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太平公主

相关人物:共 35 位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虢州阌乡人,俗姓张。据说其兄久戍辽阳,母忧甚,万回朝往视之,暮持兄书归,因号万回。高宗时得度,武则天时诏入内道场,号法云公。安乐公主将谋逆,回遇之唾曰:“腥不可近!”不久安乐果诛。玄宗在藩,曾私谒万回,回预言玄宗将为五十年太平天子。卒,赐号国公,图形集贤院。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2—712 唐初僧人。俗姓张,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西)人。有异术,言则成谶,多有应验。高宗与武后年间,常应诏入内道场,赐号法云公。睿宗景云二年十二月八日(712年1月20日)卒于长安,赠虢国公。《宋高僧传》卷一八、《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祖庭事苑》卷六存万回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虢州阌乡张氏子。幼年气貌昏浊。涎沫涕洟满面。踉蹡狂走。或笑或哭。无常时。邻里群童皆以其不慧而侮辱之。父母以为憾。而回则安之。未尝恤。年十岁。其兄久戍辽阳。绝音好。家为设斋祈福。回忽谓其母曰。兄起居状。极易知耳。母奚庸忧。斋馀竟裹饼饵出门去。然莫知其所往也。晚归出其兄书袖中。问所从得不对。及辽阳役罢。兄言回是日至。𢹂饼饵共啖。且急索书告反。终亦不能察其何自也。夫辽虢相去万里。其往反不啻过东西舍。此岂非神通力欤。万回之名。由是始著。而朝野闻之。皆敬异。高宗之季。则天屡召入内。赐锦袍玉带。两宫女左右侍。及绍周历。诏赐号法云公。当是时。大开告密之门。酷吏罗织。群臣之位望高者。靡或脱。博陵崔玄炜之母卢氏。命玄炜邀回问祸福。母泣拜。以金匕箸施。回遽下阶掷匕箸堂屋上。掉臂去。其家意以为不祥。他日使人梯屋取匕箸。因得谶纬书匕箸下。趣焚之。俄而有司果遣胥卒。入其家大索谶纬。尽发瓦无所见乃已。盖酷史投此而欲诬之以罪也。神龙二年。诏薙落。特为开坛受具戒。时韦庶人与朝政。回每谩骂曰。奈何反悖。会将斫尔头去。金城公主。出降吐蕃。驾送至始平崔日。用武平一。宋之问。沈佺期。岑义。薛稷。皆从回以迎驾。立道左。诸公愿求一言。回抚佺期曰。汝真才子。谓平一曰。汝宜名佛童无忧也。目羲稷有不喜之色。上间问回。僧伽何如人。曰观音化身也。睿宗居潜邸。或出游。回则先唱于所至之地曰。天子来也。临淄王尝阶张炜等。谒回。回亟呼杖。遂出炜等。手拽王入。反扃之。而抚王背曰。五十年天子。后即不知也。炜等窃于门外闻之。由是倾戴益谨。道遇大平安乐二公主车骑。辄趋避。连咄曰。血腥血腥。太平请为造宅怀远坊中。独处之自若。景龙二年。示疾。忽大呼求饮乡里水。侍者念。道远不易得。恲𢥏计无所出。回指堂前地曰。此即是矣。于是凿之汲水进。饮尽一器以卒。讣闻。上震悼。诏赠司徒虢国公。图形集贤院。先是贞观间。三藏玄奘法师。游天竺石藏寺。偶阅一房。见胡床锡杖而已。从问其人。居此者今何在。曰在震旦之阌乡。法师归而访之信。法师之将访也。回宿戒其家扫洒。且诱治蔬饭曰。明日有胜客至。法师至。则与语天竺山川之详。回之所举。虽法师。有所未遍历者。事备别传。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释万回。
俗姓张氏。
虢州阌乡人也。
年尚弱龄白痴不语。
父母哀其浊气。
为邻里儿童所侮。
终无相竞之态。
然口自呼万回。
因尔字焉且不言寒暑。
见贫贱不加其慢富贵不足其恭。
东西狂走终日不息。
或笑或哭略无定容。
口角恒滴涎沫。
人皆异之。
不好华侈尤少言语。
言必谶记事过乃知。
年始十岁兄戍辽阳。
一云安西久无消息。
母忧之甚。
乃为设斋祈福。
回倏白母曰。
兄安极易知耳。
奚用忧为。
因裹斋馀出门径去。
际晚而归。
执其兄书云。
平善。
问其所由默而无对。
去来万里。
后时兄归云。
此日与回言适从家来。
因授饼饵其啖而返。
举家惊喜。
自尔人皆改观。
声闻朝延。
中宗孝和皇帝。
诏见崇重。
神龙二年敕别度。
回一人而已。
自高宗末天后时。
常诏入内道场。
赐绵绣衣裳。
宫人供事。
先为儿时。
于阌乡兴国寺累瓦石为佛塔入内之后其塔遂放光明。
因建大阁而覆之。
然其施作皆不可辄量。
出言则必有其故。
敕赐号为法云公。
外人莫可得见。
先是天后朝任酷吏行罗织事。
官稍高隆者日别妻子。
博陵崔玄炜位望俱极。
其母庐氏贤而忧之曰。
汝可一日迎万回。
此僧宝志之流。
以可观其举止知其祸福也。
乃召到家。
母垂泣作礼兼施中金匕箸一双。
回忽下阶掷其匕箸向堂屋上。
掉臂而去。
一家谓为不祥。
经数日令升屋取之。
匕箸下得书一卷。
观之乃谶纬书也。
遽令焚之。
数日有司忽来其家大索图谶。
不获得雪。
时酷吏多令盗投蛊道物。
及伪造秘谶用以诬人。
还令诬告得实屠戮。
籍没其家者多。
崔氏非圣人掷匕箸何由知其伪图谶也。
中宗末尝骂韦后为反悖逆。
斫尔头去寻而诛死太平公主为造宅于怀远坊中与主宅前后尔。
又孝和亲送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幸始平回出迎驾。
时崔日用武平一宋之问沈佺期岑羲薛稷。
皆肃揖郑重。
问讯诸公曰。
各欲求圣人一言以定吉凶。
摭沈背曰。
汝真才子。
沈不胜其喜。
曰圣人与我受记。
诸子不可更争。
又谓武曰。
与汝作名佛童。
当无忧也。
目羲稷有不善之色。
岑以马避之。
目稷云。
此多是野狐。
其言何足惧也。
乃顾云。
汝亦不免及羲稷之诛。
人益贵重。
同时有僧伽化迹不恒。
中宗问回曰。
此何人也。
回曰。
观音之化身也。
贞观中三藏奘师西归云。
天竺有石藏寺。
奘入时见一空房。
有胡床锡杖而已。
因问此房大德咸曰。
此僧缘阙法事罚在东方国名震旦。
地号阌乡。
于兹万回矣。
奘归求见回。
便设礼问西域。
宛如目瞩。
奘将访其家。
回谓母曰。
有客至请备蔬食俄而奘至神异之迹多此类也。
正谏大夫明崇俨者。
道术之士。
谓人曰。
万回神僧也。
玄宗潜龙时。
与门人张炜等同谒。
回见帝甚至亵黩。
将漆杖呼且逐之。
同往者皆被驱出。
曳帝入反扃其户。
悉如常人更无他重。
摭背曰。
五十年天子自爱。
已后即不知也。
张公等门外历历闻其言。
故倾心翼戴焉。
五十年后盖指禄山之祸也。
睿宗在邸时。
或游行人间。
回于聚落街衢中高声曰。
天子来。
或曰圣人来。
其处信宿閒。
帝必经过徘徊也。
惠庄太子乃睿宗第二子也。
天后曾抱示回曰。
此儿是西域大树精养之。
宜兄弟也。
安乐公主玄宗之季妹。
附会韦后。
热可炙手。
道路惧焉。
回望车骑连唾之曰。
腥腥不可近也。
不旋踵而祸灭。
及之帝愈知回非常人也。
出二官人日夕侍奉之。
特敕于集贤院图形焉。
暨回垂卒。
而大呼遣求本乡河水。
门人徒侣求觅无所。
回曰。
堂前即是河水。
何不取耶。
众于阶下掘井。
河水涌出。
饮毕而终。
回宅坊中井皆咸苦。
唯此井甘美。
后有假托或称小万回。
以惑市里多至诛死焉。
至于终后右常侍徐彦伯为碑。
立阌乡玉涧西路矣。
系曰。
日行万里非人必矣。
为鬼神邪。
为仙术邪。
通曰。
观行知人。
回无邪行。
非鬼神也。
无故作意。
非仙术也。
此得通耳。
故智度论中此通有四。
一身能飞行如鸟无碍。
二移远令近不往而到。
三彼没此出。
四一念能至。
或曰。
四中回具何等。
通曰。
俱有哉。
故号如意通矣。
瑜伽论神境同也。
云或罗汉有大堪能现三神变焉。
神僧传·卷第七
万回师。
阌乡人也。
俗姓张氏。
初母祈于观音像因妊回。
回生而愚。
八九岁方言语。
父母亦以豚犬畜之。
及长父令耕田。
回耕直去不顾。
口惟连称平等。
因耕一陇长数十里。
遇沟坑见阻乃止。
其父怒而击之。
回曰。
总耕何分彼此。
乃止击而罢耕。
回兄戌役于安西。
音问隔绝父母谓其亡矣。
日夕涕泣忧思不止。
回顾父母感念之甚。
忽跪而言曰。
涕泣岂非忧兄耶。
父母且信且疑。
曰然。
回曰。
详思我兄所要者衣装糗粮之属请悉备焉。
某将往视之。
忽一日朝赍所备而往。
夕返其家。
告父母曰。
兄善矣。
发书视之乃兄迹也。
一家异之。
弘农抵安西。
盖万馀里。
以其万里而回故。
号曰万回。
先是玄奘向佛国取经。
见佛龛题曰。
菩萨万回。
谪向阌乡地教化。
奘驰驿至阌乡。
问此有万回无。
令呼之。
万回至奘礼之。
施三衣瓶钵而去。
后则天追入内语事多验。
时张易之大起第宅。
万回尝指曰。
将作。
人莫之悟。
及易之伏诛以其宅为将作监。
尝谓韦庶人及安乐公主曰。
三郎斫汝头。
韦庶人以中宗第三。
恐帝生变遂鸩之。
不悟为玄宗所诛也。
天后朝任酷吏行罗织事。
官稍高隆者日别妻子。
时崔日用武平一宋之问沈佺期岑羲薛稷。
见回皆肃揖郑重问讯。
诸公曰。
各欲圣人一言以定吉凶。
抚沈背曰。
汝真才子。
沈不胜其喜。
曰圣人与我受记。
诸弟子不可更争。
又谓武曰。
与汝作名佛童。
当无忧也。
目羲稷有不善之色。
岑以马避之。
目稷云。
此是野狐。
其言何足惧也。
乃顾云。
汝亦不免及羲稷之诛。
人益贵重。
玄宗潜龙时与门人张炜等同谒。
回见帝甚至亵渎。
将漆杖呼且逐之。
同往皆被驱出。
曳帝入反扃其户。
抚帝背曰。
五十年太平天子自爱。
已后即不知也。
张公等门外历历闻其言。
故倾心翼戴焉。
五十年后盖指禄山之祸也。
及睿宗在藩邸时。
或游行人间。
万回于聚落街中高声曰。
天子来。
或曰。
圣人来。
其处信宿间。
睿宗必经过徘徊也。
惠庄太子。
即睿宗第二子也。
初则天以示万回。
回曰。
此儿是西域大树精养之。
宜兄弟。
后生申王。
仪形瑰伟善于饮啖。
景龙中时时出入。
士庶贵贱竞来礼拜。
万回披锦袍。
或笑骂或击鼓。
然后随事为验。
太平公主为造宅于己宅之右。
景云中卒于此宅。
临终大呼遣求本乡河水。
弟子徒侣觅无。
万回曰。
堂前是河水。
便于阶下掘井忽然河水涌出。
饮竟而终。
此坊井水至今甘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5 【介绍】: 唐京兆鄠县人,本姓冯,名小宝。
初为洛阳商人,伟岸有力,因千金公主得幸于武则天。
则天度之为僧,又改其姓为薛,使与太平公主婿薛绍合族,命绍以季父事之。
垂拱中怀义为白马寺主,又拆乾元殿造为明堂,充督作。
堂成,拜左威卫大将军,封梁国公。
永昌中,怀义为清平道大总管击突厥默啜,实不出京。
旋加辅国大将军,进右卫大将军,改封鄂国公、柱国。
怀义伪造《大云经》,陈符命讽则天代唐。
后因恩宠渐衰,遂恨怒而焚明堂,则天乃密诏太平公主使人缚而缢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5 【介绍】: 唐定州义丰人。
美姿容。
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由太平公主引荐入侍禁中,颇为则天所宠信。
宫中呼为六郎。
累官春官侍郎,封邺国公。
曾奉命与李峤、张说等二十六人撰《三教珠英》。
则天晚年,与兄易之专权,败坏政事。
神龙元年,中宗复位,与易之俱为张柬之等所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5 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
排行六,号六郎。
武后神功元年(697)为太平公主所荐,与其兄易之皆傅朱粉,衣纨锦,谄侍武后。
拜云麾将军、行左千牛中郎将,旋进银青光禄大夫、右(一作左)散骑常侍。
圣历二年(699)为控鹤监内供奉,历司仆卿,封邺国公,俄改春官侍郎。
昌宗兄弟专权乱政,中宗神龙元年(705)为崔玄炜等人所杀。
昌宗粗能属文,其应诏诸诗,为宋之问、阎朝隐代作。
曾领衔引文学之士李峤、张说、宋之问诸人撰集《三教珠英》。
生平见新、旧《唐书·张行成传》附。
全唐诗》存诗3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5 【介绍】: 唐定州义丰人。美姿容。晓音律歌词,由弟张昌宗引荐入侍武则天,颇受宠信,宫中呼为五郎。历官控鹤监、奉宸令、麟台监,封恒国公。中宗神龙元年,张柬之等迎中宗复位时被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5 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
排行五,时称张五郎。
初以门荫入仕,累迁尚乘奉御。
时年20余,白皙美貌,善音律歌词。
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由太平公主荐入宫禁,为武则天之男宠。
常傅粉施朱,衣锦绣之服。
后历任司农少卿、控鹤令,权倾一时。
长安元年(701)为麟台监,封恒国公。
神龙元年(705)正月,为张柬之等所杀。
其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4首。
多为宋之问、阎朝隐所代作。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易之。左仆射行成族子。幼以门荫累迁尚乘奉御。武后临朝。为司卫少卿。圣历二年置控鹤府。以易之为监。寻加麟台监。封恒国公。武后卧疾长生院。易之引支党谋为不轨。左台御史中丞宋璟请按摄当斩。后不许。神龙元年。张柬之崔元炜率羽林兵入迎仙院诛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睿宗时为太常少卿,坐女婿中书令崔湜附太平公主案,流放岭南。
经年,不胜其苦,私还都下。
事败,敕杖至死。
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朝野佥载》卷一、《唐诗纪事》卷一三。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7—715 【介绍】: 唐深州陆泽人。
高宗乾封元年进士。
累授著作郎、兼修国史。
中宗神龙初,擢吏部侍郎。
睿宗复位,为黄门侍郎。
极谏造金仙、玉真二观。
迁户部尚书。
玄宗先天元年,进侍中。
次年,封梁国公。
发窦怀贞结太平公主谋反事,玄宗赏其功。
旋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
后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
卒谥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7—715 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州西南)人。性方直,早有才名。弱冠举进士,为著作郎,兼修国史。武后长安中,历迁凤阁舍人、卫尉少卿。中宗神龙初(705),擢吏部侍郎,出为晋州刺史。睿宗时,拜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先天二年(713),累封梁国公,知吏部尚书。开元二年(714),改紫微令,除工部尚书,罢知政事。三年卒,赠幽州都督,谥曰忠。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载《魏知古集》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续拾》存目1首。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知古。深州陆泽人。举进士。长安中历迁凤阁舍人卫尉少卿。神龙初擢拜吏部侍郎。授晋州刺史。睿宗景云二年迁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先天二年累封梁国公。知吏部尚书。开元二年改紫微令。除工部尚书。罢知政事。三年卒。年六十九。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7—719 【介绍】: 唐党州义兴人。
本名谦光,因与太子同名,赐改登。
薛士通子。
博涉文史,与徐坚、刘子玄齐名。
睿宗文明中为阆中主簿。
武则天天授中,拜左补阏。
上书言事,切中时弊,累迁给事中,检校常州刺史。
时宣州乱,平定有功,迁尚书左丞。
睿宗景云中为御史大夫,因弹劾僧惠范恃太平公主势为非作歹,反为太平公主所构,出为岐州刺史。
玄宗开元初转太子宾客,坐子累归田里卒。
有《四时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7—719 原名谦光,晚年敕赐改名。《全唐诗》误作薛光谦。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睿宗文明元年(684),解褐阆中主簿。武后天授中为左补阙,累迁给事中。长安四年(704),为常州刺史,转刑部侍郎、尚书左丞。睿宗景云中拜御史大夫,出为岐州刺史。玄宗先天二年(713)官刑部尚书,开元初为东都留守,转太子宾客。因其子坐法,放归田里。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一
登本名谦光。以与太子同名。敕赐名登。常州义兴人。文明中解褐阆中主簿。天授中累迁尚书左丞。开元初留守东都。再为太子宾客。七年卒。年七十三。赠晋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0—721 【介绍】: 唐陕州硖石人,本名元崇,改名元之,避开元年号,又改名。
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参军。
武周时,累擢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出为灵武道大总管。
张柬之等谋诛张易之,崇参计议。
睿宗立,进中书令,以奏请使太平公主出居东都,贬申州刺史。
玄宗先天二年,崇奏治政十事,帝皆纳之。
复迁紫微令,罢冗职,修制度。
开元四年,山东蝗虫大起,崇奏请各道捕蝗,蝗灾讫息。
后引宋璟自代,史称姚宋。
卒谥文献。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1—721 字元之,本名元崇,以与突厥叱利同名,武后时以字行,至开元时,避帝号更名崇。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硖石镇)人。高宗时举下笔成章科,授濮州司仓参军,入为司刑丞。武后天授中,历夏官员外郎、郎中、侍郎。圣历三年(700),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改司仆卿,犹凤阁鸾台三品。出充灵武道大总管。睿宗即位,召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寻迁中书令。出为申州刺史,转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等。玄宗先天二年(713),复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紫微令,封梁国公。开元四年(716),以开府仪同三司,罢知政事。九年卒,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贞(两《唐书》本传曰文献)。十七年重赠太子少保。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张说《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扬州刺史大都督梁国公姚文贞公神道碑》。崇三居相位,为唐代名相之一。工诗善文,《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文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姚崇(650-721),字元之,本名元崇。其先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隋末移居硖石(今陕西陕县),后家于洛阳。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武后朝,累迁至夏官侍郎、同平章事。出为灵武道大总管,亳、宋、常、越、许等州刺史。睿宗立,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中书令。复出为申、徐诸州刺史。玄宗开元初复入相,迁紫微令,封梁国公。崇长于吏道,号为名相,与宋璟并称“姚宋”。有《姚崇集》十卷,己佚。《全唐诗》存诗六首。
全唐文·卷二百六
崇字元之。陜州硖石人。本名元崇。以与突厥叱利同名。武后时以字行。至开元时。避帝号更名崇。为孝敬挽郎。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五迁夏官郎中。超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寻迁凤阁侍郎。为张易之所谮。改司仆卿。犹同凤阁鸾台三品。出充灵武道大总管。神龙元年。预谋诛张易之兄弟。以功封梁县侯。睿宗立。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中书令。先天二年改紫微令。进封梁国公。授开府仪同三司。罢知政事。除太子少保。以疾不拜。开元九年薨。年七十二。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十七年重赠太子太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1—714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
举明经第。
累除雍州司马。
宰相苏良嗣荐于武则天,历迁德、郑二州刺史,政尚清严,吏民尊畏。
久视元年,以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寻知纳言事。
时张易之等宠横,安石数折辱之,廷臣目之真宰相。
中宗神龙元年,罢相,俄迁中书令,封郧国公。
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公。
太平公主有异谋,欲引安石,拒不往。
复罢政事,留守东都。
后以事累贬沔州别驾,发愤卒。
玄宗天宝初追谥文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1—714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举明经,授乾封尉。历雍州司兵参军、膳部员外郎、文昌令、雍州司马,并、德、郑三州刺史。久视(700)中,迁文昌右丞,以鸾台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数折辱张易之、武三思,出为扬州长史。中宗神龙初(705),征拜刑部尚书,转吏部尚书,复同三品,迁中书令,封郧国公,为侍中。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公,复为侍中、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出为蒲州刺史,转青州刺史。二年贬为沔州别驾,愤激而卒。后谥文贞。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3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2 【介绍】: 唐南阳棘阳人,字伯华。
岑文本孙。
第进士。
武则天时历广武、金坛令,有能名。
中宗神龙初,为中书舍人。
时武三思用事,敬晖欲上表削诸武封王者,众畏三思,不敢为草,独羲为之。
进吏部侍郎,分掌选事,时议美之。
睿宗立,历刑、户二部尚书,门下三品,进侍中,封南阳郡公。
监修国史,删定格令,仍修《氏族录》。
玄宗先天元年,坐预太平公主谋逆被杀,籍没其家。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2 字伯华,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
岑文本之孙。
登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
因伯父累,贬郴州司法参军,迁金坛令,转纪水令,武后长安中为广武令,有能名,入为吏部员外郎,进吏部郎中。
神功初,为中书舍人。
下迁秘书少监,进吏部侍郎。
中宗景龙三年(709),迁中书侍郎,睿宗景云元年(710),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右散骑常侍。
出为陕州刺史。
入迁刑部尚书,转户部尚书。
三年,复召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侍中,封南阳郡公。
玄宗先天元年(712),坐预太平公主谋逆诛。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睿宗本纪》,《新唐书》本传,《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三、四。
曾预修《则天皇后实录》。
能诗文。
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七
羲字伯华。
侍中文本孙。
第进士。
累迁太常博士。
神龙初拜中书舍人。
坐为敬晖草疏请削诸武之为王者。
左转秘书少监。
进吏部侍郎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睿宗立。
出为陕州刺史。
复历刑户二尚书。
迁侍中。
先天元年。
坐预太平公主谋逆诛。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