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崔群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4—823 【介绍】: 唐僧。
韶州始兴人。
大历间止国一禅师门下,后归大寂法集。
时禅客仰慕,蜂拥请问,室不能容,床榻为之陷折,时号“折床会”。
后居长沙东寺,与相国崔群为师友。
长庆间圆寂,敕谥传明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韶州始兴人。大历八年。谒国一于径山后见大寂于是道德进。而名誉起矣。时丛林谓之折床会以其勤于坐禅。而床为之折也。未几出世。说法长沙之东寺。盖俗所谓夹山者。四方玄侣辐辏。大寂之风益振。相国崔公群以𧮂得罪宪宗南迁。为观察使。见会问曰。师于此事。自何而得。答曰见性得。会时方病眼。公因讥之曰。既去见性。其奈眼何。答曰性非眼见。病者非眼。公稽首谢之。仰山来参。会曰已相见了。更不用上来。仰曰。恁么相见莫不当否。会便闭却方丈门。仰归举似沩山。沩云寂子是什么心行。仰云若不恁么。争识得佗。长庆癸卯终于寺。寿八十。建塔寺之城南。及李公翱之廉问也。凡坟塔之近城者。命悉毁以全形胜。然独留会所葬塔。且曰庶几以别贤愚。谥传明塔号永际。镏膳部轲著文勤铭。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如会。韶州始兴人也。大历八年止国一禅师门下。后归大寂法集。时禅客仰慕决求心要。僧堂之内床榻为之陷折。时号折床会。犹言凿佛床也。后徇请居长沙东寺焉。自大寂去世其法门鼎盛时无可敌。谚谓东寺为禅窟。断可知矣。时相国崔公群慕会之风来谒于门。答对浏亮辞咸造理。自尔为师友之契。初群与皇甫镈。议上宪宗尊号。因被镈搆出为湖南观察。闲豫归心于会也。至穆宗长庆癸卯岁终于寺。春秋八十。时井泉预枯异香馝馥。迁塔于城南。廉使李翱尽毁近城坟塔。唯留会所瘗浮图。以笔题曰。独留此塔以别贤愚矣。刘膳部轲著碑焉。敕谥传明大师。塔曰永际。亦呼所居为夹山和尚是欤。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不详。
排行五,德宗时人,始与苻载、杨衡栖青城山以司业,一曰与杨衡、苻载、崔群隐庐山,号山中四友。
屡试不第,以布衣终。
事迹散见《国史补》卷下、《唐摭言》卷一〇、《北梦琐言》卷五、《太平广记》卷二五五引《卢氏杂说》。
全唐诗》存诗2首,而《塞上闻笛》乃高适诗误入者。
唐诗汇评
宋济,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德宗时人。始与符载、杨衡栖青城山以习业,后屡试不第,布衣以终。《全唐诗》存诗二首,其《塞上闻笛》乃高适诗误入者。

作品评论

唐摭言
宋济老于词场,举止可笑。尝试赋,误落宫韵,抚膺曰:“宋五坦率矣!”由此大著。后礼部上甲乙名,明皇先问曰:“宋五坦率否?”或曰:“有客讥宋济曰:‘白袍何纷纷?’答曰:‘为朱袍、紫袍纷纷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8—836 【介绍】: 唐怀州温人,字匡谏。少骁锐。累历滕、丰、沛、狄四镇将。宪宗元和间讨吴元济,伐李师道,以功进侍御史、御史中丞。穆宗长庆初平河朔乱,诏充武宁军节度使。文宗大和初,平李同捷叛,诏拜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册拜太傅,封雁门郡王,进兼侍中。改忠武、河中、宣武三节度。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36 字匡谏,怀州温(今河南温县)人。
德宗建中二年(781)为徐州镇将,累立战功。
宪宗元和十五年(820)迁沂州刺史。
穆宗长庆元年(821)任武宁军节度副使,二年逐节度使崔群
朝廷无奈授节钺。
文宗大和三年(829)封雁门郡王。
六年徙忠武军节度使,七年移镇河中,九年移镇宣武。
开成元年(836)卒。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1首。
僧唯俨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0—829 【介绍】: 唐僧。绛县人,俗姓寒。年十七师事惠照。代宗大历八年纳戒,谒石头禅师,住药山寺。宪宗元和中李翱出刺朗州,谒唯俨问道,唯俨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答之,翱顿悟。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唯俨。
俗姓寒。
绛县人也。
童龀慷恺敏俊逸群。
年十七从南康事湖阳西山慧照禅师。
大历八年纳戒于衡岳寺希操律师所。
乃曰。
大丈夫当离法自净。
焉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邪。
遂谒石头禅师密證心法。
住药山焉。
一夜明月陟彼崔嵬。
大笑一声。
声应澧阳东九十许里。
其夜澧阳人皆闻其声。
尽云是东家。
明辰展转寻问迭互推寻直至药山。
徒众云。
昨夜和尚山顶大笑是欤。
自兹振誉遐迩喧然。
元和中李翱为考功员外郎。
与李景俭相善。
俭除谏议荐翱自代。
及俭获谴。
翱乃坐此出为朗州刺史。
翱闲来谒俨。
遂成警悟。
又初见俨执经卷不顾。
侍者白曰。
太守在此。
翱性褊急。
乃倡言曰。
见面不似闻名。
俨乃呼翱应唯。
曰太守何贵耳贱目。
翱拱手谢之。
问曰。
何谓道邪。
俨指天。
指净瓶曰。
云在青天水在瓶。
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
寻有偈云。
鍊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相问无馀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又偈。
选得幽居惬野情。
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
孤峰顶。
月下披云笑一声。
初翱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为文会之交。
自相与述古言法六藉。
为文黜浮华尚理致。
言为文者韩柳刘焉。
吏部常论仲尼既没诸子异端。
故荀孟复之。
杨墨之流洗然遗落。
殆周隋之世王道弗兴。
故文中子有作。
应在乎诸子左右。
唐兴房魏既亡失道尚华。
至有武后之弊安史之残。
吾约二三子同致君复尧舜之道。
不可放清言而废儒纵梵书而猾夏。
敢有邪心归释氏者有渝此盟。
无享人爵无永天年先圣明神是糺是殛。
无何翱邂逅于俨顿了本心。
末由户部尚书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复遇紫玉禅翁。
且增明道趣。
著复性书上下二篇。
大抵谓本性明白为六情玷污。
迷而不返今牵复之。
犹地雷之复见天地心矣。
即内教之返本还源也。
其书露而且隐。
盖而又彰。
其文则象系中庸隐而不援释教。
其理则从真舍妄。
彰而乃显自心。
弗事言陈唯萌意许也。
韩柳览之叹曰。
吾道萎迟翱且逃矣。
俨陶鍊难化护法功多。
回是子之心拔山扛鼎。
犹或云易。
又相国崔群常侍温造相继问道俨能开发道意。
以大和二年将欲终告众曰。
法堂即颓矣。
皆不喻旨。
率人以长木而枝柱之。
俨抚掌大笑云。
都未晓吾意。
合掌而寂。
春秋七十云。
系曰。
尝览李文公复性二篇。
明佛理不引佛书。
援證而徵取易礼而止。
可谓外柔顺而内刚逆也。
故曰。
得象而忘言矣。
经云。
治世语言皆成正法者。
李公有焉。
俨公一笑声彻遐乡。
虽未劳目连远寻而易例有诸。
隆墀永叹远壑必盈。
道感如然不知其然也。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韩。绛县人。童龀慷慨。敏俊逸群。年十七。薙染慧照禅师。大历八年。纳戒于衡岳希操律师所。乃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焉能屑屑事细行于布□耶。遂谒石头禅师。密證心法。住药山焉。一夜明月陟山巅大笑一声。声应澧阳东九十许里。其夜澧阳人。皆闻其声。尽云是东家。明辰展转寻问。直至药山。徒众云。昨夜和尚山顶大笑是欤。自兹振誉。遐迩喧传。元和中。李翱为考功员外郎。坐李景俭谪。出为朗州刺史。翱闲来谒俨。遂成警悟。又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耶。俨指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寻有偈云。鍊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相问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又偈。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俨于大和二年。合掌而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泉州晋江人,字行周。德宗贞元八年进士,与韩愈、李观等联第,时称“龙虎榜”。官终国子监四门助教。卒年四十余。工散文。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757?—802?) 字行周,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四试于吏部,方授国子监四门助教。十五年上书宰相郑馀庆求不次进用,未果,遂北游太原,悦一乐妓,约以迎娶。过期不往,妓相思成疾,临终,乃刃髻藏匣,附以诗。詹得匣,睹髻及诗,悲恸而卒。事迹散见孟简《咏欧阳行周事》并序、《太平广记》卷二七四引《闽川名士传》、韩愈《欧阳生哀辞》、《新唐书》本传。韩愈称其“志在古文”,“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其诗多干谒酬赠之作,葛立方以为“皆赋情不薄”(《韵语阳秋》卷一九)。有《欧阳詹集》10卷,今存。《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唐诗汇评
欧阳詹(约761-约801),字行周,泉州晋江(今福建南安)人。
贞元八年(792),与韩愈、李观、李绛、崔群、王涯等同登进士第,时称“龙虎榜”。
十三年,游兴元、蜀中,献诗严震、韦皋。
还京,官四门助教。
十五年,韩愈自汴州朝正京师,詹率其徒伏阙下,举愈为博士,不果。
十六年,北游太原,与郑儋、严绶唱和。
归京,寻卒。
有《欧阳詹集》十卷,今存。
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五
詹字行周。泉州晋江人。举进士。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卒年四十馀。

作品评论

《全唐诗话》
欧阳詹,……初见拔于常衮衮,后见知于退之、元宾,终于四门助教。李贻孙序其文曰:“君之文周祥,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命而卒,天其绝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
杜佑子。
德宗贞元末,以荫入仕,再迁太子司议郎。
宪宗元和初,转左补阙。
谏官崔群等以父为宰相,子不合为谏官,乃降授左拾遗。
等复执之,遂改授秘书丞。
七年,为驾部员外郎。
崔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清河武城人,字藩之。
崔群弟。
登进士第。
武宗会昌中,历司勋员外郎、库部郎中。
宣宗大中三年,官至福建观察使。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一
于。会昌三年官库部郎中。知制诰。
崔充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清河东武城人,字茂用。
崔群子。
懿宗咸通九年,自考功员外郎入为翰林学士。
累迁户部侍郎。
十三年,充承旨。
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
僖宗乾符二年,改河南尹。
官终东都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