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柷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蓝继宗 朝代:南汉至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约1036 【介绍】: 宋广州南海人,字承祖。
宦官。
初事南汉刘鋹,年十二归宋。
太祖时为中黄门。
太宗时从征太原,多称旨。
真宗北征,为勾当留司皇城司,累除入内都知。
仁宗即位,历昭宣、宣政、宣庆使等。
以景福殿使家居养疾。
卒谥僖靖。
全宋文·卷一七二
蓝继宗(九六○——?),字承祖,广州南海(今广东广州)人。事南汉为宦者,年十二归宋,为中黄门。太宗时累迁西京作坊副使,勾当内东门。真宗北征,勾当留司、皇城司,擢入内副都知、崇仪使、洛苑使、南作坊使,曾提举在京诸司库务。迁入内都知。仁宗即位,迁左骐骥使等。卒赠安德军节度使。《宋史》卷四六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098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淳甫,一字梦得。
范镇从孙。
仁宗嘉祐八年进士。
从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书成,除秘书省正字。
哲宗立,除著作佐郎,充修《神宗实录》检讨官,历给事中、翰林学士。
哲宗亲政,出知陕州。
绍圣初,言者论其所修《实录》诋斥神宗,附会司马光变更新法,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永州安置。
卒谥正献。
撰《唐鉴》,论述唐高祖至昭宣帝三百年间政治得失;又有《范太史集》。
全宋诗
范祖禹(一○四一~一○九八),字淳甫(一作淳夫、纯父),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初仕资州龙水令(本集《送七主簿赴龙水》),后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居洛阳十二年(本集,初到玉堂)诗》。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为秘书省正字。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著作佐郎、修《神宗实录》检讨,迁著作郎兼侍讲。四年,拜右谏议大夫,迁给事中,兼国史院修撰,为礼部侍郎。六年,拜翰林学士,因叔百禄在中书,改侍讲学士。八年,因反对章惇入相,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陕州。后以元祐党籍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安置永州、贺州,又徙宾州、化州。元符个元年卒,年五十八。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追复龙图阁学士,宁宗时谥正献。有《唐鉴》二十四卷、《帝学》八卷,及《范太史集》五十五卷等。《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九、《宋史》卷三三七有传。 范祖禹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一一五
范祖禹(一○四一——一○九八),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范镇从孙,百禄侄。嘉祐八年登进士甲科,授试校书郎、知资州龙水县。熙宁三年,司马光辟为同编修《资治通鉴》,随光十五年(其中在洛阳十三年),有唐三百年丛目及长编,祖禹实掌之。元丰七年《通鉴》成,迁秘书省正字。历右正言、著作佐郎、实录院检讨官、著作郎兼侍讲。元祐四年,迁右谏议大夫,依前兼侍讲,充实录院修撰;寻拜给事中。次年监修国史,进礼部侍郎。七年,为翰林学士、翰林侍讲学士。八年,又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知制诰、兼知国史院事。绍圣初,哲宗亲政,复行新法,祖禹以「元祐旧党」,出知陕州,继逐于永州、贺州、宾州、化州等地安置。元符元年十月卒于化州,年五十八。祖禹久在经筵、史馆,与修《神宗实录》,著《唐鉴》、《帝学》、《古文孝经说》(此三种今存)等多种,《唐鉴》尤为著名,时称「唐鉴公」。又有文集五十五卷(存)。《宋史》卷三三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1—905 【介绍】: 唐末绛州闻喜人,字纪圣。
裴向孙。
懿宗咸通十二年进士。
历迁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右散骑常侍,出为汴州宣谕使。
与朱温相结纳,故温听命,修贡献不绝。
擢兵部侍郎,俄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在凤翔,罢为工部尚书。
已还宫,出为清海节度使。
以温力,复拜相。
哀帝嗣位,柳璨用事,温以牙将张廷范为太常卿,枢持不可,累贬泷州司户参军,至滑州,温遣人杀之白马驿。
全唐文·卷八百十二
枢字纪圣。绛州闻喜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再迁蓝田尉。直宏文馆。从僖宗入蜀。擢殿中侍御史。龙纪初进给事中。改京兆尹。出为歙州刺史。迁右散骑常侍。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工部尚书。出为清海节度。再知政事。累进右仆射诸道盐铁转运使。哀帝时。忤朱全忠意。罢政事。拜右仆射。贬登州刺史。又贬陇州司户参军。至滑州。全忠遣人杀之白马驿。投尸于河。年六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7—908 【介绍】: 唐河中虞乡人,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
懿宗咸通十年登进士第。
卢携知政事,召为礼部员外郎。
僖宗次凤翔,召图知制诏,寻拜中书舍人。
昭宗龙纪初,复召拜舍人,以疾辞。
乾宁中,又以户部侍郎征,数日乞还。
隐中条山王官谷,作文以伸志。
晚年为文,尤事放达。
后梁代唐,闻哀帝被杀,绝食而卒。
有《二十四诗品》(有云非图所撰)及诗集、文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7—908 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
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故又自称“泗水司空氏”、“泗水司空图”;然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东),应为虞乡人。
懿宗咸通十年(869)登进士第,僖宗乾符三年(876)曾入宣歙观察使王凝幕,复召为殿中侍御史,因赴阙迟留,责授光禄寺主簿。
乾符六年为礼部员外郎。
广明元年(880)黄巢军入长安,僖宗奔蜀,图不克从,乃退还河中。
光启元年(885)三月,僖宗自蜀还,次凤翔,召图知制诰,寻拜中书舍人;僖宗至宝鸡,图又还河中。
昭宗即位,复召图为舍人,未几以疾辞,居华阴。
后两度见征,两度还山,曾居淅上,终归中条山王官谷。
朱温篡唐,召图为礼部尚书,不起;翌年闻哀帝被弑,乃不食而卒。
生平事迹散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八。
图曾自编其集为《一鸣集》,其嗣子司空荷亦曾编辑其集为30卷。
今存《司空表圣文集》10卷、《司空表圣诗集》5卷。
全唐诗》编司空图诗为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4首,断句2。
宋苏轼谓司空图“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书黄子思诗集后》)。
而明人胡震亨谓图诗“篇法未甚谙,每每意不贯浃,如炉金欠火未融”(《唐音癸签》卷八)。
司空图之主要成就在诗论,有《与李生论诗书》、《与王驾评诗书》、《与极浦书》等论诗名篇,而以《二十四诗品》最为著名。
近年陈尚君、汪涌豪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一文,以其为明人伪作,引起热烈讨论,尚无定论。
唐诗汇评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十年(869),登进士第,为宣歙观察使王凝慕僚。召拜殿中侍御史,以赴阙返留,贬授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与旧相卢携游。携复相,召为礼部员外郎,迁郎中。僖宗幸蜀,图扈从不及,还河中。僖宗还京,召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后归隐。初居华阴,后居中条山王官谷。眧宗朝,累以谏议大夫、兵部侍郎等召,辞疚不赴。唐亡之明年,不食而卒。有《一鸣集》三十卷,已佚。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十卷、《司空表圣诗集》五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中有郑谷诗羼入。
词学图录
司空图(837-908) 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今永济西)人。有《诗品》、《司空表圣文集》,存词23首。
全唐诗补逸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登咸通十年进士第,后梁太祖开平二年卒,年七十二(据两《唐书》本传)。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七
图字表圣。
河中虞乡人。
咸通十年进士。
乾宁中累迁户部侍郎。
乞还山。
昭宗在华阴。
徵拜兵部侍郎。
不赴。
朱全忠篡国。
召为礼部尚书。
不起。
哀帝弑。
不食卒。
年七十二。

作品评论

北梦琐言
(王凝)知举日、司空一捷,列第四人登科。同年讶其名姓甚暗,成事太速,有鄙薄者,号为“司徒空”。琅琊知有此说,因召一榜门生开筵,宣告子众曰:“某叨忝文柄,今年榜帖,全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由是声采益振。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王直方诗话》
司空表圣自论其诗,以为得味外意,如“绿树连村喑,黄花入麦稀”,此句最善。又云“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吾尝独游五老峰白鹤观,松阴满庭,不见一人,惟闻琴声之音,然后知此句之工。但恨其寒俭而僧态。若子美诗云:“暗飞萤自照,水宿咚相呼”、“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则才力富健,过表圣远甚。
唐才子传
(司空图)性苦吟,举笔缘兴,几千万篇。内致于绳检之外,豫置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陚诗酌酒,沾醉高肷。
升庵诗话
司空图论诗,胡致堂评其清节高致,为晚唐第一流人物,信矣。
唐音癸签
司空表圣自评其集,“撑霆裂月,劼作者之肝脾”,夸负不浅。此公气体,不类衰未,似篇法未甚谙,每每意不贯浃,如炉金欠火未融。
诗筏
晚唐惟司空图善论诗……但其自为诗,亦未脱晚唐习气,时辄自誉云:“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抑太过矣。余于图所自摘警句之中,独赏其五言春诗“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又“雨微吟思足,花落梦无聊”,山中诗“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丧乱诗“骅骝思故主,鹦鹉失佳人”,美人诗“晚妆留拜月,春睡更生香”;七言则“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忆良朋”,又“逃难人多分隙地,故生鹿大出寒林”,数联而已。
围炉诗话
司空图佳句,大有高致,又甚细密。
一瓢诗话
司空表圣《诗品》二十四则,无一毫剩义,学诗不可不熟读深思。余选《全唐正雅集》,所以将此二十四则列之于首。
《大历诗略》
司空文明诗亦以情胜,真到处句卢允抒可云鲁卫。
石洲诗话
司空表圣在晚唐中,卓然自命,且论诗亦入超诣。而其所自作,全无高韵,与其评诗之语,竟不相似。此诚不可解。《二十四品》真有妙悟,而其自编《一鸣集》所谓“撑霆裂月”者,竞不知何在也。
《中晚唐诗主客图》
表圣诗,格韵清妙,与水部有神骨之肖。但遗文散失,五律才有二十首,稍汰之,仅得九篇。其他古体十首,七律十八首,五七言绝句三百馀首,多寡乃尔不伦,固知表圣五言诗尚多。其散见于他书者,如“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棋声花院静,幡影石坛高”等句,俱清新奇警,抉律格之精,今俱不得全篇,惜战!聊就所存者,推为升堂第三人。
《东馆诗见》
司空表圣品高,五律新隽闲澹,虽刻划而无迹,七绝有远致。观《二十四品》知其功力所到。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元、白,而更落一尘;显露词华,尤为缛累。其纵横议论,蕴藉变衰,已启宋元末派。《诗品》四言,特为研妙,古峭不及齐、梁词赋,而艳采过之,
《诗学渊源》
(司空图)诗效长庆、平淡不尚雕琢;绝句典雅清丽,有大历风。自此而后至于五代、宋初,皆尚西昆一体矣。
卢程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3 【介绍】: 名或作澄。
五代时人。
传为唐朝右族。
唐哀帝天复末举进士,为盐铁出使巡官。
唐亡,避乱燕赵,变服为道士,游诸侯间。
后梁时,豆卢革、卢汝弼以唐朝名族知旧,荐为河东节度推官。
后唐庄宗即位,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无他才,唯恃门第以进。
拜命之日,肩舆导从,喧呼道中。
庄宗视之笑曰:“此所谓似是而非者也。
”后以从魏州送皇太后册至太原时妄自尊大,罢为右庶子。
旋从幸洛阳,于路坠马,中风卒。
赵德元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元德。
五代长安人。
唐哀帝天复中入蜀。
工画车马、人物、屋木、山水、佛像、楼台亭阁,向背低昂,代无比者。
盖尝得隋唐名画百余本,故所学益精。
作有福庆禅院隐形罗汉变相两堵及朱陈村图、丰稔图、汉高祖归丰沛图、盘车图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2—912 【介绍】: 即五代后梁太祖。
后梁王朝创建者。
宋州砀山人。
小名朱三。
少孤。
初从黄巢为同州防御使。
唐僖宗中和二年降唐,为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
以败黄巢军、破秦宗权、拒李克用诸功,封梁王,累官宣武、宣义、护国、忠武四镇节度使。
昭宗天祐初杀昭宗,四年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
更名晃,改元开平,建都汴州。
寻杀哀帝
在位六年。
乾化中为子友圭所杀。
全唐文·卷一百一
帝姓朱氏。讳晃。初名温。宋州砀山人。唐大中六年生。初从黄巢。寻降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重荣表奏僖宗。授左金吾卫大将军。赐名全忠。天复元年封梁王。天祐二年加相国。改封魏王。备九锡。四年四月受唐禅。改今名。开平三年。加尊号睿文圣武广孝皇帝。在位六年。年六十一。谥曰神武元圣孝皇帝。庙号太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邛州临邛人,字子制。昭宗大顺中登进士第。初为左拾遗。哀帝天祐间,为起居郎。后梁太祖开平间,任主客员外郎。官至礼部员外郎。衮工诗善文,与罗隐、黄滔友善。有集,已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子制,临邛(今四川邛崃)人。
昭宗大顺中登进士第,后任左拾遗。
天祐时为起居郎。
唐亡又仕后梁。
开平时任主客员外郎。
事迹散见《北梦琐言》卷五、《旧唐书·哀帝》、《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六八。
衮文学优赡,工诗善文。
与黄滔、罗隐友善,有诗唱和。
新唐书·艺文志四》、《宋史·艺文志七》均著录《罗衮集》2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1。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八
衮。成都临邛人。举文学优赡科。大顺中进士。后仕梁。终礼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4 【介绍】: 五代时人。
唐懿宗咸通进士,累官礼部尚书。
朱温弑昭宗立哀帝,循倡言其功德,宜受禅。
及温建后梁,亦恶其为人,勒归田里。
循乃依朱友谦。
李存勖将即位,循至,舞蹈称臣,以为节度副使。
已而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桂州人。少逢唐末乱世,奔走江西、湖南等地,自叹“避乱一身多”,识者悲之。屡行卷,久不第。至哀帝天祐三年,方以状元及第。后梁时,累迁补阙,终礼部员外郎。与弟裴谐皆有诗名,诗风近贾岛,苦吟有奇思。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少逢唐末乱世,奔走江西、湖南等地,尝叹“避乱一身多”,见者悲之。屡行旧卷,久不第。至哀帝天祐三年(906)方以状元及第。后累迁补阙,终礼部员外郎。事迹散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三、《郡斋读书志》卷四中、《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诗纪事》卷六五、《唐才子传》卷一〇。说与弟谐皆有诗名,与当时著名诗人曹松、贯休、王贞白等人友善。诗风近贾岛、李洞。辛文房称其“为诗足奇思,非意表琢炼不举笔”(《唐才子传》)。胡震亨亦谓其“时出意外句耸人观”,且赞其《寄边衣》诗“亦绵宛中情,不嫌格下”(《唐音癸签》卷八)。《郡斋读书志》著录《裴说诗》1卷。《全唐诗》存其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断句1联。
唐诗汇评
裴说,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唐末人。曾飘泊湖南、江西等地,与曹松、王贞白、诗僧贯休、处默为友。天祐三年(906),状元及第。历补阙,官终礼部员外郎。有《裴说集》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裴说,与曹松、王贞白同时。
昭宣帝天佑三年,礼部侍郎薛廷圭下状元及第,官终礼部员外郎。
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南部新书
裴说应举,只行五言诗一卷。至来年秋,复行旧卷。人有讥者,裴曰:“只此十九首苦吟,尚未有人见知,何暇别行卷哉!”咸谓知言。
唐诗纪事
(裴)说天复六年登甲科,其诗以苦吟难得为工,且拘格律。尝有诗曰:“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又《赠贯休》云:“总无方是法,难得始为诗。”
唐才子传
说工诗,得盛名……为诗足奇思,非意表琢炼不举笔,有岛、洞之风也。
唐音癸签
裴说诗以苦吟难得为工,时出意外句耸人观;《寄边衣》等歌,亦绵宛中情,不嫌格下。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今读其诗,风骨矫矫,宜学贾氏有得者。其峭削微不及周、喻诸君,而沉刻过之。位马虞臣下,为升堂之次。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