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玄泰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吴郡长州人,俗姓鲁。
历居五台山、峨眉山,后栖衡山祝融峰下,与玄泰布纳交契。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吴郡长洲鲁氏子。
出家礼五台峨嵋天台诸胜迹。
至衡岳爱之。
遂栖止祝融峰下。
玄泰布纳相往来。
每谓其友曰。
吾不愿学僧崖之焚木楼。
亦不愿学屈原之葬鱼腹。
然终当学萨埵太子之饲虎耳。
一日委身鸷兽前。
骨肉皆尽。
为收其遗馀。
以阇维之。
得舍利。
绝圆莹。
因撷华酌水。
述文以祭。
其文槩谓能以勇猛破贪著。
成法檀度也。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行明。
俗姓鲁。
吴郡长洲人也。
幼从师于本部。
后游方问道。
然其耿介轩昂啸傲自放。
初历五台峨嵋礼金色银二世界菩萨。
皆随心应现。
由此登天台陟罗浮。
入衡岳游梓潼。
属唐季湘之左右割裂。
争寻常而未息。
靡有宁岁。
于是栖祝融峰下有终焉之志。
止七宝台。
玄泰布纳为交契。
其性之好恶亦罔抗其轻重焉。
尝谓道友曰。
吾不愿随僧崖焚之于木楼。
不欲作屈原葬之于鱼腹。
终誓投躯学萨埵太子超多劫而成圣果。
可不务乎。
屡屡言之都不之信。
忽于林薄间委身虓虎前。
争竞食之。
须臾肉尽。
泰公收其残骼焚之而获舍利。
乃撷华酌水为文祭之。
辞中明其勇猛能捐内财。
破悭法成檀度未舍已舍当舍三轮顿空。
取大果若俯拾芥焉。
系曰。
佛敕比丘施众生食。
二世顺益感果非轻。
若其明公成大檀度远悭贪也。
成大勇猛得无畏也。
成三轮空无为功德也。
成难舍心净佛土也一掷其躯其利博哉。
譬犹善赏者费少而劝多。
其是之谓乎。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张氏。豫章海昏人。幼事涅槃和尚获薙落。建受具。即扣禅门。后佩记莂于药山之室。 药一日问。子何处去来。智云。游山来。药云不离此室。速道将来。智云。山上乌儿白似雪。涧底游鱼忙不彻。 智与云岩侍立次。药云。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则头角生。智头陀怎么生。智便出去。云岩问药山。智师兄为什么不祗对和尚。药云。我今日。背痛。是他却会汝去问取。岩问智。智云。汝去问取和尚。岩迁化时。遣人送书到。智览之云。云岩不知有。悔当时不向伊道。虽然如是要且不违药山之子。 卧次椑树问云。作什么答云。盖覆。椑云。卧是坐是。答云。不在两头。椑云。争奈盖覆。答云。莫乱道。智见椑树坐次云。作什么椑云和南。答云。隔阔来多少时。椑云恰是。乃拂袖出。因沩山问云岩菩提以何为座。岩云。以无为为座。岩却问沩山。山云。以诸法空为座。沩山又问智。智云坐也。听伊坐。卧也听伊卧。有一人不坐不卧。速道速道。沩山问。智什么处去来答云看病来沩云。有几人病答云有病底。有不病底。沩云不病底。莫是智头陀否。答云。病与不病总不于他事。一日到五峰。五峰问。还识药山老宿否。答云不识。峰云为什么不识。答云不识不识。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智下禅床作女人拜云。谢子远来。都无祗待。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 答云。东土不曾逢。石霜问。百年后。有人问极则事。作么生向他道。智唤沙弥。沙弥应诺。智云添却净瓶水著良久却问石霜。适来问什么霜再举智便起去。太和九年乙卯九月。示疾。僧众慰问其苦。智曰有偿无受。汝知之乎。众皆愁然。十一日谓众曰。吾今西迈。理无东移。言讫告寂。寿六十有七。阇维获灵骨数片。金色玉声。瘗于石霜山之阳。谥脩一大师塔号宝相。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圆智。
俗姓张。
豫章海昏人也。
总丱之年顿求出离。
礼涅槃和尚躬执鉼屦。
爰登戒地誓叩禅门。
见乎药山示其心决。
后居长沙道吾山。
海众相从犹蜂蚁之附王焉。
以太和九年乙卯九月十一日长逝。
享年六十七。
阇维得不灰之骨数片。
脑盖一节特异而清莹。
其色如金其响如铜。
乃建塔于石霜山。
敕谥脩一大师宝相之塔。
得其道者则普会焉。
智公初领悟药山宗旨。
俨师诲之曰。
吾无宝玉大弓以为分器。
今赏汝犊鼻一腰。
虽云微末而表亲亵欤。
南岳僧玄泰著碑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8 【介绍】: 即石霜。唐僧。庐陵新淦人,俗姓陈。年十三出家,二十三往嵩山受具戒,就东洛学律。避世混俗于长沙,至石霜山,人莫能识。后与禅侣入深山无人之境,结茅宴坐。游学者寻见之,号哭扣击,交请不出。如是二十年间,堂中老宿,亦长坐不卧,屹若椔杌,时人谓之石霜枯木众。
禅林僧宝传·卷第五
禅师名庆诸。庐陵新淦陈氏子也。生而神俊。标致闲暇。年十三。独游南昌。爱西山。往游览忘返。沙门绍銮与语奇之。谓人曰。此儿自奋如此。他日未易量也。容纳之。诸事之。十年如一日。乃剃发。诣嵩岳受具。时洛下毗尼之学盛。诸睨视讲席。良久而去。有劝之者。诸不答。闻湘中有南宗法道。往造大沩。时祐禅师。席下万指。诸愿籍名役作。勤劳杵臼间甚久。祐见之簸处曰。檀信物不可抛撒。曰不敢。祐俯拾得一粒曰。此非抛撒者耶。诸拟对之。祐曰。勿轻此一粒。百千粒从此粒生。曰即如是。此粒从何生乎。祐为大笑。明日升座曰。大众米里有虫。然诸疑终不决。至道吾智禅师所依止。问曰。和尚百年后。有人问极则事。如何向伊道。智唤沙弥。沙弥至。智曰添净瓶水著。却问诸曰。汝适何所问。诸理前语。智即起去。诸于是悟其旨。时方为二夏僧。去隐于浏阳之陶家坊。人无知者。有僧自洞山来。诸问。价公比有何言句。曰洞山曰。初秋夏末。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然对之者。多不契。诸曰。何不道。出门便是草。洞山旋闻其语。惊曰。浏阳乃有古佛耶。自是僧多往依之。乃住成法席。号霜华山。山去道吾密迩。智公将化。以诸为正传。弃其众从诸。诸迎居正寝。智行必掖。坐必侍。智殁时。众已辐凑如云。谓众曰。一代时教。整理时人手脚。凡有其由。皆落在今时。直至法身非身。名为极致。而我辈沙门。全无肯路。若分即差。不分即坐著泥水。但由心意。妄说见闻。僧问。如何是西来意。曰空中一片石。僧礼拜。曰会么。曰不会。诸曰。赖汝不会。汝若会打破汝头。诸坐室中。僧窗外问。咫尺之间。为什么不见师颜。诸曰。我道遍界不曾藏。僧至雪峰。举似存禅师而曰。石霜意旨如何。存公曰。什么处不是石霜。后传此语至诸。诸笑曰。老汉有什么死急。诸不出霜华二十年。学者刻意。师慕至堂中。有不卧。屹然枯株者。天下谓之枯木众。唐僖宗闻其名。遣使赍赐紫伽梨。诸不受。光启四年戊申二月二十日己亥。安坐而化。阅世八十有二。坐五十有九夏。葬全身于寺之西北隅。谥普会。塔曰无相。有得法上首两人。龙湖闻禅师。九峰乾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生庐陵新涂玉笥乡之陈氏。祖考皆有隐德。诸年十三。礼绍銮禅师于豫章西山剃落。年二十三。往嵩山受具戒。习毗尼。既而抵大沩山。作米头。以究心学。一日诸在寮内筛米次。沩山云。施主物莫抛撒。诸云。不抛撒。沩于地上拾得一粒。举起云。又道不抛撒。诸云。一粒子不多。沩云。须知千粒万粒。从者一粒生。诸云。千粒万粒。从者一粒生。未审者一粒。从什么处生。沩山笑归方丈。至晚上堂云。大众米里有虫。 后参道吾问云。如何是触目菩提。吾唤沙弥。沙弥应诺。吾云添净瓶水著。吾却问诸。汝适来问什么。诸欲举前问。吾便起去。诸有省。 后出世石霜。上堂云。法身非身。此是教家极则。祖师门下。全无肯路。但由心意。妄说见闻。尽落今时窠臼。汝等诸人还委悉么。僧问如何是西来意。诸云。空中一片石。僧礼拜。诸云会么。僧云不会。诸云。赖汝不会。汝若会。即打破汝头。道吾以诸见处深类己。乃躬至石霜就养。会洞山示寂。四方学者无所归宿。而卒于诸是赖。如是二十年。堂中老宿长坐不卧。屹若椔杌。天下谓之石霜枯木众。 光启四年戊申岁二月乙亥。示疾终。享龄八十二。受腊五十九。越三月十五日。葬于寺之西北隅。谥普会。塔号法相。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庆诸。
俗姓陈。
庐陵新淦玉笥乡人也。
乃祖厥考咸不为吏。
清言放荡焉。
诸始十三礼绍銮禅翁为师。
于洪井西山剃䰂。
二十三往嵩山受具戒便就东洛学毗柰耶。
既知听制。
终谓渐宗。
回抵南岳入大沩山。
次届云岩遇道吾。
垂问知意方为二夏之僧。
得石霜山便议终焉之志。
道吾躬至石霜山日勤执侍往还问答。
语在别录。
诸貌古气真世无能识。
时洞山新灭。
俄为远方禅侣围绕。
因入深山无人之境。
结茅宴坐。
时众追寻。
倏有见者皆号哭交请出为吾曹。
诸将安往。
由是晨夕被游学者扣击。
可无希声以应之乎。
如是二十年间。
堂中老宿长坐不卧。
屹若椔杌。
天下谓之石霜枯木众是也。
南方谓之丛林者。
翻禅那为功德丛林也。
为四方清则者无出其右。
以光启四年戊申岁二月己亥示疾终于山院。
享龄八十二。
僧腊五十九。
越三月十五日葬于寺西北隅二百许步。
门弟子等结坟塔作螺髻形。
夏四月一日广化寺释子处讷。
追慕往德恐遗美声。
命南岳玄泰纂录言行。
诸方弟子分行其道焉。
敕谥普会大师。
塔曰法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 【介绍】: 唐僧。泉州人,俗姓柯。初游长安,后居鄂州岩头院。僖宗光启间天下纷乱,全豁为地方武装所剽掠,责其供馈,不能,遂杀之。后僖宗赐谥清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7—886或887 俗姓柯,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出家于泉州灵泉寺。于长安西明寺受戒后,居保寿寺习《涅槃经》。南归住余杭大慈山,后至武陵,嗣德山宣鉴。于鄂州唐年山(一作唐宁山)创岩头院而居,世称岩头和尚。后遇盗而被害。谥清严大师。《祖堂集》卷七、《宋高僧传》卷二三、《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有传。《祖堂集》存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出泉州柯氏。
少挺特。
器度宏伟。
依清源谊公薙落。
趋长安西明寺照公。
受具戒。
即往保寿寺习经律。
顷之偕雪峰存公。
钦山邃公。
北造临济。
属临济归寂。
乃谒仰山。
才入门。
提起坐具云。
和尚。
山欲举起拂子。
豁云不妨好手。
继参德山。
提坐具上法堂。
徘徊瞻顾。
德山云作么。
豁咄之。
山云。
老僧过在什么处。
豁云。
两重公案。
遂下参堂。
山云。
者个阿师。
稍似个行脚人。
至来日上方丈问讯。
山云。
阇梨是昨日新到么。
豁云是。
山云。
什么处学得者虚头来。
豁云。
某甲终不自谩。
山云。
他后不得孤负老僧。
一日豁入方丈。
侧身立问云。
是凡是圣。
山喝。
豁礼拜。
后有人举似洞山。
山云。
若不是豁上座。
大难承当。
豁闻之乃曰。
洞山老人不识好恶。
错下名言。
我当时一手揖一手捺。
雪峰作饭头。
一日饭迟。
德山拓钵至法堂。
峰因晒炊巾。
见之云。
者老汉。
钟未鸣。
鼓未响。
拓钵向什么处去。
德山便归方丈。
峰举似豁。
豁云。
大小德山不会末后句。
山闻即呼至问云。
汝不肯老僧那。
豁密启其意。
山至来日上堂。
豁于僧堂前。
抚掌大笑云。
且喜老汉会末后句。
直是天下人无柰他何。
虽然如此。
也只得三年。
豁与雪峰钦山聚话次。
雪峰忽指一碗水。
钦山云。
水清月现。
雪峰云。
水清月不现。
豁踢翻水碗而去。
豁与雪峰同辞德山。
山问甚么处去。
豁云。
暂辞和尚下山去。
山云。
子他后作么生。
豁云。
不敢孤负和尚。
山云。
子凭何见。
有此说。
豁云。
智过于师。
方堪传授。
智与师齐。
减师半德。
山云。
如是如是当善护持。
豁反庵于洞庭之卧龙山。
僧问。
无师之人还有出身处也无。
豁云。
声前古毳烂。
云堂堂来时如何。
豁云刺破眼。
问如何是祖师意。
豁云。
移取庐山来向汝道。
上堂。
谓诸徒云。
吾尝寻究涅槃经。
三两段文。
似衲僧说话时。
有僧礼拜请举。
豁云。
第一段义道。
吾教意如伊字三点。
东方一点。
点开诸菩萨眼。
西方一点。
点断诸菩萨命根。
上方一点。
点著诸菩萨顶。
第二段义道。
吾教意如摩醯首罗。
擘开面门。
竖亚一只眼。
第三段义道。
吾教意。
如涂毒鼓。
击一声。
远近闻者皆丧。
时小严上座出问云。
如何是涂毒鼓。
豁以两手按膝。
举身横亚云。
韩信临朝底。
光启初。
徙唐年山。
凿岩置院。
号岩头。
值天下大乱。
豁每语人曰。
我死要当大叫一声。
三年四月八日。
贼群聚院中。
索供馈。
知事辈皆遁匿。
独豁坐堂上。
贼挥突。
不为动。
乃剚刃其腹。
豁果大叫。
声闻数十里。
竟卒。
阇维获舍利以葬。
僖庙赐谥清严。
塔号出尘。
南岳释玄泰撰碑颂德。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遗身篇第七
释全豁。
俗姓柯氏。
泉州人也。
少而挺秀。
器度宏远而疏略。
礼清源谊公为师。
往长安造西明寺照公。
与受满足法。
即于左街保寿寺。
听寻经律决择纲宗。
垂成讲导。
振锡南指。
诣武陵德山。
药病相应更无疑滞。
后居所邻洞庭。
地曰卧龙。
乃筑室而投憩焉。
徒侣影随。
又居唐年山。
山有石岩巉崒。
立院号岩头欤。
凡所施用皆削繁总兀然而坐任众围绕。
曰汝何不思惟家中有多少事。
实于逆顺之境證得超越之相者。
豁值光启已来中原多事诸侯角立狂贼来剽掠。
众皆回避。
豁惟晏如。
贼责弗供馈。
忿怒俾挥刃之。
曾无惧色。
当光启丁未岁夏四月八日。
门人权葬。
葬后收焚之。
获舍利七七粒。
僖宗赐谥曰清严。
塔号出尘。
葬事檀越田咏兄弟率财营构。
南岳释玄泰撰碑颂德。
提唱斗峻。
时号岩头法道。
难其领会焉。
系曰。
休豁二师何临难无苟免乎。
通曰。
凡夫之难是菩萨之易。
经生累舍。
此乌悕哉。
昔安世高累累偿债。
去若拂尘业累才轻。
苦依身尽换坚固之体耳。
神仙或从刃殒者。
谓之剑解。
况其正修證果之人。
观待道理不以不令终为耻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0—901 【介绍】: 唐僧。泉州莆田人。俗姓黄。少习儒,性乐释典,十九岁出家福州云名山。后居临川曹山,前来参问者常满堂。有《注对寒山子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0—901 又名耽章。俗姓黄,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19岁出家,入福州云名山。懿宗咸通初,从洞山良价学禅,得其印可。后住临川曹山,大振洞山雄风,开曹洞一宗,世称曹山本寂。昭宗光化四年(901)卒。敕谥元證大师。《祖堂集》卷八、《宋高僧传》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七均有传。后人辑有《抚州曹山元證禅师语录》,收入《大正藏》。本寂兼善诗,著有《对寒山子诗》7卷,已佚。其语录及《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等书中录存本寂诗偈1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全唐诗》收录其诗1首,题名耽章,实为大梅法常作。
禅林僧宝传·卷第一
禅师讳耽章。泉州莆田黄氏子。幼而奇逸。为书生不甘处俗。年十九弃家。入福州灵石山。六年乃剃发受具。咸通初。至高安。谒悟本禅师价公。依止十馀年。价以为类己。堪任大法。于是名冠丛林。将辞去。价曰。三更当来。授汝曲折。时矮师叔者知之。蒲伏绳床下。价不知也。中夜授章。先云岩所付宝镜三昧。五位显诀。三种渗漏毕。再拜趋出。矮师叔引颈呼曰。洞山禅入我手矣。价大惊曰。盗法倒屙无及矣。后皆如所言。宝镜三昧。其词曰。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其善保护。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必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涂。挟带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黧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直。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儿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五位君臣偈。其词曰。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昔日嫌。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更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正中来。无中有路出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偏中至。两刃交锋要回避。好手还同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气。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终归炭里坐。三种渗漏。其词曰。一见渗漏。谓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情渗漏。谓智常向背。见处偏枯。三语渗漏。谓体妙失宗。机昧终始。学者浊智流转。不出此三种。纲要偈三首。其一名敲倡俱行。偈曰。金针双锁备。挟路隐全该。宝印当空妙。重重锦缝开。其二名金锁玄路。偈曰。交互明中暗。功齐转觉难。力穷寻进退。金锁网鞔鞔。其三名理事不涉。偈曰。理事俱不涉。回照绝幽微。背风无巧拙。电火烁难追。黎明章出山。造曹溪礼祖塔。自螺川还止临川。有佳山水。因定居焉。以志慕六祖。乃名山为曹。示众曰。僧家在此等衣线下。理须会通向上事。莫作等闲。若也承当处分明。即转他诸圣。向自己背后。方得自由。若也转不得。直饶学得十成。却须向他背后叉手。说什么大话。若转得自己。则一切粗重境来。皆作得主宰。假如泥里倒地。亦作得主宰。如有僧问药山曰。三乘教中。还有祖意也无。答曰有。曰既有。达磨又来作么。答曰。只为有。所以来。岂非作得主宰。转得归自己乎。如经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言。劫者滞也。谓之十成。亦曰断渗漏也。只是十道头绝矣。不忘大果。故云守住耽著。名为取次承当。不分贵贱。我常见丛林。好论一般两般。还能成立得事么。此等但是说向去事路布。汝不见南泉曰。饶汝十成。犹较王老师。一线道也。大难。事到此。直须子细始得。明白自在。不论天堂地狱。饿鬼畜生。但是一切处不移易。元是旧时人。只是不行旧时路。若有忻心。还成滞著。若脱得。拣什么。古德云。只恐不得轮回。汝道作么生。只如今人。说个净洁处。爱说向去事。此病最难治。若是世间粗重事。却是轻。净洁病为重。只如佛味祖味。尽为滞著。先师曰。拟心是犯戒。若也得味是破斋。且唤什么作味。只是佛味祖味。才有忻心。便是犯戒。若也如今说破斋破戒。即今三羯磨时。早破了也。若是粗重贪瞋痴。虽难断却是轻。若也无为无事净洁。此乃重。无以加也。祖师出世。亦只为这个。亦不独为汝。今时莫作等闲。黧奴白牯修行却快。不是有禅有道。如汝种种驰求。觅佛觅祖。乃至菩提涅槃。几时休歇成办乎。皆是生灭心。所以不如黧奴白牯。兀兀无知。不知佛。不知祖。乃至菩提涅槃。及以善恶因果。但饥来吃草。渴来饮水。若能恁么。不愁不成办。不见道计较不成。是以知有。乃能披毛戴角。牵犁拽耒。得此便宜。始较些子。不见弥勒阿閦。及诸妙喜等世界。被他向上人唤作无惭愧。懈怠菩萨。亦曰变易生死。尚恐是小懈怠。在本分事。合作么生。大须子细始得。人人有一坐具地。佛出世慢他不得。恁么体会修行。莫趁快利。欲知此事。饶今成佛成祖去。也只这是。便堕三涂地狱六道去。也只这是。虽然没用处。要且离他不得。须与他作主宰始得。若作得主宰。即是不变易。若作主宰不得。便是变易也。不见永嘉云。莽莽荡荡招殃祸。问如何是莽莽荡荡招殃祸。曰只这个总是。问曰如何免得。曰知有即得。用免作么。但是菩提涅槃。烦恼无明等。总是不要免。乃至世间粗重之事。但知有便得。不要免免。即同变易去也。乃至成佛成祖。菩提涅槃。此等殃祸。为不小。因什么如此。只为变易。若不变易。直须触处自由始得。香严闲禅师会中有僧。问如何是道。闲曰枯木里龙吟。又问如何是道中人。闲曰髑髅里眼睛。其僧不领。辞至石霜。问诸禅师曰。如何是枯木里龙吟。诸曰犹带喜在。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诸曰犹带识在。又不领。乃问章曰。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章曰血脉不断。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章曰乾不尽。又问有得闻者否。章曰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又问未审是何章句。章曰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乃作偈曰。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有僧以纸为衣。号为纸衣道者。自洞山来。章问如何是纸衣下事。僧曰。一裘才挂体。万事悉皆如。又问如何是纸衣下用。其僧前而拱立。曰诺即脱去。章笑曰。汝但解恁么去。不解恁么来。僧忽开眼曰。一灵真性。不假胞胎时如何。章曰未是妙。僧曰如何是妙。章曰不借借。其僧退坐于堂中而化。章作偈曰。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情分万法沉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若向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僧问五位君臣旨诀。章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形像。偏中至者。舍事入理。正中来者背理就事。兼带者冥应众缘。不随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要当审详辨明。君为正位。臣是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问如何是君。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问如何是臣。曰灵机宏圣道。真智利群生。问如何是臣向君。曰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问如何是君视臣。曰妙容虽不动。光烛不无偏。问如何是君臣道合。曰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法之宗要。作偈曰。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出语直教烧不著。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岐路。无事无身落始终。又曰。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有稠布衲者。问曰。披毛戴角是什么堕。章曰是类堕。问不断声色是什么堕。曰是随堕。问不受食是什么堕。曰是尊贵堕。夫冥合初心。而知有是类堕。知有而不碍六尘是随堕。维摩曰。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食者正命食也。食者亦是就六根门头。见觉闻知。只不被他染污。将为堕。且不是同也。章读杜顺傅大士所作。法身偈曰。我意不欲与么道。门弟子请别作之。既作偈。又注释之。其词曰。渠本不是我(非我)。我本不是渠(非渠)。渠无我即死(仰汝取活)。我无渠即余(不别有)。渠如我是佛(要且不是佛)。我如渠即驴(二俱不立)。不食空王俸(若遇御饭。直须吐却)。何假雁传书(不通信)。我说横身唱(为信唱)。君看背上毛(不与你相似)。乍如谣白雪(将谓是白雪)。犹恐是巴歌。南州帅南平钟王。雅闻章有道。尽礼致之不赴。但书偈付使者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见之犹不采。郢人何事苦搜寻。天复辛酉夏夜。问知事。今日是几何日月。对曰六月十五。章曰曹山平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明日辰时吾行脚去。及时焚香。宴坐而化。阅世六十有二。坐三十有七夏。门弟子葬全身于山之西阿。塔曰福圆。 赞曰。宝镜三昧其词要妙。云岩以受洞山。疑药山所作也。先德惧属流布。多珍秘之。但五位偈。三种渗漏之语。见于禅书。大观二年冬。显谟阁待制朱彦世英。赴官钱塘。过信州白华岩。得于老僧。明年持其先公服。予往慰之。出以授予曰。子当为发扬之。因疏其沟封。以付同学。使法中龙象。神而明之。尽微细法执。兴洞上之宗。亦世英护法之志也。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黄氏。
泉之蒲田人。
年十九。
即出家于福州之云名山。
年二十二。
而受具。
举措老成。
识者知其为法器。
成通初。
禅学方盛。
会悟本价禅师。
住洞山。
寂往来请益。
洞山问云。
阇梨名什么。
寂云本寂。
洞云向上更道。
寂云不道。
洞云为什么不道。
寂云向上不名本寂。
洞深器之。
寂辞洞山。
山问云什么处去。
寂云不变异处去。
洞云不变异岂有去耶。
寂云去亦不变异。
后受请。
出世抚之曹山。
徙荷玉山。
二处法席俱盛。
僧问眉与目还相识也无。
寂云不相识。
僧云为什么不相识。
寂云只为同在一处。
僧云恁么即不分也。
寂云眉且不是目。
僧云如何是目。
寂云端的。
僧云如何是眉。
寂云曹山却疑。
僧云和尚为什么却疑。
寂云若不疑即端的去也。
问承教有言。
大海不宿死尸。
如何是海。
寂云。
包含万有。
曰为什么不宿死尸。
寂云绝气者不著。
曰既是包含万有。
为什么绝气者不著。
寂云。
万有非其功。
绝气有其德。
曰向上还有事也无。
寂云。
道有道无即得。
争柰龙王按剑何。
训应之暇。
又出君臣五位之说。
以诠其妙。
复著对寒山子诗。
行世。
文辞雅丽可观。
寻示疾终。
寿六十二。
腊三十七。
弟子树塔以窆。
南岳玄泰追撰塔铭。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本寂。
姓黄氏。
泉州蒲田人也。
其邑唐季多衣冠。
士子侨寓儒风振起。
号小稷下焉。
寂少染鲁风率多强学。
自尔淳粹独凝道性天发。
年惟十九二亲始听出家。
入福州云名山。
年二十五登于戒足。
凡诸举措若老苾刍。
咸通之初禅宗兴盛。
风起于大沩也。
至如石头药山其名寝顿。
会洞山悯物高其石头。
往来请益学同洙泗。
寂处众如愚发言若讷。
后被请住临川曹山。
参问之者堂盈室满其所詶对邀射匪停。
特为毳客标准。
故排五位以铨量区域。
无不尽其分齐也。
复注对寒山子诗流行寓内。
盖以寂素修举业之优也文辞遒丽号富有法才焉。
寻示疾终于山。
春秋六十二僧腊三十七。
弟子奉龛窆而树塔。
后南岳玄泰著塔铭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时僧。
俗姓胡。
曾住庐山屏风岩及南岳衡山。
历游各地,曾至润州、洪州、巴江诸地,亦曾游边塞。
以能诗名,与诗僧齐己、虚中、玄泰,诗人沈彬,道士聂师道等为诗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至五代初诗僧。
俗姓胡,一说姓顾。
曾住庐山屏风岩及南岳衡山。
历游各地,曾至润州、洪州、巴江、南中等地。
亦曾游边地。
与诗僧齐己、虚中、玄泰、诗人沈彬、道士聂师道等为友。
事迹据《唐才子传》卷三。
全唐诗》存诗12首,其中2首一作尚颜诗。
唐诗汇评
栖蟾,生卒年里贯均未详,俗姓胡。唐末五代诗僧,与虚中、齐己友善。曾游汉阳、润州、岭南等地,又曾居南岳。《全唐诗》存诗十二首。

作品评论

齐己《览延栖上人卷》
今体雕镂妙,古风研考精。何人忘律韵?为子辨诗声。贾岛苦兼此,孟郊清独行。荆门见编集,愧我老无成。
五代诗话引《雪浪斋日记》
唐僧柄蟾《题豫章邑中》云:“楚树七回凋茂叶,江人三至宿秋风。蟾蜍竹老摇疏白,菡萏池干滴碎红。”山谷诸人皆和此诗。
唐才子传
顾栖蟾者,亦洞庭人,以声律闻,今不见其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