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智威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僧会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唐永徽中。会稽永欣寺。有一僧。立逝于山门之内。其将逝也。谓其人曰。吾吴之康僧会也。苟能奉吾遗身于尔伽蓝。则顾为福。且未慗。其人因坚以胶漆而迁祠之。其灵迹之著。至于今不衰。初寺尤苦军旅屯寓。娶妇产子。杀羊豕。植韭蒜。污蔑甚。时李公若初方廉问闽。忽僧有自会稽来谒者曰。越于浙东为大藩。君侯行将领之。其教条之下。愿必尽屏旧习。而军旅之寓佛寺。最为急务。幸君侯之留意焉。公诡曰。诺。未几果有是命。俄而入寺睨之曰。此非预言今日之除者乎。应验若此。凡所授记。敢不听。于是顿绝其弊。会昌六年。永欣毁迁遗身于大善寺。会昙休律师。创堂宇。治供具。乡里之祈福禳灾者。举归焉。世号超化大师。其前身行事。史有传。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释后僧会者。
本康居国人也。
以吴赤乌年中谒大帝。
初吴人未识僧形。
止曰胡人入境。
乃祈舍利。
已令帝开悟末主天纪四年。
会尸解真身隐焉。
至唐高宗永徽中见形于越。
称是游方僧。
而神气瑰异眉高隆准。
颐峭眸碧而瘦露奇骨。
真梵容也。
见者悚然罔知阶位。
时寺纲紏诘其厥由。
骂而驱逐会行及门。
乃语之曰。
吾康僧会也。
苟能留吾真体福尔伽蓝。
躧步之间立而息绝。
既而青目微瞑精爽不销举手如迎揖焉。
足跨似欲行焉。
众议偃其灵躯窴于窀穸。
人力殚矣略不倾移。
虽色身坚牢而彊事胶漆。
迁于胜地别立崇堂。
时越人竞以香华灯明。
缯䌽幡盖果实衣器。
请祈心愿。
多谐人意。
初越之军旅多寓永欣。
其妇女生产兵士荤血触污僧蓝。
人不堪其淹秽。
会乃化形往谒闽廉使李若初。
且曰。
君侯即领越之藩条。
托为迁之军旅语罢拂衣而去。
寻失踪迹。
李公喜而骇。
且记其言。
后果赴是郡。
及上事讫便谒灵迹认于时言者则斯僧也。
命撤军家勒就营幕。
又疋妇夜临蓐席。
且无脂烛。
邻无隙光。
俄有一僧秉烛自牖而入。
其夫旦入永欣。
认会貌即是授火救产厄之僧。
自尔民间多就求男女焉。
属会昌毁永欣也。
唯今大善独留号开元矣。
遂移会身入是寺中。
大中之后有昙休律师。
为会别创堂宇广其供具。
又尝就闾阎家求草屦。
至今越人多以芒鞋油幡上献。
感应[月*(夸-大+八)]蚃。
各赴人家不可周述。
今号超化大师。
从永徽至今未尝阙其供施焉。
沙门虚受为碑纪述焉。
系曰。
蔡邕是张衡后身。
智威本徐陵前事。
验皆昭晰理且弗虚。
至于圣人功用自在此亡彼出。
利见无方。
僧会捐世既遐唐来化越。
立逝屹然异中之异。
苟非应物现形如水中月。
孰能预于是乎。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润州江宁张氏子。
幼弃俗即悉定业。
年三十。
谒黄梅忍大师。
获餐法味。
后归青山。
事方禅师。
卒传灯。
继绪山门。
数年之中。
四部依慕。
当黄梅谢缘之际。
尝谓弟子曰。
得吾法者仅十人。
金陵法持其一也。
呜呼统寄之不可苟以付授如此。
长安二年九月五日。
终于延祚寺。
有空中神幡。
西来绕山数转。
故居幽栖院。
竹林。
变白之祥。
遗命露尸施鸟兽。
从之。
寿六十八。
门弟子智威嗣。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法持。
俗姓张氏。
润州江宁人也。
仪貌邕肃肤体至润。
幼而弃俗长事明师。
天机内发识浪外澄。
年十三闻黄梅忍大师。
特往礼谒。
蒙示法要。
领解幽玄。
后归青山重事方禅师。
更明宗极。
命其入室传灯继明。
绍迹山门大宣道化。
方既出山凡是学众咸悉从其咨禀心要。
声价腾远海内闻知。
数年之中四部依慕。
时黄梅谢缘去世。
谓弟子玄赜曰。
后传吾法者可有十人。
金陵法持即其一也。
是知两处禅宗重代相袭。
后以法眼付门人智威
长安二年九月五日终于延祚寺。
遗嘱令露骸松下饲诸禽兽。
令得饮食血肉者发菩提心。
其日空中有神幡数首。
从西而来绕山数转。
众人咸见。
先居幽栖故院竹林变白。
报龄六十有八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8—752 【介绍】: 唐僧。润州延陵人,字道清。俗姓马,人称马祖,或称马素。武周如意年间出家江宁长寿寺,晚年居润州幽栖寺。伏形苦节,无喜无怒,时人目为婴儿行菩萨。扬州与京口道俗争迎致之。文宗大和时追谥大律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道清。
润之延陵马氏子也。
如意中。
以制恩得度。
隶名江宁长寿寺既进具。
操行愈益奋厉。
晚年入事威禅师于青山之幽禅寺。
遂蒙印莂。
自是劬躬苦志。
交养恬和。
外不为寒暑饥渴所变。
内不为冤亲荣辱所移。
识者以为行婴儿行。
世因号之婴儿行菩萨焉。
开元中。
京口牧韦铣遣沙门僧汪。
迎居鹤林寺素每衲衣坐床上。
虽见贵显。
略不为动而瞻礼。
者充塞。
尝躬赴一屠家请。
众骇异。
素曰佛性是同。
无生岂别。
苟可度者。
吾即度之天宝初。
将应吴越命。
扬州沙门希玄夜半窃之。
以往江北。
涛波淼然。
月黑难济。
持舟待风。
俄有白光。
引棹登岸。
乃灭倾城迎谒。
津所车马繁拥。
不避涂潦。
捐金掷币。
施予山积。
素一不介意。
悉以为悲田之费。
时李憕以礼部尚书牧扬尤加礼。
敬。
已而京口移牒邀还二郡道俗纷诤莫决。
其德之感物类如此。
天宝十一载。
十一月十一日。
中夜趺坐而化。
寿八十五。
以其月二十一日。
奉全身塔于黄鹤山西。
所居之地方伯邑宰。
率哀悼。
执心丧之礼者。
袂相属嗣法弟子法鉴法钦别有传。
菩萨戒弟子。
吏部尚书齐潮广州都督梁卿润州刺史徐峤京兆韦昭理给事中韩赏御史中丞李丹礼部尚书崔令钦大和间。
追谥大津禅师塔号大宝杭。
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玄素。字道清。俗姓马氏。润州延陵人也。生有异度幼而深仁。乳育安静髫龀希尚求归释门。父母从之出依净域。以如意年中始奉制度。隶名于江宁长寿寺。进具已后戒光腾烛定水澄涟。思入玄微行逾人表。既解色空常慕宗匠。晚年乃南入青山幽栖寺。因事威禅师。躬历弥载撞钟大鸣。威诲以胜法。得其不刊之旨。从是伏形苦节交养恬和。败纳衬身寒暑不易。贵贱怨亲曾无喜愠。时目之为婴儿行菩萨。道业既高人希瞻礼。开元年中僧汪密请至京口。郡牧韦铣屈居鹤林。四部归诚充塞寺宇。素纳衣空床未尝出户王侯稽首。不为动摇。顾世名利犹如幻焉。忽于一日有屠者来礼谒。自生感悟忏悔先罪。求请素明中应供。乃欣然受之降诣其舍。士庶惊骇咸称异哉。素曰。佛性是同无生岂别。但可度者吾其度之。何异之有。天宝之初吴越瞻仰如想下生。杨州僧希玄请至江北。窃而宵遁。黑月难济。江波淼然。持舟拟风。俄顷有白光一道。引棹直渡通波获全。楚人相庆佛日再耀。倾州奔赴会于津所。人物拒道间无立位。解衣投施积若山丘。略不干其怀抱。令悉充悲田之费礼部尚书李憕为杨州牧。斋心虔虔二时瞻近。未几而京口道俗思渴法音。仍移牒渡江再请还郡。二处纷诤莫决所从。李时谓人曰。本期奉道反成爱憎。因任从所请却归南郡。其感物慕德罕有与伦。以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一日中夜无疾而化。春秋八十有五。哀感人伦恸彻城市。以其月二十一日奉全身建塔于黄鹤山西所住之地。方伯邑宰尽执丧师之礼。率众申哀江湖震响。素往于寺内坐禅之所。高松偃覆如盖。及移他树还互如前。又当舍寿之夕。房前双桐无故自枯。识者以为双林之变。但真乘妙理绝相难思。嘉瑞灵祥应感必有。经云。随缘赴感即其事也。有门弟子法鉴及吴中法钦。此二大士重光道原佥具别传。受菩萨戒弟子吏部侍郎齐浣广州都督粱卿润州刺史徐峤京兆韦昭理给事中韩赏御史中丞李丹礼部崔令钦 并道流人望咸款师资。亦尝问道于径山。犹乐正子春于夫子。洗心瞻仰天汉弥高。水鉴明心悟深者众矣。洎太和中。远慕遗风高其令德。追谥大律禅师。太和大宝杭之塔。后人多以俗氏召之曰马祖。或以姓名兼称曰马素是也。 系曰。弥天以出家子咸姓释氏。悬合后到阿含经。可不务乎。素师以俗姓呼之。必有由矣。噫繁盛法嗣犹不能遏此讹称。则知素师名翼一飞四海仰止。故登俗域今警将来。宜正名也。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字道清。
姓马。
润州延陵人。
生有异度。
求归释门。
父母从之。
出依净域。
以如意年中。
始奉制度。
𨽻名于江宁长寿寺进具。
晚年乃南入青山幽栖寺。
因事威禅师
伏形苦节。
寒暑不易。
贵贱怨亲。
曾无喜愠。
时目之为婴儿。
行菩萨道王侯稽首。
不为动摇。
顾世名利。
犹如幻焉。
忽一日。
有屠者来礼谒。
自生感悟。
忏悔先罪。
求请素明中应供。
乃欣然受之。
降诣其舍。
士庶惊骇称异。
素曰。
佛性是同。
无生岂别。
但可度者。
吾其度之。
何异之有。
天宝之初。
吴越瞻仰。
如想下生。
杨州僧希玄。
请至江北。
窃而宵遁。
黑月难济。
江波淼然。
持舟拟风。
俄顷有白光一道。
引棹直渡。
通波获全。
楚人相庆。
佛日再辉。
倾州奔赴。
会于津所。
人物拒道。
间无立位。
解衣投施。
积若山丘。
略不干其怀抱。
令悉充悲田之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3—769 【介绍】: 或作慧忠。
唐僧。
润州上元人,俗姓王。
幼不食荤腥,年二十三出家,配居升州庄严寺。
后礼谒牛头山威禅师,遂住此山四十年,终日兀坐,寒暑一衲。
有《见性序》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润州上元王氏子。
神龙初生。
二十有三年矣。
遂以童子。
试经获度。
仍配居庄严寺。
志节。
为时辈所推重。
寻游方。
威禅师于牛头山有契悟。
因悉以山门委之。
使踵住持事。
由是益精励。
行头陀山泽中。
一衲一铛。
晏坐绳床。
终日夕。
开元二十七年。
县令长孙遂。
造山验视。
至山半。
虎当道跑哮。
莫能前。
忠闻之遽迎遂。
且使虎去。
天宝初。
州牧里豪请自山归庄严。
起仆易挠。
寺为一新。
又将徙建法堂于殿之东隅。
感二神人。
为定基址。
适其地有古树。
而鹊巢其上。
忠不忍伐。
后鹊竟他巢。
若有知者。
异哉。
大历四年六月十五日。
集众布萨。
晚命侍者。
治浴剃发。
如无恙时。
夜则云气绚烂若闻空中有乐音者。
翌旦坐逝。
春秋八十七。
当忠之在山也。
有悬铛树挂衣藤。
未寂之前一年。
藤树皆萎。
其年九月。
忠说法高座。
水忽迸流四绕。
风雨震荡。
白虹贯东南。
郡守韦损备仪仗送还山。
五年阇维收舍利不胜计。
其馀行迹语句。
载传灯录。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惠忠。
俗姓王。
润州上元人也。
初在母孕。
忽遇异僧谓曰。
所生贵子当为天人矣。
诞育已来不食荤腥。
有异常童。
禀性敦厚。
年二十三以经业见度。
即神龙元年也。
遂配庄严寺。
志节高简为时辈所推。
闻牛头山威禅师
袭达磨踪得佛法印。
遂造山礼谒。
见忠乃曰。
山主来矣。
因为说法顿悟上乘。
既得人如老氏之逢尹喜。
乃命入室付法传灯。
并委山门之事。
遂出廛聚。
忠即继踵兹峰夙夜精励。
常头陀山泽。
饮泉藉草一食延时。
每用一铛。
众味同煮。
用毕悬于树杪。
方复绳。
床晏坐终日如杌。
衣不易时寒暑一纳。
积四十年。
遂彰灵应非一。
州牧明贤频诣山礼谒。
再请至郡施化道俗。
天宝初年始出止庄严。
忠以为梁朝旧寺庄严最盛。
今已岁古凋残。
兴怀修葺。
遂于殿东拟创法堂。
先有古木鹊巢其顶。
工人将欲伐之。
忠曰。
且止待鹊移去始当伐之。
因至树祝曰。
此地造堂当速移去。
言毕其鹊竞衔柴迁寓他树合郭道俗观者如堵。
莫不叹异。
又立基未定忽有二神人为上其处。
因乃定焉。
虽汲引无废神旷不挠。
四方之侣相依日至。
以大历三年。
山门石室前有忠挂衣藤。
是岁盛夏忽然枯悴。
灵芝仙菌且不复生。
至九月忠演法高座。
无故水出绕座而转。
至四年六月十五日集众布萨。
至晚乃命侍者剃发浴躯。
是夜瑞云覆刹天乐闻空。
十六朝怡然坐化。
时风雨震荡树木摧折。
和州延祚寺僧徒。
其夕咸见白虹直东西贯于山中。
鸟兽哀鸣林壑岩间。
哭声数日方止。
岳牧韦公损闻而哀怆。
遣使赠赙。
并令上元令刘君备仪送归山。
于时炎蒸。
至七月七天降雨绝凉。
八日神柩出纤尘不飞。
又有群鹤徘徊舆上。
送至山门。
瘗后数日坟内放光照于山林。
五年春依外国法茶毗。
获舍利不可胜计。
圆细如珠光彩莹彻。
远近道俗有恨无所剋获。
咸于焚身处煨烬中至求。
凡百千人。
皆得舍利。
故知法身圆应感物无穷。
圣力潜通光腾千古。
门人起木塔。
春秋八十七矣。
身逾七尺。
霜眉径寸仪容殊伟燕𪁟龙腮神气孤。
拔。
色如金聚。
含光玉润若梵僧。
所居帐帏弗张蚊蚋不犯。
曾居兰若幽栖松竹深邃。
尝有虎鹿并各产子驯绕入室曾无惧色。
开元二十七年上元令。
长孙遂初脱略异闻。
躬造山询验。
及到山半猛虎当路瓟吼。
遂乃惊怖莫知所为。
忠闻出林晓喻。
虎因寝声伏于林中。
遂恐慑合掌礼谢而回。
忠又向吴郡具戒院中。
有凌霄藤盛夏萎悴。
人拟伐之。
威大师曰。
勿剪惠忠还日其藤更生。
人不之信。
及秋忠还其藤重茂矣。
又昔有供僧谷仓在庄。
夜有张盗来窃之。
虎乃吼唤逐之。
盗弃负器而逃。
其类夥多良难骤述。
忠著见性序及行路难。
精旨妙密盛行干世。
又邺中释圆寂。
氏族生地俱不可寻。
初从嵩山见老安禅师。
道契相符莫测涯岸。
以高宗咸亨二年生计终岁。
已一百有奇年矣。
襄州节度使严绶倾心供养。
亦号无生和尚焉。
神僧传·卷第八
释惠忠。
俗姓王氏。
润州上元人也。
初在母孕忽遇异僧。
谓曰。
所生贵子当为天人矣。
诞育已来不食荤腥有异常童。
禀性敦厚。
年二十三以经业见度。
即神龙元年也。
遂配庄严寺。
闻牛头山威禅师造山礼谒。
见忠乃曰。
山主来矣。
因为说法。
遂夙夜精勤。
常头陀山泽饮泉藉草一食延时。
每用一铛众味同煮。
用毕悬于树杪。
方坐绳床宴坐终日如杌。
衣不易时寒暑一纳。
积四十年。
遂彰灵应。
州牧明贤频诣山礼谒。
再请至郡施化道俗。
天宝初始出止庄严。
忠以为梁朝旧寺庄严最盛。
今已岁古凋残兴怀修葺。
遂于殿东拟创法堂。
先有古木鹊巢其顶。
工人将欲伐之。
忠曰且止。
待鹊移去始当伐之。
因至树祝曰。
此地造堂当速移去。
言毕其鹊衔柴迁寓他树。
道俗观者莫不叹异。
又立基未定。
忽有二神人为止其处。
因乃定焉。
虽汲引无废神旷不挠。
四方之侣相依日至。
以大历三年山门石室前有忠挂衣藤。
是岁盛夏忽然枯悴。
灵芝仙菌且不复生。
至九月忠演法高座。
无故水出绕座而转。
至四年六月十五日集众布萨。
至晚乃命侍者剃发浴躯。
是夜瑞云覆刹天乐闻空。
十六朝怡然坐化。
时风雨震荡树木摧折。
山中鸟兽哀鸣林壑。
岩间哭声数日方止。
春秋八十有七。
僧崇慧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9 【介绍】: 唐僧。
彭州人,俗姓陈。
嗣牛头五祖智威
肃宗乾元初,往舒州天柱山创寺。
代宗永泰元年赐额天柱寺。
居山演道二十二年,从学者颇众。
卒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