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行明

共 5 首
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854年) 唐 · 李商隐
五言律诗
引用典故:九折
贞吝嫌兹世,会心驰本原。
人非四禅缚,地绝一尘喧。
霜露欹高木,星河压(一作堕)故园。
撕游傥为胜,九折幸回轩。
明堂赋(1050年10月) 北宋 · 范仲淹
臣闻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宫也。
在国之阳,于巳之方。
广大乎天地之象,高明乎日月之章。
崇百王之大观,揭三宫之中央。
昭壮丽于神州,宣英茂于皇猷。
颁金玉之宏度,集人神之丕休。
故可祀先王以配上帝,坐天子而朝诸侯者也。
粤自苍牙开极,黄灵耀德,巢穴以革,栋宇以植,彻太古之弊,明大壮之则。
风雨攸止,宫室斯美。
将复崇高乎富贵之位,统和乎天人之理。
乃圣大造,明堂肇起。
明以清其居,堂以高而视。
壁廓焉而四达,殿岿焉而中峙。
礼以洁而俭,故表之以茅;
教以清而流,故环之以水。
二帝之述焉,合五府而祭矣。
逮夫夏礼秩秩,奉以世室;
商祀穆穆,制以重屋。
神禹卑宫,阶以一尺之崇;
成汤受命,革以三尺之盛。
赫赫周堂,制度景彰。
七筵兮南北之广,九筵兮西东之长,堂并包于五室,室辨正于五方。
左青阳而右总章,面明堂而背北堂
耽然太室,俨乎中黄
都徽名之在南,取盛德之向阳。
或谓厥堂惟一,厥室惟九,辟阖其三十六户,疏达兮七十二牖。
亦规上而天覆,复矩下而坤厚。
近郊之宫,广而能受。
通天之宇,高而弗偶。
八方象其幅员,九陛参其前后。
桓桓焉听政之庙,应辰而周彰;
趪趪焉承天之柱,列宿而相望。
环林兮葱葱,圆海兮泱泱。
既方舟而经梁,复素饰其回墙。
陈位序以有严,议法象而必臧。
示邦域之景铄,期人神之乐康。
左有辟雍,天子学宫。
坟籍浩以明备,文物森其会同。
三寿以勖天下之孝,设三乏以劝诸侯之风。
右有灵台,庶民子来。
若经始于神明,乃占候于昭回。
天之道也,惟默默以有象;
圣之心也,盖惕惕于无灾。
此三雍之大者,故百世以钦哉。
若夫约周之礼,禀夏之正,天子升青阳之位,体大德之生,彼相协谋,有司奉行。
庆赐必均,历象必明。
布农事于准直,习舞德于和平。
止伯益之伐木,禁蚩尤之称兵。
惟仓廪兮赈天之穷,惟币帛兮礼邦之英。
无隐不彰,无潜不亨。
蒙荡荡之至仁,浸灏灏之醇精。
此明堂之春也,万物为之荣。
又若炎以继天,羲以永日。
始于仲吕之管,复于清宫之律。
天子乃登诸明堂,暨夫太室。
命盛乐以象德,致大雩以祈实。
升高明而有豫,定心气而无逸。
静百官之事,驱五谷之疾。
无索于关,无难于门。
止北伐之威,以助养于生生;
导南风之和,以饰喜于元元。
此明堂之夏也,万物为之繁。
尔乃象正火位,德王金行。
羽渐干以南向,谷万斯而西成。
天子乃居总章之奥,奏清商之声。
图有功而专任,诘不义而徂征。
脩法制以谨收藏之令,养衰老以恻摇落之情。
同我度量,平予权衡。
人社以崇,厚兆民报本之志;
神仓以秘,示万邦致孝之诚。
此明堂之秋也,天下为之清。
及夫虫介时分,虎威夕永。
诗人发其凉之咏,日官宾可爱之景。
天子乃北堂以居,南面而省。
锡饮蒸之庆,从祀寒之请。
于是戒门闾,备边境。
劳三农于休息,警百辟于恭靖。
关市必易,宫室必整。
无用之器斯彻,无事之官必省。
饬国典以俟来岁之宜,讲武经以肃万邦之屏。
此明堂之冬也,天下为之静。
斯乃顺其时,与物咸宜,适其变,使民不倦者也。
稽夫宗祀之文,大享之辰,上仪乎皇皇,盛节兮彬彬。
比于郊也,我则取文之胜;
方其庙也,我则取质之纯。
损益其礼,尊严其亲。
五天之座,晔晔以陈;
五常之席,奕奕而伦。
惟太室之位,乃上帝之神。
作配者先王,从祀者五臣。
樽斝离离,玉币莘莘。
牲牢之举既遵于夏后,蔬果之荐复本于周人。
礼无不当,诚无不臻。
圣人于是出斋宫而肃肃,被法服而循循。
酌一献以从质,躬百拜而表寅。
司仪实相,乐正攸宾。
进俎豆之吉蠲,罗簨簴之轮囷。
六乐咸在,统美乎列皇;
八风相荡,同和乎大钧。
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非常之祭,骏及者万国;
莫大之孝,蚁怀者兆民。
于是神醉其德,人乐而极。
太史书于策,大夫颂于国。
颂曰:明堂崇之,明王祀之。
礼以成之,乐以歌之。
光天之下,教以化之。
若夫元朔会同,群后对越。
穆穆乎舜门之辟,晰晰乎宣燎之发。
帝时待旦而久,求衣以先。
纡黄组,冠通天,建日月,服乾坤,佩干将,升青阳。
进山岳之圭,当云龙之轩。
正圣人之大宝,示天下之有尊。
巍巍焉负扆而立,济济焉辨色而入。
太常正其等衰,九宾序其名级。
中阶之前,三公屹然。
应门之外,九采察焉。
阼阶之东,诸侯以同。
西阶之西,诸伯以齐。
门东北面者子之位,门西东上者男之次。
东门之外,则有乐浪、蟠木九夷之国,西面而北上。
西门之外,则有蒙泛、大秦六戎之属,南上而东向。
南门之外,则有朱垠、越裳八蛮之族,唯北是望。
北门之外,则有荤粥、幽陵五狄之种,唯东是尚。
于是兟兟旅进,锵锵肆觐。
向明者盖取诸《离》,观光者受之以《晋》。
君臣之位定,礼乐之道振。
雅韶以奏,文铎以徇。
皆望云而就日,必歌尧而颂舜。
上和而下乐,金声而玉润。
况乎晨光赫曦,天颜弗违。
冕绂霞集,玉帛兮川归
盛乎王庭之声明,焕乎天家之光辉。
若北辰之会众星,咸粲粲而在共;
如太阳之临多露,普湛湛而将晞。
莫不君三揖于上,臣载拜于下。
行典礼,扬风雅,访隽良,议穷寡
人曷幽而覆盆,贤曷恻而遗野
于以盛名器,于以休宗社。
署圣法于圆阙,驰神教于方夏。
皇哉耀今昔之荣观,至哉敷亿兆之纯嘏。
故曰,揖让而治天下者,明堂之谓也。
惜乎三代以还,智者间间。
诸儒靡协,议者喋喋。
而皆胶其增损,忘礼乐之大本;
泥于广狭,废皇王之大业。
使朝廷茫然有逾远之叹,惘然有中辍之议。
殊不知五帝非沿乐而兴,三王岂袭礼而至。
为明堂之道,不必尚其奥;
行明堂之义,不必尽其制。
适道者与权,忘象者得意。
大乐同天地之和,岂匏竹而已矣;
大礼同天地之节,岂豆笾之云尔。
自汉魏之下,暨隋唐之际,堂或三五之上,道非三五之世,盖不取其厚而取其薄,不得其大而得其细。
享配之文,或然未分;
政教之烈,斯焉弗闻。
是则帝道不施,胡取乎总期
皇德不隆,胡取乎合宫?
故夫明堂之设也,天子居之,日慎日思。
思之何也?
万微存乎消息。
慎之何也?
兆灵系之安危。
繇是惟克念以作圣,思尧舜之齐名。
惧巍巍之弗逮,乃孜孜于鸡鸣。
唯至平之休代,思阜财于吾民。
四维之有艰,尚疮痍而百辛
故圣人之宝俭,弗下剥而上侈。
思寡费而薄索,民庶几于格耻。
惟下武之太宁,亦省躬于干戈。
取诸豫于四方,慨风云以长歌。
惟知人其古难,思济济乎贤者。
盖举一于皋陶,乃连茹于天下。
惟好生之至德,思与物而为春。
惧幽陋之靡及,常咨命于仁人。
惟及人之一德,始若晦而弥彰。
故三五之君子,腾茂实而无疆。
惟皇极之大范,思天下而与平。
惧万物之或差,持我心于诚衡。
然后见天下齐于无体,和于无声。
厖眉而寿,吾何仁之有;
含哺而嬉,吾何力之为。
但渊渊绵绵,无反无偏。
浸淳泽以咸若,乐鸿化于自然。
此明堂之道也,盖无得而称焉。
我国家凝粹百灵,荐馨三极,东升烟于岱首,西展琮于汾侧。
未正天神之府,以让皇人之德。
祖考来格,俟配天之仪;
诸侯入朝,思助祭之职。
岂上圣之谦而愚臣之惑也。
臣请考列辟之明术,塞处士之横议。
约其制,复其位。
俭不为其陋,奢不为其肆。
斟酌乎三五,拟议乎简易。
展宗祀之礼,正朝会之义。
广明堂之妙道,极真人之能事。
以至圣子神孙,亿千万期,登于斯,念于斯,受天之禧,与天下宜而已乎。
洛阳之为都也,居天地之中,有终天之王气在焉。
予家此始半岁,会秋乘雨霁,与殿院刘君玉登天宫寺三宝阁,洛之风景,因得周览。
惜其百代兴废以来,天子虽都之,而多不得其久居也。
故有怀古之感,以通讽谕。
君玉好赋,请以赋言之。
秋雨霁,日色清。
景方出,秋益明。
何幽怀之能快,唯高阁之可凭。
天之空廓,风之轻泠。
览三川之形胜,感千古之废兴。
乃眷西北,物华之妍。
云情物态,一气茫然。
拥楼阁以高下,焕金碧之光鲜。
当地势之拱处,有王居之在焉。
惜乎天子居东都,此邦若诸夏。
不会要于方来,不号令于天下。
声明文物,不此而出;
道德仁义,不此而化。
宫殿森列,鞠而为茂草;
园囿棋布,荒而为平野。
鸾舆曾不到者三十馀年,使人依然而叹曰:虚有都之名也。
噫!
夏王之治水也,四海之内列壤惟九,而居中者实曰豫州。
荆河之北,此为上流。
周公之卜宅也,率土之滨建国为万,而居中者实曰洛阳。
瀍、涧之侧,此唯旧都。
迄于今日,二千年之有馀,因兴替之不定,故靡常其厥居。
我所以作赋者,阅古今变易之时,述兴亡异同之迹,追既失之君王,存后来之国家也。
噫!
太昊始法,二帝成之。
三王全法,参用适宜。
伊六圣之经理,实万世之宗师。
我乃谓治民之道,于是乎大尽矣。
逮夫五霸抗轨,七雄驾威。
汉之兴,乘秦之弊;
曹之擅,幸汉之衰。
始鼎立而治,终豆分而隳。
晋中原之失守,宋江左之画畿。
或走齐而驿魏,或道陈而经隋。
自元魏廓河南之土,植六朝之风物;
李唐蟠关中之腹,孕五代之乱离。
其间或道胜而得民,或兵强而慑下。
或虎吞而龙噬,或鸡狂而犬诈。
或创业于艰难,或守成于逸暇。
或覆餗而终焉,或包桑而振者。
故得陈其六事,虽善恶不同,其成败一也。
其一曰:大哉!
德之为大也,能润天下。
必先行之于身,然后化之于人。
化也者,效之也,自人而效我者也。
所以不严而治,不为而成,不言而信,不令而行。
顺天下之性命,育天下之生灵。
其帝者之所为乎!
其二曰:至哉!
政之为大也,能公天下。
必先行之于身,然后教之于人。
教也者,正之也,自我而正人者也。
所以有严而治,有为而成,有言而信,有令而行。
拔天下之疾苦,遂天下之生灵。
其王者之所为乎!
其三曰:壮哉!
力之为大也,能致天下。
必先丰府库,峙仓箱,锐锋镝,峻金汤。
严法令于烈火,肃兵刑于秋霜,竦民听于上下,慑夷心于外荒。
其霸者之所为乎!
其四曰:时若伤之于随,失之于宽。
始则废事,久则生奸。
既利不能胜害,故冗得以疾贤。
是必薄其赋歛,欲民不困,而民愈困;
省其刑罚,欲民不残,而民愈残。
盖致之之道,失其本矣。
其五曰:时若任之以明,专之以察。
始则烈烈,终焉缺缺。
既上下以交虐,乃恩信之见夺。
是必峻其刑罚,欲民不犯,而民愈犯;
厚其赋敛,欲国不竭,而国愈竭。
盖致之之道,失其末矣。
其六曰:水旱为沴,年岁耗虚。
此天地之常理,虽圣人不能无,盖有备而无患。
不得中者,加以宽猛失政,重轻逸权,不有水旱兵革而民已困,而况有水旱兵革焉?
所谓本末交失,不亡何待!
天下有成败六焉,此之谓也。
君天下者,得不用圣帝之典谟,行明王之教化?
士可杀不可辱,民可近不可下。
上能抚如子焉,下必戴其后也。
仲尼所以陈革命,则抑为人之匪君;
明逊国,则杜为人之不臣。
定礼乐而一天下之政教,修《春秋》而罪诸侯之乱伦。
删《诗》以扬文、武之美,序《书》以尊尧、舜之仁。
赞大《易》以都括,与六经而并存。
意者不可以地之重易民之教,不可以民之教悖天之时。
教之各备,则居地而得宜,是故知地不可固有之也。
君上必欲上为帝事,则请执天道焉;
中为王事,则请执人道焉;
下为霸事,则请执地道焉。
三道之间,能举其一,千古之上,犹反掌焉。
则是洛之兴也,又何计乎都与不都也!
如欲用我,吾从其中。
次韵寄史彦明 宋末元初 · 牟巘
七言律诗
等閒看尽弁衡毗,旁郡聊从捧(周本作颁奉)檄驰。
候管乍披新定志,邮筒忽见故人诗。
君方清绝行明镜,我正摧颓据槁枝。
为喜䌽衣还膝下,椒柈趁得颂花时。
偶念江上秋 其一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绝句
白鹭秋江如坠霜,水中红树带斜阳。
舟人自讶行明镜,我向风尘空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