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恽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张。襄阳人。六岁出家。为润师弟子。润命受教于哲法师。哲于襄阳。固僧望。自有传。初诵法华。日五纸。亦粗通大义。既而依吉藏法师于京邑。听才两遍。命之覆述。拔问曰。一乘为云。遂分为三。亦可一乘为雨。分为三否。众莫敢对。藏曰此问良善。竟以大法嘱累。于是还乡里。会群盗扰攘。昼伏夜逃。靡遑宁处。贼平。住耆阇寺。讲不辍。岁必五遍。门人法长。见住梵云寺。领徒承业。 贞观十四年九月十七日。信士张英邀于其家宿集。竖义开题。或问今昔三一之指。拔未及对。即告棱法师曰。智拔兹与乡里大德檀越等相别矣。遂迁化。而颜貌如生。趺坐坚正。玄素合境叹惋。州牧蒋邸躬临烧香。赠帛百疋。墓所设斋。寿六十六。
续高僧传·卷第十四 义解篇十
释智拔。
姓张。
襄阳人。
幼年清悟雅好道法。
六岁出家。
初为闰师弟子。
闰顾有济器。
乃携付哲法师。
哲亦襄川僧望。
具之别传。
初诵法华。
日通五纸。
经中理路略有规度。
惟曰。
斯经诸佛出世之大意也。
一人一道非弘不通。
誓毕依持开悟蒙俗。
周听乃洽。
承帝京上德吉藏法师四海标领三乘明匠。
寻诣奉旨欣击素心。
首尾两遍命令覆述。
英俊鼓言无非乱辙。
藏亲临坐。
拔问众曰。
一乘为两。
遂分为三。
亦可一乘为两。
分为三两。
众无敢答。
藏曰。
拔公此问深得旨矣乃嘱累。
大法必在机缘。
于是还襄。
会贼徒扰攘无由讲悟。
昼藏夜伏私蕴文义。
后值清平住耆阇寺。
恒在常济。
讲法华经年别五遍。
门人法长后生颖萃。
见住梵云领徒承业。
贞观十四年九月十七日。
于清信士张英家。
宿集竖义开法华题。
或问今昔开覆三一之旨者。
答对如风响。
解悟启时心。
便告棱法师曰。
智拔答毕须弥来难。
尽皆神俊。
诣八方乡里大德檀越等相别。
时不测其言也。
遂即潜然。
迫而察之。
已迁化矣。
合境玄素嗟惋惊恸。
颜状如生。
加坐坚正蒋王躬临烧香供养。
赠物百馀段。
墓所设五千僧斋。
春秋六十八矣。
僧慧棱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6—640 【介绍】: 隋唐时僧。西隆人,俗姓申屠。八岁于襄阳檀溪寺出家,十六岁至荆州茅山,从师三年。隋末归襄阳,寻又入蜀。吐言质朴,谈理入微,时号为得意棱。曾坐事下成都狱,得释东归安州。后住襄州紫金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西隆之申屠氏子也。
父既丧而生。
繄母鞠育三岁。
即知有佛法。
而愿听焉。
母怜之。
𢹂游襄阳。
时润法师方开三论。
一造座隅。
深有领寤。
八岁丧母。
遂依檀溪寺诞律师出家。
年十六能以经之大意奇理。
往问于荆州茅山明法师。
房中曲教不有有者迄三年。
而深会其旨。
复从安州皓师。
入蜀而覆述之际。
尤得皓意。
人因谓之得意棱。
及皓以诬罔下成都县狱。
棱亦在囚。
众请讲三论讲才五偏。
而诏释无所问。
会安州饥。
耀贵如珠。
棱日丐以济。
皓而弘演不稍倦。
皓疾棱代之无难色。
时席端俊秀三十馀人。
皆以其所说涅槃悉违皓义。
及皓疾愈。
白请定之。
于是皓召棱前叙辄云。
是是由尔靡伏。
皓将终握棱手曰。
勿贪利养。
勿惮劬劳。
战战兢兢。
如履刀剑。
乃可以传灯续佛慧命也。
先是棱梦失目。
又人持放光宝镜来。
印其身至是果验。
未几归襄州紫金寺五年。
弘论。
贞观八年。
弘涅槃大品惟度等经于须弥寺。
十二年三月。
梦所住寺。
群鸟飞散。
因散众。
十四年正月。
感通寺昶法师梦阎王谓曰。
吾兹请棱公讲三论。
拔公讲法华矣。
棱闻之喜曰。
吾发愿常处地狱教化。
苟果斯愿奚憾。
九月州。
蒋王见其弱。
送韶州钟乳粉令服。
其夜梦衣冠者戒曰。
勿服。
阎王庄严道场。
竟大有乳药。
十月十五日。
忽告弟子以吾五藏已崩。
而无痛苦。
四更起坐告寺主。
宝度曰。
吾观小年时事。
皎如目前。
俄闻外有大声曰。
法师早起烧香使人到矣。
度问使人为谁。
答曰阎王使也。
小食时。
棱敛容卒。
十四年十月十六日也。
寿六十五。
续高僧传·卷第十四 义解篇十
释慧棱。
姓申屠氏。
西隆人。
胎中父亡。
惟母鞠育。
三藏懁慧。
思愿闻法。
母氏怜其孤苦。
相从来听襄阳闰法师三论。
文义之间深有领览。
年至八岁其母又终。
无师自发。
独诣邑西檀溪寺诞律师而出家。
十六乃往荆州茅山明法师下。
依位伏听。
问经大意深有奇理。
召入房中。
三年曲教惟陈不有有也棱于此义深会其旨。
隋末还襄。
又逐安州皓师入蜀凡有法轮皆令覆述。
吐言质朴谈理入微。
时人同号得意棱也。
及皓下狱。
棱亦同绳。
身被桎梏于成都县。
一狱囚徒请讲三论。
周于五遍。
敕遂释放。
便逐皓还。
既达安州粮粒勇贵。
旦往随州巡里告索。
暮达皓所如常采听。
往还三百深有足功。
然其报力雄猛。
生无一患。
门学所推。
及皓力微四大退贬。
令代讲涅槃。
咸怪其言谓违皓义。
时席端俊异者三十馀人。
将往副水百有馀日。
惟讲三论。
后皓患愈还返安州。
常于皓房叙经大意。
外有侧听皆为漫语白皓曰。
棱于初章全若不解。
明日上讲。
请为定之。
及时告曰。
欲定初章者出来。
时问侣盖众者二十五人。
一一诵呈。
皆云不是。
棱最后述句。
句虽异皆云得意。
由是靡伏莫敢轻者。
皓之将终告曰。
棱公来。
吾今付嘱最后续种。
自吾讲来惟汝一人得经旨趣。
乃握棱手曰。
夫讲说者应如履剑。
不贪利养不惮劬劳。
欲得灯传多于山寺。
读经法事并为物轨。
如为一人众多亦然。
如此可名报佛恩也。
又曰。
共公同涉苦辛。
年载不少。
惟以无相为本。
然后言矣。
语已而终。
初未嘱前。
棱梦神人失两眼。
又见一人著青衣执宝镜放光来印。
棱心既受诀已。
百日怀恋。
后还襄州紫金寺。
讲论五年。
众有三百。
贞观八年又还须弥。
讲涅槃大品惟度等经。
至十二年三月。
梦鹰入寺群鸟飞去。
因即散众。
及司功搜访。
一无所获蒋王临襄。
佛法昌显。
请于梵云相续斋讲。
道俗翕习又复腾涌。
至十四年正月半。
有感通寺昶法师。
曰梦见阎王请棱公讲三论。
拔公讲法华如何。
棱曰。
善哉。
慧棱发愿。
常处地狱教化众生讲大乘经。
既有此徵。
斯愿毕矣。
至九月末。
蒋王见棱气弱。
送韶州乳二两。
逼令服之。
其夕梦见一衣冠者曰。
勿服此乳。
阎罗王庄严道场已竟大有乳药。
至十月半黄昏时。
遂觉不悆。
告弟子曰。
吾五藏已崩无有痛所。
四更起坐告寺主宝度曰。
忆年八岁往龙泉寺借观音。
未至耆阇已讲三遍皎如目前。
言未讫。
外有大声告曰。
法师早起烧香。
使人即到。
度曰何人。
答曰。
阎罗王使迎。
棱即起烧香洗浴忏悔礼佛讫。
还房中与度别。
食粥未了。
便取一生私记焚之曰。
此私记于他读之。
不得其致矣。
至小食时异香忽来。
棱敛容便卒。
即十四年十月十六日也。
春秋六十有五。
合境僧众七日七夜法集功德。
蒋王赠绢五十疋。
送于凤林山。
玄素同集五千馀人。
开讲设斋。
终日方退云。
杜嗣先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偃师人。
太宗时,为蒋王李恽僚佐,官至礼部侍郎。
撰类书《兔园策府》三十卷,仿应科目策,自设问对,引经史为训注。
唐五代时流传甚广,宋以后失传,清末于敦煌遗书中发现残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68 【介绍】: 唐宗室后裔。幼有令誉,善五言诗。玄宗开元中,历侍御史、库部员外郎。天宝初,出为齐州司马。十三载,安禄山奏为范阳司马。禄山反,自拔归,授右司郎中。历工部侍郎、太子右庶子。肃宗乾元元年,以黄门侍郎充剑南节度采访使。代宗广德元年,使吐蕃,被留二年方遣归。除礼部尚书,寻改太子宾客。大历初,居江陵,与杜甫唱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8? 唐太宗子蒋王恽之曾孙,有令誉。
玄宗开元末为驾部员外郎。
天宝十三载(754),安禄山奏为范阳司马,禄山反,自拔归西京,授右司郎中,历官工部侍郎、太子右庶子、左散骑常侍。
肃宗至德三载(758),以黄门侍郎充剑南节度采访使。
代宗广德二年(764),兼御史大夫使吐蕃,被留2年始得归。
除礼部尚书,寻改太子宾客。
新、旧《唐书》有传。
与杜甫友善,卒后杜有诗哭之。
史称之芳“颇善五言,宗室推之”(《旧唐书》卷七六)。
全唐诗》录其与杜甫等联句1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宗室,出蒋王房。
宗正主簿李嶷之子。
历官谯县尉、清漳令,迁尚书郎。
代宗大历间在越州,与严维、鲍防等30余人联句,后编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
事迹见《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下》、《全唐文》卷四三五。
会稽掇英总集》卷一四收其联句诗,《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五
聿。元宗朝官清漳令。迁尚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