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崔致远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海东高僧传·卷第一
释法云。
俗名公夌宗。
谥曰真兴。
而法兴王弟葛文王之子也。
母金氏。
生七岁即位。
克宽克仁。
敬事而信。
闻善若惊。
除恶务本。
七年兴轮寺成。
许人出家为僧尼。
八年命大阿餐柒夫等广集文士。
修撰国史。
十年梁遣使。
与入学僧觉德送佛舍利。
王使群臣奉迎兴轮寺前路。
十四年命有司筑新宫于月城东。
黄龙见其地。
王疑之改为佛寺。
号曰黄龙。
二十六年陈遣使刘思及僧明观。
送释氏经论七百馀卷。
二十七年祇园实际二寺成。
而黄龙亦毕功。
三十三年十月为战死士卒设八关斋会于外寺。
七日乃罢。
三十五年铸黄龙寺丈六像。
或传阿育王所泛船载黄金至丝浦。
输入而铸焉。
语在慈藏传。
三十六年丈六出泪至踵。
三十七年始奉原花为仙郎。
初君臣病无以知人。
欲使类聚群游。
以观其行仪。
举而用之。
遂简美女二人。
曰南无。
曰俊贞。
聚徒三百馀人。
二女争妍。
贞引南无。
强劝酒醉。
而投河杀之。
徒人失和而罢。
其后选取美貌男子。
传粉妆饰之。
奉为花郎。
徒众云集。
或相磨以道义。
或相悦以歌乐。
娱游山水。
无远不至。
因此知人之邪正。
择其善者荐之于朝。
故金大问世记云。
贤佐忠臣。
从此而秀。
良将猛卒。
由是而生。
崔致远鸾郎碑序曰。
国有玄妙之道。
曰风流。
实乃包含三教。
接化群生。
且如入则孝于家。
出则忠于国。
鲁司寇之旨也。
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周柱史之宗也。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竺乾太子之化也。
又唐令狐澄新罗国记云。
择贵人子弟之美者传粉妆饰。
而奉之名曰花郎。
国人皆尊事之。
此盖王化之方便也。
自原郎至罗末。
凡二百馀人。
其中四仙最贤。
且如世记中。
王幼年即祚。
一心奉佛。
至末年祝发为浮屠。
被法服自号法云。
受持禁戒。
三业清净。
遂以终焉。
及其薨也。
国人以礼葬于哀公寺之北峰。
是岁安含法师至自隋。
至安含传辨之。
赞曰。
风俗之于人大矣哉。
王者欲移易。
于当世如水之就下。
沛然孰禦哉。
始真兴既崇像教。
设花郎之游。
国人乐从仿效。
如趍宝肆。
如登春台。
要其归在乎迁善徙义。
鸿渐于大道而已。
彼汉哀帝徒以色是爱。
故班固曰。
柔曼之倾人意。
非特女徒。
盖亦有男色焉。
评之不可同日而语矣。
释安含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海东高僧传·卷第二
释安含。
俗姓金。
诗赋伊飧之孙也。
生而觉悟。
性乃冲虚。
毅然渊懿之量。
莫穷涯畛。
尝浪志游方。
观风私化。
真平二十二年约与高僧惠宿为伴。
拟将乘桴泛泥浦津。
过涉岛之下。
忽值风浪。
回泊此滨。
明年有旨简差堪成法器者。
入朝学问。
遂命法师𠃔当行矣。
乃与聘国使同舟涉海。
远赴天庭。
天王引见。
皇情大悦。
敕配于大兴圣寺居住。
旬月之间洞解玄旨。
于是[荔/十]山仙掌十驿之程。
即日午行回。
谁闻夕鼓。
秦岭帝宫千里之地。
即星驰陟降。
岂待晨钟。
十乘秘法。
玄义真文。
五稔之中莫不该览。
越二十七年。
爰与于阗沙门毗摩真谛。
沙门农加陀等俱来至此。
西域胡僧直到鸡林。
盖自兹也。
崔致远所撰义相传云。
相真平建福四十二年受生。
是年东方圣人安弘法师与西国二三藏。
汉僧二人至自唐。
注云。
北天竺乌苌国毗摩罗真谛年四十四。
农伽陀。
年四十六。
摩豆罗国佛陀僧伽。
年四十六。
经由五十二国始汉土。
遂东来住皇龙寺。
译出旃檀香火星光妙女经。
乡僧昙和笔授。
未几汉僧上表。
乞还中国。
王许而送之。
则安弘者殆和尚是也。
又按新罗本记。
真兴王三十七年。
安弘入陈求法。
与胡僧毗摩罗等二人回。
上楞伽胜鬘经及佛舍利。
自真兴末至真平建福。
相去几五十年。
何三藏来之前却如是。
或恐安含。
安弘。
实有二人。
然其所与三藏不殊。
而厥名不殊。
今合而立传。
又未详西国三藏去留所终。
和尚返国。
以后作谶书一卷。
字印离合。
为之者罕测。
宗[辶+((立-〦)/木)]幽隐。
索理者难究。
如云鸺鹠鸟(碑文隐晦未详)散。
又云。
第一女主葬忉利天。
及千里战军之败。
四天王寺之成。
王子还乡之岁。
大君盛明之年。
皆悬言遥记的如目睹。
了无差脱。
善德王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终于万善道场。
享年六十二。
是月乡使从汉而邂逅法师。
敷座于碧浪之上。
怡然向西而去。
真所谓腾空步阶坐水行地者矣。
翰林薛某奉诏撰碑。
其铭云。
后葬忉利。
建天天寺。
怪鸟夜鸣。
兵众旦殪。
王子渡关入朝。
圣颜五年。
限外三十而还。
浮沈轮转。
彼我奚免。
年六十二。
终于万善。
使还海路。
师亦交遇。
端坐水上。
指西而去(碑文苔蚀字缺十。
丧四五。
略取可观拟以成文)。
盖不待他。
亦髣髴其遗迹矣。
赞曰。
师之神通解脱。
去住自在。
大菩萨之闲事。
岂容笔舌于其间哉。
然入朝始与西域三藏。
手派真源。
吹法螺而雨法雨。
河润海陬。
真弘法之圣人字也。
字经三写。
乌焉成马。
予疑含弘二字之有一错焉。
顺应理贞两大士 朝代: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顺应 理贞 两大士。
入中国求法还国。
时新罗哀庄王。
王后患发背。
遣中使告之。
师授以王色线。
其便还报于王。
王依言试之。
患差。
王感之。
创立海印寺。
昔梁朝宝志公。
临终以踏山记嘱门徒曰。
吾没后有高丽二僧。
求法而来。
以此记付之。
后果有顺应理贞两大士。
入中国求法。
志公门徒见之。
以踏山记付之。
并说临终时语。
顺应闻而问法师葬处。
而往寻之。
云人有古今。
法无前后。
七日七夜入定请法。
墓门自开。
志公出为之说法。
以衣钵传。
又赙蟒皮鞋。
仍嘱曰。
汝国牛头山西。
有法佛大兴处。
汝等还国。
可创立别裨补大伽蓝海印寺。
言讫还入。
二师还国。
至牛头山。
自东北踰岭而西。
遇猎人问曰。
汝等因猎遍阅此山。
有可以创寺地否。
猎人答曰。
此去小下有一水泊处。
多有铁瓦。
宜往观之。
二师到水泊处见之。
甚叶其意。
藉草而坐入定。
顶门放光。
紫气冲天。
时新罗第三十九王哀庄大王。
王后患发背。
良医无效。
王患之。
遣使臣分往诸方。
冀得硕德异僧。
倘蒙扶救也。
中使于路上望见紫气。
疑其有异人。
到山下披榛入洞。
至数十里许。
溪深峡束行不能前。
徘徊久之。
忽见一狐缘岩而去。
中使心异之。
随之而后。
及见二师入定。
光从顶门出。
敬信礼拜。
因请邀还王宫。
二师不许。
中使乃以王后发背之患告之。
师授以五色线曰。
宫前有何物。
答曰。
有梨树。
师曰。
持此线一头系于梨树。
一头接于疮口。
即无患。
其使还报于王。
王依言试之。
梨枯患差。
王感之敬之。
使国人创立兹寺焉。
时哀庄王三年壬午(并海印寺古藉)。
顺应赞曰。
东护大师。
南行童子。
身一片云。
志千里水。
浮囊永思。
舍筏归止。
彼岸此岸。
喻指非指。
天业受禅。
犹如觉贤。
牛头垂祫。
象𠕀掸玄。
岩扄选胜。
海岸提图。
地崇洲渚。
天授林泉。
化城口谈。
学薮心传。
影侔秋月。
感隔春烟。
绽火中莲。
利贞赞曰。
孤云独鹤。
俪影岩壑。
草创莲刹。
混沌逢𣫫愿霈无碍。
人天有托。
二杰如生。
九原可作。
法正别座(并崔致远)。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尝居盘龙山。
一日谓弟子曰。
句丽惟存道教。
不崇佛法。
安身避乱。
有何处所。
答曰。
全州高达山是也。
乾封二年丁卯三月三日。
弟子开户视之。
则堂已移于高达山。
号曰飞来堂。
去盘龙一千馀里。
崔致远作传(胜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宣宗大中间,为浙江西道都团练判官,转山南东道推官。懿宗咸通末,佐淮南李蔚幕。入朝,历户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僖宗乾符二年,授太常少卿,出为华州刺史。广明元年,拜宣歙观察使。后表请归家休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裴乾馀。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宣宗大中中,为浙江西道都团练判官,转山南东道推官。
懿宗咸通后期,又佐李蔚淮南幕。
入朝历户部员外郎、兵部郎中。
僖宗乾符二年(875)授太常少卿,出为华州刺史。
广明元年(880)徙宣歙观察使。
后表请归家休养。
事迹散见杜牧《裴虔馀除山南东道推官制》、崔致远《宣歙裴虔馀尚书》、《唐摭言》卷一三、《旧唐书·僖宗纪》、《资治通鉴》卷二五四。
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贵池人,字垂象,一字士龙。与杜荀鹤、殷文圭友善,同肄业九华山,有文名。懿宗咸通十五年登进士第,为高骈淮南节度从事。毕师铎之乱后,退居霅川,杜门著书。昭宗大顺中,预修宣、懿、僖三朝实录。书成,加虞部员外郎。乾宁初卒。有《凤策联华编稿》、《昭亭杂笔》。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4? 字垂象,一字士龙,池州秋浦(今安徽池州)人。
盐商之子。
初与杜荀鹤、段文圭同居九华山学习,又同罗隐受知于令狐绹。
懿宗咸通十五年(874)登进士第,以试秘书省校书郎入淮南高骈幕,为行营都招讨判官。
僖宗光启三年(887),高骈为部将所杀,云退居霅川,杜门著书。
昭宗大顺中,入朝为太常博士,与卢知猷、陆希声等人分修宣、懿、僖三朝实录。
书成,加虞部员外郎。
乾宁(894-898)初卒。
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一二、《北梦琐言》卷六、《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六七。
云善诗文,所献高骈之长启短歌,崔致远誉为“学派则鲸喷海涛,词锋则剑倚云汉”(《献诗启》)。
所著颇多,有《顾云赋》1卷、《顾云集遗》10卷、《顾云编藁》10卷、《凤策联华》3卷等,皆佚。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顾云(?-约894),字垂象,一字士龙,池州秋浦(今安徽贵池)人。盐商之子。少与杜荀鹤、殷文圭读书于九华山。咸通十五年(874),登进士第。淮南节度使高骈辟为观察支使、都统判官,由校书、侍御、协律累进检校虞部郎中。骈死,退居湖州霅川,闭门著书。大顺中,受诏与羊昭业等修宣、懿、僖三朝实录,加虞部员外郎,卒。与杜荀鹤友善。有《凤策取华》三卷,《顾氏编遗》、《苕川总载》、《纂新文苑》、《集遗具录》各十卷,又《启事》一卷、《赋》二卷,均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八百十五
云字垂象。池州人。咸通十五年进士。授校书郎。高骈镇淮南。辟为从事。毕师铎之乱。退居霅川。大顺中。分修德宣懿三朝实录。书成。加虞部员外郎。乾宁初卒。

作品评论

郑谷《同志顾云下第往京偶有寄勉》
《凤策联华》是国华,春来偶未上仙槎。乡连南渡思菰米,泪滴东风避杏花。吟聒暮莺归庙院,睡消迟日寄僧家。一般情绪应相信,门静莎深树影斜。
直斋书录解题
《凤策联华》三卷,唐虞部郎中淮南从事秋浦顾云垂象撰。多以拟古为题,盖行卷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