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殷尧藩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嵩。唐睦州新安人,字子奇,号檀栾子。皇甫湜子。工词。有《醉乡日月》、《大隐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子奇,自称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皇甫湜之子,或曰牛僧孺表甥。事迹略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唐诗纪事》卷五二。《新唐书·艺文志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著录其《醉乡日月》3卷,《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大隐赋》1卷,今佚。《全唐诗》存诗13首,断句1联,词18首(内诗词重收者4首)。《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皇甫松,生卒年不详,一作皇甫嵩,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西)人。皇甫淡之子。举进士不第,终身布衣。松工诗词,《花间集》录其词十二首,近人辑有《檀栾子词》一卷。有《醉乡日月》三卷,今但存辑本。《全唐诗》存诗十三首。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
白居易。
……及门十人: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光范、祝天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5—854以后 【介绍】: 唐陕州硖石人,一说吴兴人。姚崇曾孙,一说姚崇曾侄孙。宪宗元和十一年进士。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敬宗宝历中为监察御史。文宗大和中,出为金、杭州刺史。入为谏议大夫,改给事中。时民诉牛羊使夺其田,诏朱俦覆按,猥以田归使,合劾发其私,以地还民。官终秘书监。工诗,其诗称武功体。与贾岛并称贾姚或姚贾。曾选王维、钱起等人诗编为《极玄集》。有诗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5?—855? 陕州(今河南陕县)人,郡望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曾任武功县(今属陕西)主簿,世称“姚武功”。晚任秘书少监,卒谥懿,后人又称“姚少监”。姚合为开元名相姚崇曾侄孙,父闬曾任相州临河县令。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登进士第,历任武功主簿,监察殿中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户二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秘书少监等职。事迹散见新、旧《唐书》本传,《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及《唐才子传》卷六。姚合诗与贾岛齐名,时有“姚贾”之称,且为晚唐苦吟一派诗人之宗主。姚合诗以五律为主,朴茂工巧,圆稳清润,代表作为《武功县中作》30首,模写荒凉山色,凋弊风景,唯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以抒写其散诞放旷之情怀。诗风近似贾岛,然较贾岛平淡浅近,晚唐诗僧齐己云:“冷淡闻姚监,精奇见浪仙。”(《还黄平素秀才卷》)姚合诗深为南宋四灵派诗人所推崇,然其诗取径太狭,器局狭小,所用料不过花、竹、鹤、僧、琴、药、茶、酒等物,而无感慨隽永味,元方回云:“大抵姚少监诗不及浪仙,有气格卑弱者。”(《瀛奎律髓》卷二四)诗集有四部丛刊本《姚少监诗集》10卷。姚合另编有《极玄集》2卷,选录王维、祖咏等21人诗作,凡100首(今存99首)。《全唐诗》存诗7卷。
唐诗汇评
姚合(约782-846?),吴兴(今属浙江)人,姚崇曾侄孙。元和初,父卒相州临河令任,因寄家河朔。十一年(816),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参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幕。调武功主簿,历万年、富平尉。宝历二年,授监察御史,旋分司东都。入朝为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大和八年,自刑部郎中出守杭州。开成中,历左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会昌中,为秘书监,卒。世称姚武功。合有诗名,提挈后进,时人以为“文宗”。曾选王维、祖咏、钱起等人诗百首,为《极玄集》,鉴赏甚精。有《姚合诗集》十卷、《诗例》一卷,宋人重加编次为《姚少监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七卷。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刘畋、僧清塞、卢休、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
唐诗纪事
(姚合)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
李频师之。
合有《极玄集》,取王维等念一人诗百篇,曰:“此诗中射雕手也。
姚勉《赞府兄诗稿序》
晚唐诗姚秘监为最清妙。
后村诗话
亡友赵紫芝选姚合、贾岛诗为《二妙集》,其诗语往往有与姚、岛相犯者。按贾太雕隽,姚差律熟,去韦、柳尚争等级。
沧浪诗话
(宋诗)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
对床夜语
四灵,倡唐诗者也,就而求其工者,赵紫芝也。然具眼犹以为未尽者,盖惜其立忐未高而止于姚、贾也。
瀛奎律髓
姚少监合,初为武功尉,有诗声,世称为姚武功,与贾岛同时而稍后,似未登昌黎之门。白乐天送知杭州有诗。凡刘、白以后诗人集中皆有姓名,诗亦一时新体也。而格卑于岛,细巧则或过之。
瀛奎律髓
予谓诗家有大判断,有小结裹。姚之诗专在小结裹,故“四灵”学之,五言八句皆得其趣,七言律及古体则衰落不振。又所用料不过花、竹、鹤、僧、琴、药、茶、酒,于此几物,一步不可离,而气象小矣。释故学诗者必以老杜为祖,乃无偏僻之病云。
唐才子传
(姚合)与贾岛同时,号“姚贾”,自成一法。岛难吟,有清冽之风;合易作,皆平淡之气。兴趣俱到,格调少殊,所谓方拙之奥,至巧存焉。盖多历下邑,官况萧条,山县荒凉,风景凋弊之间,最工模写也。
唐诗品汇
贾岛、姚合后出,格力犹有一二可取。
归田诗话
唐诗前以李、杜,后以韩、柳为最。姚合而下,君于不取焉。
唐音癸签
姚秘监诗洗濯既净,挺拔砍高。得趣浪仙之僻,时运以爽气;取材于籍、建之浅,而媚以茜芬:殆兼同时数子,巧撮其长者。但体似尖小,味亦微醨,故品局中驷尔。
《诗源辨体》
胡元瑞云:“晚唐二家:一家学贾岛,一家学姚合。”方虚谷云:“合诗有左无右,有右无左,前联佳矣,或后不称,起句是矣,缴句或非,有小结裹无欠涵容,其才与学殊不及浪仙也。”予考《才调》、《三体》、《律髓》、《品汇》、《类苑》诸书,合诸体仅得四五十篇,五言律如“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移山入院宅,种竹上城墙”、“棋罢嫌无月,眼迟听尽砧”、“马为赊来贵,僮因借得顽”、“裁衣延野客,剪翅养山鸡”、“嚼花香满口,书竹粉粘衣”、“无竹载芦看,思山叠石为”等句,仅入晚唐纤巧,中亦间有近岛者。但其人既在元和间,先已逗入晚唐纤巧,故晚唐诸家实多类之,非有意学之耳。
《四库全书总目》
合为诗刻意苦吟,工于点缀小景,搜求新意。时刻画太甚,流于纤仄者,亦复不少。宋末江湖诗派,皆从是导源者也。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武功诗语僻意浅,大有伧气,惟一二新异之句,时有可采,然究非正声也。(司空图)固是苦吟有悟,亦由骨韵本清。姚武功搜尽枯肠,终是酸馅气。武功诗欲求诡僻,故多琐屑之景,以避前人蹊径。佳处虽有,而小样处太多。“武功派”所以不佳,正坐着力都在没紧要处。若盛唐大家却在紧要处用力,其象外传神,空中烘托之笔,亦必与本位秘响潜通,神光离合,必不是抛落正意,另自刻画小景。
石洲诗话
姚武功诗,恬淡近人,而太清弱,抑又太尽,此后所以渐靡靡不振也。然五律时有佳句,七律则庸软耳。大抵此时诸贤七律,皆不能振起,所以不能不让樊川、玉溪也。
《中晚唐诗主客图》
武功诗集,古今体存遗甚多,其五言律朴茂新奇,酷似王仲初。仲初故与水部合体,而姚君与水部为友,其得于渐摩者深矣。佳篇美不胜收,然无逾《县居诗公者,且君以武功得名,未必不由此诗起也。次为升堂第四。
《东目馆诗见》
姚武功五律,脱洒似不作意,而含蕴不尽。七律亦新脆可喜。
三唐诗品
其源盖出左太冲,而驰骋害体,已开宋派。律体典润,故得名重当时。武功三十首,持见清华,然方之孟从事、刘随州,则神情顿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德源。宪宗元和进士。与李益交厚。古诗乐府,可称独步。卒飘蓬薄宦,客死三川。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德源,里居未详,自称“楚客”(《吴中夜别》),又云“二京有宅”(《洛阳春望》),则当曾寓居长安、洛阳。
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
自叹“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秋思》)。
一生穷愁潦倒,落落寡合,后客死于三川。
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四一、《唐才子传》卷六。
鲍溶与韩愈、李正封、孟郊、韦楚老、殷尧藩友善,与李益交谊尤深。
其诗多怀古感兴、道途旅思之作。
张为《诗人主客图》尊之为“博解宏拔主”,而自居于入室之列。
辛文房称其诗“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可称独步”(《唐才子传》)。
宋曾巩重编其诗为6卷。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录佚诗1首。
唐诗汇评
鲍溶,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字德源。
贞元中,北游太原,献诗严绶。
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
后飘蓬南方,游宣州、越州,与范传正、孟简等游宴唱和。
十三年客病淮南,后一、二年中卒。
溶与韩愈、孟郊、李正封、李夷简、殷尧藩、许浑等均有交往,与李益交谊尤深。
善诗,以古乐府见长。
有《鲍溶集》五卷,已佚。
后人辑有《鲍溶诗集》六卷、外集一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三卷。
全唐诗补逸
鲍溶字德源,元和四年韦瓘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博解宏拔主:鲍溶。
曾巩《鲍溶诗集目录序》
盖自先王之泽息而诗亡,晚周以来,作者嗜文辞、抒情思而已。然亦往往有可采者。溶诗尤清约谨严,而违理者少,亦近世之能言者也。
诗话总龟
欧阳文忠公酷爱鲍溶诗,《山中寒思》一篇最佳,云:“山深多悲风,败叶与秫齐。……”文忠晚得,恨见之迟。
郡斋读书志
张荐谓溶诗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曾子固亦爱其诗清约谨严,而违理者少。
唐诗纪事
溶,登元和进士第,与韩愈、李正封、孟郊友善。
唐才子传
古诗乐府,可称独步。盖其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睦州分水人,字希圣。宪宗元和进士。后隐居洪州西山,世称“华阳真人”。为诗奇丽。有《西山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希圣,号栖真子。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分水镇)人。曾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常州武进(今江苏武进),故亦称吴兴人,或常州人。宪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因自伤孤寒,深惧仕途险恶,遂不待除授,即离京东归。酷好道教神仙之术。以洪州(今江西南昌)西山为道家十二真君羽化之所,慕其真风,遂栖止以终。生平散见《唐摭言》卷八、《唐诗纪事》卷四一、《唐才子传》卷六等。为人风流少检,好为冶游香艳之词,故胡震亨称其“章句尚艳硕,乏韵致”(《唐音癸签》卷七)。《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0首,断句4。
唐诗汇评
施肩吾,生卒年不详,字希圣,睦州(今浙江建德)人。世家严陵七里濑,少习《礼记》,能诗。慕神仙轻举。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未待除授,即东归,张籍有诗送之。后隐于洪州之西山,习定神静气之法。肩吾工诗,早年亦有艳情之作。著有《辨疑论》等道教著作多种,存于《道藏》中。有《施肩吾诗集》十卷,今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九
肩吾字希圣。自号栖真子。洪州人。元和十年进士。隐居洪之西山。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
……及门十人: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光范、祝天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
唐摭言
施肩吾,元和十年及第,以洪州之两山,乃十二真君羽化之地,灵迹具存,慕其真风,高蹈于此。尝赋闲居遣兴诗一百韵,大行于世。
唐诗纪事
(肩吾)为诗奇丽,著《含韵山居诗》,才情富赡。
诗薮
七言排律,唐人仅数篇,而施肩吾乃有百韵者。其诗必不能佳,然亦异矣。
唐音癸签
施肩吾学道西山,自诧群真之一,而章句尚艳硕,乏韵致,未稔何以御风?
《唐诗笺注》
施希圣绝句多拗体,格律清矫,有意拔俗。晚年高蹈洪州西山,亦足征其性之僻也。
《诗源辨体》
施肩吾七言绝见《万首唐人绝句》,凡一百五十馀首。中有艳词三十馀篇。语多新巧,能道人意中事,较微之艳诗远力胜之。
《石园诗话》
施希圣(肩吾)登元和进士,慕仙迹隐豫章西山,有《西山集》。其自序云:“二十年辛苦烟萝松月之下,或时学龟息,饮而不食,肠胃无滓,形神益清,见天地六合之奥。凡奇兆异状,阅乎心目者,锐思一搜,皆落我文字网中。”今读其诗,奇丽果如所自序。然其诗如“只言众口铄千金,不信独愁销片玉”、“氏短艳歌君不解,浅深更漏妾偏知”……皆善于言情,哀艳宛转,绝不类隐者之语。施尝有诗曰:“若数西山得道者,连予便是十三人。”岂学仙不违言情,而情之浅者,亦不足以成仙欤?
《诗学渊源》
人但知“三十六体”始十温、李,不知李贺是其所宗,而元和时施肩吾实已先之。肩吾……为诗奇丽,以近体名于时。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穆宗长庆二年(822)进士,官终侍御史。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六六、《登科记考》卷一九。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之为“广大教化主”白居易之“及门”。《全唐诗》存诗12首。
唐诗汇评
陈标,生卒年里贯均未详。长庆二年(822)登进士第。官终侍御史。《全唐诗》存诗十二首。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及门十人: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光范、祝天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
唐摭言
元和十三年,进士陈标献诸先辈诗曰:“春宫南院院墙东,晓色初分日色红。文字一千重马拥,喜欢三十二人同。眼前鱼变辞凡水,心逐莺飞出瑞风。莫怪云泥从此别,总曾惆怅去年中。”
唐诗纪事
《啄木谣》云:“丁丁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肯归。终日与君除蠹害,莫嫌无事不平飞。”《寄友人》云:“杜甫在时贪入蜀,孟郊生处却归秦。如今始会麻姑意,借问山川与后人。”右张为取二诗作《主客图》。
升庵诗话
晚唐之诗分为二派:一派学张籍,则朱庆馀、陈标、任蕃、章孝标、司空图、项斯其人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睦州人。工诗,宪宗元和中即有诗名,方干曾从之学诗。穆宗长庆中,赴杭州取解,大得刺史白居易赏识。后尝至京洛,竟无所成。归故乡,优游而终,人呼为徐山人。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睦州(今浙江建德)人。与施肩吾精研吟咏,无进取意。宪宗元和年间有诗名,方干曾从之学诗。后游于长安,竟不成名,(一说“官至侍郎”,见《唐诗纪事》引宋潘若冲《郡阁雅谈》)遂归隐故乡,优游而终。与韩愈、白居易有交往。生平见《唐诗纪事》卷五二、《唐才子传》卷六。凝诗风朴实,张为《诗人主客图》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徐凝为及门。《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
唐诗汇评
徐凝,生卒年不详,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与施肩吾同里友善。长庆中,白居易刺杭,凝与张祜同往取解,凝得解元,后竟无成。元稹观察浙东,凝尝投谒。大和中,白居易为河南尹,复至洛,与唱和,后归江南,竟以布衣终身。凝工诗,受知于元、白,方干亦曾师事之。有《徐凝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徐凝,与白居易沈亚之辈友善,元和中官至侍郎。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
……及门十人: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光范、祝天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
皮日休《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
凝之操履不见于史,然方干学诗于凝,赠之诗曰:“吟得新诗草里论”,戏反其辞,谓“村里老”也。方下,也所谓简古者,且能讥凝,则凝之朴略稚鲁,从可知矣。乐天方以实行求才,荐凝而抑祜,其在当时,理其然也。
唐才子传
(凝)始游长安,不忍自炫鬻,竟不成名。将归,以诗辞韩吏部曰:“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知者怜之。
《石园诗话》
徐侍郎(凝)《奉陪相公看花宴会》二绝,胜于《杭州开元寺牡丹》诗,白香山赏之,以其末句见誉耳。……洪容斋以为诸绝如《辞韩侍郎》、《相思林》、《忆扬州》,亦皆有情致。今观侍郎诸诗,固皆以情致胜者也。或较之于(张)祜,则实不如。白之抑祜,或出于退轻薄而进朴略之心。而元稹谓“祜雕虫小技,或奖励之,恐变风教”,则实怀妒才之心矣。世不咎元而但咎白,何也?
《唐人绝句精华》
盛唐雄浑宏阔气象,一变而为韩愈之奇险,再变而成为白居易之刻露。奇险之极,则有卢仝之怪僻;刻露之极,则有徐凝之粗率。其间复有浮艳与冗漫之作,而唐诗遂衰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5—? 【介绍】: 唐成都人,字国钧。文宗大和进士。历侍御史、国子《毛诗》博士,出为简州刺史。与张籍、王建、贾岛、姚合等友善。工诗,多旅游之作。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国钧,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人,寓居成都。
文宗大和八年(834)登进士第。
宣宗大中八年(854)自国子毛诗博士出为简州刺史,后辞官归隐庐山。
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七。
雍陶与姚合、殷尧藩、贾岛、姚鹄、刘得仁等诗人交厚。
其诗清丽婉转,时人颇重之。
笔记谓雍陶尝“自比谢宣城、柳吴兴”(《云溪友议》卷上)。
殷尧藩赠诗谓“清婉逼阴、何”,颇能道出其诗之风格。
今人周啸天、张效民有《雍陶诗注》。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3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雍陶,生年年不详,字国钓,成都(今属四川)人。
少贫。
大和三年,南诏侵蜀,攻陷成都,掳子女工匠数万人,陶在蜀中,有诗记其事。
后人京,大和八年(834),登进士第。
曾以侍御佐兖海幕。
大中中,授国子毛诗博士。
八年,出刺简州,世称雍简州。
陶工于词赋,长于律绝,自比谢朓、柳恽。
与白居易、王建、贾岛、姚合、刘得仁、殷尧藩、李廓、章孝标、无可、广宣等交往唱酬。
有《雍陶诗集》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雍陶字国钧,成都人,大和八年陈宽榜进士及第。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七
陶字国钧。成都人。大和中进士。自国子博士出为简州刺史。

作品评论

云溪友议
(陶)为简州牧,自比谢宣城、柳吴兴也,宾至则折挫之。……有冯道明下第,请渴,云:“与员外故旧。”阍者以道明言启之。及引进,陶诃曰:“与公昧平生,何方相识矣?”道明曰:“诵员外之言,仰员外之德,诗集中日得相见,何隔平生也。”遂吟曰:“立当青草人先见,行近白莲鱼未知。”又曰:“江声秋入寺,雨气夜侵楼。”又曰:“闭门客到常疑病,满院花开不似贫。”陶闻吟,欣狎,待道明如晨昔之友。
唐才子传
(陶)工于词赋。
少贫,遭蜀中乱后,播越羁旅,有诗云:“贫当多病日,闲过少年时。
”大和八年陈宽榜进士及第,一时名辈,咸伟其作。
然恃才傲睨,薄于亲党。
……与贾岛、殷尧藩、无可、徐凝、章孝标友善,以琴樽诗翰相娱。
唐音癸签
雍简州矜负好句,为客所窥。此公工于造联,奈孱于送结,落晚调不振。
《诗学渊源》
(雍陶)诗情景俱到,晚唐本色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曲阳人,一作华州人,字虞臣。武宗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宣宗大中中为太原幕府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龙阳尉。得赦回京,终太学博士。与贾岛、姚合为诗友。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
困于场屋垂30年,客游所至,南极潇湘,北抵幽燕,西至汧陇,而以留滞长安及关中一带为久。
武宗会昌四年(844)登进士第。
宣宗大中初,掌书记于太原幕府,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得赦还京。
懿宗咸通末,终太学博士。
曾与姚合、贾岛、殷尧藩、顾非熊等唱和。
所作五律超迈时人。
或叹不遇,或写旅愁,或咏风物,“优游不迫,沉著痛快,两不相伤”(《唐才子传》卷七),被称为深得五言律之三昧。
《楚江怀古》、《落日怅望》、《灞上秋居》等,历来传诵。
乐府诗《征妇叹》哀伤惨恻,最有讽谕。
七言绝句亦有佳作。
宋严羽《沧浪诗话》、明杨慎《升庵诗话》、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等,咸推马戴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
叶矫然至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龙性堂诗话》续集)。
事迹散见《唐摭言》卷四、《金华子》卷下及补、《唐诗纪事》卷四九、《唐才子传》卷七。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马戴集》1卷,宋以后以《会昌进士集》之名行于世,有《唐百家诗》、《唐音统签》、《唐诗百名家全集》等本。
今人杨军等整理为《马戴诗注》。
全唐诗》存诗2卷。
唐诗汇评
马戴,生卒年不详,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宝历中,入京应进士举,𡲹试不第,与令狐定、姚合、贾岛、无可、李廓、顾非熊等交游唱和。又曾西游,足迹遍汧陇、邠宁、鄜坊、灵夏诸地。开成中,隐居华山,会昌五年(845),登进士第。大中中,佐太原军幕,以正言被斥,贬朗州龙阳尉。后佐大同军幕。入朝,官太学博士,卒。戴工诗,尤长五律。有《马戴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升堂七人:方干、马戴、任蕃、贾岛、厉玄、项斯、薛寿(涛)。
沧浪诗话
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
唐才子传
戴诗壮丽,居晚唐诸公之上,优游不迫,沉着痛快,两不相伤,佳作也。
《唐诗品》
元和以还,格调顿变,而清苦、对切之病,俱乏浑成,然意气格力,尚多可采。会昌作者,虞臣有称,然五言之长,自不可掩,而他皆不称。偏师虽捷,未足长驱,才难之叹,要之信然。
唐诗归
晚唐诗有极妙而与盛唐人远者,有不必妙而气脉神韵与盛唐人近者。“不必妙”三字甚难到,亦难言,妙不足以拟之矣。唯马戴优存此意,然皆近体耳。
唐音癸签
马虞臣“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风致自绝,然未如“空流注大荒”为气象。七言“东谷笑言西谷应,下方云雨上方晴”,虽得法于右丞,各自擅胜,但骨力概孱,不堪通检尔。
《载酒园诗话又编》
晚唐诗,今昔咸推马戴。其诗唯写景为工……大率体涩而思苦,致极清幽,亦近于岛也。
《中晚唐诗叩弹集》
晚唐以五律擅长者,断推马虞臣,其神采声律迥非许用晦、李德新辈所能仿佛也。后来唯张乔、张𧏖一两人差堪步武。
《龙性堂诗话初集》
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逸情促节,似无时代之别。
石洲诗话
马戴五律,又在许丁卯之上,此直可与盛唐诸贤侪伍,不当以晚唐论矣。然终觉樊川、义山之妙不可及。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虞臣诗,今皆咸推为晚唐之最。马与贾、姚同时,其称晚唐,犹钱、刘之称中唐也。诗亦近体多于古体,短律富于长律。笔格视贾氏稍开展,而体涩思苦,致极幽清,诚亦贾门之高弟也。断为升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