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韦述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孔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越州山阴人,字惟微。
孔若思子。
明氏族学,与韦述、萧颖士、柳冲齐名。
累官著作郎。
有《姓氏杂录》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东解人,字仲敷。
玄宗开元末进士,由永宁尉直史馆。
肃宗时与韦述辑吴兢所撰国史百三十篇。
叙天宝后事,弃取不伦,史官病之。
肃宗上元中坐事徙黔中。
后历史馆修撰、集贤殿学士。
芳始谪时,高力士亦贬巫州,因从力士质开元、天宝及禁中事,仿编年法,撰《唐历》。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二
芳字仲敷。蒲州河东人。开元末擢进士第。由永宁尉直史馆。上元中坐事徙黔中。历左金吾卫骑曹参军史馆修撰。终右司郎中集贤殿学士。
韦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
韦述弟。
学业亚于
精《三礼》,与对为学士。
与弟韦迪并为礼官,时人荣之。
累迁考功员外郎、国子司业,以风疾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陈郡人,字伯起。
殷仲容从子。
博学善记,尤通氏族、历数、医方。
与贺知章、陆象先、韦述友善。
知章号之为“五总龟”,谓龟千年五聚,问无不知也。
初为杭州参军,举文儒异等科,授秘书省学士,用曹州司法参军,兼丽正殿学士。
以叔父丧,哀恸呕血卒,年四十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剪发齐眉,衣布袋,居天台山国清寺。昼则春米供僧,夜则扃房吟咏,或骑虎巡廊唱道。人或借问,只对“随时”而已,更无他语。后独入五台山巡礼,回天台山示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封干。天台山国清寺僧。身长7尺余,常衣布裘,剪发齐眉。人问其佛理,仅对以“随时”二字,别无他语。传曾骑虎入松门,口诵《唱道歌》,众僧见而惊畏。喜执役舂谷,以应斋炊。曾至五台山巡礼。及其卒后,传云有人于玄宗先天间见其在长安行化。《宋高僧传》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全唐诗》存诗2首,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二〇以为宋人所依托。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居天台山国清寺。身长七尺馀。剪发齐眉。拥布裘。寒暑不易。日事舂给众。或咨其佛法。则以随时二字对之。间骑一虎往来松径间。夜每唱歌其院达旦。僧俗知敬。久之。示灭于寺。先天中。京兆闾立胤。将之官天台。忽患头疾。庸医莫能效。无何而封干称自天台来谒。且求治其疾。即汲水盈净器噀之。疾良已。胤大喜。因引与坐深语。遍访天台人物之可见者。曰。使君他日。当无忘文殊普贤也。胤诘其为谁。则曰寒山拾得耳。夫二人。素隶国清寺。至则但于国清求之而已。然尤不可以貌得也。胤既视事。因造寺如所约。时寺僧道翘。以知事接待。胤先从问封干师所在处。而虎迹满藏后旧院。见寒拾方共执爨。灶下相顾大噱。胤亟拜之。则咄曰。弥陀不识。礼我何为。又曰。封干饶舌封干饶舌。遂𢹂手竟趋出 寒山子。始不知其何来。貌癯瘁。桦冠木屐。疏布襦裤。隐迹始丰县之寒岩。世因以寒山名之。发言有理趣。辞句俊伟。非学者所企及。闾丘尝躬以汤药衣服遗之。而寒山遽喝岩石使裂。入其中。且入连咄曰。贼贼。又曰。报汝诸人。各自努力。既入而石合无痕罅。闾丘命道翘录其诗。树叶崖石屋壁上得。凡三百馀首。集之以传至今云 拾得者。以拾得而名也。昔封干师游赤城。闻儿啼道旁。而抱以归。委灵熠视养焉。稍长。职上堂中圣僧供。顾日坐案上啖其供。复谇骂圣僧小果。或以告灵熠。熠遣上供伽蓝神祠。以屈辱之。而乌鸢啄神祠供。拾得则杖其神曰。汝力不能护所食。而能护伽蓝乎。是夕神见梦于寺僧曰。拾得打我奈何。明日众僧语所梦。人人同。莫不叹异。于是诣县廷投牒言状。县申州。州符寺。宜称贤士。而拾得贤士。由是闻天下。然身未尝去国清。尤友善寒山子。每斋馀涤器。则漉蔬滓纳竹筒中。以俟寒山之至。而负以去。或混樵牧放旷自乐。一日僧布萨。忽骑牛闯门入。首座诃之。遂对群牛立阶下。次第以名呼寺僧之已亡者。苟呼一名。则一牛辄应声。过立其侧。尽过其牛乃已。众惭惧。后以闾丘故走避。终不知其所在焉。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封干师者。
本居天台山国清寺也。
剪发齐眉布裘拥质。
身量可七尺馀。
人或借问。
止对曰随时二字而已更无他语。
乐独舂谷。
役同城旦。
应副斋炊。
尝乘虎直入松门。
众僧惊惧。
口唱唱道歌。
时众方皆崇重。
及终后于先天年中在京兆行化。
非恒人之常调。
士庶见之无不倾礼。
以其蹑万回师之后。
微亦相类。
风狂之相过之。
言则多中。
先是国清寺僧厨中有二苦行。
曰寒山子。
曰拾得。
多于僧厨执爨。
爨讫二人晤语。
潜听者多不体解。
亦甚颠狂糺合相亲。
盖同类相求耳。
时闾丘胤出牧丹丘。
将议巾车。
苦头疼羌甚。
医工寡效。
邂逅干造云。
某自天台来谒使君。
且告之患。
干曰。
君何虑乎。
便索净器吮水喷之。
斯须觉体中颇佳。
闾丘异之。
乃请干一言定此行之吉凶。
曰到任记谒文殊。
闾丘曰。
此菩萨何在。
曰国清寺厨执爨洗器者是。
及入山寺。
问曰。
此寺曾有封干禅师。
曰有。
院在何所。
寒山拾得复是何人。
时僧道翘对曰。
封干旧院即经藏后。
今阒无人。
止有虎豹。
时来此哮吼耳。
寒拾二人见在僧厨执役。
闾丘入干房。
唯见虎迹纵横。
又问干在此有何行业。
曰唯事舂谷供僧粥食。
夜则唱歌讽诵不辍。
如是再三叹嗟。
乃入厨见二人烧柴木有围炉之状。
闾丘拜之。
二人连声咄吒。
后执闾丘手亵之若婴孺呵呵不已。
行曰封干饶舌。
自此二人相携手出松门。
更不复入寺焉。
干又尝入五台巡礼。
逢一老翁。
问曰。
莫是文殊否。
翁曰。
岂可有二文殊。
干礼之未起。
恍然失之。
次有木𣹟师者。
多游京邑市廛间。
亦类封干。
人莫轻测。
封丰二字出没不同。
韦述吏官作封疆之封。
闾丘序三贤作丰稔之丰。
未知孰是。
系曰。
按封干先天中游遨京室。
知闾丘寒山拾得俱睿宗朝人也。
奈何宣师高僧传中闾丘武臣也。
是唐初人。
闾丘序记三人不言年代使人闷焉。
复赐绯乃文资也。
夫如是乃有二同姓名闾丘也。
又大沩祐公于宪宗朝遇寒山子指其泐潭。
仍逢拾得于国清。
知三人是唐季叶时犹存。
夫封干也天台没而京兆出。
寒拾也先天在而元和逢。
为年寿弥长耶。
为隐显不恒耶。
易象有之。
小狐汔济。
其此之谓乎。
神僧传·卷第六
释丰干师者。本居天台国清寺。剪发齐眉布裘拥质。身量可七尺馀。人或借问。止对曰。随时二字而已。更无他语。乐独舂谷。役同城旦。应副斋炊。尝乘虎直入松门。众僧惊惧口唱唱道歌。与拾得寒山子二人相得欢甚。丰干出云游。适闾丘胤出守台州欲之官。俄病头风召名医莫差。丰干偶至其家。自谓善疗此疾。闾丘闻而见之。师持净水噀之须臾祛殄。因是大加敬焉。问所从来。曰天台国清。曰彼有贤达否。曰寒山文殊拾得普贤。当就见之。闾丘至任。三日后即到寺。问曰。此寺曾有丰干禅师否。曰有。院在何所。寒山拾得复是何人。时僧道翘对曰。丰干旧院即经藏后。今阒无人止有虎豹。时来此哮吼耳。寒山拾得二人见在僧厨执役。闾丘入干房唯见虎迹纵横。又问干在此有何行业。曰唯事舂谷供僧粥食。夜则唱歌讽诵不辍。如是再三嗟叹。乃入厨见二人拜之。二人起走曰。丰干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遂携手出松门。更不复入寺焉。丰干后不知所终。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剪发齐眉。布裘拥质。人或问止。对曰。随时二字而已。更无他语。尝乘虎直入松门。众僧惊惧。口唱道歌。众皆宗重。后于先天年中。在京兆行化。相类风狂。言则多中。先是国清寺僧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曰拾得。多于僧厨执爨。爨讫。二人晤语。潜听者多不体解。时闾丘胤。出牧丹丘。将议巾车。苦头疼。医工寡效。干造云。某自天台来。谒使君。丘告之患。干曰。君何虑乎。便索净器。咒水喷之。斯须觉体中颇佳。闾丘异之。乃请干一言。定此行吉凶干曰。到任记谒文殊。闾丘曰。此菩萨何在。曰国清寺厨。执㸑洗器者是。及入山寺。问曰。此寺曾有丰干禅师。曰有。院在何所。寒山拾得复是何人。时僧道翘对曰。丰干旧院。即经藏后。今阒无人。止有虎豹时来此哮吼耳。寒拾二人。见在僧厨执役。闾丘入干房。唯见虎迹纵横。又问。干在此有何行业。曰唯事舂谷。供僧粥食。夜则唱歌讽诵不辍。如是再三叹嗟。乃入厨。见二人烧柴木。有围炉之状。闾丘拜之。二人连声咄吒。后执闾丘手亵之。若嘤孺呵呵不已。行曰。丰干饶舌。自此二人相携手出松门。更不复入寺焉。
褚思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杭州钱塘人。
玄宗开元七年,中文词雅丽科。
又擢书判拔萃科。
约于十八年,为太常博士,助韦述撰国史。
开元末,官至虞部郎中。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八
思光。开元时擢书判拔萃科。
毋煚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
历鄠县尉、右率府胄曹参军。
玄宗开元含象亭十八学士之一。
元行冲编《群书四录》,煚与韦述等分部修检,煚治子部。
行冲知丽正院,煚与韦述等入校丽正书,预修《唐六典》。
有《古今书录》、《开元内外经录》。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三
煚。右率府冑曹参军。开元时。被诏与马怀素等校正秘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郑州阳武人,祖籍雍州杜陵。韦恒弟。玄宗开元时,调鄄城令。诏问安民之道,对者二百人,济居第一,擢醴泉令,四迁至户部侍郎,出为太原尹,所至有治称。天宝中,累授尚书左丞。官终冯翊太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郡望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
宰相韦嗣立子。
开元四年(716),选调鄄城令。
玄宗殿试安民策,预试者二百余人,济策第一,荣擢畿县醴泉令。
累迁库部员外郎、幽州别驾、恒州刺史,内擢京兆少尹,再迁户部侍郎,迁河南尹,转尚书左丞,官终冯翊太守。
生平事迹见《旧唐书·韦济传》、《元和姓纂》卷二、韦述《韦济墓志》。
韦济少以辞翰名,与杜甫、王维、高适等交往。
作《先德诗》,颂父祖功德,辞致高雅。
杜甫称其“词场继国风”(《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7—768 【介绍】: 唐颍川人,祖籍南兰陵,字茂挺。
萧晶孙。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天宝初补秘书正字,名闻天下,号萧夫子。
史官韦述荐其自代,召诣史馆待制,因忤李林甫,罢。
林甫死,调河南参军事。
安禄山反,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不用,因走山南,节度使源洧辟为掌书记。
后授扬州功曹参军,到任两夜即去。
客死于汝南旅舍。
门人谥为文元先生。
擅古文,与李华齐名。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9—760 字茂挺,排行十,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历仕桂林参军、秘书正字。
天宝八载(749)为集贤校理,受李林甫排斥,调为广陵府参军事,十载转河南参军事。
肃宗至德元载(756),山南节度使源洧辟为掌书记。
永王乱平,淮南节度使表为扬州功曹参军。
乾元三年(760)归葬先人,客死汝南。
门人共谥为文元先生。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旧唐书·韦述》、李华《萧颖士文集序》。
萧名重于时,人称“萧夫子”,与李华齐名,时称“萧李”。
日本遣使入朝,自述国人愿得萧夫子为师。
有文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萧颖士(717-759),字茂挺 萧梁宗室后裔,祖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居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四岁能文,十岁入太学。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对策第一,授金坛尉。历桂州参军,丁家艰去职。天宝初,任秘书正字,搜求遗书,因“慢官离局”被劾免,居濮阳,以教授为生,人称“萧夫子”。后召为集贤校理,不屈于季林甫,降资参广陵军事。十载,因人荐入史馆待制,复调参河南府写事。安史乱起,为山南节度使源洧掌书记。洧卒,入淮南李成式幕为扬州功曹参军,掌书记。乾元中,为诸道租庸使第五琦从事,赴嵩条迁祔先人遗骨,客死汝南逆旅。颖士工文能诗,奖掖后进,名重一时。文章与李华齐名,世称“萧李”。有《梁萧史谱》二十卷,《游梁新集》三卷,《文集》十卷,均佚。后人辑有《萧茂挺文集》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二
颖士字茂挺。梁鄱阳王恢七世孙。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对策第一。天宝初补秘书正字。劾免。留客濮阳。学者皆从授业。号萧夫子。召为集贤校理。尝作伐樱桃赋讥李林甫。见疾免官。林甫死。更调河南府参军事。安禄山有宠。颖士知将乱。托疾游少室山。乾元初授扬州功曹参军。至官信宿去。客死汝南。年五十二。门人共谥曰文。

作品评论

唐诗纪事
李华序其文曰:开元、天宝间,以文学著于时者,曰兰陵萧颖士,字茂挺……君谓:六经之后,有屈原、宋玉,文甚雄壮,而不能经,厥后有贾谊、文词详正,近于理体。枚乘、司马相如,亦瑰丽才士,然而不近风雅。扬雄用意颇深,班彪识理,张衡宏旷,曹植丰赡,王粲超逸,嵇康标举,此外皆金相玉质,所尚或殊,不能备举。左思诗赋,有雅颂遗风,干宝著论,近乎王化根源,此外皆夐绝无闻。近日陈拾遗文体最正。以此而言,见君述作。
《载酒园诗话又编》
人有一时负重名,既久而声暂歇者,唐之萧茂挺,宋之梅圣俞是也。诗文具在,不知当时何以倾动蛮貊如此!萧尝谓“屈、宋雄壮而不能经,贾生近理,枚马瑰丽而不近风雅。”然其《江有枫》、《菊荣》、《凉雨》、《有竹》诸篇,岂遂真《风》《雅》乎?于《三百篇》虽具孙叔之衣冠,尚无优孟之抵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9—801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
韦述从子。
少警悟,工诗,李白异之,授以古乐府。
去为道士,更为僧,已而还俗。
德宗时累官四门博士。
贞元十二年四月,帝诞日,诏儒臣与佛老并对,质问大趣,渠牟有口辩,虽于三家未究解,然答问锋生,捷口水注,德宗为之意动。
迁秘书郎,进诗七百言。
寻迁右补阙、谏议大夫,恩宠甚厚。
陆贽免相后,德宗倚信裴延龄及渠牟等,时渠牟张恩势以动天下,权侔人主。
官终太常卿。
卒谥忠。
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9—801 一名尘外,号遗名子、北山子,排行二十四,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11岁能诗,李白授以古乐府之学。代宗大历四年(769)时已出家为道士。八、九年游湖州,已出家为僧,名尘外,与颜真卿、皎然等联唱,后结集为《吴兴集》10卷。大历末还俗。德宗贞元初为浙西节度从事,八年(792)征为四门博士。十二年奉诏参预三教论衡,为德宗称赏,拜右补阙,旋迁左谏议大夫。历太府卿、太常卿。十七年卒,谥忠。生平见权德舆《唐故太常卿韦公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渠牟工诗善书,权德舆称其诗“俪词比事,纤密清巧”。(《左谏议大夫韦公诗集序》)《全唐诗》存诗21首。又以尘外之名录其联句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题1首。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三
渠牟。京兆万年人。初为道士。复为僧。兴元中。韩滉镇浙西。奏授校书郎。进四门博士。贞元十二年擢右补阙内供奉。岁中至谏议大夫。再擢太常卿。贞元十七年卒。年五十三。赠刑部尚书。谥曰忠。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