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十九【生卒】:?—671 【介绍】: 唐宗室。高祖次兄蜀王李湛第二子。武德元年受封陇西王。历宗正卿、礼部尚书加特进。骄侈不循法度,与其弟渤海王李奉慈俱为高祖所鄙。卒谥恭。
博乂。高祖兄蜀王湛子。武德元年封陇西王。高宗时历宗正卿礼部尚书。加特进。咸亨二年薨。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谥曰恭。
人物简介
【介绍】: 唐宗室。太宗第六子。始封梁王,后徙蜀王,出为岐州刺史。数畋游为非法,屡教不改,徙虢州。复出驰弋,败民稼,不听劝谏,乃贬黄州刺史。吴王恪得罪,愔以母弟废为庶人。后封涪陵王。卒谥悼。
人物简介
【生卒】:?—707 【介绍】: 唐宗室。吴王李恪长子。本名仁。嗣父为郁林县男。初授襄州刺史,历唐、庐、许、卫、蒲五州刺史。为人褊躁无才,因数进符瑞,则天朝得免祸。中宗复位,进封成王,拜左金吾大将军,历益州大都督、广州大都督、五府经略安抚大使、从节悯太子重俊诛武三思,太子败,坐诛。
人物简介
【生卒】:?—743 【介绍】: 唐宗室。太宗裔孙。少有志尚,事母甚谨。初为太子仆、兼徐州别驾,封嗣江王。玄宗开元后累转蜀、濮等州刺史。政号清严,人吏畏服。又迁礼部尚书,充朔方军节度使。先后破吐蕃、契丹及奚,然执政害其功,赏不厚,甚为当时所叹。官终太子太师,未拜而卒,年八十余。治家严,教子有法度,三子皆显。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文·卷一百
祎。吴王恪孙。嗣江王嚣封嗣江王。为太子仆兼徐州别驾。加银青光禄大夫。历蔡衢等州刺史。开元后累转蜀濮等州刺史。入为光禄卿。迁将作大匠。十二年改封信安郡王。拜左金吾卫大将军。迁礼部尚书。充朔方节度使。拔吐蕃石堡城。拓地千里。元宗喜。更号其城曰振武军。契丹衙官可突干叛。敕祎副忠王为河北道行军元帅。王不行。袆率诸将分道出范阳北。大破多蕃。擒酋长以还。加开府仪同三司兼关内支度营田采访处置等使。久之。擢兵部尚书。为朔方节度大使。坐事下除衢州刺史。历滑怀二州。天宝初以太子少师致仕。二年迁太师。未拜薨。年八十馀。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709—766 【介绍】: 唐宗室。太宗第三子李恪孙。乐善下士,长吏治,以门荫入仕,累迁京兆尹,封梁国公。乾元中,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望最高,军国大事皆独决。后出为蜀州刺史。代宗立,入为礼部尚书兼宗正卿。复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于衢州刺史任。
【生卒】:712—766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宗室。玄宗开元二十年(732)以门荫入仕,自太子通事舍人五转为魏州刺史。天宝中,得罪杨国忠,贬长沙太守。至德元载(756),为凤翔太守兼御史大夫,入迁尚书左丞、礼部尚书。两京收复,兼京兆尹,封梁国公。乾元二年(759)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言事触怒肃宗,贬蜀州刺史。宝应元年(762),代宗立,入为礼部尚书,兼宗正卿,复入相。广德二年(764)罢知政事,为太子詹事,不久迁礼部、吏部尚书,知江南东西、福建道选事。永泰元年(765)改兵部尚书,兼衢州刺史。二年,卒于任所,赠太子太师。生平事迹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唐诗汇评
李岘(709-766),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信安王李祎少子,少以门荫入仕。玄宗朝,自太子通事舍人五迁为魏郡大守,再迁京把尹,出为长沙大守。安史乱起,拜凤翔大守,迁尚书左丞、礼部尚书、御史大夫兼京兆尹。乾元二年为相,为李辅国所忌,贬蜀州刺史。代宗立,自荆南节度征为礼部尚书,旋复如政事。罢相,为礼部尚书,知江淮选。改检校兵部尚书兼衢州刺史,卒。《全唐诗》存诗一首。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二
岘。吴王恪孙。以门荫入仕。累迁京兆尹。至德初封梁国公。乾元二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蜀州刺史。代宗即位。入为礼部尚书兼宗正卿。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太子詹事。寻迁吏部尚书。出为衢州刺史。永泰二年卒。年五十八。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