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鲁仲连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赵国人。
有贤名。
赵相公仲连荐之于赵烈侯,事以仁义王道。
烈侯以之为师。
荀欣 朝代:战国赵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赵国人。
由赵相公仲连进于赵烈侯。
建议选才举贤,任官使能。
烈侯以欣为中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魏国客将。
魏安釐王时,曾奉命入赵,因平原君说赵王,共尊秦昭王为帝,以罢秦围赵兵。
后为鲁仲连折服,不敢复言帝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赵州人。字从一。擢进士第。授秘书正字。坐事谪鄱江令,调江阴,入为中台郎。又出为台州刺史,复为袁州刺史。为诗丽婉,有齐梁风。有诗集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从一,排行二,赵州(今河北赵县)人。玄宗天宝七载(748)登进士第,历官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肃宗至德元载(756)贬鄱阳令,乾元二年(759)量移江阴令,上元二年(761)迁台州刺史。代宗宝应元年(762)罢任,漫游吴越。大历初入朝为工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六、七年(771、772)间出任袁州刺史。罢任侨居苏州,约卒于大历末。事迹散见《极玄集》卷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一。嘉祐有诗名,与钱起、郎士元、刘长卿并称“钱郎刘李”。高仲武称其“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中兴间气集》)。今存《李嘉祐集》2卷,一称《台阁集》。《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李嘉祐,生卒年未详,字从一,起郡(今河北赵县)人。天宝七载,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奉使搜求图书。肃宗朝,官遗补,贬鄱阳令,移江阴令。大历中,入朝为司勋员外郎。出为袁州刺史。卸任后屏居苏州。与刘长卿、严维等友善。建中中,为台州刺史,卒。有《李嘉祐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袁州自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又“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文章之冠冕也。又“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设使许询更出,孙绰复生,穷极笔力,未到此境。
《唐诗品》
嘉祐诗一卷,名《晏(台)阁集》,声偶畅达,悉谐平调,虽乏绮密之致,而刻削之风,殊能自远。其在大历诸子。品望虽微,而故家气味犹钉存者。如“江花铺浅水,山木暗残春”,又“风摇近水叶,云护欲晴天”,又“暮色催人别,秋风待雨寒”,又“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情理俱融,景象切至,可以为诗矣。
《批点唐音》
从一、文房,中唐七言绝高者。
《载酒园诗话又编》
高仲武祢乍嘉祐“绮靡婉丽,涉于齐梁”,余意此由未见后人如温、李耳,犹舜造漆器而指以为奢也。
然《间气集》所载,殊亦平平。
余更喜其“风摇近水叶,云护欲霜天”、“无人花色惨,多雨岛声寒”、“能全季布诺,不道鲁连功”、“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殊有雅致。
按李诗绮丽不及日平之半,郑答曰“何事后来高仲武,品题《间气》未公心”,语亦良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231 【介绍】: 金嵩州福昌人,字敬之。博极书史,性野逸不修威仪。曾为河南府治中高廷玉客。廷玉得罪,愿益贫困。为人不从俗俯仰。有诗数千首,常贮竹橐中。殁洛下。
中州集
愿字敬之福昌人其大父自凤翔来居县西南女几山下以力田为业敬之自号女几野人年二十五始知读书取白氏讽谏集自试一日便能背诵乃聚书环堵中读之书至伊训诗至河广颇若有所省欲罢不能因更致力焉音义有不通者搜访百至必通而后已有一事阙十年者由是博极群书于三传为尤精至于内典亦称该洽杜诗韩笔未尝一日去其手作文有纲目不乱诗律深严而有自得之趣性野逸不修威仪贵人延客敬之麻衣草屦足胫赤露坦然于其间剧谈豪饮旁若无人高献臣为河南治中闻其名引为上客及献臣为府尹所诬敬之亦被讯掠几预一网之祸自是人以敬之之名为讳绝不与交不二三年日事大狼狈田五六十亩岁入不足一牛屡为追胥所夺竟卖之以为食众雏嗷嗷张口待哺雅负高气不能从俗俯仰迫以饥冻又不得不与世接其枯槁憔悴流离顿踣往往见之于诗元光初予与李钦叔在孟津敬之自女几来为之留数日其行也钦叔为设馔备极丰腆敬之放箸而叹曰平生饱食有数每见吾二弟必得美食明日道路中又当与老饥相抗去矣会有一日辛老子僵仆柳泉韩城之间以天地为棺椁日月为含禭狐狸亦可蝼蚁亦可耳予二人为之恻然敬之佳句极多如自怜心似鲁连子人道面如裴晋公万事直须称好好百年端欲付休休院静宽留月窗虚细度云浪翻鱼出浦花动鸟移枝之类恨不能悉记耳(木栖云吟窗醉几秋风晚只许幽人个里知三乡光武庙云万山青绕一川斜到其处知为工也)予尝论敬之士之有所立必藉国家教养父兄渊源师友讲习三者备而后可喻如世之美妇多出于膏腴甲族薰醲含浸之下闾阎间非无名色一旦作公夫人则举步羞涩曾大家婢不如其理然也故作新人材言教育也独学无友言讲习也生长见闻言父兄也至于传记所载西子乃苧萝山采薪氏之女越君臣教之容止七日而纳之王遂能惑夫差倾吴国岂常理也哉敬之落落自拔耿耿自信百穷而不悯百辱而不沮任重道远若将死而后已者三十年亦可谓难矣南渡以来诗学为盛后生辈一弄笔墨岸然以风雅自名高自标置转相贩卖少遭指擿终死为敌一时主文盟者又皆汎爱多可坐受愚弄不为裁抑且以激昂张大之语从臾之至比为曹刘沈谢者肩摩而踵接李杜而下不论也敬之业专而心通敢以是非白黑自任每读刘赵雷李张杜王麻诸人之诗必为之探源委发凡例解络脉审音节辨清浊权轻重片善不掩微颣必指如老吏断狱文峻网密丝毫不相贷如衲僧得正法眼徵诘开示几于截断众流人有难之者则曰我虽不解书晓书莫如我故始则人怒之骂之中而疑之已而信服之至论朋辈中有公鉴而无姑息者必以敬之为称首盖不本于教育不阶于讲习不出于父兄而卓然成就如此然则若吾敬之者真特立之士哉(刘景玄赵宜之雷希颜李钦叔张仲经杜仲梁王仲泽麻知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蒙古成吉思汗幼弟。
多智略。
从成吉思汗平诸部落,掌从马。
摧锋陷阵,不避艰险。
尝立为国相,为札鲁火赤(断事官)之长。
在斡难河、怯鲁连(怯绿)河畔建营以居。
脱怜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蒙古弘吉剌氏。
世祖授本藩千户,令以兵守怯鲁连
从族父按答儿秃征叛王乃颜有功,赐号拔都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45—1392 【介绍】: 明凤阳府定远人,字文英。少孤,太祖收为养子。初授帐前都尉,从大军征福建,迁大都督府同知。随邓愈定吐蕃,封西平侯。十四年,副傅友德取云南,乃留镇于彼,宣恩布惠,安抚各族。性沉毅,好贤礼士,爱护士卒。在滇十年课农桑,开屯田,浚滇池,通井盐之利,多有建树。沐氏自此,世世镇云南,直至明末。既卒,追封黔宁王,谥昭靖。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一
英字文英,定远人。
从太祖起兵,赐姓朱氏,后命复姓。
累功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西平侯,拜征南右副将军,征云南。
事平,留镇云南,卒追封黔宁王,谥昭靖。
田按:史称黔宁读书不释卷,暇则延诸生讲说经史。
及观其《赠掌记刘彦炳之东阿》诗,亦彬彬乎雅音也,黔宁镇滇后先十年,有威惠。
其卒也,多以诗挽之者,内侍李文秀辑为《黔宁集》。
如和州潘仁、沅州刘有年、慈溪桂慎等诗,馀皆具录别卷。
明兴,开国武臣儒雅好事首推岐阳武靖王李文忠,尝师事金华名儒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
史称其作为诗歌,雄骏可观。
余检徐大章《始丰稿》有《跋岐阳王雪庭诗卷后》云:「《雪庭》诗一首并跋尾,岐阳王所制以赠杭僧康上人者也。
上人精修白业,解行兼至,王开府镇杭,亲禦翰墨,为之咏赞。
上人假雪为号,王摹写雪状,词旨精诣。
」今惜不得《雪庭》诗录之。
颍国公傅友德有文集,傅青主曾见之,今亦不可得。
又蕲春侯康茂才亦有「茫茫江浒皆鱼鳖,何处堪容鲁仲连」之句。
录黔宁诗,附记于此。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惟政 松云洪济大师 壬辰变后。
为义僧将。
阵于岭南。
倭将清正。
要与相见。
松云入倭营。
贼众列立数里。
枪釰如束。
松云无怖色。
见清正从容谈笑。
清谓松云曰。
贵国有宝乎。
松云答曰。
我国无他宝。
唯以汝头为宝。
清曰。
何谓也。
答曰。
我国购汝头。
金千斤邑万家。
非宝何。
清正大笑。
倭奴自壬辰后。
不敢通和。
至癸卯来请信使。
人皆愤惋。
而朝廷恐其生□。
遣山人往试贼情。
山人遍□别章于[打-丁+普]绅间。
余赠之曰。
盛世多名将。
奇功独老师。
舟行鲁连海。
舌聘陆生辞。
变诈夷无厌。
羁縻事恐危。
腰间一长釰。
今日愧男儿(芝峰类说)。
万历壬辰。
居金刚山榆店寺。
倭兵大至。
与同舍僧。
避冠深谷间。
有僧往觇。
倭入榆店寺。
缚居僧数十人。
索金银诸宝。
不出将杀之。
惟政闻之。
欲往救之。
僧皆挽之曰。
吾师欲为同舍僧救其死。
其慈悲莫大。
然探虎口将虎须无益。
只取祸耳。
惟政不从。
入乱兵中。
傍若无人。
倭兵怪之。
至沙门。
诸倭或坐或卧。
釰戟交锻。
故不拜揖。
不顾眄。
不留行。
曳筇挥手而入。
倭熟视而不之禁。
历山影楼。
至法堂下。
僧皆缚在两庑下。
见惟政而泣。
惟政不之顾。
有倭在禅堂外治文书。
如军目者。
政立观。
倭兵亦不禁呵。
观其文字不可晓。
直上法堂。
诸倭将皆列椅而坐。
惟政乘手不为礼。
彷徨纵观之如痴人。
有一将以文字问曰。
尔解字否。
惟政曰。
粗解文字。
又问之曰。
尔国尊七祖乎。
惟政曰。
有六祖。
焉有七祖。
曰愿闻之。
即列书六祖视之。
倭将大异之曰。
此寺有金银诸宝。
尔可尽出之。
不然当杀之。
惟政曰。
我国不宝金银。
只用米布。
金银诸宝。
举一国所罕有。
况山之僧。
只事供佛。
菜食草衣。
或绝粒餐松。
或乞食村闾以为生。
岂有蓄金银之宝。
旦观将军能知佛事。
有六祖。
佛法全以慈悲不杀为上。
今观无罪愚僧。
缚在庑下。
责以珍货。
彼一筇千山。
寄食民间。
以度朝夕者。
虽刲身粉骨。
岂有一寸宝。
愿将军活之。
诸倭传示其书动色。
顾下卒云云。
下卒趍下堂。
尽解两庑二十馀僧。
惟政又挥袖曳筇而出。
倭将以大字书大板。
挂沙门曰。
此寺有知道高僧。
诸兵勿更入。
即罢兵而去。
自此倭兵更不入榆店寺。
朝廷除政僧将。
统营入道僧军。
出入倭阵。
以游说为任。
尝入贼阵。
见倭将清正。
清正曰。
尔国何宝最贵。
惟政曰。
吾国无所宝。
所宝惟将军之首也。
清正强笑。
而中实惮之。
乱既定。
奉朝命入日本国。
家康以云绵子二万斤与之。
辞不得。
尽与对马岛主橘智正而归。
及朝廷重修庙阙。
政鸠一国僧军以助役(于于野谭)。
壬辰之乱。
倡义击倭。
虏获甚多。
上特拜僧大将。
名满两国。
乱定后。
源家康为日本关白。
请信使于我朝。
人皆愤惋。
而朝廷恐生边衅。
送惟政于日本。
以试贼情。
倭素重其名。
欲试其节。
胁之使降。
政曰。
吾奉命于吾王。
通使于邻国。
尔等不宜侵凌。
吾膝不可为汝屈。
倭又大炽炭火。
烈若红炉。
使政投入火中。
政不动颜色。
立向火边。
若将跃入者。
天忽下雨如注。
火即自灭。
倭见之以为神。
遂罗拜曰。
天佑如此。
大师真生佛也。
即以金轿舁之。
自是虽如厕时。
辄舁奉之将送。
关白问以大师所欲。
吾必敬承。
试言之。
政曰。
山人本无欲。
唯愿还我国佛画一帧。
关白曰。
敝国虽小。
尚多重宝。
何舍此而取彼。
政曰。
此佛甚灵。
可以祈风祷雨。
可以禳灾致祥。
故愿还也。
关白以下齐声言曰。
大师亦能呼风唤雨。
何必求还佛帧。
政不复强迫而归。
自是倭奴不敢复喝。
至今购得松云笔迹。
必以重价贸之。
惟恐失之云。
大丘八公山。
古有一道买大[绲-比+月]八疋。
于燕市。
联作一幅。
欲画丈六金身为帧。
周行八道。
广募能画者。
数年不得。
适值枫岳僧大张水陆。
僧俗咸聚。
无虑数千人。
化主僧遍告大众。
愿得画佛手。
莫有应者。
坐末疲癃一僧。
应募自出。
与之偕归。
斋沐而请。
僧曰。
此事满三十日乃成。
吾处于佛殿隐身而为之。
慎勿觇视。
涂其四壁。
使无孔隙。
只存纳饭一窍。
三日一纳。
而纳时亦勿邪睇。
犯主僧依其言不敢窥。
至二十九日。
自料虽未满一日。
画必已就。
暂流眄而视之。
画师大惊。
掷笔起立曰。
画不就矣。
即有黄雀。
出自饭孔而飞去。
影响寂然。
化主僧怪而入视之。
画佛已就。
而一足未就。
仍画著鸟迹而去。
即以其帧挂于桐华寺。
凡有水旱疾疫。
必祷此佛。
神验如响。
壬乱时。
倭奴窃偷而去。
松云以此请还。
而竟不得(并旬五志)。
大师自经倭变之后。
隐遁于伽倻山海印寺。
甲辰正月二十三日。
遭法师西山涅盘。
奔丧至京郡扬根娱嫔驿。
被上命招。
未由奔表。
乘驲至京师。
上下教曰。
咨尔惟政。
狂彼倭𡨥。
采我仇雠。
而六载兵尘。
万民忧苦。
予心不安。
尔其往见倭酋。
详探贼情。
因通和好而还也。
太师拜命而退。
即治行李。
是年春三月初四日启程。
具威仪[咒-几+尤]服资装。
礼待之节。
一依使臣前例。
二十日至东莱。
候风登舟渡海。
自对马岛。
复开洋前进。
数月而达倭都。
倭人盛仪以待。
去都三十里。
设锦绣步幛。
左右列立金银屏。
屏间尽写倭国人所制诗辞。
大师于道上瞥然看过。
悉记其诗。
及至馆。
与倭接伴使。
论其国中诗品。
辄能尽诵屏间诗。
无一差错。
使者惊异之。
告于其王。
其王欲诚其道术。
掘坑十馀丈。
以要象毒蛇充入坑中。
布琉璃其上。
使郡形毕露。
有若纵横于流水之面者。
令人𢥠然。
邀大师入坐。
大师亦疑其为水。
掷念珠知其琉璃。
而后入坐。
倭益服其智。
翌朝将见于倭王。
倭王立铁马以通路。
其下炽炭火四围。
使大师缘铁马而入。
大师即西向默祷。
青天白日。
有片云来自朝鲜。
大雨旋下。
炭火皆灭。
倭君臣见者。
莫不惊怖。
曰此神僧也。
生佛也。
辄以上品金辇舁入内庭。
设大宴师事之。
言所皆从。
大师托以盘游郡国。
赏玩山川。
周游倭境。
尽探其国物情人心。
至乙巳四月将还。
倭王及群臣上下。
各奉货宝以为赆。
大师悉却不受。
首言交和宁国之事。
以求清正之头。
次及刷还我国被虏人民。
倭君悚然。
即令刷出。
壬癸以来被虏者。
男女并三千馀口。
具舟粮以送。
使与俱还。
七月十三日还京祗肃。
上大加褒赏。
特赐一品秧。
大师不得已入谢恩命。
留三日乞退还。
入伽倻山云(僧就惠所记)。
甲辰春。
倭人橘智正来。
恳乞通信。
命僧总摄惟政。
往日本详探贼情。
政渡海托以盘游诸国。
玩赏山川。
倭人益奇之。
肩舆邀请。
殆无虚日。
及至大坂。
首言交和宁国之事。
次及刷还我人之言。
家康以为。
壬辰之役。
吾实未见。
两国无事。
相安太平。
不亦可乎。
即令刷出被虏人民。
使与俱还。
但以要时罗事敀曲。
惟政曰。
我国与日本。
虽是万世不忘之雠。
而交邻之约素不负汝。
一倭有何关胜败。
而兵退之后。
谋杀往来之使乎。
其年某月。
要酋回自中原。
我国如前接待。
同年某月日护送予釜山。
今已累年。
日本以此归咎。
是必讳隐要开衅隙。
不然。
扁舟沧海。
应有漂溺之患耳。
倭首等犹以为然。
更不言及要政再来。
乙巳四月。
惟政将还。
先以历探倭情。
具报朝廷。
兼请回泊之日。
宜令舟师诸将。
聚屯釜山。
以壮军容。
俾严护行诸倭之瞻视云云。
是日统制使李庆浚。
领舟师赴釜山。
风送未及。
竟误师期。
惟政以刷还人三千馀口。
付季庆浚。
使之从便分送。
庆浚分付诸船将听其所愿。
船将等利其男女争先恐后。
絷之维之。
甚于抢掳。
或问所系。
而不能答。
则并称己奴。
美女则缚其夫投海。
而任作己物。
如此者非一。
怨声传播。
天高听卑。
即罢李庆浚。
以李云龙代之。
因令各道水使。
摘发边将之恣行者。
水使等视以文具。
竟不发告云进(士赵庆男经乱录)。
瓶锡空山。
索然若枯死木灰。
何其静也。
一日杖釰而起。
斫贼如麻。
何其勇也。
吾不信佛氏之有体而无用也(赵显命撰真赟)。
僧将惟政。
方欲修葺龙起山城。
而患其私力不足。
令本道巡察使。
随便助力。
且觅给种子使。
惟政率其军百馀。
屯田山下。
以为积粟之[言*(〡/下)]事(惩毖录)。
巳五月。
僧将松云。
还自日本。
刷还被掳人口一千馀名。
分载四五十船。
与倭人橘智正同还。
松云一名惟政。
任姓。
密阳人。
先世士族。
至松云出家为僧。
颇能诗。
善真草。
有名丛林中。
壬辰住金刚山。
一日倭兵乱入。
寺僧奔窜。
松云独凝坐不动。
倭异之。
环立合掌致敬而去。
其秋余在安州。
通文各道。
无论僧俗。
令起兵勤王。
文到。
松云展文佛榻上。
率其类涕泣。
遂收僧兵千馀入平壤。
结阵于林原坪。
与倭战。
自是长在军中。
又尝再入清正营中论说。
意气激烈无畏慑。
前年朝廷命往日本。
托以游山。
探贱中消息。
人皆危之。
松云恬然无难色。
主是乃还(西厓集)。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三
先生少慕鲁连之为人,亦字仲连,冢宰庄简公孙也。
生有至性,甫五岁,丧母,哭声感路人。
事父定省中礼。
既就学,不肯治经。
生业尝手高士传一通,喜制山林服。
当授产,悉让其兄。
肥者应出为人。
后以所后母方壮,请迟之。
念父垂老,非善调五药,不能延年。
因日精思诊书,及验色藏禁方。
每父晨兴,察色审音切脉。
夜寝耳属于门,揣喘息,及卧榻安不。
以为常。
体中稍不佳,辄候床下,假寐束带竟夕。
凡得尽奉养三十年,父殁。
哀毁过礼。
以早背母,每讳日,必服绖麻,祭哭尽哀。
终其身至。
所后母病亟,乃往为治后事执丧,以产分所后母三女及其外家。
初先生将出为后,时父爱不忍,命挈所授产往。
至是仍以产置父祀,田分助同产兄弟。
始授三子,每祭祀于所后,称为后男。
于所生称为人后男,各尽情礼。
于是里中称先生如郭平原,为一邦至行。
少美风仪,及晚岁,方颐秀髯疏眉目。
人望之若仙。
以忆母,毕身长斋,于西山幽绝处,结乱云庵。
延高逸沙门十馀人,礼梵忏,资母冥力。
性爱佳山水。
以父在所,出未尝踰百里。
唯游四明山,曾过旬日。
当事甚重其名,每羔币及门,辄谢不见。
屠长卿先生有言,鉴水隐鳞作天际真人,想其风格可见也。
年八十有一,终于家。
所著诗曰《幽贞庐草》、《行药吟》。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隐鳞,鄞县人。有《行药吟》、《幽贞庐诗集》。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