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杜如晦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5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天生至宝,时贵良金。
在镕之姿可睹,从革之用将临。
熠耀腾精,乍跃洪炉之内;
纵横成器,当随哲匠之心。
观其大冶既陈,满籯斯在。
俄融融而委质,忽晔晔而扬彩。
英华既发,双南之价弥高;
鼓铸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况乎六府会昌,我禀其刚;
九牧纳贡,我称其良。
因烈火而变化,逐懿范而圆方。
如令区别妍媸,愿为轩鉴
傥使削平祸乱,请就干将。
国之宝也,有如此者。
欲致用于君子,故假手于良冶。
时将禁害,夏王之鼎可成;
君或好贤,越相之容必写。
是知金非工而不用,工非金而曷求。
观此镕金之义,得乎为政之谋。
君谕冶焉,自得化人之旨;
民为金也,克明从上之由。
彼以披沙见寻,藏山是务。
一则求之而未显,一则弃之而弗顾。
曷若动而愈出,既踊跃以求伸;
用之则行,必周流而可铸?
羡夫五行之粹,三品之英。
昔丽水而隐晦,今跃冶而光亨。
流形而不缩不盈,出乎其类;
尚象而无小无大,动则有成。
士有鍜鍊诚明,范围仁义。
俟明君之大用,感良金而自试。
居圣人天地之炉,亦庶几于国器。
冻裂孤山雪作堆,招魂短些待谁来。
无文与可乌知月,有楮先生合伴梅。
疏影蚤知争脍炙,素衣应悔染尘埃。
新欢已饱张侯德,佳句谁堪共谢裁(前贤诗有便无文与可不有月传神之句尘姜侯德见杜集姜少府设鲙诗京陆士衡京洛多风素衣染为缁谢眺诗谁能久洛缁尘染素衣容唐杜如晦传宪物典率二人谢裁)
克明克俊,祖武惟昌。
业弘营土,声被海方
有流厥德,终耀其光。
明神幽赞,景祚攸长(同上)
缔基发祥,肇源兴庆
乃仁乃哲,克明克令。
庸宣国图,善流人咏。
开我皇业,七百同盛(同上)
建平文雅,休有烈光。
怀忠履义(一作抱义),身立名扬。
① 《唐书·乐志》曰:“祀五方上帝《五郊乐》,祀黄帝降神奏《宫音》,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豫和》。其《太和》、《寿和》、《凯安》、《豫和》四章,辞同《圜丘》。祀青帝降神奏《角音》,祀赤帝降神奏《徵音》,祀白帝降神奏《商音》,祀黑帝降神奏《羽音》,馀同黄帝。
离位克明,火中宵见。
峰云暮起,景风晨扇。
木槿初荣,含桃可荐。
芬馥百品,铿锵三变。
升俊铭 南宋 · 储国秀
四言诗
克明峻德,灼见俊心。
相克先民,维贤是钦。
名冠万人,风飏六艺。
金闺兰室,伫征吹汇。
皇帝知人,峻德克明
咨岳询牧,俾佐太平。
下及百吏,胥简于廷。
追之琢之,出玉之英。
薪之槱之,得国之桢。
于万斯年,群材蒸蒸。
上将恢帝宇。壮神皋。
断景山之松。用而有节。
感子来之众。役不告劳。
成仙阁之宏敞。配紫极之崇高。
先是徵规模。宏大壮。
经始圣迹。责成梓匠。
当桂户而八水悠远。植玉阶而千岩相抗。
升阳乌于赤霄之表。栖玉兔于翠微之上。
可以吞贝阙。压昆阆。
盛矣哉。亦神明之化也。
不可得而称状。观乎俭以示德。
高即因山。虹梁天近。
丹陛云还。汉武求仙。
望蓬莱于海上。吾君有道。
致方士于人閒。厥构既崇。
其宁惟永。正色深沈于木末。
浮光嶙乱于山顶。如翚斯飞。
独出于颎。农务暇。
霜气澄。天门辟。
龙辂升。俯人烟于万井。
小云树于五陵。天临宇宙。
日照黎蒸。是时也。
灵仙响集。品物交感。
因高载著于人风。有象宁遗于睿览。
圣人垂化。稽古上清。
彼会昌之构宇。得朝元之美名。
不夺穑地。知庶心胥悦。
高标灵阜。表圣寿长亨。
襟怀动植。指掌寰瀛。
将九围载广。与三光克明
斯乃栋宇之大也。虽前史莫之与京。
夫如是。古之浚城隍。
饬宫苑。孰比我君居高而致远。
景龙二年九月后。常有童谣云。羊头山。作朝堂。郡南六十里有羊头山。今兴唐宫。即当之矣。赋曰。
荧惑之星兮列天文。降为童谣兮告圣君。
发自鸠车之岁。称为竹马之偫。
其言伊何。克明宝位。
惟山之北。正应天邸之居。
曰兴朝堂。用彰天子之置。
大人占之而自负。黎庶闻之而属意。
天人合庆。历运其昌。
同康衢闻于翼善。比归亳顺于成汤。
言且表微。谅人神之应。
事惟在昔。殊飞走之祥。
岂比卯金称为刘氏。赤伏徵于汉光。
且游童之讴谣。羌见伟于畴昔。
千古所记。百王不易。
岂徒采于茅茨。空用书于竹帛。
天赞我皇。时高列辟。
惟一人之有应。振六合之光宅。
共 5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