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惠宽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释惟善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三
禅师名惟善。
不知何许人。
住荆南福昌寺。
嗣明教宽禅师
为人敬严。
秘重法道。
初住持时。
屋庐十馀间。
残僧数辈。
善晨香夕灯。
升座说法。
如临千众。
禅林受用。
所宜有者。
咸修备之。
客至肃然加敬。
十馀年而衲子方集。
至百许人。
善见来者。
必勘验之。
有僧才入方丈。
画有圆相呈善。
善喝曰。
遮野狐精。
其僧便作掷势。
以脚拶之三。
善曰蒿箭子。
其僧礼拜。
善便打。
又问僧。
近离甚么处。
对曰。
大别。
曰。
在大别。
多少时。
对曰。
三年。
曰。
水牯使什么人作对。
曰。
不曾触他一粒米。
曰。
二时吃个什么。
僧无语。
善便打。
又问僧。
近离甚么处。
对曰。
安州。
曰。
什么物与么来也。
对曰。
请师辩著。
曰。
驴前马后汉。
僧喝之。
曰。
驴前马后汉。
又恶发作么。
僧又喝。
善便打。
僧无语。
善喝云。
遮瞎驴。
打杀一万个。
有甚罪过。
参堂去。
有僧自号映达磨。
才入方丈。
提起坐具曰。
展即遍周法界。
不展即宾主不分。
展即是。
不展即是。
善曰。
汝平地吃交了也。
映曰。
明眼尊宿。
果然有在。
善便打。
映曰。
夺拄杖打倒和尚。
莫言不道。
善曰。
棺木里瞠眼汉。
且坐吃茶。
茶罢映前白曰。
适来容易触忤和尚。
善曰。
两重公案。
罪不重科。
便喝去之。
又问僧。
近离什么处。
对曰承天。
曰不涉途程。
道将一句来。
僧喝之。
善便打。
僧以坐具作摵势。
善笑曰。
丧车后掉药囊。
又问俗士年多少。
曰四十四。
善曰。
添一减一是多少。
其人无对。
善便打。
乃自代云适来犹记得。
问超山主。
名什么。
对曰。
与和尚同名。
善曰。
回互不回互。
对曰。
不回互。
善便打。
又问僧。
什么处来。
对曰。
远离两浙。
近离鼎州。
曰夏在什么处。
曰德山。
曰武陵溪畔。
道将一句来。
僧无语。
乃自代曰。
水到渠成。
又问僧。
什么处来。
对曰。
复州。
曰什么物与么来。
对曰。
请和尚试辩看。
曰礼拜著。
僧曰喏。
善曰自领出去。
三门外与汝二十棒。
善机锋峻。
不可婴。
诸方畏服法席。
追还云门之风。
南禅师尝曰。
我与翠岩悦。
在福昌时。
适病寒。
服药出汗。
悦从禅侣遍借被。
咸无焉。
有纸衾者。
皆以衰老。
亦可数。
悦太息曰。
善公本色作家也。
赞曰。
明教在云门。
一日闻白槌曰。
请师充典座。
明教翻筋斗出众。
曰。
云门禅属我矣。
及住持。
尝自外归。
首座问曰。
游山不易。
明教举拄杖曰。
全得渠力。
首座夺之。
即随倒卧。
首座掖起度与拄杖。
明教便打曰。
向道全得渠力。
余尝想见其人。
今观善公施为。
真克家子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惟善。
不知何许人。
住荆南福昌寺。
嗣明教宽禅师
为人敬严。
秘重法道。
初住持时。
屋庐十馀间。
残僧数辈。
师晨香夕灯。
升座说法。
如临千众。
禅林受用。
所宜有者。
咸修备之。
客至肃然加敬。
十馀年而衲子方集。
至百许人。
师见来者。
必勘验之。
有僧自号映达摩。
才入方丈。
提起坐具曰。
展即遍周法界。
不展即宾主不分。
展即是。
不展即是。
曰。
汝平地吃交了也。
映曰。
明眼尊宿。
果然有在。
师便打。
映曰。
夺柱杖打倒和尚莫言不道。
曰。
棺木里瞠眼汉。
且坐吃茶。
茶罢。
映前白曰。
适来容易触忤和尚。
曰。
两重公案喝出。
又问僧近离何处。
曰承天。
曰不涉途程道将一句来。
僧喝之。
师便打。
僧以坐具作摵势。
师笑曰。
丧车后掉药囊。
又问。
俗士年多少。
曰四十四。
曰。
添一减一是多少。
其人无对。
师自代云。
适来犹记得。
又问。
僧何处来。
曰德山。
曰武陵溪畔。
道将一句来。
僧无语。
乃自代曰。
水到渠成。
师机锋峻不可婴。
诸方畏服。
法席追还云门之风南禅。
师尝曰。
我与翠岩悦。
在福昌时。
适病寒。
服药出汗。
悦从禅侣遍借被。
咸无焉。
有纸衾者。
皆以衰老亦可数。
悦太息曰。
善公本色作家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智同,青原下八世,双泉宽禅师法嗣。
住鄂州(今湖北武昌)建福寺。
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倚遇(一○○三~一○七九),漳州(今属福建人)。俗姓林。师事北禅贤禅师,后住持分宁法昌寺(《五灯会元》卷一六)。神宗元丰二年卒,年七十七(《禅林僧宝传》卷二八)。今录诗三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八
禅师名倚遇。
漳州林氏子也。
为人奇逸。
有大志。
自剃发受具。
即杖策游方。
名著丛林。
浮山远禅师。
尝指以谓人曰。
后学行脚样子也。
辞远谒南岳芭蕉庵主谷泉。
三至三遭逐。
犹谒之。
泉揕之曰。
我此间。
虎狼纵横。
尿床鬼子。
三回五度。
来觅底物。
遇曰。
人言庵主见汾州。
泉乃解衣抖擞曰。
汝谓我见汾州。
有多少奇特。
遇即礼拜。
问曰。
审如庵主语。
客来将何祗待。
泉曰。
云门胡饼。
赵州茶。
遇曰。
谢供养。
泉曰。
我火种也未有。
早言谢。
谢什么。
遇乃去。
至北禅贤禅师。
问曰。
近离什么处。
遇曰。
福严。
曰。
思大鼻孔长多少。
遇曰。
与和尚当时见底一般。
曰。
且道老僧见时长多少。
遇曰。
和尚大似不曾到福严。
贤笑曰。
学语之流。
又问。
来时马大师健否。
遇曰。
健。
曰。
向汝道什么。
遇曰。
令北禅莫乱统。
贤曰。
念汝新到。
不欲打汝。
遇曰。
倚遇亦放过和尚。
乃罢。
遇因倒心师事之。
时慈明禅师。
住兴化。
过贤公室。
遇侍立。
看其谈笑。
贤曰。
汾阳师子。
可杀威狞。
慈明曰。
不见道。
来者咬杀。
贤曰。
审如此。
汾阳门下。
道绝人荒耶。
慈明举拂子曰。
这个因甚到今日。
贤未及对。
遇从旁曰。
养子不及父。
家门一世衰。
贤呵曰。
汝具什么眼目。
乃敢尔。
遇曰。
若是咬人师子。
终不与么。
慈明将去。
至龙牙像前。
指以问遇曰。
谁像。
遇曰龙牙。
慈明曰。
既是龙牙像。
何乃在北禅。
遇曰。
一彩两赛。
慈明曰。
像在此。
龙牙在什么处。
遇拟对。
慈明掌之曰。
莫道不能咬人。
遇曰。
乞儿见小利。
慈明呵逐之。
贤公除夕。
谓门弟子曰。
今夕无可分岁。
共烹露地白牛。
大家围炉。
向榾柮火。
唱村田乐。
何也。
免更倚他门户。
旁它墙。
乃下座。
有僧从后大呼曰。
县有吏至。
贤反顾问所以。
对曰。
和尚杀牛。
未纳皮角耳。
贤笑掷暖帽与之。
僧就拾得。
跪进曰。
天寒还和尚帽子。
贤问遇曰。
如何。
遇曰。
近日城中纸贵。
一状领过。
后还江南。
再游庐山。
寓止圆通。
时大觉琏公。
方赴 诏。
辞众曰。
此事分明。
须荐取。
莫教累劫受轮回。
遇问曰。
如何是此事。
曰荐取。
遇曰。
头上是天。
脚下是地。
荐个什么。
曰。
不是知音者。
徒劳话岁寒。
遇曰。
岂无方便。
曰。
胡人饮乳。
反怪良医。
遇曰。
暴虎凭河。
徒誇好手。
拍一拍皈众。
后游西山。
眷双岭深邃。
栖息三年。
与英邵武。
胜上座游。
应法昌请。
决别曰。
三年聚首。
无事不知。
检点将来。
不无渗漏。
以拄杖划一划曰。
这个且止。
宗门事作么生。
英曰。
须弥安鼻孔。
遇曰。
临崖看浒眼。
特地一场愁。
英曰。
深沙努眼睛。
遇曰。
争奈圣凡无异路。
方便有多门。
英曰。
铁蛇钻不入。
遇曰。
有甚共语处。
英曰。
自缘根力浅。
莫怨太阳春。
却划一划。
宗门且止。
这个事作么生。
遇欲掌之。
英约住曰。
这漳州子。
莫无去就。
然也是我致得。
法昌在分宁之北。
千峰万壑。
古屋数间。
遇至止安乐之。
火种刀耕。
衲子时有至者。
皆不堪其枯淡。
坐此成单丁。
开炉日。
辄以一力挝鼓。
升座曰。
法昌今日开炉。
行脚僧无一个。
惟有十八高人。
缄口围炉打坐。
不是规矩严难。
免见诸人话堕。
直饶口似秤磓。
未免灯笼勘破。
不知道绝功勋。
安用修因證果。
喝一喝云。
但能一念回心。
即脱二乘羁锁。
大宁宽禅师至。
遇画地作此<X79p0547_01.gif相。
便曳钁出。
翌日未升座。
谓宽曰。
昨日公按如何。
宽画此[○@牛]相。
即抹撒之。
遇曰。
宽禅头。
名下无虚人。
乃升座曰。
忽地晴天霹雳声。
禹门三级浪峥嵘。
几多头角为龙去。
虾蟹依前努眼睛。
南禅师至。
遇方植松。
南公曰。
小院子。
㘽许多松作么。
遇曰。
临济道底。
曰。
㘽得多少。
遇曰。
但见猿啼鹤宿。
耸汉侵云。
南公指石曰。
这里何不㘽。
遇曰。
功不浪施。
曰。
也知无下手处。
遇却指石上松曰。
从什么处得此来。
南公大笑曰。
苍天苍天。
乃作偈曰。
头戴华巾离少室。
所携席帽出长安。
鹫峰峰下重相见。
鼻孔元来总一般。
又画此<X79p0547_02.gif相示之。
遇和曰。
葫芦棚上挂冬瓜。
麦浪堆中钓得虾。
谁在画楼沽酒处。
相邀来吃赵州茶。
又画此<X79p0547_03.gif相答之。
南公曰。
铁牛对对黄金角。
木马双双白玉蹄。
为爱雪山香草细。
夜深乘月过前溪。
又画此㊀相示之。
遇曰。
玉麟带月离霄汉。
金凤衔花下䌽楼。
野老不嫌公子醉。
相将携手御街游。
又画此○答之。
时南公道被天下。
丛林宗之。
而遇与之酬唱。
如交友。
一时豪俊多归之。
宝觉心禅师问曰。
不是风兮。
不是幡。
黑花猫子面门斑。
夜行人只贪明月。
不觉和衣渡水寒。
岂不是和尚偈耶。
遇曰然。
有是语。
宝觉曰。
也太奇特。
遇曰。
汝道。
祖师前段为人。
后段为人。
对曰。
祖师终不妄语。
遇曰。
意作么生。
对曰。
岂不见道。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遇曰。
如狐渡水。
有甚快活。
曰。
师意如何。
遇以拂子摇之。
对曰。
也是为蛇画足。
遇曰。
乱统作么。
对曰。
须是和尚始得。
徐德占布衣时。
未为人知。
遇特先识之。
山中往来。
为法喜之游。
及其将化。
前一日。
作偈别德占。
德占时方丁太夫人忧。
居家。
偈曰。
今年七十七。
出行须择日。
昨夜问龟哥。
报道明朝吉。
德占大惊。
呼灵源叟。
俱驰往。
遇方坐寝室。
以院务什物付监寺曰。
吾自住此山。
今三十年。
以护惜常住故。
每自莅之。
今行矣。
汝辈著精彩。
言毕举手中杖子曰。
且道这个付与阿谁。
德占灵源。
屏息无答者。
掷于地投床。
枕臂而化。
赞曰。
予观法昌契悟。
稳实宗趣淹博。
荷担云门气无丛林。
其应机施设。
锋不可犯。
殆亦明招独眼龙之流亚欤。
然所居荒村破院。
方其以一力挝鼓。
为十八泥像说禅。
虽不及真单徒之有众。
亦差胜生法师之聚石。
味其平生。
未尝不失将顿足。
想见标致也。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惟迪。
不知何许人。
法传云门。
启道明切。
尝答问佛者曰。
日出东方卯。
再乞指道。
师曰。
三日后看。
富嫌千口少。
贫恨一身多。
皆师对机语。
又作宾主语曰。
宾中宾。
日月无故新。
宾中主。
杖长三五尺。
主中宾。
问答是何人。
主中主。
正眼谁敢觑。
说示大略如此。
熙宁中。
蜀普通山院僧。
自列于府。
愿延道行耆老。
阐扬宗风。
追复青州之前躅。
知府大资政南阳公。
是之。
命有司精择其人。
以师充选。
师之来也。
都人激踊感劝。
繇是大阐道猷。
师平生枯淡自处。
前后三坐道场。
丈室萧然。
一笠挂壁。
行则携之。
怡怡如也。
最可异者。
所至皆伴古德真身。
始居马溪。
则有水观和尚。
次无为。
则有惠宽和尚
及住普通。
又为青州和尚真身。
皆结膝趺坐。
仪相俨然。
岂人事之适然乎。
或有所来也(在王蜀时。
有洪杲禅师。
至自青州。
栖于东禅。
方是时。
二众错居。
蜀主仰重师德。
命二宫奚。
曰道真道粉者。
为之侍使。
后有娼道玉。
府娼之尤者。
闻师说法。
言下有省。
遂祝发事师。
于是物论喧然。
蜀主怒命鞠之。
知师纯固精确。
愈加礼重。
师因以所居畀贯休。
而卜居于府郊之东南普通山。
后入灭于此。
故真身存焉。
蜀人。
号鹡鸰。
为连点七。
华阳隐士田。
逍遥访师山中。
而见之问师曰。
如何是连点七。
师曰。
屈指数不及。
地上无踪迹。
迪公尝拈此示众。
或疑迪为师后身。
业理循环。
亦不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