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贞辩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0 【介绍】: 唐僧。昌明人。俗姓章,字灵庾。年十三,投绵州开元寺出家,受学于辩智法师。致力于经论史传,以文学优赡供奉大内。晚年辞归,住梓州慧义寺,以讲说著作为事。有《参玄语录》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字灵庾。
姓章氏。
绵州昌明人。
季孟皆出家。
有名清其仲也。
在娠即母恶荤膻。
儿时遇佛像辄致礼。
年十三。
开元寺辩智法师。
诵法华楞伽维摩佛顶等经。
有司使试所习。
时太守乔琳异之。
为落发。
则大历中也。
年十七。
众请讲法华。
听者厌服。
岁满从慧义寺如律师受具。
寻诣京邑。
以优文赡学入内应奉。
晚丧所亲。
因复归慧义寺演导。
元和中。
卒于寺山绝顶。
塔其遗身于白门兰若。
盖郪城北郭外。
所谓北山者。
前后著述法华玄笺十卷。
释氏年志三十卷。
新律疏要谈十卷。
亦名清钞。
二宗初学仪一卷。
有宗七十五法疏一卷。
亦名法源记。
所以解小乘计五位色心心所不相应无为等法体性业用于以详括。
故曰法源也。
识心论。
澄观论。
俱舍义钞。
北山参玄语录。
弟子义将嗣。
将尤善俱舍起信二论。
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神清。
字灵庾。
俗姓章氏。
绵州昌明人也。
生于大安山下。
昆季相次三人出俗。
皆有名望。
清居乎仲。
处胎之际母顿恶荤膻。
及为儿虽随戏弄遇像礼足逢僧稽颡。
年十三受学于绵州开元寺辩智法师。
于时敕条严峻。
出家者限念经千纸方许落发。
清即诵法华维摩楞伽佛顶等经有同再理。
时故相乔琳为绵郡太守。
惊其幼俊躬而降礼请削染焉。
则大历中也。
至年十七听习粗通。
即讲法华一经。
岁满慧义寺依如律师受具戒。
夏习尸罗依学新疏。
寻达大宗乃诣上都。
后以优文赡学入内应奉。
暮年钟其荼蓼归慧义寺。
讲导著述略无闲日。
以元和年中终于本寺峰顶。
迁神于白门兰若。
即郪城北郭外也。
清平昔好为著述喜作编联。
盖巨富其才亦凿深于学。
三教俱晓该玄鉴极。
彝伦咸叙万人之敌也。
受业弟子黑白四方计一千馀人。
前后撰成法华玄笺十卷释氏年志三十卷新律疏要诀十卷。
亦谓清钞。
二众初学仪一卷有宗七十五法疏一卷。
亦名法源记。
此盖解小乘所计五位色心心所不相应无为等法。
体性业用一皆详括。
故云法源也。
识心论澄观论俱舍义钞数卷北山参玄语录十卷。
都计百馀轴。
并行于代。
就中语录博该三教。
最为南北鸿儒名僧高士之所披玩焉。
寺居郪城之北长平山阴。
故云北山统三教玄旨。
实而为录。
故云参玄也。
观清之述作。
少分明二权一实之经旨。
大分明小乘律论之深奥焉。
清貌古且奇皙白而光莹。
相国崔龟从时从事东川。
序真赞云。
与奘三藏道颜同摄物。
异时一体耳。
门人数多。
其出伦者义将也。
独明俱舍兼善起信。
海内学人望风而至。
开成中北山俱舍宗不泯者。
清之馀素乎。
东川涌潭僧正颜公。
著碑本寺。
讲律临坛。
光肇别附语录。
略记清言行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7—949 【介绍】: 五代僧。范阳人,俗姓冯。通“六籍”,尤善《》、《楚辞》。后梁太祖乾化三年于五台山受戒。末帝龙德间,于棣州开元寺置院讲经,历二十余载,学徒百余人。后汉相国冯道重之,奏赐紫衣,自此忽忽不乐,卒。赐号德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7—949 俗姓冯,范阳(今北京西南)人。15岁已通六籍,诗调新奇。后投驻跸寺出家。后梁末帝乾化三年(913)往五台山受戒。因两河兵事,遂于魏博并汾间学大小乘经律论。龙德二年(922)驻锡棣州开元寺。置院讲经论20余年,声闻齐鲁之间。宰相冯道表奏于后汉高祖,赐紫衣,又赐号德正。《宋高僧传》卷七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冯氏。范阳人。世业儒。而货殖累钜万。超幼有异志。年十五。入庠校。工文艺。尤善骚律。一日偶阅佛经。乃叹曰。人生富贵。幻泡尔。复何足恤。遽往依驻跸寺大德剃染。未几。本师云逝。服其丧。以孝称。梁乾化三年。获登具于五台。且将行迈以究所闻。而兵阻两河间。龙德二年。遂挂锡无棣之开元寺。久之别构院。以事开演。迄三十馀载不替。是宜遐迩臻集。而缁素慕向也。以故秀造质问。守牧扣访。辄使童子辞谢而已。州将李君。欲表乞紫衣师号。超不可。且曰。苟尔则吾必在卢龙塞外矣。丞相冯道。知其为族人。卒奏赐之号德正。自是忽忽不乐。乾祐二年二月三日。以微恙卒。春秋七十三。夏腊三十五。茶维。收舍利起塔以葬。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恒起。
姓冯氏。
范阳人也。
祖父不仕。
世修儒道。
而家富巨万。
超生而聪慧。
居童稚群不贪戏弄。
年十五早通六籍尤善风骚。
辞调新奇播流人口。
忽一日因阅佛经洗然开悟。
乃叹曰。
人生富贵喻等幻泡。
唯有真乘可登运载。
遂投驻跸寺出俗。
未周三祀方议进修昼夜不疲。
而属师亡。
亦遵释氏丧仪。
守礼无怠。
孝悌之名燕人所美。
梁乾化三年往五台山受木叉戒。
由是陟遐自迩。
切问近思。
俄徵伐木之章。
且狎或人之友。
结契远求名匠。
阻两河间。
兵未罢路不通。
南则梁祖。
北则庄宗。
抗衡于轻重之前。
逐鹿在存亡之际。
当是时也。
超止于本州魏博并汾之间。
学大小乘经律论。
计七本讲通思于雍洛。
梁宋名师杳然隔绝。
虽然巡历非远宏畅殊精。
瓶满见知翼飞名字。
是故并部息尘中山贞辩夫二人者。
言行俱臻證修有位。
一见超叹曰。
义龙之头角悉完备矣。
待飞奋而为霖雨焉。
其为硕德题目多此类也。
龙德二年挂锡于无棣。
超曰。
此则全齐旧壤邹鲁善邻。
遂止开元伽蓝东北隅。
置院讲诸经论。
二十馀年宣导。
各三十馀遍。
节操高迈举措舒徐。
缁素见之无不怯惧。
声无叱咤语不夸奢。
自然而然。
且非威势凌𨏦之所得也。
前后州牧往来使臣。
向誉钦风修名执刺。
相礼重者止令童子。
辞以讲贯罕曾接对。
初有所慊终伏其高。
齐鲁之间造秀不远数百里。
造其门以诘难。
诸公一睹超容傍听议论。
参乎子史證以教宗。
或问因明。
超答以诗一首。
辞新理妙皆悉叹降。
时郡守李君素重高风。
欲飞章举赐紫衣。
超闻惊愕遂命笔为诗云。
虚著褐衣老。
浮杯道不成。
誓传经论死。
不染利名生。
厌树遮山色。
怜窗向月明。
他时随范蠡。
一棹五湖清。
李君复令人劝勉愿结因缘。
超确乎不拔。
且曰。
而其复尔则吾在卢龙塞外矣。
郡将闻而止。
又相国瀛王凭道闻其名知是乡关宗人。
先遗其书。
序以归向之意。
超曰。
贫道闲人早舍父母剋志修行。
本期弥勒知名。
不谓浪传于宰衡之耳也。
于吾何益。
门人敦喻。
不得已而答书。
具陈出家之人岂得以虚名薄利而留心乎。
瀛王益加郑重。
表闻汉祖。
遂就赐紫衣。
自此忽忽不乐。
以乾祐二年仲春三日微疾。
数辰而终于本院。
院众咸闻天乐沸空。
乃升兜率之明證也。
春秋七十三。
僧腊三十五。
门人洞徵与学徒百馀人持心丧。
倾城士庶僧尼会送城外。
具茶毗礼收舍利二百馀颗。
分施之外缄五十颗于本院。
起塔以葬之。
瀛王未知。
别奏赐师号曰德正。
乃刊敕文于石塔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冯。范阳人。祖父修儒。而家富巨万。超生而聪慧。年十五。早通六藉。犹善风骚。忽一日因。阅佛经。洗然开悟。乃叹曰。人生富贵。喻等幻泡。唯有真乘。可登运载。遂投驻跸寺出俗。昼夜进修。而属师亡。遵释氏丧仪。守礼无怠。梁乾化三年。住五台山。受木叉戒。由是远求名匠。阻两河间。乃止于本州。魏博并汾之间。学大小乘经律论。计七本。龙德二年。挂锡于无棣。超曰。此则全齐旧壤邹鲁善邻。遂止开元枷蓝东北隅。置院讲诸经论。二十馀年。宣导各三十馀遍。齐鲁之间。造秀不远数百里。造其门以哲难。诸公一睹超容。傍听议论。参乎子史。證以教宗。或问因明。超答以诗一首。辞新理妙。皆悉叹降。时郡守李君。素重高风。欲飞章举赐紫衣。超闻惊愕。遂命笔为诗云。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李君复令人劝勉。愿结因缘。超确乎不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979 【介绍】: 宋僧。陆泽人,俗姓张。尝至五台山华严寺,师事超化大师。又从崇法大师传《唯识论》,历数稔,精通所学。太祖时,赐号宣教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张氏。深州陆泽人。幼事五台华严寺超化大师出家。性尤强记。凡百章疏一览即了。不数稔获青蓝之誉。且删多补少。成贞辨钞。为四卷以行世。开宝间。诏赐紫衣。号宣教。太平兴国四年七月四日。示疾。终于净土院。寿六十三。腊四十三。树塔葬舍利于龙门山宝应寺之西阜。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普胜。
姓张氏。
深州陆泽人也。
幼岁情爱媮薄。
俄决志趋五台山华严寺。
师事超化大师。
或问之曰。
子胡以越山踰域而求出家。
彼饶阳者岂无仁祠哲匠乎。
胜对曰。
附神骥可以日千里矣。
某知妙吉净刹感徵胶戾令我小凡速成果證。
可不是乎。
众耹斯说。
曰任气小儿有此高识。
我曹俱弗如也。
胜曰。
某非衽金革死而不厌之徒。
也。
愿入慈门而思利物耳。
迨乎受具南临潞府讲通上生经矣。
闻崇法大师传唯识论盛化洛都。
往从学焉。
凡百章疏经目便识之。
不几稔閒习通精赡。
胜所传者中山贞辩钞讲多误失所。
然昌言曰。
繁略不均解判非当。
乃删多补少为四卷行于世。
太祖神德皇帝赐紫衣。
师号曰宣教也。
以太平兴国四年秋七月四日示疾。
终于净土院。
亨寿六十三。
坐四十三夏。
门人等收舍利葬于龙门山宝应寺西阜。
建塔旌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