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孔戣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7—1230 【介绍】: 金献州交河人,字道真。许安仁子。章宗明昌五年词赋进士。自左拾遗拜监察御史。南渡后,屡上章言事。忤丞,罢官。哀宗时,迁左司谏,言事稍不及昔时。未几,致仕。
中州集
古字道真承安中进士在宣宗朝以直言极谏称哀宗即位首命驿致之洛致仕授右司谏未几乞身还伊阳(閒闻公制词云安车蒲轮天子所以厚优贤之礼黄冠野服人臣所以遂归老之心其恩荣足以两全而前后不可多得有臣如此如卿几人具官道直以方气刚而大议论非世儒所到名节以古人自期擢自先朝置之諌列斥安昌窃位巳闻折槛之忠及梁冀伏辜方见埋轮之志朕即大位稔闻直声起之于田里退闻之间超之于侍从论思之地完备始终之节从容进退之间叹阳城之敢言惜其将去念孔戣之既老挽之莫留特进一阶荣跻四秩华山拂袖最是为世上之閒神武挂冠犹不负山中之相勉终晚节益介寿祺)郡守为起伊川亭道真性嗜酒老而未衰每乘舟出村落间留饮或十数日不归及溯流而上老稚奔走争为之挽舟数十里不绝其为时人爱慕如此正大七年年七十四卒前三日有书见及字已欹倾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7—821 【介绍】: 唐凤翔天兴人,字公南,别号小杨山人。杨播子。文藻雄丽。代宗大历间,历官起居舍人、中书舍人,与常衮同时知制诰,并称常杨。德宗即位,以宰相崔祐甫荐,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两税法,变租庸调制,天下利之。炎为相,眦睚必仇,果于用私。刘晏尝劾元载,炎诬晏杀之,朝野侧目。及卢杞为相,与炎相忤,遂罢炎为尚书左仆射。为杞所构,贬为崖州司马同正。未至百里,赐死。后谥平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781 字公南,号小杨山人,岐州雍(今陕西凤翔)人。玄宗天宝末至肃宗朝任河西节度从事,代宗朝历官司勋员外郎、兵部郎中等,大历二年(767)任礼部郎中知制诰,寻迁中书舍人。九年授吏部侍郎,十二年坐与元载善,贬道州司马。十四年拜相。德宗建中元年(780)废租庸调制,定两税法。二年贬崖州司马,寻赐死,谥平厉。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工诗文,长于制诰,与常衮齐名。又善山水画。《旧唐书》本传称其“文藻雄丽”。《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一
炎字公南。
凤翔天兴人。
肃宗朝礼部郎中知制诰。
迁中书舍人。
德宗立。
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转中书侍郎。
罢为左仆射。
贬崖州。
赐死。
年五十五。
后诏复官。
谥肃悯。
左丞孔戣駮之。
更曰平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810 【介绍】: 唐冀州人,字君胜,一作胜始。
孔戣弟。
登进士第。
初补修武尉,昭义节度使卢从史留署掌书记。
从史与王承宗、田绪相结,戡极谏以为不可,遂以疾归洛阳。
李吉甫镇扬州,表置幕府,戡未应。
从史知之,即诬以事,奏三上。
宪宗不得已,授戡卫尉丞,分司东都。
未几,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洛阳人。
初与弟李渤同隐庐山。
宪宗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寻以结近幸,为谏议大夫孔戣劾奏,谪峡州司仓参军。
文宗大和中为太学博士,复流康州。
自号清溪子。
有文集,今存诗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
曾与弟渤偕隐庐山白鹿洞,宪宗元和初受辟为陈许节度使刘昌裔从事。
元和六年(811)因投匦言吐突承璀有功,不宜出为淮南监军使,为知匦使孔戣所恶,论其与中官结交,出为硖州司仓参军。
后为太常博士,于江中遇盗。
盗首知是李涉,云:“自闻诗名日久,但希一篇,金帛非贵也。
”因赠一绝,盗首厚馈而去。
敬宗宝历元年(825)坐事流康州。
后归洛阳,卒。
生平详见《云溪友议》卷下、《册府元龟》卷一五三、《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五。
其诗为严羽所“深取”。
(《沧浪诗话·诗评》)辛文房称其“长篇叙事各行云流水,无可牵制”。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存诗4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李涉,生卒年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初,与弟渤同隐庐山。贞元末,辟为陈许节度府从事,累迁太子通事舍人。元和六年,投匦言吐突承璀出为淮南监军事,贬峡州司仓参军。居峡十年,遇赦,执政荐以为太学博士。宝历元年,坐武昭事流配康州。赴贬所途经桂州,时其弟渤官枝管观察使,为撰隐山元岩铭并序。其后行迹无考。涉工诗善文,尤工七绝,有名于时。有《李涉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李涉,洛阳人,渤之兄。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三
涉。洛阳人。初与弟渤偕隐庐山。自号清溪子。宪宗朝为太子通事舍人。谪峡州司仓参军。太和中为太学博士。复以事流康州。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高古奥逸主:孟云卿。……入室六人:李贺、杜牧、李馀、刘猛、李涉、胡幽贞。
艇斋诗话
唐人李涉善为歌行,如《才调集》所载《鸡鸣曲》,荆公大喜,选载“燕王好贤筑金台”诗之类,皆全篇有思致,而词近古。
沧浪诗话
大历以后,我所深取者:李长吉、柳子厚、刘言史、权德舆、李涉、李益耳。
唐才子传
涉工为诗,词意卓荦,不群世俗。长篇叙事,如行云流水,无可牵制,才名一时钦动。
唐音癸签
李涉为人倾斜,无大异。《井栏》、《君子》诸绝,间有可观。古风概多疏莽。严沧浪深取之,不知何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73 【介绍】: 唐冀州人。
孔戣子。
登进士第。
宣宗大中四年,为左补阙,坐谏讨党项事,贬柳州司户。
九年,自礼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
十二年,迁中书舍人。
寻出为河南尹。
懿宗咸通初,自户部侍郎出为忠武节度使,罢为东都留守。
八年,拜天平节度使。
十三年,为尚书右丞。
官至检校右仆射兼太常卿。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一
温裕。礼部尚书戣子。登进士第。宣宗朝历官京兆尹天平军节度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5 【介绍】: 唐冀州人,字化文。
孔戣孙。
宣宗大中十三年进士。
历迁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知制诰、御史中丞。
方雅疾恶,中外闻风,未绳辄肃。
累擢吏部侍郎,权要有所托,私书盈几,概不省,执政怒之,改太常卿。
从僖宗奔蜀,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左仆射。
昭宗立,进司空,以太学焚残,乃兼国子祭酒,完治之。
以事贬均州刺史,屏居华阴。
寻授吏部尚书,以司空、门下侍郎复辅政。
后病危还家,不肯服药,卒。
全唐文·卷八百四
纬字化文。礼部尚书戣孙。第进士。累迁户部侍郎。擢御史中丞。三迁吏部侍郎。改太常卿。从僖宗幸蜀。以刑部尚书判户部。改太子少保。帝次陈仓。诏拜御史大夫。时偫臣避盗。纬独奔赴行在。进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驾还。昭宗立。进司空兼国子祭酒。加司徒。封鲁国公。进兼太保。出为荆南节度使。再贬均州刺史。召为吏部尚书。以司空门下侍郎复辅政。卒赠太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5—1837 【介绍】: 清安徽歙县人,字云芬,号春海。嘉庆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户部右侍郎。博学有盛名,与阮元并为嘉庆、道光间儒林之首,而享年较短,又不轻著书,故传世之作,仅《国策地名考》、《程侍郎遗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五
程恩泽,字云芬,号春海,歙县人。嘉庆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户部侍郎。有《程侍郎集》。
程侍郎遗集初编·序
先大父宰歙,遍交其邑之名儒,而户部侍郎春海程公之考兰翘学土,以僮子从父后,肄业斗山亭,特为大父赏拔。
学士家极寒,大父召入署,躬督教之,衣食视诸子。
不数年,诸经注疏皆精熟,为文灌辟精粹,试必冠曹。
举乾隆丁酉拔贡,入成均,连掇巍科,儤直内廷,声望斐然。
顾艰于嗣,晚乃诞公。
公丰仪玉映,父母珍若连城。
七岁就傅,每日读书不过二时,而寒燠晦霾,气候失和,皆辍课。
曹顾厓少宰,大父庚寅分校南闱所得士也,时官侍讲,先君子从之游,与学士同邸,每抱持公,问以书,不能答,则遍检奥僻不经之字相诘难,盖好奇不群,幼性尔也。
比学士卒于山东学政任所,高宗纯皇帝特简歙人之官清要者,俾往经纪其丧,因以少宰嗣司校事。
少宰延先君子同往,至则为庀其行箧,握公手送之登车,年十有一矣。
已而先君子会试入都,见学士旧仆,讯以门户近况,则言公子发愤力学,入邑庠,大被宗师赏异,出应试小赋,名隽绮丽,叹为绝伦。
逮乙丑,再赴礼部试,公亦偕计吏来京师,风雅淹博,辇下共推为才子。
又越七年,遂与先君子同举进士,入翰林。
公尝赠穆诗曰:「君祖授我严,奖诲若子姓。
君严我同谱,欣契挫其敬。
」盖实录云。
公负奇气,博观强诵,于经训、史筴、天象、地舆、金石、书画、壬遁、太乙、脉经、格学,莫不穷极要眇,究析发皇之,而精神所到,卓绝岸异,必然可传于后者,则其有韵诗文也。
诗初好温、李,年长学厚,则昌黎、山谷兼有其胜。
又际会清宴,无金革流离之事伤其耳目,故形之篇咏者,率排奡妥帖,力健声宏,琅琅乎若鸾凤之啸于穹霄也。
穆于癸巳之春,初侍公直园,情好之洽,久愈挚,不三五日,必召过饮,投巾振袂,谈议交错,寒士之被礼者,殆无与比。
尝请公自订其诗,公曰:「吾诗险而未夷,能飞扬而不能黯淡,思力所及者,腕每苦其不随,更读书十年,殆可相质邪?
」呜呼!
孰意所业之遂止于斯欤?
丁酉夏,穆将归应乡试,行有日矣,公置酒相饯,漏过午,拳拳不放别。
乃穆甫出都门,公遽感暑疾,久不瘳。
祁淳父尚书日往省之,沈顿之顷,尚以穆试事为念。
遗言乞仪徵相国铭其墓,而尚书书之。
次年,穆将南游,迂道入京师哭公。
公子德威以遗稿相授,涂乙潦草,首尾多不完,或篇题残捝,乙酉以前之作,竟无一字存。
疑公尚有清本,藏之别笥,德威未检获也。
谋更事搜采成完袟,荏苒未遑,而德威又以措交库款赴粤东,卒于刘仲寅观察署中。
观察名晸昌,公视学贵州所拔贡生。
公殁后,所以赒恤其家者有加。
德威卒,命其弟送柩返歙,买山营圹,并葬公及金夫人两世三棺。
其孤孙嫠妇之寄寓京师者,则祁尚书为经营拥树之。
观察又议以幼女妻德威之子,而娶其女为己子妇,迎公全家入黔,相依以久。
呜呼!
师恩友谊,人有同情,当公宾客填咽之时,讵知身后巨卿乃此两人哉?
穆幼闻先君子之所以称公者,长而公之相待,略如大父之待其先德,知己之感,永永弗谖也。
今年春,尚书谋刻其遗集,曰:「以此为初编,续有裒录,补梓易耳。
」穆既恐残断之稿并归蘦落,又惩夫嫁名伪撰者之厚诬公也,乃偕公门人何编修绍基排比,为赋一卷、诗四卷,又凡稿草之失题者,及诗馀、试帖共为一卷,碑志、哀诔、骈俪、杂著之文五卷,总题曰《程侍郎遗集》,而叙其缘起如此,以詶公知,兼志余痛云。
道光二十有五年端蒙大荒落三月既望,平定张穆序。
程春海先生集·序
嘉庆九年,先生年二十,来乡试江宁,始相见,读其《咏史》诗若干首。先君子呼曾亮曰:「汝见程公子诗乎?渠长汝者一岁耳。」及道光十一年,先生来主讲钟山书院,相见益亲。夜过其邢氏寓园,月出,园中竹石如沐,池光荡人面。坐水槛中,尽读其所作于别后者,而幼闻得名以《黄蝶》诗及前见者,俱不复存矣。是时总督陶文毅公政宽简,民吏乐逸,多兴复湖山寺观,而葆益舟观察尤好为主人,泛酒船至燕子矶,饮绝壁下,还过嘉善石壁,访梅花水、夹萝峰,饭半山亭,听铜沟水声,循定林寺古道归,以为常。先生及曾亮数人,皆其座中客也。复至京师,为先生户部属官,遇我一如其旧。山馆野寺,未尝不偕,偶召宾,未尝不与也。有所作必见示,时命同作,然常十不副一。而先生则于词无所穷,其称情辅意,足以射声叩景,如高赀者无所志而不就也。丁酉夏,忽见语曰:「吾庭中树鸦数百,夜噪而飞,拔巢去,此何祥也?」未几而病,呼余与诀。余虽悲,犹以为倘不至若是。后十馀日竟卒。自先生去江宁,其同游者任阶平、主竹屿、注均之,皆已死,而观察亦归殡京师巩驸马之墓侧。先生往哭甚哀。及余与徐莲峰哭先生,去哭观察时未三四年,今莲峰又亦久死,先生之卒已十年矣。悲夫!户部尚书祁公以其孙幼孤,遗集或散佚,属张石州大令编而校之,曾亮不可无一言缀于末也。先生平居无时去书,其学实事求是,而能创获新义,阮相国、何子贞编修及石州已详言之。故惟述少长离合、南北游处之欢,以见略势分而笃古谊,如先生者,殆不可多见,以志吾哀。至所作深博雄伟,读者当自得之,非言词所能赞也。虽然,先生之异乎流俗者,岂独其诗文哉?人尝属曾亮以事而匿其情,漫为请于先生,覆书曰:「吾子而有是言,岂某生平有不见信于深友者乎?不然,则子受绐也。」其行己情深而义方,虽他事类如此。传曰:「直谅多闻,古之益友。」又曰:「夫惟大雅,卓尔不群。」先生殆无愧斯言夫!殆无愧斯言夫!道光二十六年六月上元梅曾亮撰。
龙泉寺检书图记
歙县少司农师程公既卒之明月,仪徵相国师阮公约同人集龙泉寺,检其遗书。先一日,基以告于公之孤德威,德威泣而言曰:「先公于辨论经史、六书古义及天文地志,札记最夥,诗古文词亦为之甚勤,顾不自存省,其仅未散失者,杂置书簏中,往往无首尾题识。它日从容整理,稍就次弟,当乞阮公鉴定。今苫块迫促未遑也,顾辱公及诸君子存录之盛心,不可以负。有《战国策地名考》二十卷,移写粗毕矣。德威斩焉衰绖,不敢躬诣。明日将浼宗人镇北先生持正于阮公。」同人既集,镇北持书来,公披绎久之,叹曰:「疵类有未涤者,然既博且精矣。闻尚无副墨本,余虽欲为审订,未忍遽携持去。」属镇北还于其孤。且谓曰:「诸君其急为校雠,使无遗憾。余虽老,幸及为覆视,而弁言以行。胡朏明《禹贡锥指》、全谢山《地理志稽疑》后,此其盛业矣。并其它箸作,当成大集,司农其可以不朽。」乌乎!京师才士之薮,魁儒硕生,究朴学能文章者,辐凑鳞比,日至有闻。至于网罗六艺,贯串百家,又巍然有声名位业,使天下士归之如星戴斗,如水赴海,在于今日,惟仪徵及司农两公而已。然仪徵以文章经术受三朝殊遇,扬历封圻,入跻宰辅,儒生勋绩,彪炳人寰。司农继先公兰翘学士后,两世入直书房,督学典试,频膺使命,向用甫殷,迄未足以行其志。仪徵公所箸《研经室集》《十三经校勘记》等书,手付剞劂,又刻宋本《十三经注疏》《皇清经解》诸巨册,普惠天下学者。司农则诗文各种既未写定,即此二十卷成书,亦未知付刊何日。仪徵公久得末疾,日有归志,承学之士,谓京师中儒林祭酒,继仪徵者惟司农。乃司农年不中寿,偶撄湿疾,遽归道山。仪徵公年踰七旬,神明不衰,且勤勤焉检其遗书,流连而太息之。噫!资秉之异,学术之大,精神意量包涵斟挹之闳且远,司农视仪徵,亦几如骖之靳矣。信屈殊势,丰啬殊形,脩短异数,如是其不相侔也,岂非天哉?岂非天哉!仪徵少年通籍,蚤负隆誉,由乾隆至道光六十年间,海内覃经讲学之儒,皆其先后所师友,或其门下士,或其再传弟子。司农之起后二十馀年,乾隆时老师宿儒,未及见者已多矣。然基久处京师,所及交若刘丈申甫、潘丈少白、陈丈硕士、陈秋舫、龚璱人、魏默深、陈硕甫、江铁君、徐廉峰、管异之、陈东之、徐君青、郑浣香、俞理初、罗茗香、汪孟慈、陈颂南、张彦惟、许印林、张石州、沈子敦、黄蓉石诸君,大抵皆两公所识习而矜赏者也。基自为弟子员,出司农之门,及成进士,改庶常,仪徵公实为馆师。两公居相邻,基与璱人、孟慈、颂南诸君过从游侍,䡮迹辄相属。今司农已矣,仪徵既告归邗上,文选一楼,如灵光鲁殿。因念基所及交诸君者,前后数十辈,或既逝且老,其尚未至于此者,或浮沈郎署,或留滞公车,或汎滥江湖,如有箸述,早付杀青。天时人事,茫茫汗汗,知谁为后死,当检其遗书者哉?读斯图,不禁为吾师雪涕向天,深悲之而复幸之也。道州门人何绍基谨记。