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飞锡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泉水清甘酌虎跑,又名玉乳爱非嘲。
任携作酒成佳酿,遐迩名驰胜异胶。
罗汉岩 元 · 严士贞
七言律诗
谷邃山深云作堆,水源穷处梵宫开。
隈岩石藏何年转,飞锡高僧近日回。
翠竹黄花皆佛事,断桥流水小天台。
超然步出松关外,尘世纷纷付劫灰。
甘露寺废址 元 · 陈镒
七言律诗
金碧楼台安在哉,空留铁塔镇崔嵬。
慈云散尽无甘露,烈火烧残有劫灰。
巨镬欹斜堆败叶,断碑零落付苍苔。
老僧飞锡知何处,落日长江潮自回。
三藏者何。于心为戒定慧。于学为经律论。惟西域二大士。以正智法器为天人师。大宏教和尚本号金刚智。南印度人。出家于那兰陁寺。道成于迦毗罗卫国。事龙智阿堵梨。通总持灌顶之法。入师子国。登楞伽山。航海涉险。聿来中土。开元中。随銮辂于两都。大智大慧。皆抠衣请益。春秋七十三。夏腊五十。化灭于洛京。起塔于龙门。传法于大辩正和尚。和尚法号不空。师子国人。母氏方娠。梦佛光照顶。弱冠受具。通三密法。尝赍国信。往诣他方。讽真言而海风恬息。结秘印而狂象调伏。若岁大旱。实作霖雨。内出方袍之锡。犹命服焉。至德初。宣皇受命于灵朔。译不动尊经以献。凡所以顺天心而导善气者。又何可胜言。自开元末至大历中。三朝尊奉。以密行救世。代宗授以特进鸿胪卿。赐号大广智三藏。既以众生病为病。于卧内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大历九年夏六月既望。示灭于兴善寺。追命司空。不视朝三日。尊名曰大辩正。遣中谒者吊祠。报年减先师三岁。而休夏同数。初武皇帝崇大师以次公命卿也。先师有仪同之赠。宏教之谥。大师之弟子曰沙门含光昙贞觉超惠应于邻潜真惠觉等。或为肃宗灌顶阿堵梨清凉山功德使。或为内道场三教大德。或为僧录。皆伟然龙象。为法栋梁。而惠应惠觉。传授秘藏。永怀世道。乃于仁祠法堂。严事华饰。仪同在西。萧国在东。睟容德宇。瞻仰如在。应公又推本其教曰。昔毗卢遮那如来入不空王三昧。说瑜珈最上乘义。授于普贤。以平等性智而造妙觉。一印含万法。五部周四方。金刚之坚利。莲花之清静。悟入之速。可思议哉。普贤授龙猛。龙猛授龙智。凡千百载。而先大师授于大师。纂服六叶之教。绍明三摩之法。摄护成就。斯为妙门。大凡翻经七十七部一百卷。命书悯册。表章荅礼。传译之差次。弟子之号名。环周素壁。耸视生敬。净名会中。亦参世典。宏明集内。无匪佛乘。初先大师之灭也。吕工部向杜卫公鸿渐为之记。大师之云亡也。严京兆郢沙门飞锡为之碑。感缘行化。皆以详熟。今应公以二大师遗影之在此堂也。不可以不识。应公入大师之室。德舆入应公之藩。以兹因缘。俾揭文字。铭曰。
法身遍照,六叶传妙。
惟二大师,三朝演教。
天竺西极,瑜珈度门。
莲开法界,月破重昏。
俨然象设,复获亲觐。
如闻软语,如结秘印。
一室之中,寂然感通。
道行无穷,法子之功。
罗汉寺 明 · 赵弼
七言绝句
苍苍萝薜郁岧峣,古柏斜横碧涧桥。
飞锡上人归洞去,满身花雨瑞香飘。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汉阳府部
寄国清处谦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三江风浪隔天台,想见当时赋咏才。
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馀事出山来。
猿猱历历窥香火,日月纷纷付劫灰。
我欲相期谈实相,东林何必谢刘雷。
古寺无人尽日开,阴廊寂寂长莓苔。
何年飞锡老僧去,此度折梅狂客来。
迸水乍如闻梵乐,疏松犹自绕香台。
人间俛仰成今古,何必昆明有劫灰。
古岩去歙西三十里山形如覆盂甚童而无草木傃南有石岩空洞下可容数百肘僧结庐居之而栋宇半接于岩前庋佛像其中遇春晓则晴岚冉冉耕夫牧子出没于陇亩烟霭之际亦可爱也
天遣六丁来下凿,绀宇参差出楼阁。
空岩不见椎斧痕,毋乃混沌元气朴。
岚光林影迷烟霏,轻浮翠雨凉沾衣。
樵歌未起行人少,山僧飞锡朝来归。
梯崖陡绝攀棱层,去天一握疑可登。
神龙触石石中裂,直下万仞深冥冥。
苍鳞得径归重溟,残烟剩雨懒复升。
莹晶石髓同酝酿,留此德水施高僧。
高僧飞锡婫摩城,恐迷智火遗元镫。
金壶汁尽井华继,历年书勒西来经。
迄今洞秘铁石扃,法乘呵护严山灵。
雷音往往动深夜,此下不少潜虬听。
有时滃郁寒云兴,气逼太古莓苔青。
黝然深黑若有物,照影莫见神为惊。
一语未毕一语应,清音琅琅如斫冰。
会逢金仙发砂窖,疑是玉女敲铜瓶。
或言乌山井底扬吴舲,竹山有穴通孤星。
大地具可人力破,凿者安知非五丁。
轩辕九井天自生,刺指亦属真仙成。
灵异未可常理测,古迹难以空言争。
阴阴危壁垂寒藤,重来腰脚力尚能。
好携琉璃黄竹簟,踞此六月消炎蒸。
窣堵嵬峨宝阁开,碧莲平涌紫金台。
散花天女云间下,飞锡真僧海上来。
雾捲长塘天一镜,雨浮西嶂翠千堆。
白头幸逐閒居乐,犹拟栖禅日往回。
共 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