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710—788 【介绍】: 唐僧。暨阳人,字道恭。俗姓蔡。年十二请业于法华寺俊师,每览儒佛典籍,一读能诵。后依玄俨,通《四分律钞》,从左溪玄朗习《天台止观》等经论。值安禄山之乱,东归故乡,与皇甫曾等赋诗往复。移居越州焦山大历寺,为开山始祖。有《破倒翻迷论》及诗集等。全唐文·卷九百五
道恭。苏州法师。贞观中以高行召至京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字道恭。姓蔡氏。东晋太尉谟十五代孙也。寓居于会稽之暨阳。母宣氏之娠。尤多瑞徵。襁褓中。闻经呗音。必有凝神侧听之态。丱角聪寤。每览孔释二典。辄得其理要。年十二辞亲。请业于法华寺俊法师。开元二十六年。以诏恩获度。隶乡里之香严寺。仍依法华玄俨师。习四分律钞。俨出辅律篇。邕独哜其隽永。而无所遗轶。俨谓人曰。此子学者之司南也。又从左溪玄朗师。研究止观禅门。昉五夏而遽能开演證入。天宝中。邑人郭密。首众请处法乐寺之西坊。栋宇为之完壮。俄游京师。止安国寺。公卿日填拥。会禄山反。乃东还。过襄阳。时御史中丞庾光先出镇荆南。滞留数月。给事中窦绍。中书舍人苑咸。钻仰坚高。俱受心要。著作郎韦子春。一时之盛名也。与之詶抗。而折其角。苑舍人叹曰。阇梨可谓世外摩尼。论中师子。旋乡里。仍居法华。殿中侍御史皇甫曾。大理评事张河金吾卫长史严维。兵曹吕渭诸暨长丘丹。校书郎陈允初。赋诗往来。以继文许之游。卢士式为之序引。以传永远。乃登坛以度释子。建寺以憩行旅。则其功德之被物弘矣。先是中岳道士吴筠。造论数篇见斥。而或者信之。观察使陈少游。请决焉。于是邕小施韬略。尽献俘囚。遂著破倒翻迷论三卷。贞元四年十一月十四日。以疾卒于大历寺之法堂焉。寺即檀越骑都尉陈绍钦者所建也。后以乡贵徐浩白。廉使皇甫温。奏此额。而邕获葬其地。岂非命欤。寿七十九。腊五十。有文集十卷。皇甫曾序。而铭则校书郎陆淮。碑则户部员外郎丘上卿。皆雄笔也。
释神邕。字道恭。姓蔡氏。东晋太尉谟即度江祖十五代孙也。因官居于暨阳。邕生于是邑。母宣氏始娠之际。率多徵异。襁褓中闻唱经声。必有凝神侧听之貌。丱角聪䎸过人。年十二辞亲学道。请业于法华寺俊师。每览孔释二典。一读能诵。同辈者罕不欣慕。开元二十六年敕度。隶诸暨香严寺名藉。依法华寺玄俨师通四分律钞。俨识其志气。谓人曰。此子数年后。卒为学者之司南矣。尔其勉之。俨新出辅篇律记。邕抉其膏腴穷彼衢术。一宗学者少能与其联鏕方轨焉。性非局促。又从左溪玄朗师习天台止观禅门法华玄疏梵网经等四教三观等义。秘犍载启观性知空。爰至五夏果精敷演。吴会问学者从之。天宝中本邑郭密之请居法乐寺西坊。恢拓佛舍层阁摩霄。半澄江影廊宇完备。后乃游问长安居安国寺。公卿藉其风宇。迫慕者结辙而至。方欲大阐禅律。倏遇禄山兵乱。东归江湖经历襄阳。御史中丞庾光先出镇荆南。邀留数月时给事中窦绍中书舍人苑咸。钻仰弥高俱受心要。著作郎韦子春。有唐之外臣也。刚气而赡学与之詶抗。子春折角满座惊服。苑舍人叹曰。阇梨可谓尘外摩尼论中师子。时人以为能言矣。旋居故乡法华寺。殿中侍御史皇甫曾大理评事张河金吾卫长史严维兵曹吕渭诸暨长丘丹校书陈允。初赋诗往复。卢士式为之序引以继支许之游。为邑中故事。邕修念之外。时缀文句有集十卷。皇甫曾为序。自至德迄大历中。频受请登坛度戒。起丹阳洎乎金华。其间释子皆命为亲教师也。又以县南路通衢婺其中百馀里殊无伽蓝释侣往来宴息无所邕。愿布法桥接憩行旅。遂于焦山可以为梵场也。得邑人骑都尉陈绍钦等。率群信搆净刹。一纪方乃集事焉。前吏部侍郎徐浩出佐明州。以邦国聚落乃白廉使皇甫温。奏赐额曰大历焉。先是中岳道士吴筠造邪论数篇斥毁释教。昏蒙者惑之。本道观察使陈少游请邕决释老二教孰为至道。乃袭世尊之摄邪见复宝琳之破魔文。爰据城堑以正制狂。旗鼓才临吴筠覆辙。遂著破倒翻迷论三卷。东方佛法再兴。实邕之力欤。末游天台又纂地志两卷。并附于新论矣。邕廞颐丰角风韵朗拔。前后廉问。皆延置别榻请为僧统。以加崇揖之礼。贞元四年戊辰岁十一月十四日遇疾。遗教门人。趺坐端相而归寂于大历法堂焉。以十二月十四日奉灵仪于寺北原。遵僧制也。报龄七十九。法岁五十。明年冬十一月方建塔矣。秘书省校书郎陆淮为其铭。上首弟子智昂灵澈进明慧照等。咸露锋颖。禅律互传。至十一年户部员外郎丘上卿为碑纪德焉。
人物简介
【生卒】:714—793 【介绍】: 唐僧。昆山人,俗姓朱。年二十八赴京师,路遇鹤林玄素禅师,遂从而习牛头禅法。后居临安径山,参学者众。代宗大历三年,召至长安,问法要,赐号“国一”。宰相崔涣、裴度等皆师事之。后辞归,卒谥大觉。世称“牛头六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6—794 【介绍】: 或作道钦。唐僧。昆山人,俗姓朱。师从玄素禅师,修习牛头禅法。后住余杭径山,结庐独处。代宗大历中诏至京师,赐号国一禅师,后辞归。卒谥大觉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姓朱氏。吴郡昆山人。家世业儒。母管。梦。折莲华系之衣带。觉而有孕。及生性温雅。与详儿戏。辄为佛事。长从校横。不勤师傅。年二十八。将趋试京师。道由丹徒。谒素禅师于鹤林。素谓之曰。子能从吾游乎。即躬为剃落。顾语其徒法鉴曰。此子异日大兴吾宗在。既受具。遂将南询。以博其趣向。祈教诫于素。素曰。乘流而行。遇径即止。至临安有山焉。樵者以为此天目之径路也。因次素言。禅坐石上不他往。一日有老翁。拜于前曰。我龙也。渊居此山久矣。自师之来。天人拥卫。威德炽盛。吾宫殿眷属。皆不能安。师诚有意教化者。愿舍为道场。语具别录。前临海令吴贞。又以别屿归之。自尔来学之士众矣。大历三年二月。诏曰。朕闻江左有蕴道禅人。德性冰霜。净行林野。朕虚心瞻企。渴仰悬悬。有感必通。国亦大庆。愿和尚远降中天。尽朕归向。不违愿力。应物现形。今遣内侍黄凤。宣旨特到诏迎。速副朕心。春暄。师得安否。遣此不多及。敕令本州供送。凡到州县。开净院安置。官吏不许谒见。疲师心力。弟子不算多少。听其随侍。上见之郑重。咨问法要。供施勤至。司徒杨绾叹曰。此真方外高士也。手诏赐号国一。当是时执弟子礼者。相国崔涣晋公裴度第五琦陈少游等。既还山。贞元五年。玺书宣劳。所赐尤丰缛。六年州牧治龙兴之净院。请下山。以便省候。八年示微疾。说法而逝。报龄七十九。法腊五十。谥大觉。弟子实相常觉等。奉全身塔葬于龙兴之净院。刺史王颜撰碑文。有慧崇者。亦其手度弟子也。事具别传。
师名道钦。吴郡昆山人。姓朱氏。世服儒业。年二十八。即贡于礼部。道由丹徒。遇鹤林玄素禅师。得指入道之要。遂出家。大悟宗旨。久之辞去。素曰。汝乘流而行。遇径即止。师至临安东北山下。问途于樵者。曰。此径山也。师自东北而登。涉重冈。西至高峰北岩中。据石床而坐。俄有老人素衣拜于前曰。我龙也。自师至此。吾属五百皆不安居。当挈归天目。愿以此地为立锡之所。言讫不见。北峰之阳有草庵可居。盖龙所造也。大历三年。代宗诏至阙下。礼遇有加。一日在内廷。帝至起立。帝曰。师何以起。师曰。檀越何得向四威仪中见贫道。帝悦。赐号国一。逾年辞归杭州。即其庵所建寺。是为开山始祖。示寂后。谥号大觉。 赞曰。 代有觉士 出于文儒 宴坐双径 龙骧厥居 珠渊鳞屋 化为精庐 国之一号 帝赐不诬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法钦。俗姓朱氏。吴郡昆山人也。门地儒雅祖考皆达玄儒。而傲睨林薮不仕。钦托孕母管氏忽梦莲华生于庭际。因折一房系于衣裳。既而觉已便恶荤膻。及迄诞弥岁在于髻辫。则好为佛事。立性温柔雅好高尚。服勤经史便从乡举。年二十有八俶装赴京师路由丹徒。因遇鹤林素禅师。默识玄鉴知有异操。乃谓之曰。观子神府温粹几乎生知。若能出家必会如来知见。钦闻悟识本心。素乃躬为剃发。谓门人法鉴曰。此子异日大兴吾教与人为师。寻登坛纳戒。鍊行安禅。领径直之一言。越周旋之三学。自此辞素南征。素曰。汝乘流而行逢径即止。后到临安。视东北之高峦。乃天目之分径。偶问樵子。言是径山。遂谋挂锡于此。见苫盖覆罝网屑近而宴居介然而坐。时雨雪方霁旁无烟火。猎者至将取其物。颇甚惊异叹嗟。皆焚网折弓而知止杀焉。下山募人营小室请居之。近山居前。临海令吴贞舍别墅以资之。自兹盛化参学者众。代宗睿武皇帝大历三年戊申岁二月下诏曰。朕闻江左有蕴道禅人。德性冰霜净行林野。朕虚心瞻企渴仰悬悬。有感必通国亦大庆。愿和尚远降中天尽朕归向。不违愿力应物见形。今遣内侍黄凤宣旨。特到诏迎速副朕心。春暄师得安否。遣此不多及。敕令本州供送。凡到州县开净院安置。官吏不许谒见疲师心力。弟子不算多少听其随侍。帝见郑重咨问法要。供施勤至。司徒杨绾笃情道枢行出人表。一见钦于众。退而叹曰。此实方外之高士也。难得而名焉。帝累赐以缣缯陈设御馔。皆拒而不受。止布衣蔬食。悉令弟子分卫。唯用陶器行。少欲知足无以俦比。帝闻之更加仰重。谓南阳忠禅师曰。欲锡钦一名。手诏赐号国一焉。德宗贞元五年遣使赍玺书宣劳并庆赐丰厚。钦之在京及回浙。令仆公王节制州邑。名贤执弟子礼者。相国崔涣裴晋公度第五琦陈少游等。自淮而南妇人礼乞。号皆目之为功德山焉。六年州牧王颜请出州治龙兴寺净院安置。婉避韩滉之废毁山房也。八年壬申十二月示疾。说法而长逝。报龄七十九。法腊五十。德宗赐谥曰大觉。所度弟子崇惠禅师。次大禄山颜禅师。参学范阳杏山悟禅师。次清阳广敷禅师。于时奉葬礼者。弟子实相常觉等。以全身起塔于龙兴净院。初钦在山猛兽鸷鸟驯狎。有白兔二跪于杖屦之间。又尝养一鸡不食生类。随之若影不游他所。及其入长安长鸣三日而绝。今鸡冢在山之椒。钦形貌魁岸身裁七尺骨法奇异。今塔中塑师之貌凭几犹生焉。杭之钱氏为国。当天复壬戌中叛徒许思作乱。兵士杂宣城之卒发此塔。谓其中有宝货。见二瓮上下合藏肉形全在而发长覆面。兵士合瓮而去。刺史王颜撰碑述德。比部郎中崔元翰湖州刺史崔玄亮故相李吉甫丘丹。各有碑碣焉。
人物简介
【生卒】:?—777 【介绍】: 唐凤翔岐山人。元载子。释褐校书郎。代宗大历中,官至秘书丞。时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伯和兄弟得肆其志,唯以聚敛财货、征求音乐为事。名姝、异乐,禁中所无。后贬扬州兵曹参军。节度使陈少游外与之交,阴伺其过以上闻。十二年,载得罪,伯和于扬州赐死。
人物简介
【生卒】:720—779 【介绍】: 唐渤海蓨人,字公颖。苏味道外孙。早游江湖间,以朋酒自娱。肃宗时,张镐荐为上饶令,有能名。刘晏以状闻,迁晋陵令。入佐陈少游宣歙幕府。随府迁越州。代宗永泰末,平三衢之乱,时人称之。寻拜比部郎中,兼越州长史。寻退归无锡私第,淡然自居,梁肃曾从之游。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介绍】: 唐宣州人。少师事萧颖士,善文章。玄宗天宝进士。淮南陈少游表为掌书记。累迁刑部侍郎。德宗贞元四年诏群臣宴曲江作诗,德宗品评优劣,以太真、李纾等为上。迁礼部,掌贡士,多取大臣贵近子弟,坐贬信州刺史。有集。
【生卒】:725—792 字仲适,润州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玄宗天宝中师事萧颖士,十三载(754)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乱归乡。代宗大历中历官常熟令,浙东、淮南节度从事。十四年(779)征拜起居郎,累迁工部侍郎。德宗贞元三年(787)任礼部侍郎,四年、五年两掌贡举。五年三月贬信州刺史,八年三月卒。生平见裴度《刘府君神道碑铭》,新、旧《唐书》本传。太真有诗名。贞元四年,德宗与百官唱和,太真诗评为上等。《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五
太真。宣州人。天宝末举进士。大历中为淮南节度陈少游掌书记。徵拜起居郎。累历台阁。自中书舍人转工刑礼三部侍郎。贞元五年掌贡士。多取大臣贵近子弟。坐贬信州刺史。卒。
人物简介
【生卒】:729—803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字胤叔。裴宽弟子。擢明经第。初在李抱玉凤翔幕府,更从宣歙观察使陈少游,抱玉怒,劾贬桐庐尉。李栖筠为浙西观察使,引胄为支使。代宗召栖筠为御史大夫,除胄殿中侍御史。为元载所恶。会栖筠卒,胄护丧归洛阳,人为危之,胄屹然不沮惴。载败,始拜刑部员外郎,累迁荆南节度使。每中使至,待之有节,饷直不数金,以是人称之。卒谥成。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742—800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载初。少好读书。德宗建中末,陈少游荐于朝廷,为江西行营粮料使,以正直闻。贞元六年,入拜侍御史。淮西吴少诚擅决司、洧水溉田,使者止之,不奉诏。命群临诘,少诚感悦听命。以奉使称旨,迁检校秘书监。贞元十六年,拜为义成军节度。寻遇疾卒,赠工部尚书。
【生卒】:742—800 字载初,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代宗大历八年(773)为淮南节度从事。德宗建中四年(783)任监察御史兼江西行营粮料使。兴元元年(784)后历佐江西、荆南、襄阳幕。贞元六年(790)入拜侍御史,累转左司、职方、兵部三员外郎,迁兵部郎中。十三年出为义成军行军司马,十六年拜义成节度使,九月卒。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5 字伯冲,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原名淳,避宪宗讳改。代宗时为淮南从事。后入朝,累官至左司郎中。坐事贬国子博士。德宗贞元末,历任信州、台州刺史。顺宗永贞元年(805),召为给事中、太子侍读,旋病卒。门人私谥文通先生。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柳河东集》卷九存其墓表。陆质长于经学,尤精于《春秋》,为学务究大义,与前儒颇立异同,开宋儒怀疑经传之先声。著作今存《春秋集传纂例》10卷、《春秋微旨》3卷、《春秋集传辨疑》10卷。《天台霞标》第四篇第一卷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全唐文·卷六百十八
淳本名质。因避讳改名。累官左司郎中。顺宗时徵为太子侍读。贞元二十一年卒。
人物简介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