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孟昶

相关人物:共 47 位
共 3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追挽恭孝先生二首 其一 元末明初 · 高启
五言律诗
闽洛遗风在,河汾旧业传。
书攻藏简后,易究出图先。
晓禁辞持橐,寒厅恋坐毡。
临危谁复似,身与敕俱全。
追挽恭孝先生二首 其二 元末明初 · 高启
五言律诗
北阙书空上,东川教自陈。
可当衰乱日,复丧老成人。
堂静悬鱼绝,坟荒下马频。
传家欣有子,执笔际昌辰。
斯文一脉记传灯,四百年来付老僧。
始变儒冠除法服,林家孙祖号中兴。
注:日本保元以降,区宇云扰,士大夫皆从事金革,惟浮屠氏始习文。中间斯文不坠于地,赖儒僧也。及藤原肃出,始锐然为洙泗学。继之者林信胜。藤氏始为僧, 后归于儒。信胜初读书僧院,有老和尚欲强度之,不可。然是时儒者犹别立名目,秃其颅,不列儒林。信胜之孙信笃,慨然以人道即儒道,不可斥为制外,请于德川 常宪,许种发叙官,为大学头。世始知有儒。史记之曰:此元禄四年正月十四日事。三百年来,文教大兴,德将军拔用林氏父子为之倡也。罗山子恕,弟信澄,皆举 秀才。
金锁重门歇绮罗,凄凉一阕洞仙歌。
老尼闲说宫中事,故苑月明池上多。
注:《词品》,鹿虔扆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漫叟诗话》,杨元素作本事曲,记洞仙歌云云,钱塘有一老尼,能诵后主诗首章两句,后人为足其言,以填此词。《词选》,苏子瞻洞仙歌自序云:“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馀,自言曾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王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朱能诵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独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澹,玉蟾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一箭曾无东向发,沙弥原本不知兵。
祭文凄绝将军庙,江岸回头尽哭声。
注:《新五代史》,昶叹曰:“吾与先君,以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临敌,不能为吾东向放一箭!虽欲坚壁,谁与吾守者耶”?乃命李昊草表以降。《蜀梼杌》,王昭远依东郭院僧,为小沙弥。又昶母谓昶曰:“王昭远素不知兵”。又昶之行,万民拥道,哭声动地。昶以袂掩面哭。自二江至眉州,沿途百姓,恸绝者数百人。盖与王衍不同耳。《闻见前录》,嘉州之西,有花将军庙。将军英武,见于杜子美诗。庙史以匣藏唐至德元年十月郑丞相告文,及本朝乾德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伪蜀王孟昶以降入朝,舟过庙下祭文,二纸墨色如新。
海上蓬山山外天,老人高并婺星悬。
鹿车对挽原偕隐,鸠杖同扶又十年。
䌽袖儿曹双白鬓(谓稚恭孝廉),紫薇家世一青毡。
沧桑眼见寻常事,我识淮南地是仙。
应知蟢子上罗巾,羡杀乌龙卧锦裀。
愿得侍儿为道意,可怜仙女爱迷人。
冰肌玉骨清无汗,珠襻香腰稳称身。
莫向尊前惜沉醉,千般袅娜不胜春。
注:应知(韩翃送襄垣王君归南阳别墅)羡杀(李商隐重有戏赠任秀才)愿得(毕曜古意)可怜(施肩吾晚春送王秀才游剡川)冰肌(蜀主孟昶避暑摩诃池上)珠襟(权德舆杂兴)莫向(韦庄江上别李秀才)千般(刘言中看山木瓜花)
玲珑四犯 清末民国初 · 王闿运
八仙图,晚唐时蜀人张素卿所画。孟昶得之,令欧阳炯为赞。即李耳、容成、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长寿、葛永瑰也。长安城东有八仙庵,西巡,诏改八仙宫。有黄杨二株,交荫数亩,盖宋时古树。樊承宣请余为诗,以六朝体不咏唐事,归作此词
汉柏唐槐,只陌上荒尘,长掩斜照。
却访青门,双树绿阴寒罩。
墙外碧玉交枝,浑不似、闰年生小。
想向来、阅过沧桑,相伴岁寒三老。

曾经御辇鸣鸾到。
问游仙、梦痕谁扫。
吹香密叶藤花外,古寺临官道。
看尽灞上柳条,兵火后,依然春好。
比六榕蛮地,空杳霭、云昏晓。
永安宫苑。落尽娇英春不管。
粉和新图。荡取龙舟入范湖。

红枝春闹。玉殿传呼妃子到。
秀骨珊珊。合向瑶台月下看。
共 3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