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孝德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夫物之所宗也。莫善乎德行。道之以明也。莫先乎文学。人伦以具体为难。世业以济美为贵。有能兼之者。其东海公乎。公讳坚。字元固。其先东海郯人。永嘉之后。仕业南国。因家吴兴焉。隋氏平陈。徙族入雍。今为冯翊人也。原其伯翳平水土。实佐文命。偃王行仁义。大启徐方。因国保姓。克昌厥后。逮乎汉魏。间出仁贤。十二代祖晋江州刺史顺德侯宁。至五代祖梁直阁将军慈源侯整。整生陈始安太守综。综生隋延州临真令方贵。方贵生唐果州刺史孝德。孝德生唐西台舍人赠礼部尚书齐聃。出入六朝。载祀数百。文武冠冕。存殁光灵。训子克家。谋孙必复。贤风儒行。世有其人。公即尚书府君之元子也。生而浚发。默识经艺。粤自童龀。则善文言。时先府君为沛王侍读。公之岐嶷。声振平台。王闻而延伫。与之谈议。授能赋。博奕惟贤。门客府寮。深所厌服。奄遭不造。十四而孤。祖母金城郡君姜太夫人。念其聪异。诲以志学。公遂刻勉。诣心精微。磅礡九流。激昂三变。景倩幼露。实赖悯孙。令伯大成。抑由祖母。上元中。遭姜太夫人丧。哀几灭性。制则从礼。有感斯绝。无声常泪。服阕。州辟秀才。其年登科。解巾补汾州参军事。部送边糈。至于定襄。军使王本立。素重公才。署为管记。书奏谋算。悉以咨之。坐耀锋铓。未尝肯綮。寻而换云阳尉万年主簿。亲累出为杨府功曹。振鳞将抟。载跃京毂。垂翼远逝。有声东南。俄迁太子文学。时秘阁偫籍。大抵讹谬。有敕召学士详定。公实在焉。为之刊缉。卷盈二万。时辈绝倒。服其博达。寻与李峤等撰三教珠英。书成奏御。拜司封员外。寻加朝散大夫。即拜郎中。稍迁给事中。以公代及文史。词不失旧。虽居琐闼。尚比缠牵。遂除中书舍人。君子曰。舜之官人也。二年。敕公修则天圣后实录及文集等绝笔。中宗嘉之。玺书敦慰。赐爵慈源县子。赉物五百段。旌良史也。迁刑部侍郎。加秩银青光禄大夫。转礼部侍郎兼判户部。公久践朝廷。累登省阁。旧章必练。即事无疑。雅不烦文。深得大体。云台高议。以此归之。进封县伯。食邑五百户。兼昭文馆学士。受诏与天竺僧菩提流志译宝积经。及柳冲等同修姓氏系录。三教宝真。万族有伦。亟见成矣。太平公主内秉国权。驸马武攸暨外收人望。命公至第。拒而不行。恶夫佞也。景云初。今上夷乱。主鬯东朝。宫相四员。时难其选。二以宰臣兼领。一则天子故人。任良两宫。实在公矣。遂除右庶子兼崇文馆学士。修史如故。进爵东海郡公。食邑二千户。迁右散骑常侍。以本官兼黄门侍郎。寻而即真。禄赐同三品。爵崇五等。道茂两宫。利君谋身。举代皆誉。又以删定格令。承恩进爵二等。公请回授叔父齐庄。帝用怀之。遂封齐庄为长城县子。天下义士。莫不激昂焉。侍中岑羲。公之姻娅。与其联事。深自危惧。求典閒司。以远祗悔。遂改太子詹事。迨羲祸败。地绝嫌疑。先是不交定王。及此不眤岑氏。见炎莫附。思患预防。信达人也。复以亲累出为绛州。历永蕲棣衢四郡。山川分位。楚夏异齐。公政不易宜。教以因俗。德化归厚。人共由之。开元中。会同京师。迁秘书监。无何。转国子祭酒。皇帝稽古崇训。开堂集儒。以公才学元长。命登首席。遂令集贤殿修撰。又除右常侍。以公为学士。副丞相燕公知院事。绸缪顾问。日月献纳。恩渥尤及。少有其比。上将柴于岱宗。诏公草其仪注。定禋祀之位。广配类之仪。博文约礼。或沿或革。言出而人伏。事立而天从。时议远矣。及礼毕。承恩特加光禄大夫。时置十铨。公在分掌。程不愆素。且无遗才。公既赞相谟。犹从容讽议。大钟必谏。温树不言。启沃尽规。实致君于尧舜。死生有命。空比德于老彭。享年若干。以开元十七年龙集己巳五月丁酉。薨于长安颁政里之私第。圣人震悼。君子称嗟。翌日。有诏袖赠太子少保。赠物若干段。粟若干石。特遣中使内侍伊凤祥吊祭。而别赐布帛若干端匹。俾鸿胪少卿元复监护葬事。官给鼓吹仪仗。太常考行曰文。君子曰。仁而爱人。敏而好学。家有荣业。绍其弓冶。国有大事。修其典章。谥之曰文。不亦宜乎。其年冬甲子。与夫人故南阳郡夫人合葬于万年县之少陵原先茔。礼也。公宽裕有礼。温良能断。智出于象外。枢得其环中。行之积也厚。名之立也大。故起自黄绶。累践赤墀。五省推高。连州得最。事将时并。位与才偕。莫之天阏也。至于升堂入室。探微睹奥。动有礼乐之运。言有雅颂之声。是惟无作。作则万物和而八音备矣。盖尝注史记。修晋书。续文选大隐传。及有文集三十卷。皆资于故实。博于遗训。古今通变。河汉共高。或藏名山。或升天府。亹亹然各得其所。呜呼。文仲殁而其言立。子产终而遗爱存。公则备焉。宜受戬谷。保艾厥后。代代守之。有子曰峻峤嵬等。才以雅著。孝以特闻。学茂高曾之科旨。词雄祖考之风格。备历清贯。皆立能名。三贤德声。方贾氏无愧。累叶儒训。与班门孰多。咸瞿瞿如。皇皇如。昊天不追。终身积痛。求旧撰实。勒诸坟道。仆从述者之后。敬而伸之。乃为铭曰。
舜命益虞,畴功帝俞。
偃行文教,代集通儒。
光华鼎阀,出入秦吴。
门多长者,君其最乎(其一)(一章)

曾是好学,果行洵美。
日就鳞成,风积鹏起。
黄绶覆篑,朱门方轨。
官籍正人,朝称良史(其二)(二章)

三入承明,五迁外郡。
道有出处,心齐喜愠。
帝思启沃,国尚师训。
屡献箴规,偏承顾问(其三)(三章)

居常有异,博而无惑。
绵蕝孙通,铨衡叔则。
为龟为镜,立言立德。
胡不慭遗,左右王国(其四)(四章)

悼兴冕旒,哀结衣簪。
官供羽仗,士惜人琴。
巳矣终古,平生德音。
松枝挂剑,碑字生金(其五)(五章)

养气非为侠,轻财弗市恩。
仁声高月旦,义概彻天阍。
称美推贤嗣,扬名有顺孙
活人几百万,何止驷容门。
王建侯。侯建庙庙有器。器有铭。所以论撰先德。明著后代。或书于鼎。或文于碑。古今之通制也。维开成某年某月某日。宣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汴州刺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赵郡李公。斋沐祗慄。拜章上言。请立先庙。以奉常祀。于是得请于天子。承式于有司。是岁某月某日。经始于东都。明年某月某日。有事于新庙。外尽其物。内尽其志。三献百顺。神格礼成。其友居易。以李氏宗祖世家名爵。与仆射志行官业。书于丽牲之碑。谨按家略。九代祖善权。后魏谯郡守。八代祖延观。徐梁二州刺史。七代祖续。某郡太守。六代祖显达。隋颍州刺史。五代祖迁。皇朝宜谷二州别驾。赠德州刺史。高祖孝卿。右散骑常侍。赠邓州刺史。曾祖府君讳敬元。总章仪凤间历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宏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赵国公。谥曰文宪。才智职业。载在国史。今祭于第一室。以妣蓟国夫人范阳卢氏配焉。王父府君讳守一。属世难家徙。不求闻达。避荣乐道。与时浮沉。终成都府郫县令。今祭于第二室。以妣荥阳夫人郑氏配焉。先考府君讳晤。历金坛乌程晋陵三县令。府君为人笃于家行。饰以吏事。动有常度。居无惰容。所莅之邑有善政。辞满之日多遗爱。不登贵仕。其命矣夫。今祭于第三室。以先妣上谷夫人范阳卢氏配焉。府君累赠至尚书右仆射。夫人累赠至上谷郡太夫人。前后凡三追命六告身。渥泽叠洽。自叶流根。从子贵也。郫县暨晋陵府君。咸善积于躬。道屈于位。储祉流庆。而仆射生焉。仆射名绅。字公垂。六岁丁晋陵府君忧。孺慕号踊。如成人礼。九岁终制。孝养上谷太夫人。年虽幼。承顺无违。家虽贫。甘旨无阙。侍亲之疾。冠带不解者三载。馀可知也。执亲之丧。水浆不入口者五日。馀可知也。先是祖妣考妣。晋陵府君前娶夫人裴氏。无子早卒。洎叔父兄妹之殡。咸未归祔。各处一方。公在斩衰中。亲护九丧。匍匐万里。及其(一作期)襄事。礼无阙违。至诚感神。有灵乌瑞芝之应。事动乡里。名闻公卿。言孝友者。以为表率。宪宗嗣统三年。李锜盗据京口。公居无锡。会擢第东归。锜闻公名。署职引用。初询以谋画。结舌不对。次强以章檄。绝笔不书。诱之以厚利不从。迫之以淫刑不动。将戮辱者数四。就幽囚者七旬。诚贯神明。有死无二。言名节者。以为准程。朝廷嘉之。拜右拾遗。岁馀。穆宗知公忠孝文行。召入翰林。特授司封员外郎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承颜造膝。知无不言。献替启沃。如石投水。俄拜御史中丞户部侍郎。既而望属台衡。朝当晏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要。佐浔阳。旋为滁寿二州刺史。大凡公之为政也。应用无方。所居必化。卧理二郡。以去害为先。故有盗奔兽依之感。廉察浙右。以分忧为功。故有恤邻活殍之惠。尹正河洛。以革弊为急。故有摘奸抉蠹之威。文宗知公全才。以汴难理。乃授鈇龯。俾镇绥之。初宣武师人。骄强狠悍。狃乱徼利。积习生常。公既下车。尽知情伪。刑赏信惠。合以为用。一年而下惩劝。二年而下服畏。三年而下耻格。肃然丕变。薰然太和。抚之五年。人俗归厚。至于捍大患。禦大灾。却飞蝗。遏暴水。致岁于丰稔。免人于垫溺。噫。微公之力。汴之民其为殣乎。其为鱼乎。殊绩尤课。不可具举。天下征镇。淮海为大。非公作帅。不足以长束诸侯。制加银青光禄大夫扬州长史淮南诸道节度观察等使。馀如故。诏下之日。出次于外。军门不击柝。里巷无犬吠。从容五日。按节而东。百姓三军。挈壶浆。捧箪醪。遮道攀饯者。动以万辈。皆呜咽流涕。如婴儿之别慈母焉。噫。若非襦裤之惠及其幼。鸡豚之养及其老。又推赤心置人腹中者。则安能化暴戾之俗。一至于此乎。西人泣送。东人歌迎。梁楚千里。风变化移。膏雨景星。所至蒙福。于时开成会昌之际。上方致理。公未登庸。熙熙苍生。环望而已。盛矣哉。大丈夫生于世也。以忠贞奉乎君。以义利惠乎人。以黻冕贵乎身。以宗庙显乎亲。以孝敬交乎神。宜其荷百禄。辅一德。为有唐之宗臣者欤。君子谓李氏之庙也休哉。公之祭也顺哉。然曰有孙如此。有子如此。可谓孝矣。故其碑铭曰。
祭祀从贵,爵土有秩。
诸侯之庙,一宫三室。
皇皇西室,皇祖中书。
孝孙追远,昭穆有初。
显显中室,王父郫令。
顺孙祇享,尽悫尽敬。
肃肃东室,先考晋陵。
嗣子奉荐,孝思蒸蒸。
嗣子其谁,仆射公垂。
公垂翼翼,斋严谅直。
为子为臣,有典有则。
载膺休命,载践右职。
以孝肥家,以忠肥国。
乃授侯伯,纛龯旂戟。
乃飨祖祢,牲牢黍稷。
家声振耀,国典褒饰。
六命徽章,三世血食。
光大遗训,显扬先德。
子孙承之,垂裕无极。
慈竹 唐末宋初 · 乐史
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
一丛阔数步,森森数十茎。
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
去年笋已长,今年笋又生。
高低相倚赖,浑如长幼情。
孝子侍父立,顺孙随祖行。
慈爱必孝顺,根枝信天成。
吾闻唐之人,孝行常忻忻。
郓州张公艺,九世同一门。
大帝闻其名,衡茅降至尊。
冯宿丱岁时,随父庐祖坟。
父子相随孝,灵芝特地春。
北海吕元简,四世为家主。
以至牛马羊,异母皆相乳。
虞乡董恭直,鞠养诸孤遗。
鸲鹆与鸦鹊,同巢而共枝。
孝行动天地,鸟兽皆随时。
又闻猓然兽,死不相弃离。
𧑒𧍪与鲛鱼,子母长相随。
兽面而人心,此兽信有之。
兽心而人面,其人诚可悲。
李钧为侍御,弃母在温州。
母因殍饿死,甘旨何悠悠。
光禄李玕者,亦是斯人流。
有母不侍养,异居经千秋。
唐家法网宽,贷死流遐陬。
崔湜为侍郎,天子赐瓜香。
携归与爱妾,老母不得尝。
一旦恶贯盈,杀之于路傍。
越公钟绍京,至孝何殊常。
少时得果瓜,先解进高堂。
长大遇玄宗,荣华不可当。
孝者名常新,逆者污人伦。
人既不如竹,乃是一埃尘。
夫为人子者,莫若事尊亲。
夫为人父者,莫若教儿孙。
积善与行孝,可以立其身。
我愿移此竹,栽于率土滨。
使彼行人见,皆为慈孝人。
樵童见此竹,且莫伐为薪(清黄锡禐道光《宜黄县志》卷四五)
慈竹 北宋 · 黄庭坚
门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
一丛涧数步,森森数十茎。
长茎覆短茎,枝叶不峥嵘。
去年笋已长,今年笋又生。
高低相倚向,浑如长幼情。
孝子侍父立,顺孙随祖行。
居然抱慈孝,根底信天成。
吾闻唐之人,孝行常欣欣。
郓州张公艺,九代同一门。
大帝闻其名,衡茅降至尊。
冯宿丱岁时,随父庐祖坟。
父子相随孝,灵芝特地春。
北海吕元简,四世同家主。
以至牛马羊,异母皆相乳。
虞乡董公直,鞠养诸孤遗。
鸲鹆与鸦鹊,同巢而共枝。
孝行动天壤,鸟兽皆随时。
又闻猓𤡮兽,死不相弃离。
𧑒蝎与蛟鱼,子母长相随。
兽面而人心,此兽信有之。
兽心而人面,其人诚可悲。
李钧为侍御,弃母在□州。
母因殍饿死,世□何悠悠。
光禄李□者,亦是斯人流。
有母不侍养,异居经千秋。
唐家法网宽,贷死流遐陬。
崔湜为侍郎,天子赐瓜香。
携归与爱妻,老母不得尝。
一旦恶贯盈,杀之于路傍。
越公钟绍京,至孝何殊常。
小时得瓜果,先解进高堂。
长大遇玄宗,一夕登岩廊。
孝者名长新,逆者污人伦。
人既不如竹,乃是一埃尘。
夫为人子者,莫若事尊亲。
夫为人父者,莫若训儿孙。
积善与仁孝,可以立于身。
我愿移此竹,栽于率土滨。
使彼行人见,皆为慈孝人。
樵童见此竹,且莫伐我薪。
喜晴慰叔畦也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律诗
细雨斜风送汝行,松山霁色喜相迎。
顺孙孝子心无二,上帝皇天鉴甚明。
尚恐疑多成跋扈,皆言乱极复升平。
千秋宗社威灵在,贯日忠当保令名。
高唐李家宜入史,世世顺孙并孝子。
今人创见古寻常,养志承颜政如此。
春风秋月花满川,小车长耳相后先。
生绡二尺粉墨具,中有至乐无由宣。
坐中亲宾歌拍手,宇宙之间一樽酒。
黄犬东门竟不归,青牛西去知存否。
何如我翁八十强,红颜雪鬓双电光。
醉归不怕驴自稳,有儿左右扶车箱。
长闻贞观开元际,老大升平饱嬉戏。
丹青不见见残编,好护新图示来世。
题曹娥碑歌 元末明初 · 谢肃
曹娥碑鉴定是晋王右军书者其波磔与汉蔡邕石经相似其结体与魏钟繇同一轨辙非右军不能作也此帖四明黄继民所藏余为作歌曰
婉娈曹氏女,生长虞江滨,乃父安歌能乐神。
𨒫涛江心迎伍君,偶然失脚成沉沦。
其时孝娥才十四,日夜哀号动天地。
奋身跃入龙伯宫,抱父尸出洪波中。
汉安年迄元嘉始,惨淡荒坟烟蔓里。
度令深期民俗淳,蕙肴椒浆方祭诔。
诔文本是邯郸作,勒石垂光非溢美。
好辞既赏蔡中郎,妙墨重挥王内史。
内史临池小楷精,出神入圣由天成。
风格真淳乐毅论,气运逸迈黄庭经。
曹娥之碑尤注意,外足婉丽中坚贞。
疾迟偃仰各合度,正侧方圆皆有程。
金锥画沙锋芒敛,玉树照水枝柯清。
秋风群飞鸿雁叙,夜天行列星宿明。
元常铭石犹隶体,力命雅深堪与比。
鸿都分法授于神,笔势去来同一轨。
流传萧梁到李唐,纷纷鉴者迷精光。
退之平时厌姿媚,于此题识何端庄。
乃知嗜好在奇古,况兼孝烈如曹女。
碑阴隐语亦了然,可惜无言讥魏武。
魏武徒劳校色丝,以孝移忠忍不为。
独觉遗风扇乡里,顺孙孝子相追随。
四明有逸民,示我碑一幅,真若圭璋出群玉。
书家往往无真识,太息还君须韫椟。
学术南轩岂专美,曲江风韵复全玆。
儒林藉藉声名早,宦路长长日月迟。
健翮独高鹓鹭序,彩毛深浴凤凰池。
又携节钺天南去,原湿春风好采诗。
曾于史局同抽笔,几度衢樽共把杯。
永顺山川真绝致,咸宁土俗有从来。
星辰北拱长为伴,魂梦南飞亦与偕。
今日却成江海别,一杯相属正悠哉。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