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袁仁敬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人,字岊仲,一字岊甫。
钱协弟。
九里松,建杰阁,藏书甚富,苏轼榜曰钱氏书藏。
神宗熙宁间知龙泉县,为政务简易,以便于民。
仕至直秘阁、知荆南府。
全宋诗
钱和,字岊甫,一曰岊仲(《东坡诗集注》卷一一《和钱四寄其弟和》题注),吴越王后裔,协弟,行七(同上书)。以孝义知名。尝建杰阁,藏书甚富,苏轼榜曰钱氏书藏。仕至直秘阁,知荆南府。事见《咸淳临安志》卷六五。今录诗二首。
释法道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八五○
法道(一○八六——一一四七),初名永道,俗姓毛,颍州沈丘(今安徽临泉)人。初依真戒大师安恭出家,继趋京师业唯识百法。政和三年,选补右街香积院住持。五年,赐号宝觉大师。宣和元年改佛法,以佛为金仙、僧为德士、寺为宫观,法道上疏力争,其言直甚。帝怒,黥流舂陵。建炎中,召赴临安。绍兴元年,高宗召见,嘉其强直,改名法道,特赐号宝觉圆通法济大师,俾住大中祥符寺。次年,迁住庐山东林寺。绍兴十七年卒,年六十二。见《佛祖历代通载》卷一九,《人天宝鉴》。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法道。
旧名永道。
顺昌毛氏。
出家宗唯识百法二论。
又受要天总持三藏密咒轨。
及传圆顿戒法于圆照师。
咸得其要。
政和中赐椹衣。
主左街香积院。
赐号宝觉。
林灵素以左道罔上。
宣和初诏改僧为德士。
服冠巾。
天下从之无敢后。
师独毅然抗诏。
黥流道州。
后七年还僧。
建炎三年赐圆通法济号。
绍兴间赐对。
上面命欲为之去其涅迹。
师曰。
虽感圣恩。
然先皇之墨不忍除也。
上曰。
这僧到老倔强。
计自便。
故事。
道场僧左道右。
崇观以来遂易旧制。
师不能平。
诣朝廷。
与道士刘若谦论辨。
卒获改正。
十七年秋。
说偈端坐而化。
茶毗。
舍利无数。
建塔九里松
赞曰。
维古至人  为法亡身  身既亡矣  涅奚足云 蛮乡瘴重  黼座恩新  等视无碍  太虚浮云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永道。
顺昌毛氏子也。
出家。
宗唯识百法二论。
又受西天总持三藏密法。
及传圆顿戒法于元照师。
咸得其要。
政和中。
赐椹衣。
主左街香积院。
赐号宝觉大师。
林灵素以左道罔上。
宣和初。
诏改僧为德士服冠巾。
天下从之无敢后。
师独毅然抗诏。
上书曰。
自古佛法。
未尝不与国运同为盛衰。
魏太武崔浩。
灭佛法。
未三四年。
浩竟赤族。
文成大兴之。
周武卫元嵩。
灭佛法。
不五六年。
元嵩贬死。
隋文帝大兴之。
唐武宗。
赵归真。
李德裕。
灭佛法。
不一年。
归真诛。
德裕窜死。
宣宗。
大兴之。
我国家太祖太宗列圣相承。
译经试僧。
大兴佛法。
成宪具在。
虽万世可守也。
陛下。
何忍一旦用奸人之言。
为惊世之举。
陛下。
不思太武见弑于阉人之手乎。
周武为铁狱之囚乎。
唐武受夺寿去位之报乎。
此皆前监可观者。
陛下何为蹈恶君之祸。
而违祖宗之法乎。
书奏。
上大怒。
命下黥流道州。
蔡京。
从容为上言曰。
天下佛像。
非诸僧自为之。
皆子为其父。
臣为其君。
以祈福报恩耳。
今大毁之。
适足以动人心。
恐非社稷之利也。
上意。
为之少回。
未几。
灵素事败。
放归赐死于道。
复教。
师量移近郡。
寻得旨放回。
敕住昭先禅院。
赐名法道。
以旌护法。
师之谪道州也。
郡守僚属。
皆先梦佛像荷枷入城。
既而师至。
皆善待之。
时军民多病。
师咒水饮之。
无不愈者。
求者益多。
乃为沼于营中以咒之。
师既还。
道人如失恃怙。
及二帝北狩。
康王即位。
东京留守宗泽承制。
命师住左街天清寺。
补宣教郎总管司。
参谋军事。
为国行法。
护佑军旅。
师往淮颖。
劝化豪右。
出粮助国。
军赖以济。
后奉诏随驾。
陪议军国事。
上欲加以冠冕。
师力辞。
诏加圆通法济大师。
一日上从容谓师曰。
上皇为妖人所惑。
毁师形服。
朕为师去此黥涅。
师对曰。
上皇御墨不忍毁除。
上笑曰。
此僧到老倔强。
乃敕住庐山太平禅寺。
故事道场僧左道右。
崇观以来。
遂易旧制。
师不能平。
诣朝廷论辩。
卒获改正。
绍兴五年。
大旱。
诏师入内祈雨。
结坛作法。
以四金瓶。
各盛鲜鲫。
噀水默祝。
遣四急足投诸江。
使未回而雨已洽。
上大悦。
赐金钵。
上以国用不足。
敕天下僧道。
纳清閒钱。
师致书于省部。
极论其非。
伤大体而阻善化。
言虽不行。
势亦少戢。
绍兴十七年秋。
说偈。
端坐而化。
阇维。
舍利无数。
塔于九山九里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钱塘人,字傅朋,号练塘。吴师礼子。高宗绍兴中尝知信州。工书,尤善杂书游丝书,所题扁额碑铭,均极佳,时人甚重其字,高宗亦极称赞之。
全宋诗
吴说,字傅朋,号练塘,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为两浙路提举市舶公事,四年改福建路转运判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三四)。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知台州,历知信州、安丰军、盱眙军(同上书卷一二九、一五四、一六八)。善游丝书,为时人称道。曾编《古今绝句》三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书史会要》卷六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
吴说,字傅朋,号练塘,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师礼长子。
建炎中提举两浙市舶。
绍兴中除尚书郎,出知信州,再知盱眙军,主管崇道观。
善书,高宗谓绍兴以来杂书、游丝书,唯钱塘吴说。
所书《九里松碑》,尤为高宗称赞。
传世书迹有《三诗帖》、《行艺诗帖》、《千字文》法帖等。
尝辑杜甫、王安石绝句,编为《古今绝句》三卷,今存。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一二、刑法二之一五五,《皇宋书录》卷下,《书史会要》卷六,《宋诗纪事》卷四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6—1231 【介绍】: 宋人,先世居杭,徙家湖州乌程,字商卿,自号青松居士。
光宗绍熙四年进士。
授吴县尉,知招信县。
宁宗嘉定中历知安丰军、常德府。
在任备马储粮,随军策应,颇著劳绩。
七年提举湖北常平茶盐,寻以昏老寝罢与祠禄。
理宗宝庆二年致仕。
筑室西湖九里松,晚喜观释氏书。
有《青松居士集》。
全宋诗
俞灏(一一四六~一二三一),字商卿,号青松居士。世居杭州,徙家乌程(今浙江湖州)。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吴县尉,历户部犒赏武康酒库,知招信县,镇江都统司主管机宜文字。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充淮东安抚司参议官。二年,监行在都进奏院,兼添差淮东安抚司参议官。三年,知安丰军。六年,知常德府。七年,提举湖北常平盐茶,寻主管冲佑观。十二年,提举千秋鸿禧观。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致仕。绍定四年卒,年八十六。有《青松居士集》,已佚。事见《平斋文集》卷三二《提举俞太中行状》。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二
当海寇时,督府欲取寺(灵隐寺)钟,以为兵器,僧苦不能守。
有僧真祥者,献以诗云:“百八黥音吼地鸣,篁溪檀越铸还成。
曾闻兵器为农器,岂忍慈声作恶声。
一统版图何及此,千年旧物敢云争。
山僧最苦多遗谴,宦游从今失送迎。
”钟由是得存。
又督府胡公方治舟师,严防海盗。
工师四出以求大木,故家邱陇多不能免。
独灵隐九里松得全。
僧亦有诗云:“不为栽松待茯苓,只图山色四时青。
老僧终不将归去,留与钱塘作画屏。
”盖松为唐时古迹,得请于胡督禁止斩伐,皆真祥之力也。
又山中有寺基久圯,势家将侵为葬地。
僧感之以诗曰:“一带空山已有年,不须惆怅起颓砖。
道傍多少麒麟冢,转眼无人挂纸钱。
”势家闻之遂止。
释性證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释性證,字无新。
姓邓氏,钱江人。
早岁从灵隐易庵薙发,相依日久,重其朴诚,以法器待之,密传衣钵。
證复韬采匿光,遍叩老宿,具闻法要。
值灵隐重筑废宇,缔构烦艰,工徒千指,仰食瓶钵。
丹雘既毕,首复宋直指堂,于是飞来峰坊、回龙桥、密因阁、冷泉石门诸胜,皆一时焕新,而栖云、介如、古心、憨山,率乐就寺,弘法讲席之盛,甲于东南。
晚岁,灵鹫隙起,潜叩檀护,尽力保持,幸免摧剥,改易轮殿。
重新韩蕲王翠亭,岁补九里松
晚犹不惓,更护飞来竹树于斫伐之际,存古禅堂于崩败之馀,改回龙桥于山洪未发之日,五易大殿柱,所费不赀。
致峨眉老僧万里寄语。
凡所建树,出自实行。
尝对人言:“我来时赤条条,去时岂容一丝自挂?
”故破衲而外,无长物也。
生平于持名反念,默自体会,不复以机锋自显。
化去之日,徐叠双趺,有“六十四年,打搅常住”之偈,可谓践履纯笃矣。
以康熙乙亥五月五日示寂,塔于北峰之麓,陈继儒为作行业记。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倥侗,清乾隆年间泰州人。
西湖竹枝词·韩序
西湖名胜,甲于寰区,有唐以来,学士大夫游于此者,类多著于诗歌,以传咏其概。 陈君倥侗,以王、谢世家,淡于荣遇,闭户著述而外,好为山泽之游,奚囊所积,珠玉焕焉。余读其所著《西泠游草》,蕴藉潇洒,风格遒上,深叹其胸中卷轴之富、抱负之宏,又湖山灵秀之气之有以相助也。兹君养疴珂里,手出《西湖竹枝词》百首相质,盖君于芒鞋竹笠,选胜搜奇之馀,举所为景物变态,风俗异宜,与里谚风谣之足资采择者,胥付之微吟低唱之中矣。 余惟西湖之胜,跨六桥,连十景,襟山带郭,气象万千。未易更仆数,游其地者,往往命酒船,挟歌妓,红牙象板,喧沸中流,未尝不题名僧寺、觅句旗亭。问其所得,不过举柳耆卿“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为心赏而已。是其于湖山面目尚未及窥,又何暇以琐闻轶事,争相考核耶?抑余观《西湖竹枝》之作,自元人诸什而外,如吴彦章、邹彦吉、邢士登、张翔南、朱元素诸先生句,皆啧啧可传;而吴吏部药师先生五首,尤深得唐人回波之意。观君斯集,镂玉雕琼,多多益善,益令人有观止之叹矣!是为序。 乾隆岁在重光单阏嘉平月,长洲同学弟韩袭祥题于吴陵学舍。
西湖竹枝词·孙序
鸳飞一处,曾传铁笛之歌;莺啭千声,总是玉台之体。
郎如峰影,夜夜飞来;妾住湖干,朝朝逢著。
欲作变风婉转,适成梦雨荒唐。
则有东海俊人,西湖雅调。
模山范水,自多谢客之情;弄月吟风,大有逋仙之趣。
桑云染绿,风俗能通;梅雨飘黄,岁时有纪。
况乃凤山月冷,怆情南渡宫花;龙井泉清,会意东坡诗草。
岳少保同于少保,风雨皆灵;南高峰对北高峰,烟霞俱古。
词无取乎鞶帨,义有系于辅轩。
七字吟成,泻出三潭荷露;百篇赋就,吹来九里松涛。
掣碧海之鲸,堂堂不唱;听青霄之鹤,小小谁呼?
风土铨衡,寓铎铃于歇后;云山韶濩,洗筝笛于从前。
应赓黄竹之谣,试唤白花之梦。
东台社弟孙乔年拜题。
西湖竹枝词·自跋
昔人云:“村叟入市,一打恭作揖,皆可入诗料。”此言有合《竹枝》之旨,故宁为鄙俚琐碎之词,不作艳冶轻儇之调,岂止唐突西子,亦且贻笑山灵矣。世有方家,幸勿以诗律绳我。倥侗自跋。 王渔洋答刘大勤问,谓《竹枝》咏风土,琐细诙谐皆可入,大抵以风趣为主,与绝句迥别。余兹所为百首,意在矫从前作者之偏,不肯堕纤佻一路。又或感怀记事,直举胸情,故往往近于绝句,非复《竹枝》之体。脱稿后覆视,深愧自乱其例。性素疏懒,一二友人又趣付开雕,竟不获分别改订,奈何?时乾隆庚寅(1774年)九月,倥侗又记。 越岁,原本已毁,友人集赀为余重刻,略加删正,付之手民,以志感悃。辛卯(1775年)冬倥侗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