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圆照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06—706 【介绍】: 唐僧。汴州尉氏人。禅宗北宗创始人。俗姓李。少览经史,博学多闻。后出家师禅宗五祖弘忍于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弘忍卒,传法于荆州当阳山玉泉寺,学人甚众。倡“渐悟”禅学。九十余岁时,武则天召至洛阳,又至长安内道场,亲加礼拜。卒谥大通禅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606—706 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高祖武德间在洛阳受戒。50岁时至蕲州双峰东山寺,嗣禅宗五祖弘忍。历6年,升为上座僧。高宗咸亨间,弘忍命门人作偈以明禅旨,神秀所作,弘忍以为未尽,遂付袈裟于慧能。弘忍卒后,神秀移住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历20余年,开禅门北宗一派。武后久视元年(700)召至洛阳,住内道场。卒谥大通禅师。《旧唐书》有传。《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外编》收此诗偈。
全唐诗续补遗
神秀,开封尉氏李氏子。师黄梅弘忍(谥大满)禅师,奉楞伽为心要,为北宗之祖,亦称六祖。住荆州玉泉寺。武后召至都,命于当阳山置度门寺以旌异之。神龙二年卒,年百馀岁。谥大通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生洛阳尉氏。李氏。小年从师薙染受法。后值忍大师于蕲州东山双峰寺。开示心要。叹曰此吾志也。敢不力。虽躬事樵汲。无所惮。会有行者慧能。竟得从上诸祖表信衣钵于大师。而大师遽亦示寂。于是秀往居江陵之当阳山。以阐化导众。四海禅侣。向风而靡。则天闻其名。诏肩舆赴阙。入内道场。躬拜跪。执弟子礼。供施丰缛。以致崇重道德之意。仍诏于前所居地。建后度门寺。当是时。王公贵人。逮夫士庶。皆屣履造庭。伏谒听训诲。方能公禅师以承嗣之嫡。留韶阳。秀因累疏举荐。以为其操履之素。出已上。当必召以淑天下。不宜捐弃裔土。使本朝有轻教。名宜手牍喻上指于能公。中宗朝尤进言不已。然能公终莫之动也。语载能禅师传。神龙二年。秀卒。名士达官之服丧会葬者不可胜纪。岐王范。燕公张说。徵士卢鸿。各为碑诛。门人普寂义福克绍宗绪。诏谥大通中宗朝。又诏以旧邸。为报恩寺。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神秀。
俗姓李氏。
今东京尉氏人也。
少览经史博综多闻。
既而奋志出尘剃染受法。
后遇蕲州双峰东山寺五祖忍师。
以坐禅为务。
乃叹伏曰。
此真吾师也。
决心苦节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
昔魏末有天竺沙门达磨者。
得禅宗妙法。
自释迦佛相传授。
以衣钵为记。
世相传付。
航海而来。
梁武帝问以有为之事。
达磨贵传径门心要。
机教相乖若水投石。
乃之魏隐于嵩丘少林寺。
寻卒。
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见之。
门徒发其冢。
但有衣履而已。
以法付慧可。
可付粲。
粲付道信。
信付忍。
忍与信俱住东山。
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
秀既事忍。
忍默识之。
深加器重。
谓人曰。
吾度人多矣。
至于悬解圆照无先汝者。
忍于上元中卒。
秀乃往江陵当阳山居焉。
四海缁徒向风而靡。
道誉馨香普蒙熏灼。
则天太后闻之召赴都。
肩舆上殿亲加跪礼。
内道场丰其供施。
时时问道。
敕于昔住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
时王公已下京邑士庶兢至礼谒。
望尘拜伏日有万计。
洎中宗孝和帝即位。
尤加宠重。
中书令张说尝问法执弟子礼。
退谓人曰。
禅师身长八尺。
厖眉秀目威德巍巍。
王霸之器也。
初秀同学能禅师与之德行相埒。
互得发扬无私于道也。
尝奏天后请追能赴都。
能恳而固辞。
秀又自作尺牍序帝意徵之。
终不能起。
谓使者曰。
吾形不扬。
北土之人见斯短陋或不重法。
又先师记吾以岭南有缘。
且不可违也。
了不度大庾岭而终。
天下散传其道。
谓秀宗为北。
能宗为南南北二宗名从此起。
秀以神龙二年卒。
士庶皆来送葬。
诏赐谥曰大通禅师。
又于相王旧邸造报恩寺。
岐王范燕国公张说。
徵士卢鸿各为碑诔。
服师丧者名士达官不可胜纪。
门人普寂义福并为朝野所重。
盖宗先师之道也。
系曰。
夫甘苦相倾气味殊致。
甘不胜苦则纯苦乘时。
苦不胜甘则纯甘用事。
如是则为药治病。
偏重必离也。
昔者达磨没而微言绝。
五祖丧而大义乖。
秀也拂拭以明心。
能也俱非而唱道。
及乎流化北方。
尚修练之勤。
从是分岐南。
服兴顿门之说。
由兹荷泽行于中土。
以顿门隔修练之烦。
未移磐石。
将弦促象韦之者。
空费躁心。
致令各亲其亲同党其党。
故有卢奕之弹奏神会之徙迁。
伊盖施疗专其一味之咎也。
遂见甘苦相倾之验矣。
理病未效乖竞先成。
秖宜为法重人。
何至因人损法。
二弟子濯击师足。
洗垢未遑折胫斯见。
其是之喻欤。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氏乡里。未暇详考。先是京师行智首律师四分律疏。至魏郡法砺律师。著疏别行。似亦微有枘凿矣。隋唐之际。道宣律师。本首大疏。著删补钞三卷。贞观以来。江淮闽蜀多传唱之。后怀素者。奘三藏弟子也。咸亨中。别述开四分律记。学者趋向焉。号其书曰新疏。以宣公之书。为旧疏故也。于是新旧二疏。互相长短。大历十三年。诏集两街临坛大德定夺。时推净为宗主。建中二年。奏二疏并行。盖以相国元载。笃重素公。而净不得已。而从之也。载且俾净为新疏作传。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如净。
不详何许人也。
甫参法位。
当纳戒津明练毗尼砥砺名节。
时恒讲勖徒侣云屯。
辞笔偕长博达儒典。
先是关中行智首律师四分律疏。
魏郡法砺律师著疏别行。
尔时关辅河北各竞宗派。
微似参辰。
隋末唐初道宣律师。
以首大疏为本。
造删补律钞三卷。
稍为会要。
行事逗机。
贞观已来三辅江淮岷蜀多传唱之。
次装三藏弟子怀素者。
先习钞宗。
后委弃宣砺之学。
于咸亨年中别述开四分律记。
后号新章欤。
至代宗大历中新章旧疏互相长短。
十三年敕。
集三宗律匠。
重定二家隆杀。
时净推为宗主。
语在圆照传。
至建中二年奏二疏并行净之力也。
盖以国相元公载笃重素公崇其律教。
乃命净为新疏主作传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居长安西崇福寺。学大小乘,尤善毗尼宗。以《大藏目录》真伪相乱,乃于玄宗开元十八年撰《开元释教录》。
全唐文·卷九百十四
智升。开元中崇福寺沙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未详何许人。
悬解二乘。
尤善毗尼。
然于著述盖出天性。
每以大藏之目。
虽有聂道真道安明佺等。
所撰晋魏汉等录。
亦姑以记其翻传岁月。
人物名字耳。
若其同本异出。
以一为二。
以旧为新。
后先浑淆。
真伪杂滥。
则其过不可枚举。
乃于开元十八年庚午。
撰开元释教录二十卷。
其甄别之至。
遂能黜江泌女子之文。
以塞妖忘之源。
后有作者如圆照之贞元录。
犹相去远矣。
又续道宣内典录一卷。
靖迈图纪一卷。
宋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智升。
未祥何许人也。
义理悬通二乘俱学。
然于毗尼尤善其宗。
此外文性愈高博达今古。
每慊聂道真道安至于明佺宣律师。
各著大藏目录记其翻传年代人物者。
谓之晋录魏汉等录。
乃于开元十八年岁次庚午。
撰开元释教录二十卷。
最为精要何耶。
诸师于同本异出旧目新名。
多惑其文真伪相乱。
或一经为两本。
或支品作别翻。
一一裁量少无过者。
如其旧录江泌女子诵出经。
黜而不留。
可谓藻鉴杜塞妖伪之源有兹独断。
后之圆照贞元录也。
文体意宗相岠不知几百数里哉。
麟德中道宣出内典录十卷。
靖迈出图纪四卷。
升各续一卷。
经法之谱无出升之右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西域人。结侣东游,遇玄奘得度。玄宗开元中住京兆大安国寺。时有韦玎请废释道二教,玄宗将从之,利涉抗言力争,事遂罢。后徙南阳龙兴寺。有《立法幢论》。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本西域天竺人,婆罗门种姓。早年结侣欲游中国,途遇玄奘,遂同来长安。通群经众论,为奘门贤哲,深得中宗及朝中显贵礼遇。玄宗开元中,曾在大安国寺宣讲《华严经》,尝与韦玎内殿辩论,赋诗相讥。晚年谪居汉东,寻移南阳龙兴寺。《续高僧传》卷一七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另《敦煌掇琐》中存其诗偈4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西域人。
婆罗门种姓也。
蚤年结侣。
捋游震旦。
会玄奘三藏。
方东反。
遇诸金梭岭。
而获师事焉。
遂为奘门高弟。
宏放冲达。
中宗尤器重之。
朝野士贵。
莫不愿交。
开元中。
讲华严于安国寺。
四众奔拥。
无容膝地。
檀施云委。
而忮求者颇侧目。
时有大理评事总校韦打。
上言。
释道二教。
蠹政久矣。
臣乞与较所学。
若果优长。
则国家存之。
何不可者。
诏三教各选百人。
集内殿辨论。
定其胜负。
于是玎先升高座。
唱所问难。
道士叶静能。
沙门思明。
皆屈挫。
涉次升座。
辞指注射。
往复数百千转。
而端绪条畅。
彼常不足。
而此常有馀。
旁观为之骇汗。
涉乃从容问玎曰。
子先升座。
岂非主耶。
然则主人何姓。
以儒则姓孔。
以道则姓李。
以佛则姓释。
如是则子其姓孔矣。
玎曰。
姓韦。
涉即于座长哦曰。
我之佛法是无为。
何故今朝得有韦。
无韦始得三数载。
不知此复是何韦。
待卫百僚。
闻之悚然。
上因忆韦后事。
遽变色曰。
玎是庶人族。
辄敢轻蔑祖教。
淩𨏦释门哉。
玎惧下殿。
俯伏待罪。
叩头言。
臣非庶人族属。
上怒终不解。
诏贬象州。
赐涉号明教大师。
助钱帛。
造明教寺以彰其能。
后以小罪。
谪居汉东。
徙南阳龙兴寺。
慧忠国师以山野进见。
涉识之曰。
汝将来当以道德。
为天子模范。
勉之。
非吾辈敢比也。
且遗之衣物。
其藻监类此。
著立法幢论一卷行世。
大历中。
西明寺翻经沙门圆照
为作传成十卷。
则其美言懿行之富。
可知。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利涉者。
本西域人也。
即大梵婆罗门之种姓。
夙龄疆志机警溢伦。
宗党之中推其达法。
欲游震旦结侣东征。
至金梭岭遇玄奘三藏。
行次相逢礼求奘度。
既而群经众论凿窍通幽。
特尔远尘归乎正道。
非奘难其移转矣奘门贤哲辐凑。
涉季孟于光宝之间。
其为人也犹帛高座之放旷。
中宗最加钦重。
朝廷卿相感义与游。
开元中于安国寺讲华严经。
四众赴堂。
迟则无容膝之位矣。
檀施繁炽利动人心。
有颖阳人韦玎。
垂拱中中第。
调选河中府文学。
迁大理评事秘校。
见涉讲筵币帛堆积。
就乞选粮所获未厌。
表请释道二教定其胜负。
言释道蠹政可除玄宗诏三教各选一百人。
都集内殿。
韦玎先陟高座。
挫叶静能及空门思明。
例皆辞屈。
涉次登座解疑释结。
临敌有馀。
与韦往返百数千言。
条绪交乱相次抗之。
棼丝自理正直有归。
涉重问韦曰。
子先登席可非主耶。
未审主人何姓。
玎曰。
姓韦。
涉将韦字为韵揭调长吟。
偈词曰。
我之佛法是无为。
何故今朝得有为。
无韦始得三数载。
不知此复是何韦。
涉之吟作百官悚然。
帝果忆何韦之事。
凛然变色曰。
玎是庶人宗族敢尔轻懱朕玄元祖教。
及凌𨏦释门。
玎下殿俯伏待罪。
叩头言。
臣非庶人之属。
涉贵其钳利口以解疏狂。
奏曰。
玎是关外之人。
非玄贞之族类。
敕贬象州百姓。
赐涉钱绢助造明教寺。
加号明教焉。
二教重熙涉之力也。
因著立法幢论一卷。
公卿间有言曰。
涉公是韦掾之膏盲也。
涉曰。
此举也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自此京城无不改观。
言谈讲者以涉为最焉。
晚节遭其谴谪汉东。
寻属宽宥移徙南阳龙兴寺。
时惠忠国师知重涉名。
聊款关相谒曰。
纳衣小僧向前某被门徒朝要连坐于此。
适观师当有贵气。
可作高道国德。
勿同吾也。
乃开箧提衣物令忠师曳娄。
由此襄邓之人皆惊涉如此悬记。
忠师道声又光阐焉。
盖涉望重之故也。
上元二年诏忠师入供养。
肃宗时入宫起居。
太上皇乃引忠见上皇曰。
此人何如利涉。
则知涉才业优长帝王器重。
复多著述。
大历中西明寺翻经沙门圆照撰涉传成一十卷。
足知言行之多也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莲华精进。龟慈人也。久居其国之莲华寺。寺在国之西门外。近前践山。山有流水。自成乐音。可爱。开元中。安西使工写其音。以献曲。名耶婆瑟鸡。以之入羯鼓尤。妙。车奉朝尝为使。偶见精进号三藏苾刍。奉朝因祈请。出十力经一卷。盖佛在舍卫国所说者。奉朝使归。以其经进上。贞元中入藏。
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勿提提羼鱼。
华言莲华精进。
本屈支城人也。
即龟兹国亦云丘慈。
正曰屈支。
时唐使车奉朝到彼土。
城西门外有莲华寺。
进居此中号三藏苾刍。
奉朝至诚祈请。
开译梵夹传归东夏。
进允之。
遂译出十力经。
可用东纸三幅。
成一卷。
是佛在舍卫国说。
安西境内有前践山。
山下有伽蓝。
其水滴溜成音可爱。
彼人每岁一时采缀其声以成曲调。
故耶婆瑟鸡。
开元中用为羯鼓曲名。
乐工最难其杖撩之术。
进寺近其滴水也。
其经是沙门悟空同十地回向轮经。
共十一卷赍进贞元中请编入藏。
圆照续录故述其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9 【介绍】: 唐僧。俗姓萧。精研律典,颇善讲宣。代宗大历间,入译场,从不空译经。敕为临坛大德。初住西明寺,自代宗永泰后为长安大安国寺上座僧。有集。
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乘如。大历中河南登封县安国寺沙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未详其氏族乡里。
精研律部。
尤能力行不怠。
代宗朝。
与翻译。
兼应奉两街临坛度人之任。
当是时。
凡僧寺皆隶有司。
故五众身亡。
衣资什具。
悉入官库。
正同籍没。
殊非律指。
于是如上言。
乞加釐革。
大历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诏今后亡僧物。
随以入僧。
仍斑告中书省牒天下遵行者。
积弊顿除。
如之力于教门多矣。
终于西明安国二寺上座。
平生盛著述。
圆照编集为三卷。
行世。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乘如。
未详氏族。
精研律部颇善讲宣。
绳准缁徒罔不循则。
代宗朝翻经如预其任。
应左右街临坛度人弟子千数。
先是五众身亡衣资什具悉入官库。
然历累朝曷由釐革。
如乃援引诸律。
出家比丘生随得利死利归僧。
言其来往来无物也。
比丘贪畜自兹而𡞞者职由于此。
今若归官例同籍没。
前世遗事阙人举扬。
今属文明乞循律法断其轻重。
大历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敕下。
今后僧亡物随入僧。
仍班告中书门牒。
天下宜依。
如之律匠非上训二众而已。
抑亦奋内众之遗事立功不朽。
如公是乎。
终西明安国二寺上座。
有文集三卷。
圆照鸠聚流布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京兆云阳人,俗姓车,名奉朝。后魏拓跋氏后裔。玄宗天宝十载,为左卫泾州四明府别将,随中使张韬光出使罽宾国。十二载,因病留健陀罗国。肃宗至德二载,病愈出家,号达摩驮都,汉名法界。寻往北天竺瞻礼,习根本律仪。数年后,携梵经取北道归唐。途经龟兹、北庭时,请西域僧共译出《十地》、《十力》等经。德宗贞元五年,归长安,敕试太常卿,住章敬寺,时年六十余。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华言法界。一名悟空。生京兆云阳车氏。拓跋魏之裔也。天宝九载。罽宾国愿内附。遣大首领萨婆达干。三藏舍利越摩来朝。且请使者巡按。明年诏中使张韬光。偕国信行官傔使四十人西迈。时空名奉朝授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随使者出安西。十二载。至健陀罗国。罽宾东都城也。其王礼接唐使者于此。及使者归。报空方以疾笃。留健陀罗国。于是发愿。师事舍利越摩出家。肃宗至德二年也。年二十九。受具戒于迦湿弥罗国。文殊矢涅地。为亲教师。邬不羼提。为羯磨阿遮利耶。驮里魏地为教授。于蒙提寺。讽声闻戒。习根本律。盖北天之学。皆萨婆多部也。巡礼八塔。咨师舍利越摩。归觐君亲。摩因授空十地回向轮十力三经梵夹。佛牙舍利以别。至骨咄国。小海南岸。地忽摇动。雨雹交作。而霆击不已。时众商奔避一大树下。商主曰。龙神怒如此。众中或有舍利异宝。可出之海中。毋以为性命害也。空欲以利东夏故。潜乞龙神宥过。终不出。自卯及申始霁。即而请勿提提羼鱼。出十力经于丘兹莲华寺。请尸罗达磨。出十地回向轮经于北庭。贞元五年己巳。至京师。上佛牙舍利经本。诏功德使窦文场。付左神策军。缮写进呈。署空壮武将军。试太常卿。居章敬寺。返云阳。二亲之坟树拱矣。
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悟空。
京兆云阳人。
姓车氏。
后魏拓跋之远裔也。
天假聪敏志尚典坟。
孝悌之声蔼于乡里属玄宗德被遐方。
罽宾国愿附大唐。
遣大首领萨婆远干与三藏舍利越摩。
于天宝九载来朝阙庭。
请使巡按。
明年敕中使张韬光。
将国信行官兼吏四十馀人西迈。
时空未出俗名奉朝。
授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令随使臣自安西路去。
至十二载。
至健陀罗国。
罽宾东都城也。
其王礼接唐使。
使回。
空笃疾留健陀罗。
病中发愿。
痊当出家。
遂投舍利越摩落发。
号达摩驮都。
华言法界。
当肃宗至德二年也。
洎年二十九。
于迦湿弥罗国受具足戒。
文殊矢涅地为亲教师。
邬不羼提为羯磨阿遮利耶驮里。
巍地为教授。
于蒙鞮寺。
讽声闻戒。
习根本律仪。
然北天竺国皆萨婆多学也。
后巡历数年遍瞻八塔。
为忆君亲因咨本师舍利越摩。
再三方允。
摩手授梵本十地回向轮十力三经。
共一夹。
并佛牙舍利。
以赠别。
空行从北路。
至睹货罗国。
五十七蕃中有一城。
号骨咄国城果有小海。
空行次南岸。
地辄摇动。
云阴雨暴霆击雹飞。
乃奔就一大树间。
时有众商咸投其下。
商主告众曰。
谁赍佛舍利异物殊珍耶。
不尔龙神何斯忿怒。
有则投于海中无令众人惶怖。
如藏匿者自贻伊咎。
空为利东夏之故潜乞龙神宥过。
自卯达申雨雹方霁。
回及龟兹居莲华寺。
遇三藏法师勿提提羼鱼。
善于传译。
空因将十力经夹请翻之。
寻抵北庭大使复命。
空出梵夹。
于阗三藏戒法为译主。
空證梵文并度语。
翻成十地。
回向轮经。
事讫随中使段明秀。
以贞元五年己巳达京师。
敕于跃龙门使院安置。
进上佛牙舍利经本。
宣付左神策军缮写。
功德使窦文场。
写毕进呈。
敕署空壮武将军试太常卿。
乃归章敬寺。
次返云阳。
问二亲坟树已拱矣。
凡所往来经四十年。
于时已六十馀。
所翻经三本共十一卷。
翻经大德圆照续开元录。
皆编入藏。
复记空之行状焉。
僧智慧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北天竺迦毕试国人。梵名般剌若,姓憍答摩。通大乘。德宗建中初来华传佛教。其舅氏子罗好心时为神策正将,上表荐慧译经,诏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般若心经》。卒于洛阳。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智慧。
姓憍答摩。
北天竺迦毕试国人。
天资颖悟。
七岁依大德调伏军出家。
诵四阿含。
十万颂。
阿毗达磨四万颂。
既具戒。
诵萨婆多。
近四万颂。
俱舍二万八千颂。
及大毗婆沙等。
兼通其义又七年。
习小乘法。
后于中天竺那烂陀寺。
承事大德智护进友智友。
槁大乘金刚般若等经。
唯识。
瑜伽。
中边。
因明。
声明。
医明。
王律等论。
十八年。
受瑜珈法。
入曼茶啰三密护身五部印契于南天竺达磨耶舍。
诵凡三千五百馀颂。
稔闻支那大国文殊所护乃泛舶东指。
历二十二年再至番禺。
仅克有济。
贞元二年。
始留京辇。
神策军正将罗好心舅氏子也。
方以朱泚之乱有战功。
相见悲喜。
迎至其家。
延留供养。
八年疏举翻译。
六月八日。
内出梵本。
诏以罽宾三藏般若。
开释梵本。
翰林待诏光泽寺利言度语。
西明寺圆照笔受
资圣寺道液。
西明寺良秀。
庄严寺应真。
醴泉寺超悟。
道岸。
𮗿空。
充正义。
仍就西明寺置馆。
是日共施有加。
出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般若心经各一卷。
十月缮写进上。
诏于神策军卫。
赐斋。
嚫慧绢五百疋。
冬衣一袭。
馀赐绢各有差。
慧谢有疏。
不录。
其表兄罗好心。
谢疏称。
奉天定难功臣。
开府仪同三司。
检校太子詹事。
语多不录。
慧终于洛阳。
塔龙门之西国。
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智慧者。
梵名般剌若也。
姓憍答摩氏。
北天竺迦毕试国人。
颖悟天资。
七岁发心。
违侍二亲归依三宝。
时从大德调伏军教诵四阿含满十万颂。
阿毗达磨三万颂。
及年应法随师往别国纳具足戒。
诵萨婆多近四万颂。
俱舍二万八千颂。
又诵大婆沙兼通其义。
七年于彼专习小乘。
后诣中天竺那烂陀寺。
禀学大乘唯识瑜伽中边等论金刚般若经因明声明医明王律论等。
并依承智护进友智友三大论师。
复游双林经八塔。
往来瞻礼十有八年。
闻南北竺颇尚持明。
遂往咨禀。
彼有灌顶师名达摩耶舍。
见慧勤重可教。
授瑜伽法入曼荼罗三密护身五部印契经。
于一年诵彻三千五百馀颂。
常闻支那大国文殊在中。
锡指东方誓传佛教。
乃泛海东迈。
垂至广州风飘却返抵执师子国之东。
又集资粮重修巨舶。
遍历南海诸国。
二十二年。
再近番禺。
风涛遽作舶破人没。
唯慧存焉。
夜至五更其风方止。
所赍经论莫知所之。
及登海壖其夹策已在岸矣。
于白抄内大竹筒中得之。
宛为鬼物扶持而到。
乃叹曰。
此大乘理趣等经。
想支那人根熟矣。
遂东北行半月达广州。
即德宗建中初也。
属帝违难奉天。
贞元二年始届京辇。
见乡亲神策军正将罗好心。
即慧舅氏之子也。
悲喜相慰。
将至家中延留供养。
八年上表。
举慧翻传。
有敕令京城诸寺大德名业殊众者同译。
得罽宾三藏般若开释梵本。
翰林待诏光宅寺沙门利言度语。
西明寺沙门圆照笔受
资圣寺道液。
西明寺良秀。
庄严寺应真。
醴泉寺超悟。
道岸辩空。
并充證义。
六月八日欲创经题。
敕右街功德使王希迁与右神策军大将军王孟涉骠骑大将军马有邻等。
送梵经出内。
缁伍威仪乐部相间。
士女观望车骑交骈。
迎入西明寺翻译。
即日赐钱一千贯茶三十丳香一大合。
充其供施。
开名题曰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成十卷。
又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般若心经。
各一卷。
皆贞元八年所译也。
是岁十月缮写毕。
二十八日设䌽车大备威仪。
引入光顺门进。
帝览忻然慰劳勤至。
敕于神策军赐斋食。
䞋慧绢五百匹冬服一副。
馀人赐各有差。
慧表谢。
答诏褒美。
同日请译经。
奉天定难。
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子詹事罗好心上表云。
臣表弟沙门般剌若先进大乘理趣六波罗蜜梵本经。
伏奉今年四月十九日敕。
令王希迁精选有道行僧于西明寺翻译。
今经帙已终。
同诣光顺门进上。
答诏云。
卿之表弟早悟大乘。
远自西方求游上国。
宣六根之奥义。
演双树之微言。
念以精诚所宜钦重。
是令翻译俾用流行。
卿夙慕忠勤职司禁卫。
省览表疏具见乃怀所谢知。
好心以朱泚围逼之际颇有战功预其中兵。
为帝宠重。
慧得好心启导。
译务有光。
帝制经序焉。
慧后终于洛阳。
葬龙门之西冈。
塔今存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6 【介绍】: 唐僧。北印度人,梵名释牟尼室利。德宗贞元九年,自那烂陀寺,拥锡东来。十六年,至长安兴善寺。十九年,徙崇福醴泉寺。复于慈恩寺翻译出《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卒于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寂默。北印土人。出家于中天竺那烂陁寺德宗贞元九年。拥锡东来。止长安兴福寺。十九年徙崇福醴泉寺。复徙慈恩寺请翻译上所出奘师梵本。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及六麀图。帝悦檀施加厚。
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牟尼室利。
华言寂默。
其为人也。
神宇高爽量度真率。
德宗贞元九年发那烂陀寺拥锡东来。
自言从北印度往此寺。
出家受戒学法焉。
十六年至长安兴善寺。
十九年徒崇福醴泉寺。
复于慈恩寺请行翻译事。
乃将奘师梵本。
出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
又进六尘兽图。
帝悦檀施极多。
元和元年六月十九日卒于慈恩寺。
初默说中天竺摩伽陀国那烂陀寺。
周围四十八里。
九寺一门。
是九天王所造。
默在寺日住者万馀。
以大法师处量纲任。
西域伽蓝无如其高广矣。
案守护国界主经。
是般若译。
牟尼證梵本。
翰林待诏光宅寺智真译语。
圆照笔受
鉴虚润文。
澄观證义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中印土人。兴元初。杖锡谒德宗曰。愿得一钟归西国。为陛下作大佛事。诏广州节度使季复脩鼓铸。仍令送往南天竺金堆寺。华因置钟于宝军国毗卢遮那佛塔所。无几何。附舶致华严后分梵夹。以谢。诏般若三藏。译于崇福寺。成四十卷。 一云南天竺乌苌国王。以书奉献。不知孰是。
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莲华。
本中印度人也。
以兴元元年杖锡谒德宗。
乞钟一口归天竺声击。
敕广州节度使李复修鼓铸毕。
令送于南天竺金堆寺。
华乃将此钟。
于宝军国毗卢遮那塔所安置。
后以华严后分梵夹附舶。
来为信者。
般若三藏于崇福寺翻成四十卷焉。
一云梵夹本是南天竺乌荼国王书献支那天子。
书云。
手自书写华严经百千偈中所说善财童子五十五圣者。
善知识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谨奉进上。
愿于龙华会中奉觐云。
即贞元十一年也。
至十二年六月。
诏于崇福寺翻译。
罽宾沙门般若宣梵文。
洛京天宫寺广济译语。
西明寺圆照笔受
智柔智通缀文。
成都府正觉寺道恒鉴虚润文。
千福寺大通證义。
澄观灵邃详定。
神策军护军中尉霍仙鸣左街功德使窦文场写进。
十四年二月解座。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