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625—706 【介绍】: 唐襄州襄阳人,字孟将。登进士第,始调清源丞。武周永昌元年以贤良征试,擢监察御史。后出为合、蜀二州刺史。长安中召为司刑少卿,拜同平章事。神龙元年武则天病,与桓彦范等乘机政变,诛张昌宗、张易之,复中宗帝位,擢天官尚书,迁中书令,封汉阳郡王。为武三思所诬,罢相,贬新州司马。卒谥文贞。有集。
【生卒】:625—706 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少补太学生,博涉经史。登进士第,调清源丞。武则天永昌元年(689)中贤良方正科,擢拜监察御史。圣历初,累迁凤阁舍人,后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中,累官秋官侍郎,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以诛张易之、拥中宗即位功,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迁中书令。神龙二年(706),为武三思所排,贬新州司马,又流泷州,卒。谥文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大唐新语》卷六。柬之所存之诗均为乐府体,辞彩斐然,颇沿齐梁旧习。《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张柬之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五
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少补太学生。第进士。累补青城丞。永昌元年以贤良徵。时年七十馀矣。试策第一。擢拜监察御史。神功初累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中召还。狄仁杰荐为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郎。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中宗即位。以诛张易之昌宗功擢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封汉阳郡公。迁中书令。监修国史。进封汉阳郡王。加特进。令罢知政事。授襄州刺史。寻为武三思所搆。贬新州司马。愤恚卒。年八十二。景云元年赠中书令。谥曰文贞。建中初又赠司徒。
人物简介
【生卒】:638—706 【介绍】: 唐博陵安平人,本名晔。高宗龙朔中举明经。武周长安元年为天官侍郎,四年迁凤阁侍郎。宋璟劾张昌宗不轨事,玄炜颇助璟,以诛二张功,为中书令。俄拜博陵郡王,罢政事。后贬谪古州,道病卒。谥文献。有《文馆词林策》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介绍】: 唐郑州阳武人,祖籍雍州杜陵,字延休。韦思谦子。登进士第。补雍王府参军,府中文翰皆出其手。雍王李贤立为太子,承庆任司仪郎,于贤有所规劝。贤废,出为乌程令。武则天长寿中,累擢凤阁舍人,掌天官选事。寻忤大臣意,出为沂州刺史。未几,诏复旧职,以病免,授太子谕德。历豫、虢等州刺史,颇著声绩。长安初,入为司仆少卿,转天官侍郎。凡三掌选,铨授平允。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流岭表。后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县子。卒谥温。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大,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弱冠举进士,补雍王府参军,掌文翰。累迁太子司议郎。高宗调露初,出为乌程县令。武后长寿中,累迁凤阁舍人,掌天官(吏部)选事。出为沂州刺史。后历豫州、虢州刺史。长安初,入为司仆少卿,转天官侍郎,兼修国史。四年(704)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中宗复位,配流岭南。起授辰州刺史,入为秘书员外少监,兼修国史。以修《则天实录》之功,封扶阳县子。迁黄门侍郎,未拜卒,赠秘书监,谥曰温。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承庆才思敏捷,下笔成文。《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文集6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7首,《全唐诗续拾》补2句。《南中咏雁》自然流畅,为选家所称道。唐诗汇评
韦承庆(640-706),字延休,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武后朝宰相韦思谦子。擢进士第,官太于司议郎。高宗永隆元年,太子李贤废,承庆亦出为乌程令。后累迁凤阁舍人,掌天官选。历沂、豫、虢三州刺史。长安中,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神龙元年,以附张易之流岭表。岁馀,以秘书员外少监召,迁黄门侍郎,未拜,卒。有《韦承庆集》六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七首。全唐文·卷一百八十八
承庆字延休。赠幽州都督思谦子。举进士。补雍王府参军。累迁太子司议郎。长安初为司仆少卿。转天官侍郎。修国史。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神龙初坐附张昌宗配流岭表。起授辰州刺史。入为秘书员外少监。以修武后实录功封扶阳县子。又撰武后纪圣文。加银青光禄大夫。迁黄门侍郎。未拜卒。赠秘书监。谥曰温。
人物简介
【生卒】:640—716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及第,调隆州参军事。武则天长安时擢秋官侍郎,忤张昌宗,出为定州刺史。中宗神龙初,擢大理卿,忤武三思,出为青州刺史。前后为刺史十三郡,皆以清廉著闻。累官工部尚书。
人物简介
【介绍】: 唐会稽句章人,字君选。高宗永隆初,由进士举明经,调醴泉尉,迁华阴令,有治绩,累迁司农卿。适魏元忠与张昌宗廷辩获罪,上疏申理元忠之枉,张易之恶之,谪岭表,移饶州、和州刺史。以父丧归里。性至孝,父死,七日绝浆,三年不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705 【介绍】: 唐定州义丰人。美姿容。晓音律歌词,由弟张昌宗引荐入侍武则天,颇受宠信,宫中呼为五郎。历官控鹤监、奉宸令、麟台监,封恒国公。中宗神龙元年,张柬之等迎中宗复位时被杀。
【生卒】:?—705 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排行五,时称张五郎。初以门荫入仕,累迁尚乘奉御。时年20余,白皙美貌,善音律歌词。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由太平公主荐入宫禁,为武则天之男宠。常傅粉施朱,衣锦绣之服。后历任司农少卿、控鹤令,权倾一时。长安元年(701)为麟台监,封恒国公。神龙元年(705)正月,为张柬之等所杀。其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4首。多为宋之问、阎朝隐所代作。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易之。左仆射行成族子。幼以门荫累迁尚乘奉御。武后临朝。为司卫少卿。圣历二年置控鹤府。以易之为监。寻加麟台监。封恒国公。武后卧疾长生院。易之引支党谋为不轨。左台御史中丞宋璟请按摄当斩。后不许。神龙元年。张柬之崔元炜率羽林兵入迎仙院诛之。
人物简介
【生卒】:?—706 【介绍】: 唐绛州太平人。字仲晔。举明经。武周圣历元年,为卫州刺史,时值秋季,河北征民工修城以防突厥,晖悉令罢散,归田收获。历任泰州刺史、洛州长史,拜中台右丞。中宗神龙元年,与张柬之等杀张昌宗、张易之,迎中宗复位,擢侍中,封平阳郡公。旋以武三思僭,阳尊为郡王而罢知政事。后复被诬以谋废韦后罪,贬崖州,矫制害之。
人物简介
【生卒】:?—707 【介绍】: 唐宋州宋城人,本名真宰。少为太学生,不以举荐为意,累年不调。高宗仪凤中,吐蕃犯边,元忠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要,高宗善之,令直中书省,累迁殿中侍御史。武则天光宅元年,监李孝逸军击徐敬业,转洛阳令。为周兴所诬,远贬。后又为来俊臣陷害,前后流放三次。武周圣历二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中宗在东宫,二张势倾朝廷,元忠上奏小人在君侧,贬高要尉。中宗复位,迁兵部尚书,进侍中,拜中书令,封齐国公,当朝用事,不再直言,随波逐流,誉望大减。后坐节悯太子起兵反韦后及杀武三思事,贬思州务川尉,行至涪陵,卒,年七十余。玄宗时追谥贞。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本名真宰,以避武后母讳改。初为太学生。高宗仪凤中,上书论驭吐蕃,授秘书省正字,令直中书省内供奉。累迁殿中侍御史。武后时,以平徐敬业功擢司刑正,累迁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中宗朝,拜侍中,迁中书令,封齐国公,又进尚书右仆射,知兵部尚书。景龙元年(707)罢,贬为渠州司马,又左迁思州务川尉,行至涪陵卒,年七十余。景龙四年(710)追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玄宗开元六年(718)谥曰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书史会要》卷五。元忠善草书。预撰《则天皇后实录》。《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六
元忠。宋州宋城人。本名真宰。以避则天母讳改。高宗时为太学生。上封事。授秘书省正字。令直中书省内供奉。再迁殿中侍御史。监李孝逸军事。以讨平徐敬业功擢司刑正。稍迁洛阳令。再陷罪流岭表。还授御史。圣历二年擢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左肃政台御史大夫。长安中副相王为并州元帅。突厥吐蕃犯塞。加为大总管。以张易之昌宗谮下狱。贬高要尉。中宗即位。驿召授卫尉卿同中书门下三品。迁兵部尚书。进拜侍中中书令。封齐国公。神龙四年拜左仆射。武三思之党宗楚客纪处讷證元忠及子升与节悯太子同谋构逆。请夷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上表固请致仕。手制听解左仆射。以特进齐国公致仕。仍朝朔望。又以姚庭筠劾贬渠州员外司马。又左迁思州务川尉。行至涪陵卒。年七十馀。景龙四年追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本州刺史。开元六年谥曰贞。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五【生卒】:653—706 【介绍】: 唐润州曲阿人,字士则。以荫调右翊卫,累迁御史中丞。武周长安中为司刑少卿,屡疏请昭雪冤案。神龙元年,参与张柬之等谋逼武则天退位,率禁兵入宫杀张易之、张昌宗,拥中宗复位。拜侍中,封谯郡公。未几为武三思所谗,罢政,加特进,封扶阳郡王。寻出为濠州刺史。三思复诬其谋反,谪徙岭外,杖杀途中。
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少以门荫调补右翊卫。累转司刑少卿。中宗即位。以诛张易之昌宗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纳言。赐勋上柱国。封谯郡公。改侍中。用武三思谮进封扶阳郡王。加特进。令罢知政事。又因三思诬搆贬泷州司马。长流瀼州。三思令周利贞矫制杖杀之。年五十四。睿宗立。追复官爵。谥曰忠烈。建中元年重赠司徒。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