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唐人。尝为万年县捕贼吏。事刘希暹,恣为凶恶。希暹、鱼朝恩既死,元载复受明观奸谋,潜容之,特奏令江西效力。将出城,百姓数万怀砖石候之,市吏止之。在洪州二年,为观察使路嗣恭所笞杀。
人物简介
【介绍】: 唐人。鱼朝恩养子。尚幼,官内给使,服绿。因事与同列争忿,明日朝恩见代宗,以为令徽位卑下,望赐金紫服,使在同班列之上。代宗未及答,有司已奉紫服于前。令徽称谢。代宗不悦,由是有除朝恩之意。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生卒】:?—765 【介绍】: 唐时铁勒族人。世袭都督。安禄山反,从郭子仪赴行在,来往征战,收两京,平史朝义,有殊功,封丰国公。累官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封大宁郡王。代宗广德元年,以一门死王事者四十六人,两女远嫁绝域得与蕃将联兵,大功显卓,却受宦官骆奉先、鱼朝恩与边将辛云京、李抱玉挤兑逼迫,而怏怏不平。上书申诉,而朝廷态度又暧昧不明。终于兵戎相见,为唐军击败,子仆固玚被杀。遂屡引回纥、吐蕃攻唐。后率兵至鸣沙县,遇疾还,死于灵武。
怀恩。铁勒部人。世袭都督。天宝中加左领军大将军。从郭子仪李光弼广平王破贼。前后皆立殊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封丰国公。乾元二年进封大宁郡王。加工部尚书。代宗即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授河北副元帅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加太子少师。充朔方都知兵马使同节度副大使。广德改元。册勋拜太保。仍赐铁券。名藏太庙。画像淩烟阁。辛云京与怀恩有隙。奏其反状。怀恩令子玚率众攻云京。进围榆次。朝廷以郭子仪代怀恩。子仪至河中。怀恩率麾下数百骑渡河。北走灵武。啸聚亡命。上念其勋旧。遥授太师兼中书令大宁王。永泰元年。怀恩糺合诸番。南犯京师。至鸣沙县病甚。还死灵武。部曲焚其尸以葬。
人物简介
【生卒】:?—767 【介绍】: 唐人。少微贱,出自行伍。为鱼朝恩所荐,累迁同、华二州节度使。代宗永泰元年,吐蕃等十余万众寇奉天,出战,逐敌至鄜州,杀鄜州刺史张麟。又素与杜冕仇,时冕家在鄜,因坑冕家属八十人,焚庐舍三千余家。永泰二年,杀陕州监军张志斌及前虢州刺史庞充,据州反。大历二年,为其帐下所斩。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介绍】: 唐河东闻喜人。玄宗时,累官司勋郎中。天宝十四载,任给事中,巡抚河南、河北、淮南诸道。安史乱起,随玄宗奔蜀,充翰林学士、知制诰。擢礼部侍郎,历典肃宗至德二载、乾元元年贡举。代宗永泰二年,以检校礼部尚书充仪礼使。大历初,正拜尚书,封绛郡公。五年,坐鱼朝恩党,贬饶州刺史。
全唐诗补逸生卒年不详。郡望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玄宗开元末、天宝初,历仕司封员外郎、司勋郎中。十四载(755)任给事中,巡抚河南、河北、淮南诸道。安史乱起,随玄宗幸蜀,充翰林学士、知制诰,擢礼部侍郎,典肃宗至德二载(757)、乾元元年(758)贡举。代宗永泰二年(766)任检校礼部尚书,八月充仪礼使。大历初,正拜礼部尚书,封绛郡公,五年(770)坐鱼朝恩党,贬饶州刺史。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上》、《酉阳杂俎》卷一九、《唐语林》卷八。《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裴士淹,开元间尝为司封员外郎,转司勋郎中(据《郎官石柱题名》)。补诗一首。全唐文·卷四百九
士淹。开元时官侍御史。再迁司勋郎中。代宗朝礼部尚书礼仪使。坐善鱼朝恩贬官。
人物简介
【生卒】:?—770 【介绍】: 唐人。出自戎伍,以骑射闻。鱼朝恩用为神策都虞候,封交河郡王。善候朝恩意旨,深被委信。累迁太仆卿。横行不法,于北军置狱,罗织城内富人罪名,严刑没其家产。朝恩死,未几,亦下狱赐死。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十二【生卒】:711—762 【介绍】: 唐朝皇帝。玄宗第三子。初名嗣升,改名浚,又改名玙、绍,再更名亨。玄宗开元二十六年立为太子。安禄山之乱,随玄宗奔蜀,至马嵬,支持禁军杀杨国忠,逼帝缢死杨贵妃。乃还灵武,即帝位,尊玄宗为太上皇。后借回纥兵,命郭子仪收复两京。在位七年,宠信张良娣及宦官李辅国、鱼朝恩等,致兵祸不断。宝应元年,李辅国等杀张皇后,拥立太子,乃惊忧卒。谥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帝讳亨。元宗第三子。景云二年生。初名嗣升。先天元年封陕王。开元十五年徙封忠王。改名浚。又改名玙。二十六年六月册为皇太子。改名绍。天宝三载改今名。十五载七月即位于灵武郡。至德三载正月。上皇册帝尊号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乾元二年正月。上尊号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在位七年。年五十二。谥曰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
人物简介
【生卒】:?—约772 【介绍】: 唐魏州冠氏人。相里玄奖曾孙。代宗永泰元年为户部郎中。时宦官鱼朝恩用事,造抗辞直言,无降屈之色,为时所称。大历中,改礼部郎中。出为杭州刺史。官至河南少尹。
人物简介
【生卒】:?—776 【介绍】: 唐人。初为鱼朝恩部将。代宗广德元年,为陕州刺史、陕州节度使。大历五年,移为凤翔河陇节度使,旋仍归判陕州。九年,改为浙东观察使。卒于镇。
人物简介
【生卒】:717—777 【介绍】: 唐僧。河中虞乡人,俗姓郭。代宗请为菩萨戒师,因新出《仁王护国经》,敕令撰疏,颇曲尽经意。又撰有《念经仪轨》、《承明殿讲密严经对御记》。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良贲俗姓郭氏。河中虞乡人。京师安国寺沙门。永泰中敕令撰仁王护国经疏。大历十二年卒。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郭氏。河中虞乡人也。风表峻整。识鉴渊旷。永泰中。参预不空三藏传度梵本。代宗请为菩萨戒师。时仁王护国经新出。诏撰疏曲尽经意。有表进上。后有奏乞流行。表诏答等文皆不录。寻于章信安国二寺演导。听者常数百人。官供不匮。大历七年正月。不空奏请入目录。诏可贲先于六年徙居集州。十二年三月十日。无疾枕肱右卧。而终于符阳。遗表上念诵仪对御二卷。春秋六十一。腊二十九。阇维收灰中舍利百馀粒。后置塔于上都城东。宋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良贲。姓郭氏。河中虞乡人也。世袭冠裳。法门之流不标祖祢。故阙如也。贲识鉴渊旷风表峻越。外通坟典内善经论。义解之性人罕加焉。永泰中不空盛行传译。实难其人。贲预其翻度。代宗请为菩萨戒师。因新出仁王护国经。敕令撰疏解判曲尽经意。以所住寺为疏目。曰青龙也。原夫是经已当三译。一晋太始三年。法护译一卷。名仁王般若。次秦罗什出。名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次梁承圣三年。真谛于洪州宝因寺译。名仁王般若。并疏六卷。然则晋本初翻方言尚隔。梁朝所译隐而不行。伪秦之经传流宇内。奈何止言波罗蜜而阙多字。则是亏其到义。是以肃宗皇帝斋心沐德。请不空重译。及肃皇晏驾代宗成先圣之愿言。诏兴译务。敕军容使鱼朝恩监护。于南桃园。起乎告朔。终乎望日。帝御承明殿灌顶道场。躬执旧经对译新本。而复为序冠于经首。仍敕贲造疏通经。贲上表曰。学孤先哲有玷清流。叨接翻传谬膺笔受。幸扬天阙亲奉德音。令于大明宫南桃园修疏赞演。宸光曲照不容避席。穷玄珠于贝叶。但益惭惶。捧白璧于丹墀。宁胜报敩。仰酬皇泽俯课忠勤。既竭愚诚庶昭玄造。贲勤勤笔削三卷克成。奏乞流行。复上笺疏。今年二月二十一日。恩命令在内园修撰经疏。微僧寡学惧不称旨。洗心涤虑扣寂求音。发明起自于天言。加被仰凭于佛力。咸约经论演畅真宗。亦犹集群玉于昆山纳大川于溟海。火生于木。与两曜而俱明。识转于如。体一相而等照。成道者法也。载法者经也。释经者疏也。广度群有同于大通。是菩提心如陛下意。所撰经疏缮写毕功。文过万言部有三卷。施行窃惭于愚见。裁成冀答于圣恩。并念诵仪轨一卷。承明殿讲密严经。对御记一卷同进上。轻尘玄览。祇畏无任。答诏云。法师智炬高明辞峰迥秀。亲凭梵夹宣阐微言。幽赜真宗演成章疏。开如来之秘藏。示群有之迷津。贯玉联珠钩深致远。再三披阅颇谓精详。传之招提永为法宝也。皇命褒扬释门翕盛。又属章信寺初成报疏。服膺者常数百众。虽纸贵如玉无以加焉。其在安国寺讲筵官供不匮。数年之内归学如林。大历七年正月不空奏请入目录。敕依。贲于六年徙居集州。教授传经不遑宁处。至十二年三月十日无疾枕肱终于符阳。春秋六十一。夏腊二十九。宕渠嘉川之人。哀悼法梁摧折。阇维收灰中舍利百馀粒。遗表中进念诵仪对御记二卷。以其先进者遂留在内中之故。令门弟子赍之重进。后于上都城东置坟塔焉。即大历十三年也。贲累朝供奉应制。辞辩富赡学问高深。末涂沦踬。同利涉之徙移。若神会之流外。吁哉。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