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薛稷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7—641 【介绍】: 唐潭州临湘人,字信本,一字少信。
欧阳纥子。
博贯经史,仕隋为太常博士。
唐太宗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善书,初学王羲之,而险劲过之,世称“欧体”,又称“率更体”。
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与裴矩、陈叔达合撰《艺文类聚》。
有碑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557—641) 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南)人。
少为江总收养,教以书计。
仕隋,为太常博士。
李渊微时,引为宾客。
高祖武德初,累迁给事中。
太宗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书史会要》卷五。
询博览经史,主编《艺文类聚》,为唐代著名类书,流传至今。
工书,初学王,后自成一家,世称“欧体”。
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能诗善文。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六
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武德中累擢给事中。贞观初历太子率更令宏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卒年八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8—638 【介绍】: 唐越州馀姚人,字伯施。
虞世基弟。
受学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
文章婉缛,得徐陵之意。
又从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学羲之书法,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仕隋为起居舍人。
太宗时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对掌文翰。
迁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
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世南必存规讽,多所补益。
太宗尝称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
卒谥文懿。
有《北堂书钞》及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58—638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排行七。文章婉缛类徐陵。仕陈为建安王法曹参军。入隋,任秘书郎、起居舍人等职。入唐,历官秦府参军、弘文馆学士、太子中舍人、著作郎、秘书监等职。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尝学书于浮屠智永,得其法,与欧阳询齐名,并称“欧虞”。曾劝太宗毋为宫体诗,而其诗除《咏蝉》等少量有兴寄、边塞诗较刚健外,其余多为应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辞典丽,内容则比较空泛。原集早佚,《全唐诗》存虞世南诗1卷。
唐诗汇评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少受学于顾野王。为文祖述徐陵,陵以为类己;又师沙门智永书,妙得其体,故声名籍甚。仕陈,为建安王法曹参军。入隋,官秘书郎、起居舍人。隋亡,为窦建德黄门侍郎。李世民灭建德,引为秦王府参军,转记室,掌文翰。贞观中,转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封永兴县公。太宗有失,世南必犯颜谏,甚得亲礼,谓世南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今存;著《虞世南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八
世南字伯施。越州馀姚人。历官陈隋。复事窦建德。入唐为秦府参军。累转秘书监。封永兴县子。年八十一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图像淩烟阁。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世南)善属文,常祖述徐陵,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陈灭,与世基同入长安,俱有重名,时人方之二陆。
《唐诗品》
虞监师资野王,嗜慕徐,庾。髫卯之年,婉缛已著;琨玙之美,绮藻并丰。虽隋皇忌人之主,贞观睿圣之朝,然而善始之爱,身存乱国,准伦之誉,竟列名臣,骈美二陆,不信知言矣乎?其诗在隋则洗濯浮夸,兴寄巳远;在唐则藻思萦纡,不乏雅道。殆所谓圆融整丽,四德具存,治世之音,先人而兴者也。至如“横空一鸟度,照水百花燃”、“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天然秀颖,不烦痕削。又《长春宫应令》云“民瘼谅斯求”,《江都应诏》云“顺动悦来苏”,其视宫体之规,同归雅正。石渠、东观之思,自非圣主,何能扬休下后世哉!
《诗源辨体》
武德、贞观间,太宗及虞世南、魏徵诸公五言,声尽入律,语多绮靡,即梁、陈旧习也。……按《唐书》:“世南文章婉缛,慕徐陵。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门:‘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也奉诏。’帝曰:‘朕试卿耳。’后帝为诗一篇,述古兴亡,既而叹曰:‘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此诗何所示耶?’敕褚遂良即其灵座焚之。”今观世南诗,犹不免绮靡之习,何也?盖世南虽知宫体妖艳之语为非正,而绮靡之弊则沿陈、隋旧习而弗知耳。且世南所慕徐陵,而谓之雅正,可手?至如《出塞》、《从军》、《饮马》、《结客》及魏徵《出关》等篇,声气稍雄,与王褒、薛道衡诸作相上下,此唐音之始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6—658,或597—659 【介绍】: 唐杭州钱塘人,一作阳翟人,字登善。
褚亮子。
太宗时历起居郎、谏议大夫,奏章数十上,多被采纳,累官至中书令。
贞观二十三年,受遗诏辅政。
高宗即位,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世称“褚河南”。
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贬爱州刺史,以忧卒。
工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
有集及墨迹传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96—658 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褚亮之子。初授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太宗贞观十年(636),自秘书郎迁起居郎。历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二十二年拜中书令。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永徽元年(650)进封郡公。寻出为同州刺史。三年召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四年进尚书右仆射,依旧知政事。以谏立武昭仪,贬潭州都督、爱州刺史,显庆三年(658)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宣和书谱》卷三。遂良博涉文史,工肃楷书。先后预修《晋书》、《尚书正义》、《文思博要》。喜作正书,甚得右军媚趣。《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褚遂良集》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诗4首。
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九
遂良字登善。散骑常侍亮子。初授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贞观中累拜中书令。与长孙无忌同受顾命。高宗立。爵河南郡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右仆射。谏立武昭仪为皇后。左迁潭州都督。再贬爱州刺史。显庆三年卒。年六十三。神龙元年。武后遗诏复其爵位。
蒯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性野。
工画花鸟,尤爱画鹤,后师于薛稷,深得其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定州新乐人。郎馀庆弟。擢进士第,授霍王府参军,迁幽州录事参军。累转著作佐郎。博学有文,工画山水,绘历史故实称精妙。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定州新乐(今河北新乐)人。
少以博学知名,举进士。
初授霍王元轨府参军,徙幽州录事参军,终著作佐郎。
馀令善画,工山水、古贤,尝为帝王图,时称精妙。
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馀令画凤,传为四绝。
撰有《孝子后传》30卷,又曾撰《隋书》,未成而卒。
生平事迹散见新、旧《唐书》本传、《历代名画记》卷九、《唐诗纪事》卷七。
全唐诗》存诗1首。
魏叔瑜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寻。
唐魏郡内黄人,一说馆陶人。
魏徵少子。
历官豫州刺史、潞州刺史、职方郎中。
善草隶,以笔意传其子魏华及甥薛稷,世称善书者“前有虞、褚,后有薛、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虢州阌乡人,俗姓张。据说其兄久戍辽阳,母忧甚,万回朝往视之,暮持兄书归,因号万回。高宗时得度,武则天时诏入内道场,号法云公。安乐公主将谋逆,回遇之唾曰:“腥不可近!”不久安乐果诛。玄宗在藩,曾私谒万回,回预言玄宗将为五十年太平天子。卒,赐号国公,图形集贤院。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2—712 唐初僧人。俗姓张,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西)人。有异术,言则成谶,多有应验。高宗与武后年间,常应诏入内道场,赐号法云公。睿宗景云二年十二月八日(712年1月20日)卒于长安,赠虢国公。《宋高僧传》卷一八、《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祖庭事苑》卷六存万回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虢州阌乡张氏子。
幼年气貌昏浊。
涎沫涕洟满面。
踉蹡狂走。
或笑或哭。
无常时。
邻里群童皆以其不慧而侮辱之。
父母以为憾。
而回则安之。
未尝恤。
年十岁。
其兄久戍辽阳。
绝音好。
家为设斋祈福。
回忽谓其母曰。
兄起居状。
极易知耳。
母奚庸忧。
斋馀竟裹饼饵出门去。
然莫知其所往也。
晚归出其兄书袖中。
问所从得不对。
及辽阳役罢。
兄言回是日至。
𢹂饼饵共啖。
且急索书告反。
终亦不能察其何自也。
夫辽虢相去万里。
其往反不啻过东西舍。
此岂非神通力欤。
万回之名。
由是始著。
而朝野闻之。
皆敬异。
高宗之季。
则天屡召入内。
赐锦袍玉带。
两宫女左右侍。
及绍周历。
诏赐号法云公。
当是时。
大开告密之门。
酷吏罗织。
群臣之位望高者。
靡或脱。
博陵崔玄炜之母卢氏。
命玄炜邀回问祸福。
母泣拜。
以金匕箸施。
回遽下阶掷匕箸堂屋上。
掉臂去。
其家意以为不祥。
他日使人梯屋取匕箸。
因得谶纬书匕箸下。
趣焚之。
俄而有司果遣胥卒。
入其家大索谶纬。
尽发瓦无所见乃已。
盖酷史投此而欲诬之以罪也。
神龙二年。
诏薙落。
特为开坛受具戒。
时韦庶人与朝政。
回每谩骂曰。
奈何反悖。
会将斫尔头去。
金城公主。
出降吐蕃。
驾送至始平崔日。
用武平一。
宋之问。
沈佺期。
岑义。
薛稷
皆从回以迎驾。
立道左。
诸公愿求一言。
回抚佺期曰。
汝真才子。
谓平一曰。
汝宜名佛童无忧也。
目羲有不喜之色。
上间问回。
僧伽何如人。
曰观音化身也。
睿宗居潜邸。
或出游。
回则先唱于所至之地曰。
天子来也。
临淄王尝阶张炜等。
谒回。
回亟呼杖。
遂出炜等。
手拽王入。
反扃之。
而抚王背曰。
五十年天子。
后即不知也。
炜等窃于门外闻之。
由是倾戴益谨。
道遇大平安乐二公主车骑。
辄趋避。
连咄曰。
血腥血腥。
太平请为造宅怀远坊中。
独处之自若。
景龙二年。
示疾。
忽大呼求饮乡里水。
侍者念。
道远不易得。
恲𢥏计无所出。
回指堂前地曰。
此即是矣。
于是凿之汲水进。
饮尽一器以卒。
讣闻。
上震悼。
诏赠司徒虢国公。
图形集贤院。
先是贞观间。
三藏玄奘法师。
游天竺石藏寺。
偶阅一房。
见胡床锡杖而已。
从问其人。
居此者今何在。
曰在震旦之阌乡。
法师归而访之信。
法师之将访也。
回宿戒其家扫洒。
且诱治蔬饭曰。
明日有胜客至。
法师至。
则与语天竺山川之详。
回之所举。
虽法师。
有所未遍历者。
事备别传。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释万回。
俗姓张氏。
虢州阌乡人也。
年尚弱龄白痴不语。
父母哀其浊气。
为邻里儿童所侮。
终无相竞之态。
然口自呼万回。
因尔字焉且不言寒暑。
见贫贱不加其慢富贵不足其恭。
东西狂走终日不息。
或笑或哭略无定容。
口角恒滴涎沫。
人皆异之。
不好华侈尤少言语。
言必谶记事过乃知。
年始十岁兄戍辽阳。
一云安西久无消息。
母忧之甚。
乃为设斋祈福。
回倏白母曰。
兄安极易知耳。
奚用忧为。
因裹斋馀出门径去。
际晚而归。
执其兄书云。
平善。
问其所由默而无对。
去来万里。
后时兄归云。
此日与回言适从家来。
因授饼饵其啖而返。
举家惊喜。
自尔人皆改观。
声闻朝延。
中宗孝和皇帝。
诏见崇重。
神龙二年敕别度。
回一人而已。
自高宗末天后时。
常诏入内道场。
赐绵绣衣裳。
宫人供事。
先为儿时。
于阌乡兴国寺累瓦石为佛塔入内之后其塔遂放光明。
因建大阁而覆之。
然其施作皆不可辄量。
出言则必有其故。
敕赐号为法云公。
外人莫可得见。
先是天后朝任酷吏行罗织事。
官稍高隆者日别妻子。
博陵崔玄炜位望俱极。
其母庐氏贤而忧之曰。
汝可一日迎万回。
此僧宝志之流。
以可观其举止知其祸福也。
乃召到家。
母垂泣作礼兼施中金匕箸一双。
回忽下阶掷其匕箸向堂屋上。
掉臂而去。
一家谓为不祥。
经数日令升屋取之。
匕箸下得书一卷。
观之乃谶纬书也。
遽令焚之。
数日有司忽来其家大索图谶。
不获得雪。
时酷吏多令盗投蛊道物。
及伪造秘谶用以诬人。
还令诬告得实屠戮。
籍没其家者多。
崔氏非圣人掷匕箸何由知其伪图谶也。
中宗末尝骂韦后为反悖逆。
斫尔头去寻而诛死太平公主为造宅于怀远坊中与主宅前后尔。
又孝和亲送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幸始平回出迎驾。
时崔日用武平一宋之问沈佺期岑羲薛稷
皆肃揖郑重。
问讯诸公曰。
各欲求圣人一言以定吉凶。
摭沈背曰。
汝真才子。
沈不胜其喜。
曰圣人与我受记。
诸子不可更争。
又谓武曰。
与汝作名佛童。
当无忧也。
目羲有不善之色。
岑以马避之。
云。
此多是野狐。
其言何足惧也。
乃顾云。
汝亦不免及羲之诛。
人益贵重。
同时有僧伽化迹不恒。
中宗问回曰。
此何人也。
回曰。
观音之化身也。
贞观中三藏奘师西归云。
天竺有石藏寺。
奘入时见一空房。
有胡床锡杖而已。
因问此房大德咸曰。
此僧缘阙法事罚在东方国名震旦。
地号阌乡。
于兹万回矣。
奘归求见回。
便设礼问西域。
宛如目瞩。
奘将访其家。
回谓母曰。
有客至请备蔬食俄而奘至神异之迹多此类也。
正谏大夫明崇俨者。
道术之士。
谓人曰。
万回神僧也。
玄宗潜龙时。
与门人张炜等同谒。
回见帝甚至亵黩。
将漆杖呼且逐之。
同往者皆被驱出。
曳帝入反扃其户。
悉如常人更无他重。
摭背曰。
五十年天子自爱。
已后即不知也。
张公等门外历历闻其言。
故倾心翼戴焉。
五十年后盖指禄山之祸也。
睿宗在邸时。
或游行人间。
回于聚落街衢中高声曰。
天子来。
或曰圣人来。
其处信宿閒。
帝必经过徘徊也。
惠庄太子乃睿宗第二子也。
天后曾抱示回曰。
此儿是西域大树精养之。
宜兄弟也。
安乐公主玄宗之季妹。
附会韦后。
热可炙手。
道路惧焉。
回望车骑连唾之曰。
腥腥不可近也。
不旋踵而祸灭。
及之帝愈知回非常人也。
出二官人日夕侍奉之。
特敕于集贤院图形焉。
暨回垂卒。
而大呼遣求本乡河水。
门人徒侣求觅无所。
回曰。
堂前即是河水。
何不取耶。
众于阶下掘井。
河水涌出。
饮毕而终。
回宅坊中井皆咸苦。
唯此井甘美。
后有假托或称小万回。
以惑市里多至诛死焉。
至于终后右常侍徐彦伯为碑。
立阌乡玉涧西路矣。
系曰。
日行万里非人必矣。
为鬼神邪。
为仙术邪。
通曰。
观行知人。
回无邪行。
非鬼神也。
无故作意。
非仙术也。
此得通耳。
故智度论中此通有四。
一身能飞行如鸟无碍。
二移远令近不往而到。
三彼没此出。
四一念能至。
或曰。
四中回具何等。
通曰。
俱有哉。
故号如意通矣。
瑜伽论神境同也。
云或罗汉有大堪能现三神变焉。
神僧传·卷第七
万回师。
阌乡人也。
俗姓张氏。
初母祈于观音像因妊回。
回生而愚。
八九岁方言语。
父母亦以豚犬畜之。
及长父令耕田。
回耕直去不顾。
口惟连称平等。
因耕一陇长数十里。
遇沟坑见阻乃止。
其父怒而击之。
回曰。
总耕何分彼此。
乃止击而罢耕。
回兄戌役于安西。
音问隔绝父母谓其亡矣。
日夕涕泣忧思不止。
回顾父母感念之甚。
忽跪而言曰。
涕泣岂非忧兄耶。
父母且信且疑。
曰然。
回曰。
详思我兄所要者衣装糗粮之属请悉备焉。
某将往视之。
忽一日朝赍所备而往。
夕返其家。
告父母曰。
兄善矣。
发书视之乃兄迹也。
一家异之。
弘农抵安西。
盖万馀里。
以其万里而回故。
号曰万回。
先是玄奘向佛国取经。
见佛龛题曰。
菩萨万回。
谪向阌乡地教化。
奘驰驿至阌乡。
问此有万回无。
令呼之。
万回至奘礼之。
施三衣瓶钵而去。
后则天追入内语事多验。
时张易之大起第宅。
万回尝指曰。
将作。
人莫之悟。
及易之伏诛以其宅为将作监。
尝谓韦庶人及安乐公主曰。
三郎斫汝头。
韦庶人以中宗第三。
恐帝生变遂鸩之。
不悟为玄宗所诛也。
天后朝任酷吏行罗织事。
官稍高隆者日别妻子。
时崔日用武平一宋之问沈佺期岑羲薛稷
见回皆肃揖郑重问讯。
诸公曰。
各欲圣人一言以定吉凶。
抚沈背曰。
汝真才子。
沈不胜其喜。
曰圣人与我受记。
诸弟子不可更争。
又谓武曰。
与汝作名佛童。
当无忧也。
目羲有不善之色。
岑以马避之。
云。
此是野狐。
其言何足惧也。
乃顾云。
汝亦不免及羲之诛。
人益贵重。
玄宗潜龙时与门人张炜等同谒。
回见帝甚至亵渎。
将漆杖呼且逐之。
同往皆被驱出。
曳帝入反扃其户。
抚帝背曰。
五十年太平天子自爱。
已后即不知也。
张公等门外历历闻其言。
故倾心翼戴焉。
五十年后盖指禄山之祸也。
及睿宗在藩邸时。
或游行人间。
万回于聚落街中高声曰。
天子来。
或曰。
圣人来。
其处信宿间。
睿宗必经过徘徊也。
惠庄太子。
即睿宗第二子也。
初则天以示万回。
回曰。
此儿是西域大树精养之。
宜兄弟。
后生申王。
仪形瑰伟善于饮啖。
景龙中时时出入。
士庶贵贱竞来礼拜。
万回披锦袍。
或笑骂或击鼓。
然后随事为验。
太平公主为造宅于己宅之右。
景云中卒于此宅。
临终大呼遣求本乡河水。
弟子徒侣觅无。
万回曰。
堂前是河水。
便于阶下掘井忽然河水涌出。
饮竟而终。
此坊井水至今甘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1 【介绍】: 唐时北印度迦湿密罗国僧。本名阿尔真那。专精律品,尤妙咒术。武则天长寿中至洛阳,译《不空罥索陀罗尼经》等七部。中宗神龙后不务翻译,唯勤礼诵。后于龙门山造天竺寺居之,年百余岁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宝思惟。北印土迦湿密罗国人。刹帝利种。天后长寿二年。届洛都。诏于天宫寺传。翻中宗神龙丙午。徙佛授记天宫福先等寺。出不空罥索陀罗尼经等七部。睿宗太极元年。六月。诏详定入藏施行。自尔益务礼诵。每于晨朝。磨香水涂浴佛像。而后食。至老死弗倦。衣钵之外。随得随施。尝于龙门山。依西域制度搆寺。就名之西域而居其徒。开元九年终寿百馀。
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阿你真那。
华言宝思惟。
北印度迦湿密罗国人。
刹帝利种。
幼而舍家禅诵为业。
进具之后专精律品。
而慧解超群学兼真俗。
乾文咒术尤攻其妙。
加以化导为心无恋乡国。
以天后长寿二年届于洛都。
敕于天宫寺安置。
即以其年创译。
至中宗神龙景午。
于佛授记天宫福先等寺。
出不空罥索陀罗尼经等七部。
睿宗大极元年四月。
太子洗马张齐贤等缮写进内。
其年六月敕令礼部尚书晋国公薛稷右常侍高平侯徐彦伯等。
详定入目施行。
那自神龙之后不务翻译。
唯精勤礼诵修诸福业。
每于晨朝磨香为水。
涂浴佛像后方饮食。
从始洎终此为恒业。
衣钵之外随得随施。
后于龙门山请置一寺。
制度皆依西域。
因名天竺焉。
门徒学侣同居此寺。
精诚所感灵应寔繁。
寿百有馀岁。
以开元九年终于寺。
构塔旌表焉。
贺兰务温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1前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字茂弘。
高宗上元间举茂异,对策高第,授郑州参军。
武则天载初中,复应大礼举,拜家令丞。
岑羲荐为知制诰。
时武则天兴狱事,坐亲累贬莆田主簿,历大牢、介休二令,再贬汴州司仓。
外贬十七八年,游心老庄,取乐闲放而已。
中宗神龙中,累迁祠部郎中。
时韦后多兴佛事,务温颇非之,因忤薛稷,出为仪州刺史。
迁扬府司马,恒知府事。
官至相州刺史。
卒年六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22 【介绍】: 唐滑州灵昌人。崔日知从弟。擢进士。初为芮城尉。中宗神龙中附宗楚客、武三思,骤拜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复参预讨韦后谋,授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封齐国公。玄宗开元初与讨太平公主有功,进吏部尚书。终并州长史。卒谥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3—722 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祖籍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
弱冠举进士,授芮城尉,擢新丰尉,迁监察御史、侍御史。
历吏部员外郎、司勋郎中。
因佞附武三思等,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
景龙四年(710),以功授黄门侍郎,参政事,封齐国公。
薛稷不协,罢相,转雍州长史,出为扬州长史,历婺州长史,扬、汴、兖三州刺史。
玄宗先天二年(713),助玄宗平太平公主之乱,拜吏部尚书。
开元五年(717),坐兄累出为常州刺史,转汝州刺史。
十年徙并州大都督长史。
寻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昭。
后又赠荆州大都督。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四、卷七,《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一。
全唐诗》存其诗11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4。
多为奉和应制之作。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