字。
长安即政府李公廷机、叶公向高同年最昵,并绝竿牍,则他人可知矣。
丙午,从茶陵州判量移贺县。
至庚申恩诏起废,始以南仪部赐环,随转光禄少历,升添注太仆少、右通政、太仆寺卿,管少卿事,添注太常寺卿,简大理寺卿,所任各能其官。
其在囧贰,恤马户,革常例,马政赖之以脩。
值玉田兵变,叱驭而入,面谕解散,布告朝廷威德,众皆投戈,谓非素望精诚,何以猝然得此于乱卒也?
其在囧,正奉敕总理京边马政,年终命迫,一月之内,简乘三万馀骑,合武弁而殿最之,无不克当,非识力警练而能之乎?
其在廷尉,旧详堆积如山,约属分理,弊绝风清,不忍囹圄多一日之冤,因使案牍,洗数年之滞。
诸所条陈,如苏牵累、省繁文、酌参驳,与夫约民、约官十六款,俱已奉旨举行。
使公而久于其位,明刑平法,盖庶几矣。
时虽珰祸未起,然票儗中留揽权授指,其端已露。
公六疏乞休,所谓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者与!
又以忠谏老成,眷孚者素,遂晋户部左侍郎,予告,仍俞尚书李宗延等之请,敕将当日抗疏事情宣付史馆,特赐驰驿,有司优礼,真异数也。
南旋不一月,而魏、崔炎腾,缙绅祸及,知交贻书,明哲相庆,而公若惄然有大不安者。
丁卯以前,闻朝端有一举动,未尝不当食废箸,及龙飞乾奋,而后喜可知也。
盖其忠爱性成,喜愠不见,古称知有其国而不知有其身者,于公信之。
前后立朝,未尝依一门户。
今天下南北东西,惟粤东仕路最清,于公可槩见矣。
居乡,凡桑梓利病,始终不遗馀力。
诸所兴草,如争监税,释疲役,倡建凤凰台、三元塔,修玉简塔,筑铳城于海口,浚三利溪,修龙头、东集等桥,使形势增,门户固,舟楫便利,不为小补。
复倡修文庙贤祠,捐赀赎浮屠田百亩,为诸生科试卷资,此利之在一郡者。
又如筑许陇堤桥,建文昌阁,创龙溪会馆,减龙溪里役十分之四,其作兴人文,便益居户,此利之在一乡者。
至于下士恤民,隐恶扬善,虽至年爵已隆,村氓贱隶,未曾不和颜相待。
人之为所接者,如坐春风中,祥蔼披拂。
潮之众,自贵及贱,老及幼,未有不乐道林司农者,此人人所同然也。
间有匪类自弃,亦终为公所容,而其人不及知。
又或济危扶倾,趍人之事,而人又不及知。
然则公之见知于人者,犹其大槩矣。
若夫孝友,天笃踰六丁艰,孺慕不衰,抚弟昆老幼如一日。
和气所钟,膝下振振,至四十馀人。
享寿八十,考终而逝。
以当道题请,蒙恩祭葬,而郡邑绅庶奔哭几前者,至庭不容拜。
亦可以见三代之直道犹存,而上天之报施仁人不为无意矣。
余历览邑中诸先达,惟中离薛子在朝在野,气节风度,于公今昔一揆。
然每以中离坎于仕,不获竟厥施为恨。
今而得尽睹之于司农,何快如之!
又惟古所称社稷臣以安社稷为悦,及夫乡先生生有功德于民,没可祀于社者,非此不足以拟公,非公又谁足以当此耶?
公勤于著述,又喜吟咏,所著有赐閒草、赐还草、赐传草、城南书庄草、掖垣疏草行世。
学者多宗之。
嗣后朝廷追念殷切,特赠三代尚书,谥忠宣。
公论殆久而弥彰云。
赞曰:五岭之南,百粤之东。
卓生伟人,林左司农。
谦卑以牧,允出自中。
直大而方,即赋乃躬。
脩髯广额,曰貌有颙。
我闻在昔,温厉安恭。
求诸今日,庶乎见公。
揆兹素履,表厥遗丰。
两仕为令,乐只何融?
四垣既历,正色何恭
廿载家食,敦睦何雍?
形虽三变,道本无穷。
潜见飞跃,公其犹龙。
六卿晚陟,寅协载同。
帝嘉乃德,老成直忠。
归真反朴,急流维风。
云胡能此,至至终终。
呜乎!
太山云出,天下雨濛。
朝既嘉赖,乡复被蒙。
休休仪表,烱烱德容。
仪写人目,德留人衷。
衣裳我觏,佩玉其瑢。
赞以赞德,匪像是供。
兴歌赤舄,徒仰乌弓。
永言法则,世也其宗。
维基
林熙春,字志和,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人,民籍。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广东乡试第三十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会试第一百十七名,登三甲第一百五十七名进士。官至户部侍郎,赠尚书,谥忠宜。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二三
邢祚昌,海南文昌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一六〇四)进士,刑部郎中。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九。
维基
邢祚昌,字新之,一字鼎如,号玄津,广东文昌县何恭都(海南省文昌县今新桥大昌仕头村)人。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举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进士。
刑部观政,四月任太湖知县,三十八年升南京大理寺评事,三十九年改南京刑部主事,四十年升郎中,四十一年考察,降职为府学教授。
四十五年升国子监助教,四十六年升刑部云南司主事,天启元年(1621年)升员外郎,本年升陕西司郎中,十一月出任湖广德安府知府,升广西副使分守苍梧道,六年十二月升本省布政司右参政、宾州道,崇祯元年拾遗去职。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成宗(1457年8月19日—1495年1月19日),朝鲜王朝的第9代君主,1469年至1494年在位。
庙号成宗,谥号康靖仁文宪武钦圣恭孝大王,葬于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