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师范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裴迪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河东闻喜人,字升之。
为人明敏,善治财赋,精于簿书。
朱温镇宣武,辟为节度判官,用兵征伐,常留迪以调兵赋。
王师范谋袭汴,迪密发其谋,为温所称。
温建后梁,召拜右仆射。
居一岁,以司空致仕,卒于家。
卢曾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范阳人,字孝伯。
颇好书,有所执守。
后梁太祖辟为宣义幕职。
性忠狷,好贡直,又不能取容于众,每勋府宴语稍洽,曾率然纠正,辄又忤旨。
后罢职,为王师范所害。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都登进士第。
懿宗咸通中,与陆龟蒙、皮日休等吴中名士有唱和。
后尝居青丘,与节度使王师范有交。
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二五二、《唐诗纪事》卷六四、《唐音癸签》卷二七。
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909 【介绍】: 唐馀杭人,一说新城人,又作新登人,字昭谏,号江东生。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改今名。以诗文名于当世。不受朱温徵召。镇海军节度使钱镠辟为掌书记,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有《谗书》、《江东甲乙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3—910 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排行十五。举进士,十余年不第。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始为衡阳主簿。僖宗乾符三年(876)因父殁丁忧回乡。除服又往游京师,广明中遇黄巢攻陷长安,归隐于池州梅根浦。梁太祖(朱全忠)曾以谏议召,不至。依镇海节度使钱镠,光启三年(887),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掌书记。昭宗天祐三年(906)充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二年(908)授给事中,次年迁盐铁发运副使。寓于萧山,十二月病卒。生平见沈崧《罗给事墓志》(《罗氏宗谱》引),《吴越备史》卷一,《旧五代史》本传以及《五代史补》卷一、《唐诗纪事》卷六九、《唐才子传》卷九等。今人汪德振有《罗昭谏年谱》。隐善小品文,多讽世之作。其《谗书》5卷颇享盛名。诗与宗人罗虬、罗邺齐名,称江东三罗。又与杜荀鹤、陆龟蒙、吴融、郑谷等以诗往还。诗风近于元白,雄丽坦直,通俗俊爽,诗句脍炙人口,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谁辛苦为谁甜”等,至今传为口语。擅长咏史,各体中尤工七律。清洪亮吉云:“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悲凉,沉郁顿挫,实可远绍浣花(杜甫),近俪玉溪(李商隐),……迥非他人所及。”(《北江诗话》卷六)七绝亦有特色。书目记载有《江东集》、《甲乙集》及其他著作多种。今人雍文华校辑《罗隐集》(中华书局),最为完备。今人潘慧惠有《罗隐集校注》。《全唐诗》存诗11卷又1首,《全唐诗逸》补诗1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4首,断句17。
唐诗汇评
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本名横,大中、咸通中屡举进士不第,遂改名隐。与宗人罗邺、罗虬齐名,时号“三罗”。咸通末,为湖南观察使于瑰掌书记,官衡阳主簿。又为淮南李蔚从事。广明中,避乱归乡里。光启三年,镇海节度使钱镠表为钱塘令,迁著作郎、节度掌书记,转司勋郎中,充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二年,授给事中。次年,迁盐铁发运使。卒。隐工诗文。咸通八年,曾自编其杂文为《谗书》,皆抗争愤激之言,词锋犀利,今存。有诗集《甲乙集》十卷,亦存。清人辑有《罗昭谏集》八卷。《全唐诗》编诗十一卷。
全唐诗补逸
罗隐字昭谏,馀杭人。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九十四
隐字昭谏。馀杭人。屡举不第。光启三年。吴越王钱镠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辟掌书记。天祐三年充判官。梁开平二年授给事中。迁发运使。是年卒。年八十馀。

作品评论

唐摭言
罗隐,梁开平中累征夕郎不起。罗衮以小天倅大秋姚公使两浙,衮以诗赠隐曰:“平日时风好涕流,《谗书》虽盛一名休。寰区叹屈瞻天问,夷貊闻诗过海求。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何当世祖从人望?早以公台命卓侯。”隐答曰:“昆仑水色九般流,饮即神仙憩即休。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鸰原谩欲均馀力,鹤发那堪问旧游!遥望北辰当上国,羡君归棹五诸侯。”
北梦琐言
邺王罗绍威喜文学,好儒士,每命幕客作四方书檄,小不称旨,坏裂抵弃,自劈笺起草,下笔成文。又癖于七言诗。江头有罗隐,为钱镠客,绍威伸南阮之敬。隐以所著文章诗赋酬寄,绍威大倾慕之,乃目其所为诗集曰《偷江东》。今邺中人士,多有讽诵。
鉴诫录
(罗)隐常献卷于郑相公畋。郑女妙于篇什,每读隐诗,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未尝不于父前三复,似慕其才。相国或一日因隐到宅,遂留从容,命女下帘窥之。女见隐为人迂差,永不复吟隐诗矣。
旧五代史本传
(罗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
《续唐三体诗》引《西清诗话》
人才高下,各有分限。少陵、太白当险阻艰难、流离困踬,杰然出语自高。至罗隐诸人,向用偏伯之国,夸雕逞奇,虽欲高,而意未尝不卑。譬之秦武阳气慨全燕,见秦王则战掉失色;淮南王虽为神仙,谒帝犹轻其举止。此岂由素习哉!天禀自然,不可强力至也。
唐才子传
(隐)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多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唐诗品汇
(隐)工诗、长于咏物。
四友斋丛说
罗隐诗虽是晚唐,如“霜压楚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酤”,亦自婉畅可讽。
《诗源辨体》
律诗由盛唐变至钱、刘,由钱、刘变至柳宗元、许浑、韦庄、郑谷、李山甫、罗隐,皆自一源流出;体虽渐降,而调实相承,故为正变。
《五朝诗善鸣集》
虽曰邺、隐齐名,毕竟隐雄于邺。
《载酒园诗话又编》
温、李俱善作骈语,故诗亦绮丽。
隐之表启不减两生,诗独带粗豪气,绝句尤无韵度,酷类宋人,不知尔时何以名重至此!
邺州罗绍威至自号其集为《偷江东》,青州王师范遣使赉礼市求其一篇,然犹武人。
令狐滈登第,隐贺之,其父绹曰:吾不喜汝及第,喜汝得罗公一篇耳。
”郑畋女频诵其诗,窥其貌寝乃已。
由今视之,亦何烦尔乎?
《载酒园诗话又编》
隐亦时有警句,但不能首尾温丽。
《唐音审体》
昭谏生于有唐末造,其亡已入五代矣。今体诗气雄调响,罕与为匹。然唐人蕴藉婉约之风,至昭谏而尽;宋人浅露叫嚣之习,至昭谏而开。文章气运,于此可观世变。
戴京曾《罗昭冻集序》
罗昭谏诗,言中有响,《三百篇》后颇寓讽谏之意。或者以其语多平易而忽之,要之胜填词豪艳而无当于兴感者什佰矣。况其精邃自然处,正复不让唐之初、盛。
一瓢诗话
“三罗”其名,隐为最,虬次之,邺斯下矣。
一瓢诗话
罗昭谏为三罗之杰。调高韵响,绝非晚唐琐屑,当与韦端己同日而语。
北江诗话
七律至唐未造,惟罗昭谏最感慨苍凉,沉郁顿挫,实可以远绍浣花,近俪玉溪。盖由其人品之高,见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次则韩致尧之沉丽,司空表圣之超脱,真有念念不忘君国之思。孰云吟咏不以性情为主哉!若吴子华之悲壮,韦端己之凄艳,则又其次也。
《雨村诗话》
五代自以韩偓、韦庄二家为升堂入室,然执牛耳者必推罗江东。其诗坚浑雄博,亦自老杜得来,而绝不似宋西江派之貌袭。世人称之者少,何也?皮、陆辈雕文刻镂,近乎土木偶人,少生趣矣。
三唐诗品
专裁七律,是郑都官一流,不得其源所出。伤乱情多,时见言旨,第词无蓄意,风格告衰。
刘康乂 朝代:唐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3 【介绍】: 唐末寿州安丰人。
有膂力,善用矛槊。
僖宗中和中随朱温赴镇,累典禁军,以战功迁密州刺史。
政甚简静。
王师范叛据青州,乞师于淮,淮人遂攻密州。
康乂兵少,城陷,被害。
朱友宁 朝代:晚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3 【介绍】: 唐宋州砀山人,字安仁。
朱温从子。
少习诗礼,长喜兵法。
唐末,从朱温征战,积军功,累官至检校司空兼龚、柳二州刺史。
青州平卢节度使王师范率兵围齐州,友宁引兵救之,夺马四千蹄,斩首数千级。
昭宗归长安,授岭南西道节度使。
天复三年,王师范攻兖州,友宁迎战石楼,兵败坠马,没于阵。
刘鄩 朝代:唐末至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7—920 【介绍】: 唐末五代时密州安丘人。
幼有大志,好兵略,涉猎史传。
唐昭宗光化中,王师范表为登州刺史。
朱温西攻凤翔,师范乘梁虚,遣人分袭梁诸州县。
鄩使人负油鬻城中以探虚实,袭破兖州。
温引兵东还攻鄩,鄩降,以为都押衙。
温建后梁,累迁左龙武统军。
后梁末帝初,领镇南军节度使。
与李存勖战,大败。
尹皓、段凝等数恶鄩,乃谮之,罢归洛阳,酖杀之。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二
鄩。
密州安邱县人。
中和中事青州节度使王敬武为小校。
光化初。
以破张蟾功表为登州刺史。
移刺淄州。
天复三年从王师范降梁。
表为鄜州留后。
天祐二年授右金吾卫大将军。
梁开平元年充诸军马步都指挥使检校司徒。
累迁佑国同州军两使留后。
寻为永平军节度使。
四年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
末帝即位。
授开封尹。
贞明元年加检校太尉。
授滑州节度使。
领镇南军节度使。
五年迁泰宁军节度使。
六年授河东道招讨使。
命讨朱友谦。
尹皓段凝辈素忌鄩。
言鄩逗遛养寇。
诏归洛。
河南尹张宗奭承密旨逼令饮酖而卒。
年六十四。
赠中书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濮州人。唐末动乱,躬耕海滨,号逍遥先生。工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濮州(今山东鄄城)人,自号逍遥先生。
唐末王师范为平卢节度使时,曾辟其为幕吏。
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5 【介绍】: 五代时颍州斤沟人。
以猛决闻,尤善骑射。
事朱温,累迁检校右仆射,表授曹州刺史。
唐昭宗天复三年,败李茂贞、王师范,授齐州刺史,累加检校司徒、徐州节度使。
温建后梁,加同平章事、检校太傅,后移陕州节度使。
末帝讨朱友圭,颇得其力,及即位,首封邺王,加中书令,事无巨细必先与其谋。
末年矜功恃众,专割财赋,时人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