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守安

共 3 首
寄邓道士,并引(1095年1月2日) 北宋 · 苏轼
罗浮山有野人,相传葛稚川之隶也。邓道士守安,山中有道者也。尝于庵前,见其足迹长二尺许。绍圣二年正月二日,予偶读韦苏州《寄全椒山中道士》诗云:「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遥持一樽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乃以酒一壶,依苏州韵,作诗寄之。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
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
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
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
两桥诗,并引 其一 东新桥(1096年6月) 北宋 · 苏轼
惠州之东,江溪合流,有桥,多废坏,以小舟渡。罗浮道士邓守安,始作浮桥。以四十舟为二十舫,铁锁石碇,随水涨落,榜曰东新桥。州西丰湖上,有长桥,屡作屡坏。栖禅院僧希固筑进两岸,为飞楼九间,尽用石盐木,坚若铁石,榜日西新石。榜曰西新桥。皆以绍圣三年六月毕工,作二诗落之。
群鲸贯铁索,背负横空霓。
首摇翻雪江,尾插崩云溪。
机牙任信缩,涨落随高低。
辘轳卷巨绠,青蛟挂长堤。
奔舟免狂触,脱筏防撞挤。
一桥何足云,欢传广东西。
父老有不识,喜笑争攀跻。
鱼龙亦惊逃,雷雹生马蹄。
嗟此病涉久,公私困留稽。
奸民食此险,出没如凫鹥。
似卖失船壶,如去登楼梯。
不知百年来,几人陨沙泥。
岂知涛澜上,安若堂与闺。
往来无晨夜,醉病休扶携。
使君饮我言,妙割无牛鸡
不云二子劳,叹我捐腰犀(二士造桥,余尝助施犀带。)
我亦寿使君,一言听扶藜。
常当修未坏,勿使后噬脐。
涟水观音像赞(1117年5月1日) 北宋 · 释德洪
世传涟水贺生所画观世音像,不减唐吴道子。晚以法授其婿陈守安守安遂以其画名世。政和七年五月初吉,佛鉴大师因公出其画示余,精深之工,曲尽其妙,可以目追心数其巧,要不可以言得也。谨拜手稽首赞曰:
声音语言形体绝,何以称为光世音。
声音语言生灭法,何以又称寂静音。
凡有声音语言法,是耳所触非眼境。
而此菩萨名观音,是以眼观声音相。
声音若能到眼处,则耳能见诸色法。
若耳实不可以见,则眼观声是寂灭。
见闻既不能分隔,清净宝觉自圆融。
以无执故则有光,虽有千臂如两手。
以无分别故寂灭,虽有千手如一身。
既无分别亦无执,虽有千眼两目同。
故称光音寂静音,及观世音三种异。
稽首对现妙色身,遍一切处如虚空。
妙哉此像非笔画,厌足佛子欣慕心。
藕丝铢衣春雾白,覆此随好光明聚。
一切众生热恼灭,我手方舍甘露枝。
唯佛子因心清净,如水澄澈月清亮。
借于画工百巧技,如暗室眼以灯见。
了知此画非工有,谓灯能见其可哉。
我无此像乃能赞,如眼见物不自见。
自能说偈不蓄像,眼有见矣灯亦可。
愿持此大解脱门,施众生作无所畏。
世世但无碍辩才,称赞观世音功德。
按:《石门文字禅》卷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