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温彦博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敬祖,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温彦博之孙。
武后垂拱间为左司郎中,后官至太仆少卿。
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中》、《元和姓纂》卷四、《金石萃编》卷六一《美原神泉诗碑》。
翁念能诗,垂拱时曾游美原县神泉,见县尉韦元旦有《五言夏日游神泉诗》,遂作诗唱和。
《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全唐诗补逸
温翁念字敬祖,太原祁人,温彦博孙。
武后垂拱间为左司郎中,后官至太仆少卿。
诗一首。
(《全唐诗》无温翁念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7—724 【介绍】: 唐睿宗女。
名㝹,字华庄。
始封仙源公主,下嫁温彦博曾孙温曦。
改封凉国公主。
玄宗立,进封长公主。
宇文兴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7 【介绍】: 北周宗室,宇文仲子。
幼以兵乱,与父及亲属相失。
西魏恭帝二年,举贤良,除本郡丞,迁长隰县令。
周武帝保定二年,诏访仲子,兴始附属籍,武帝以其宗戚近属,待之甚厚,拜都督,封大宁郡公。
四年,出为泾州刺史。
五年,征拜宗师,袭爵虞国公
卒谥靖。
周罗㬋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2—605 【介绍】: 隋九江浔阳人,字公布。
少善骑射,阴习兵书,任侠放荡。
初仕陈,屡与齐师、周师战,勇冠三军。
晋王杨广伐陈,罗㬋都督巴峡沿江诸军事以拒。
陈后主被擒,与诸将大临三日,遣散士卒然后降,进位大将军。
炀帝即位,从平汉王杨谅,授上大将军。
后讨汉王余党,中流矢卒,谥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1—639 【介绍】: 唐太原祁人,字叔玠。
王僧辩孙。
幼孤,性雅淡,少嗜欲,安于贫贱,交不苟合。
隋时为奉礼郎。
入唐,为太子李建成中舍人。
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圭每推诚纳忠,多所献替,太宗多纳其言,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贞观二年任侍中,与房玄龄、李靖、温彦博、魏徵等同知国政。
能推人之长,有自知之明。
因故贬同州刺史。
官终礼部尚书。
卒时,太宗素服举哀,悼惜久之。
谥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71—639 字叔玠,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原为乌丸氏,曾祖神念自魏奔梁,改姓王氏。仕隋为奉礼郎。入唐,初为太子舍人,因事流于巂州。太宗知其才,召为谏议大夫。贞观元年(627),赐爵永宁县男,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二年,拜侍中,与房玄龄等同知国政。后进爵为郡公。七年,出为同州刺史。俄召为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与诸儒正定《五礼》。十三年卒,赠吏部尚书,谥曰懿。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其诗质朴沉健,不同时尚。《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72—约628 【介绍】: 唐太原祁人,字彦弘。
温大有、温彦博兄。
仕隋为东宫学士。
后见隋政日乱,谢病归。
李渊起兵,引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掌文翰。
禅代之际,与窦威、陈叔达参定礼仪。
高祖武德元年,迁黄门侍郎,与弟彦博对居近密,时人荣之。
寻转工部。
秦王世民以建成、元吉之故,命大雅镇洛阳以俟变,大雅数陈秘策,甚蒙嘉赏。
太宗即位,累转礼部尚书,封黎国公。
寻卒,谥孝。
有《大唐创业起居注》。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大雅字彦宏。太原祁人。仕隋为东宫学士。高祖起义。引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主文檄。累拜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太宗立。转礼部。封黎国公。卒谥曰孝。永徽五年赠尚书右仆射。
权万纪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3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
性强正,好直言。
太宗贞观中,自潮州刺史擢治书侍御史。
以公事劾房玄龄、王圭、温彦博等,太宗以为不避豪贵,甚礼之。
进尚书左丞,再转齐王祐府长史。
祐昵群小,万纪骤谏不入,即条过失以闻,竟为祐所杀。
谥敬,一作敢。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字里皆不详。
善嘲戏。
太宗贞观初,宿卫考满,至兵部试判,因错一字而落选,遂向温彦博披诉。
温令其作诗嘲竹及屏墙,应声而就。
温大喜,即令送吏部与官。
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二五四引《启颜录》、《大唐新语》卷一三。
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01—约866或约812—约870 【介绍】: 唐太原祁人,本名岐,字飞卿。
温彦博裔孙。
少敏悟,工诗词。
数举进士不第。
宣宗大中中,以搅扰试场,黜为随县尉。
襄阳节度使徐商署为巡官。
不得志,去归江东。
后至长安,任国子助教。
贬方城尉,卒。
其诗辞藻华丽,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其词多写闺情,风格浓艳,后收入《花间集》,为花间派词人之首,又与韦庄并称温韦。
时试律赋,八韵一篇,相传庭筠文思敏捷,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韵只须八叉八吟,故号为温八叉、温八吟,有《金筌集》及诗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12—870 本名岐,字飞卿,排行十六,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少负才华,尤长于诗赋,然生性傲岸,好讥讽权贵,得罪宰相令狐绹,因此累举不第,仅任方城尉、隋县尉、国子监助教等微职。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夏承焘有《温飞卿系年》。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亦有诗名,当时与李商隐齐名,号为“温李”。时人又称其与李商隐、段成式之诗风为“三十六体”,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故也。才性敏捷,每与试,押官韵,未尝起草,每一韵一吟,场中曰“温八吟”。又谓八叉手成八韵,故又称“温八叉”或“温八韵”。温诗语言风格较为秾艳,予人以绮错婉媚之感。此种特征尤以乐府篇什为最。其怀古之作,多含讽谕意义;其写女性之诗则多具悲剧色彩。亦有少量直接揭示社会矛盾之篇什,故不能将温诗一概斥之为“侧艳之词”。诗体以近体为较擅,气韵清拔,格调高峻,如《过陈琳墓》、《经五丈原》等。其写景小诗则清新可喜,如《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向称名句。由清人曾益编集作注、顾予咸补辑、顾嗣立补注重订之《温飞卿诗集笺注》,乃最完善之温诗注本,存诗近330首。《全唐诗》存诗9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6。
唐诗汇评
温庭筠(约801-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情敏捷,每入试,八叉手而成八韵,人号“温八叉”。然恃才傲物,放浪不羁,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曾东游吴越,南极黔巫,西北至萧关、回中,行踪极为广泛。大中末,谪为隋县尉。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与段成式、韦蟾等唱和。咸通七年,官国子助教,竟流落而终。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又工词,为《花间集》中首要词人,后人尊为花间鼻祖。有《握兰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均佚。今有《温飞卿集》七卷,别集一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九卷。
词学图录
温庭筠(?-866) 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花间词人鼻祖。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十卷,皆佚,词存《花间集》、《金奁集》中,王静安辑《金荃词》一卷。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六
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数举进士不第。徐商镇襄阳。署为巡官。历方城隋县尉卒。

作品评论

《旧唐书•文苑传》
(李商隐)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唐摭言
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咏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
北梦琐言
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口“救数人”也。
唐才子传
(庭筠)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笔成万言……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情绮丽,尤工律赋。
《批点唐音》
温生作诗,全无兴象,又乏清温,句法刻俗,无一可法,不知后人何故尊信。大抵清高难及,粗俗易流,差便于流俗浅学耳。余恐郑声乱耳,故特排击之。
唐诗镜
温庭筠诗如浪芷浮花,初无根蒂,丽而浮者,伤其质矣。
唐音癸签
温飞卿与义山齐名,诗体丽密概同,笔径较独酣捷。七言乐府,似学长吉,第局脉紧慢稍殊,彼愁思之言促,此淫思之言纵也。
《诗源辨体》
庭筠五言律有六朝体,酷相类。七言人录者调多清逸,语多闲婉,在晚唐另为一种。
《载酒园诗话又编》
大抵温氏之才,能瑰丽而不能澹远,能尖新而不能雅正,能矜饰而不能自然,然警慧处,亦非流俗浅学所易及。正如苎萝女,昵之虽欲倾城,然使其终身负薪,则亦不平。
《唐音审体》
飞卿乐府歌行,不妨出义山之上,而今体诗不逮远甚。虽曰义山学杜,飞卿学李,渊源本异,而工力浅深,自不可掩。
野鸿诗的
飞卿古诗与义山近体相埒,题既无谓,诗亦荒谬;若不论义理而只取姿态,则可矣。
《唐诗别裁》
语曰:“情生于文,文生于情。”情不足而文多,晚唐诗所以病也。得此意以去取温诗,则真诗出矣。
一瓢诗话
温飞卿,晚唐之李青莲也,故其乐府最精,义山亦不及。……唯长诗则温不迨李。李有收束法,凡长篇必作一小束,然后再收,如山川跌换之势;温则一束便住,难免有急龙急脉之嫌。
石洲诗话
飞卿七古,调子元好,即如《湖阴同》等曲,即阮亭先生之音节所本也。然飞卿多作不可解语。且同一浓丽,而较之长吉,觉有伧气,此非大雅之作也。
石洲诗话
温诗五律,在姚武功之上。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温飞卿久困名场,故学力独为透到。其于玉溪,何止偏师之攻!顾华玉盛诋之,亦蚍蜉撼树也。
《石园诗话》
愚谓飞卿才思艳丽,韵格清拔,随题措辞,无不工致,恰如其“有丝即弹,有孔即吹”之妙。
《南堂辍锻录》
温飞卿五律甚好,七律唯《苏武庙》、《五丈原》可与义山、樊川比肩。五七古、排律则外强中干耳。
《东目馆诗见》
飞卿与玉溪并称,其歌谣岂玉溪所能几及!清拔处亦不似长吉刿心镂肝。
《唐七律隽》
温、李并称,飞卿松秀似胜义山,而宋人学西昆者有此精到否?
三唐诗品
其源滥觞明远,而衍派子山,是义山一流。顾律多浮藻,无婉密之音。五言规古,自存璆亮。歌行炼色揣声,密于义山,疏于长吉。刘彦和谓“穷力追新”,陆士衡谓“雅而能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