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泌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人,祖籍辽东襄平。
李泌子。
师事梁肃。
少聪警,有才名,无行义。
为弘文馆学士。
后出为亳州刺史。
州有剧贼,繁以机略获所在,出兵捕斩之。
议者以繁不先启闻观察府,涉擅兴之罪,诏御史舒元舆按之,元舆素与繁有隙,尽翻其狱,以为滥杀无辜,下狱,诏赐死。
在狱中著家传十篇,传于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华州人。
郭子仪女。
有殊色,喜读《离骚》、陶谢诗。
李泌子,人称李公子。
李年少谑浪,清明君不悦。
尽选能诗之奇女子以侍李。
李乐之以酒,酒必以诗。
清明君恒细加品题,为改点数字。
每点一字,辄以觞罚李。
李尽情作乐,后忽有所悟,家产万亿,悉数散之。
清明君遂与李公子入洞庭石公山修道,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姓名不详。
玄宗时人。
尝过李泌,留一男及一函于李处。
过八九日男殂,即以函盛之而瘗。
后发函视之,有一黑石,上题诗云云。
事见《太平广记》卷三八引《邺侯外传》。
全唐诗》收之,题作《李泌庭黑石诗》。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玄宗时禅僧。
开元间至嵩山,师北宗僧普寂。
后居衡山,性懒而食残,时称懒瓒,或懒残。
然出言皆契佛理,时人或以为弥陀佛应身。
天宝初,入南岳寺为执役僧。
肃宗时,曾预言避居南岳之李泌将领取10年宰相,后果应验。
卒谥大明禅师。
宋高僧传》卷一九、《祖堂集》卷三有传。
祖堂集》及《景德传灯录》卷三〇收其长篇歌行1首。
北宋黄庭坚曾书此歌,明董其昌误断为王梵志作,《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初谒嵩山普寂禅师。
得心法。
寻游衡山。
执役南岳寺。
历二十年。
未尝言劳苦。
遂隐居石廪峰。
以极道趣。
李泌方年少读书。
嗜静僻。
尝筑室其地。
不甚远。
夜闻梵呗音。
且往见之。
正值瓒发牛粪火出芋以啖。
拜于前。
瓒徐指炉旁地曰。
可席此。
因分半芋以啖之。
无复他语。
刺史岁脩祀事岳祠下。
而颓石碍行路。
石甚钜。
遣里胥挽除之。
役数百人。
瓒悯其骚动。
悉谢去。
稍举足蹴之。
转石抵山下。
声若雷震。
虎害颇众。
瓒独坐召一大虎前伏。
出尺箠使衔之曰。
宜为吾痛鞭诸所害人者。
大虎去。
虎暴由是遂绝。
世率称神异。
卒谥大明禅师。
有所著歌词。
载传镫录。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明瓒者。
未知氏族生缘。
初游方诣嵩山。
普寂盛行禅法。
瓒往从焉。
然则默證寂之心契。
人罕推重。
寻于衡岩闲居。
众僧营作我则晏如。
纵被诋诃殊无愧耻。
时目之懒瓒也。
一说伊僧差越等夷。
或随众斋餐。
或以瓦釜煮土而食。
云是弥陀佛应身。
未知何證验之。
一云好食僧之残食。
故残也(残上声呼)或随逐之则时出言语皆契佛理。
事迹难知。
天宝初至南岳寺执役。
尽专一寺之上。
夜止群牛之下。
曾无倦也。
如是经二十年。
相国邺公李泌
避崔李之害隐南岳。
而潜察瓒所为。
曰非常人也。
听其中宵梵呗响彻山谷。
李公情颇知音能辩休戚。
谓瓒曰。
经音悽怆而后喜悦。
必谪堕之人时将去矣。
候中夜李公潜往谒焉。
望席门自赞而拜瓒。
大诟仰空而唾曰。
是将贼我。
李愈加郑重。
唯拜而已。
瓒正发牛粪火出芋啖之良久乃曰。
可以席地。
取所啖芋之半以授焉。
李跪捧尽食而谢。
谓李公曰。
慎勿多言。
领取十年宰相。
李拜而退。
居一月刺史祭岳修道路极严忽中夜风雷而一峰颓下。
其缘山蹬道为大石所拦。
乃以数牛縻绊而挽之。
又以数百人鼓噪以推之。
物力竭而石愈固。
更无他术。
瓒曰。
奚用如许繁为。
我始去之。
众皆大笑。
瓒遂履石而动。
忽转盘而下。
声若震雷。
山路既开。
众僧礼而踊跃。
一郡呼为至圣。
太守奉如神明。
瓒悄然乃怀去意。
寺外虎豹忽尔成群。
日有杀伤无由禁止。
瓒曰。
授我一小箠为尔驱除。
众曰。
大石犹可推虎豹当易制。
遂与之荆梃。
皆蹑后以观之。
出门见一虎衔之而去。
瓒既去矣。
虎亦绝踪矣。
李邺公于天宝末肃宗北巡至灵武即位。
遣使访召。
自嵩颖奔赴行在所。
帝喜用之俾掌枢务权逾宰相判广平王府司马事。
肃宗曰。
卿为朕师友。
今父子三人资卿道义。
寻为崔圆李辅国害其能。
惧乞游衡岳。
诏许之。
绝粒数年。
遂见瓒焉。
后终居相位。
一如瓒之悬记矣。
敕谥大明禅师。
塔存岳中云。
神僧传·卷第七
懒残者。
唐天宝初衡岳寺执役僧也。
退食即收所馀而食。
性懒而食残。
故号懒残也。
昼专一寺之工。
夜止群牛之下。
曾无倦色。
已二十年矣。
邺侯李沙寺中读书。
察懒残所为曰非凡物也。
听其中宵梵唱响彻山林。
李公情颇知音能辨休戚。
谓懒残经音先悽惋而后喜悦。
必谪堕之人。
时将去矣。
候中夜李公潜往谒焉。
望席门通名而拜。
懒残大诟仰空而唾曰。
是将贼我。
李公愈加谨敬。
唯拜而已。
懒残正拨牛粪火出。
芋啖之良。
久乃曰可。
以席地取。
所啖芋之半以授焉。
李公捧承尽食而谢。
谓李公曰。
慎勿多言。
领取十年宰相。
公又拜而退。
居一月刺史祭岳修道甚严。
忽中夜风雷而一峰颓下。
其缘山磴道为大石所栏。
乃以十牛縻绊以挽之。
又以数百人鼓噪以推之。
物力竭而石愈固。
更无他途可以修事。
懒残曰。
不假人力我试去之。
众皆大笑以为狂人。
懒残曰。
何必见嗤。
试可乃已。
寺僧笑而许之。
遂履石而动。
忽转盘而下。
声若震雷。
山路既开。
寺僧皆罗拜。
一郡皆呼至圣。
刺史奉之如神。
懒残悄然乃怀去意。
寺外虎豹忽尔成群。
日有杀伤无由禁止。
懒残曰。
授我箠为尔尽驱除之。
众皆曰。
大石犹可推虎豹当易制。
遂与之荆挺。
皆蹑而观之。
才出门见一虎啣之而去。
懒残既去虎亦绝踪。
后李公果十年为相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人,字逋翁。
肃宗至德二载进士。
善为歌诗,工画山水。
初为韩混江南判官。
德宗时,柳浑辅政,荐为秘书郎。
素善于李泌,师事之,得其服气之法。
相,自谓当得达官,久之,迁著作郎,心不乐,求归于吴。
卒,作《海鸥咏》嘲诮权贵,大为所嫉。
德宗贞元五年被宪司劾贬饶州司户,遂全家去,隐茅山,自称华阳山人。
有《华阳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816? 字逋翁,号华阳山人,又号悲翁,排行十二,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人。
曾求知新亭监,监在盐官(即海盐)海滨,见《尚书故实》。
肃宗至德二载(757)进士及第。
代宗大历八、九年(773、774)于永嘉一带任度支盐铁转运使府下属官;十年,曾至江西,与李泌、柳浑交往,吟咏自适。
德宗建中二年(781)至贞元二年(786),在镇海军节度使韩滉幕下任判官。
后随韩滉入朝,为大理寺司直。
贞元三年,柳浑辅政,顾为校书郎;李泌继入,迁为著作郎(一说著作佐郎)。
贞元五年(789),柳、李相继去世,顾乃为众所排,贬为饶州司户参军。
途经苏州、杭州、睦州、信州,与当地刺史韦应物、房孺复、韦攒、刘太真相唱和。
贞元十年返苏州,定居茅山。
曾来往湖州、扬州、宣州、嘉兴、常熟等地,约卒于宪宗元和十一年(816)。
生平事迹见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顾况集序》、《旧唐书·李泌》附《顾况传》。
顾况视诗歌为“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反对徒求文采之丽。
所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开白居易新乐府先声。
张为《诗人主客图》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列顾况为升堂。
其诗颇有纵横奇诡之作,皇甫湜言其“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顾况集序》)。
有明刻本《华阳集》,内诗赋2卷、文1卷。
又《唐诗百名家全集》有《顾逋翁诗集》4卷。
今人王启兴、张虹有《顾况诗注》。
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顾况(约727-820),字逋翁,自号华阳山人。
云阳(今江苏丹阳)人,亦称苏州(今属江苏)人,或海盐(今属浙江)人。
至德二载,登进士第。
尝求知新亭监,又为盐铁从事,大历中粜盐温州。
建中中,以大理司直为润州节度使韩滉判官。
李泌、柳浑善,贞元三年,柳浑为相,荐为秘书郎。
李泌为相,转著作佐郎。
五年,卒,况作《海鸥咏》嘲诮权贵,贬饶州司户。
后归吴,隐于茅山,卒年九十馀。
有《顾况集》二十卷,己佚。
后人辑有《顾华阳集》三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词学图录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与元结同时而略晚,亦新乐府作者。有《竹枝》等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顾况(约727—约820) 唐代诗人。字逋翁,号华阳山人,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二年(757)进士,历官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幕府判官、著作佐郎,贬饶州司户参军。善画,著《画评》一卷,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四卷,《全唐文》存其文三卷。有《华阳集》。曾在黄鹤楼游赏,作诗《黄鹄楼歌送独孤助》送别故人,“鄂州杂诗碑”录存该诗。
全唐诗补逸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
况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年进士。以校书郎徵。迁著作郎。贬饶州司户参军。

作品评论

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顾况集序》
吴中山泉,气状英淑怪丽……君出其中间,翕轻清以为性,结冷汰以为质,煦鲜荣以为词。偏于逸歌氏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将谁与欤?
唐国史补
吴人顾况:词句清绝,杂之以诙谐,尤多轻薄。为著作郎,傲毁朝列,贬死江南。
南部新书
顾况志尚疏逸,近于方外。时辈招以好官,况以诗答之曰:“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用唤狂生?此身还侣笼中鹤,东望瀛洲叫一声。”
沧浪诗话
顾况诗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风骨处。
《唐诗品》
况诗天才不足,而问辩有馀,虽有骨气,殊乏风采。其《补亡》诸诗,颇有流调可讽,然词旨不圆,终违机悟。晚居华山,自号华阳真逸。今观其诗,类非裁谢风尘,超脱凡径,此岂感贶于山灵者耶!
诗薮
唐人诸古体,四言无论,为骚者太白外,王维、顾况二家,皆意浅格卑,相去千里。
《大历诗略》
逋翁乐府歌行多奇趣,拟之青莲近似,但无逸气耳……其稍平正可法者却高。
石洲诗话
顾逋翁歌行,邪门外道,直不入格。
查世沣《重刻顾华阳集序》
观其气度之磊落,诗笔之骏发踔厉,语必惊人,正孔门中狂者,故自称狂生。翁尝称皇甫堤为扬雄、孟某,翁即杨雄、孟某矣。其祭陆端公文曰:“有书满屋,与人共分,破富为贫,好事日闻。”何胸次之豁达开朗如是也!翁盖自写其郁抑不平之气,借友人为杯酒耳,非狂者而能作如是语乎?
贺桂龄《重订顾华阳集序》
其文体与顾亭林先生有间,而骨力之苍雄、志气之豪迈,踔厉峻发,不可一世。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汤惠休,幽永善怀,如层波叠藻,虽渊澜未阔,而芳润相因。行路悲歌,扣乐府之噤喉,傅齐梁之粉泽,六朝香草,犹胜晚季风华。
《诗学渊源》
况乐府歌行颇著于时。其杂曲长短句以体质自高,微伤于直率。《补亡》、《拟古》诸作,犹落言诠。间作绝句宫词,则殊不减王建,然已逗晚唐之先。其乐府则齐梁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6—805 【介绍】: 唐定州北平人,徙居陕州夏县,字亢宗。
性好学,家贫不能得书,乃求为集贤院写书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房,经六年,无所不通。
登进士第后,隐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之学。
李泌为宰相,荐为著作郎。
德宗召为谏议大夫。
时裴延龄、李齐运等以奸佞相次进用,诬谮宰相,毁诋大臣,陆贽等咸遭枉黜,无敢救者。
城乃伏阁上疏,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
贬国子司业,出为道州刺史,有善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6—805 字亢宗,定州北平(今河北顺平)人,徙居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
家贫无书,遂求为集贤院书吏,昼夜读书。
登进士第。
隐居中条山中,以德行闻于世。
终身不娶。
德宗贞元三年(787),李泌荐为著作郎,寻迁谏议大夫。
每日饮酒,不言朝政。
韩愈作《争臣论》讥之,仍不为所动。
十年,陆贽被诬罢相,几被杀,乃伏阁上疏,慷慨陈言,陆贽因而得免。
坐是贬国子司业。
在国学,躬讲经籍,为诸生所重。
十四年,得罪贬刺道州,国子生200余人叩阙请留,终未果。
守道州7年,有善政。
顺宗即位后,诏追赴京,诏至而已逝。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光绪《道州志》卷一一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长晦。
代宗大历六年进士,授秘书郎,迁右补阙。
数上谏书,鲠毅无所回,宰相李泌恶之,贬为朗州司马,废抑二十年。
宪宗时,迁中书舍人。
善属文,掇治道之要,著《三足记》上下篇。
元和初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6 字长晦,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代宗大历六年(771)登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授校书郎。十一年为荆南节度掌书记。德宗建中元年(780)入为右补阙,贞元三、四年(787、788)间贬朗州司马,移和州别驾。顺宗永贞元年(805)召为尚书郎。宪宗元和元年(806)迁中书舍人,卒。生平见柳宗元(先君石表阴先友记》、《新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五
景亮字长晦。幽州范阳人。第进士宏词。授秘书郎。迁右补阙。德宗朝贬朗州司马。宪宗立。由和州别驾召还。再迁中书舍人。卒赠礼部侍郎。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字贯不详。
全唐诗》存诗3首。
《送咸安公主》诗系德宗贞元四年(788)十月为德宗女咸安公主远嫁回纥可汗而作。
又曾作诗上宰相李泌
事迹据《唐诗纪事》卷二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12 【介绍】: 唐人,字贞一。
七岁丧父,就养于母家。
以明经为虢州弘农主簿,又为陕州芮城尉。
德宗贞元初,陕虢观察使李泌辟为从事。
以考课迁京兆鄠县尉。
又以书判出伦,为万年主簿,转长安尉,累迁度支员外郎,选为万年令。
宪宗元和初,除衢州刺史。
改苏州刺史。
浙西李锜反,被拘械,锜败得释。
五年,拜河南少尹,代行尹事。
卒于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8—814 【介绍】: 唐赵郡人,字弘宪。
李栖筠子。
少好学,能属文,为太常博士,尤精国朝故实。
宰臣李泌、窦参推重其才。
宪宗立,召为翰林学士,转中书舍人。
累官至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封赵国公。
吉甫连蹇外迁十余年,详闾里疾苦,患方镇贪恣,乃从容为帝言,使属郡刺史得自为政。
德宗姑息藩镇,有终身不易地者,吉甫为相岁余,易三十六镇。
暴病卒,赠司空。
所论著述甚多,有《六代略》、《元和郡国图》、《国计簿》、《百司举要》等,皆行于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4 字弘宪,排行三,赞皇(今属河北)人。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李德裕之父。以荫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累官至驾部员外郎。德宗贞元八年(792)出为明州长史,转忠、郴、饶三州刺史。宪宗立,征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元和二年(807)擢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次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元和六年复入相。卒谥忠懿。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一生著述甚富,今唯《元和郡县图志》尚残存34卷。《全唐诗》存诗4首,其中3首与武元衡相唱和,语言典雅清丽。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吉甫(758—814) 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字弘宪。赵郡赞皇县(治今河北赞皇县赞皇镇)人。历官太常博士、中书舍人等职,官至宰相、淮南节度使。他修撰于唐元和年间的《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早而又较为完整的一部全国性地方总志,其中对黄鹤楼的始建作了介绍,并明确写出命名的缘由——“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为后代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留下了确切的资料。
全唐文·卷五百十二
吉甫字宏宪。赵郡人。御史大夫栖筠子。宪宗朝为翰林学士。转中书舍人知制诰。元和二年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赞皇县侯。徙赵国公。出为淮南节度使。六年复入秉政。九年卒。年五十七。赠司空。谥曰敬宪。改谥忠懿。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